资源简介 5.1《文明有礼》课题 文明有礼主备人 备课人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维护社会秩序”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是“道德规范”主题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承“社会秩序”相关知识(如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后接“诚实守信”等其他道德规范,聚焦“文明有礼”这一具体道德要求,是对“遵守社会公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细化展开。 教材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栏目,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搭建知识框架:先通过具体场景(入团宣誓、微笑服务、选手握手致意、升旗仪式等)感知“礼”的表现,再分析“礼”对个人立身、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价值,最后落脚到“如何践行文明有礼”,逻辑清晰,体现“认知—认同—践行”的递进关系。学情 分析 学生在小学及七年级已接触过“礼貌待人”等基本要求,对“文明有礼”有初步认知,但多停留在“不骂人、讲礼貌”等表面理解,缺乏对“礼的多层价值(尤其是国家层面)”的系统认识。学生积累了不少“文明或不文明”的生活体验, 部分学生存在“文明有礼是小事,不重要”的误区,或认为“礼仪是形式主义”, 在实际交往中,容易因“自我中心”忽视他人感受(如说话盛气凌人、举止随意),需要通过情境模拟引导反思。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国家重大礼仪活动(如升国旗仪式、外国元首欢迎仪式),认识到文明有礼关乎国家形象,增强对“礼仪彰显大国风范”的认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2.道德修养:通过文明有礼的行为要求(如言谈文明、举止端庄),能在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以礼相待的道德准则,提升个人道德品质。 3.法治观念:通过文明有礼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理解“礼”与“法”共同一致性,增强规则意识。 4.健全人格:通过通关打卡的挑战,项目式分层作业培养自尊自信、谦和友善的心态,学会用文明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理性平和的交往态度。 5.责任意识:通过主动参与“文明行为清单”制定,愿意从小事做起,为创建文明社会、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贡献力量,增强责任意识。教学 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模拟法、小组合作法重点 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价值。难点 将文明有礼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不同场景中践行“礼”的规范。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导入 1、播放混剪图片: 第一组画面:校园里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公交车上年轻人给老人让座(个人层面的“礼”); 第二组画面:公园中文明游玩、看完电影后主动带走垃圾(社会层面的“礼”); 第三组画面: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过水门”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国家层面的“礼”)。 2.提问引导: “插图中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礼’。这些‘礼’的场景,让你对‘文明有礼’有了哪些初步感受?今天我们就围绕‘文明有礼”这一总议题,一起探究‘礼’的价值与践行之道。” 议题一:解码“礼”的价值 材料一: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 王阿姨是社区出了名的 “热心肠”,退休后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她的一天总是从 “礼” 开始。 清晨六点,王大姐会带着扫帚和抹布打扫单元楼的公共楼道,遇到早起上班的年轻人,她总会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 “早上好,今天上班顺利呀”;看到老人拎着重物,她会主动上前帮忙,轻声问 “大哥,我帮您送到家吧?” 探究一:对个人 —— 王阿姨为何 “受欢迎”? 思考问题:王阿姨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这些行为给她带来了什么? 总结:王阿姨的微笑问好、温和沟通等行为,体现了她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文明有礼让她赢得了邻里的尊重与信任,成为社区里受欢迎的人,印证了 “文明有礼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材料二:有一次,三楼的小李和四楼的张姐因为 “夜间弹琴吵到孩子” 吵得面红耳赤,王阿姨听到后,先给两人各递了一杯水,温和地说 “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慢慢说,小李你体谅下孩子要早睡,张姐你也试试调小音量,咱们互相让一步?” 几句话就让两人冷静下来,最后握手和解。 最近,王阿姨还带动社区居民一起排练 “邻里礼仪小剧场”,把垃圾分类、轻声说话、待人接物的细节编成短剧,不仅在社区演出,还被街道推荐参加了 “城市文明风采展”,展会上,她向参观者介绍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的小事,可小事里的礼貌,才是咱们城市最美的样子”。 探究二:对社会——王阿姨如何让社区更和谐? 思考问题:王阿姨打扫卫生、劝解争执、排练“邻里礼仪小剧场”的行为对社区氛围有什么影响?如果社区居民都像王阿姨这样,社区会变成什么样儿? 总结:王阿姨的行为,促进了邻里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了矛盾冲突,维护了社区秩序。文明有礼,能让社区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氛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材料三 社区每年都会举办 “中外居民共庆传统节日” 活动,去年中秋,王阿姨提前学了简单的英语问候语,给外国友人递月饼时,特意用双手捧着说 “这是我们的团圆饼,祝您中秋快乐”;看到有小朋友随手丢了月饼盒,她没有指责,而是蹲下身子说 “咱们把垃圾放进分类箱,让外国朋友看看咱们社区多干净,好不好?” 活动结束后,一位美国友人笑着说 “你们社区的人真有礼貌,中国的‘礼’真温暖”。 探究三:对国家 —— 王阿姨的 “小礼仪” 如何关联 “大形象” 思考问题:在中外居民交流活动中,王阿姨传播传统礼仪、带动大家规范言行的行为,仅仅是个人行为吗?这对展现国家形象有何意义? 总结:王阿姨在国际交流中展现的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 “崇礼尚义” 的文化传统,间接展现了国家形象。正如国家层面的礼仪活动彰显大国风范,个人的文明有礼汇聚起来,就是国家形象的生动注脚。 总结:从王阿姨的事例可以看出,个人的文明有礼,既能让自己立身于世,又能促进社会和谐,更能汇聚成展现国家形象的力量。“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正是对于这一关系的最好诠释。 归纳总结:文明有礼的价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议题二:争做“礼”的使者 探究四:情境任务:分组制定不同场景文明行为清单 校园组:课堂、食堂等场景的礼仪,(如发言举手呀,餐后收餐具呀) 家庭组:与父母沟通接待客人的礼, 社会组: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的礼。 成果展示各组分享清单,师生补充完善。 如遇到他人有疑问时,先冷静倾听,再解释具体要求。 知识拓展国家重大礼仪活动(如升国旗仪式、外国元首欢迎仪式) 活动五:通关打卡——我的文明成长记 任务一 家庭礼仪小管家 ①说说自己的最有礼貌的瞬间,并说出三个个人礼仪的关键词。②反思自己曾经有过的一个失礼行为,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的。 任务二 校园礼仪微改善 观察校园里1至2个常见的礼仪细节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设计一个具体的微行动来改善其中一个问题。 任务三 社区礼仪小主人 在社区里寻找一个需要礼仪关注的场景,如电梯里、垃圾分类点儿、小区健身区等,设计一个无声礼仪提示语。说说自己觉得有效果的瞬间,谈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归纳总结:争做礼的使者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 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播放视频片段,强化对文明有礼的践行。 文明有礼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准则,也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与人交谈时的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别人;公共场合里的轻声细语,不喧哗吵闹;遇到他人时的一句“你好”“谢谢”“对不起”,看似简单,却能传递尊重与善意。 文明有礼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从“问候一声”“礼让一步”开始的责任。每个人的“小礼”汇聚成社会的“大礼”、国家的“尊严”。 观看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探究文明有礼的价值,思考文明有礼对个人的影响 探究文明有礼的价值,思考文明有礼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探究文明有礼的价值,思考文明有礼对展现国家形象的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完成情镜任务,汇报成果并完善 观看视频 积极参与打卡活动,赢得卡牌。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了解国家礼仪制度,了解国家领导人的讲话 观看视频 通过三组不同层面场景图片,直观呈现“文明有礼”的多元表现,帮助学生建立对“礼”的初步感知,快速聚焦课堂主题。 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礼”的共性,自然引出本课总议题,激发探究兴趣,为后续从不同层面分析“礼”的价值做铺垫。 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礼仪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理解“文明有礼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将抽象概念与生活实例结合,便于学生理解。 结合王阿姨行为,引导学生思考文明有礼对社区氛围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礼仪行为对社会秩序的积极影响,理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的内涵。 以王阿姨在中外居民交流中的表现为切入点,关联国家重大礼仪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个人文明有礼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小礼仪”是国家“大形象”的组成部分,提升对“文明有礼塑造国家形象”的认同。 设计分组制定不同场景文明行为清单的任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梳理具体礼仪要求,将“如何践行文明有礼”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规范。 通过成果分享与补充完善,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明确在不同场景中“言谈文明、举止端庄”的具体表现,突破“知道但做不到”的难点,提升践行能力。 知识拓展环节补充国家重大礼仪活动,强化“礼”在国家层面的意义,呼应核心素养中的政治认同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用文明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理性平和的交往态度,将礼仪要求内化为自身行为习惯,培养健全人格 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礼仪教化作用的讲话,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对“践行文明有礼是社会责任”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梳理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的礼仪逻辑,发出践行倡议,呼应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主动行动,形成“懂礼、行礼、传礼”的意识。识。课堂 小结 让我们以“礼”为尺,从今天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做一个懂礼、行礼、传礼的人,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作业 设计 1.基础性作业 2.创意项目式作业 项目名称:“礼仪通关挑战 核心思路:将“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与践行要求拆解为“个人礼仪关”“社会互动关”“国家形象关”三关挑战,学生通过完成关卡任务,积累“礼仪勋章”,最终形成《文明有礼成长手册》。 关卡任务设计(共3关) 第一关:个人礼仪“形象塑造”—— 理解对个人的重要性 任务“ 礼仪细节放大镜” 观察身边同学或家人的 3 个优质礼仪行为(如 “同学递东西时用双手”“家人进门时主动问好”),记录具体场景并分析 “这个行为让人感觉舒适的原因”,再结合自身,列举 1 个自己已具备的良好礼仪习惯和 1 个需要改进的礼仪细节,制定 1 周改进打卡表(如 “每天主动向老师问好” 打卡)。 第二关:社会互动“场景闯关”—— 理解对社会的重要性 任务“角色扮演挑战” 分组抽取情境卡(如“超市排队时有人插队”“朋友借东西未还”“网络群聊中有人发表不当言论”),通过情景剧表演展示“如何用文明有礼的方式解决冲突”,并记录观众(同学)的反馈(如“这样沟通让人更容易接受”)。 第三关:国家形象“代言人”—— 理解对国家的重要性 任务:“我的国家礼仪承诺” 以“如果我是……”(如“国际赛事志愿者”“出国游客”)为主题,写1段话或画1幅画,承诺自己会践行的3个礼仪行为(如“尊重他国习俗”“维护公共卫生”),体现“个人礼仪与国家形象的关联”。 成果输出 学生整合三关任务成果,制作《文明有礼成长手册》,包含:个人礼仪照、修正计划、社区行动记录、、承诺宣言。 优秀手册在班级“礼仪角”展览,或制作成电子版本在校园公众号推送。 设计亮点 1. 以“闯关”形式激发参与感,符合初中生的兴趣特点; 2. 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层层递进,强化“文明有礼重要性”的逻辑关联; 3. 融入角色扮演、社区实践、国际案例,让抽象的“礼仪”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统一。 通过项目式体验,学生既能深刻理解文明有礼对不同层面的意义,又能在实践中掌握具体方法,真正做到“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 设计意图: 基础性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创意项目式作业通过“三关挑战”,从个人礼仪塑造到社会互动实践再到国家形象关联,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文明有礼价值的理解,掌握具体践行方法,实现“认知—认同—践行”的统一,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共29张PPT)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文明有礼议题一:解码礼的价值议题二:争做礼的使者总议题:礼之“知”与“行”--明悟文明真意 践行有礼担当插图中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礼’。这些‘礼’的场景,让你对‘文明有礼’有了哪些初步感受?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议题一: 解码礼的价值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王阿姨是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退休后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她的一天总是从“礼” 开始。 清晨六点,王大姐会带着扫帚和抹布打扫单元楼的公共楼道,遇到早起上班的年轻人,她总会停下手里的活,笑着说“早上好,今天上班顺利呀”;看到老人拎着重物,她会主动上前帮忙,轻声问 “大哥,我帮您送到家吧?”探究一:对个人 —— 王阿姨为何 “受欢迎”?王阿姨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这些行为给她带来了什么? 王阿姨的微笑问好、温和沟通等行为,体现了她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文明有礼让她赢得了邻里的尊重与信任,成为社区里受欢迎的人,印证了 “文明有礼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有一次,三楼的小李和四楼的张姐因为 “夜间弹琴吵到孩子” 吵得面红耳赤,王阿姨听到后,先给两人各递了一杯水,温和地说 “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话慢慢说,小李你体谅下孩子要早睡,张姐你也试试调小音量,咱们互相让一步?” 几句话就让两人冷静下来,最后握手和解。最近,王阿姨还带动社区居民一起排练 “邻里礼仪小剧场”,把垃圾分类、轻声说话、待人接物的细节编成短剧,不仅在社区演出,还被街道推荐参加了 “城市文明风采展”,展会上,她向参观者介绍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的小事,可小事里的礼貌,才是咱们城市最美的样子”。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探究二:对社会---王阿姨如何让社区更和谐?王阿姨行为对社区氛围有什么影响?如果社区居民都像王阿姨这样,社区会变成什么样儿?王阿姨的行为,促进了邻里间的有效沟通,减少了矛盾冲突,维护了社区秩序。文明有礼,能让社区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氛围,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社区每年都会举办 “中外居民共庆传统节日” 活动,去年中秋,王阿姨提前学了简单的英语问候语,给外国友人递月饼时,特意用双手捧着说 “这是我们的团圆饼,祝您中秋快乐”;看到有小朋友随手丢了月饼盒,她没有指责,而是蹲下身子说 “咱们把垃圾放进分类箱,让外国朋友看看咱们社区多干净,好不好?” 活动结束后,一位美国友人笑着说 “你们社区的人真有礼貌,中国的‘礼’真温暖”。社区里的 “礼仪名片”—— 王阿姨的日常探究三:对国家 —王阿姨的 “小礼仪” 如何关联 “大形象” 在中外居民交流活动中,王阿姨传播传统礼仪、带动大家规范言行的行为,仅仅是个人行为吗?这对展现国家形象有何意义? 王阿姨在国际交流中展现的文明有礼,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中国 “崇礼尚义” 的文化传统,间接展现了国家形象。正如国家层面的礼仪活动彰显大国风范,个人的文明有礼汇聚起来,就是国家形象的生动注脚。礼的重要性从王阿姨的事例可以看出,个人的文明有礼,既能让自己立身于世,又能促进社会和谐,更能汇聚成展现国家形象的力量。“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修身》争做礼的使者议题二要求:1、各组合作完成,推出一人发言,分组展示。2、如遇到他人有疑问时,先冷静倾听,再说明自己的意见。校园组:课堂、食堂等场景的礼仪家庭组:与父母沟通、接待客人的礼社会组:公共场所如商场、地铁的礼探究四情境任务:分组制定不同场景文明行为清单文明行为清单课堂礼仪提前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起立时,站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回应后再坐下。认真听讲,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发言前先举手,他人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或嘲笑。待老师离开教室或示意后再有序离开;食堂打饭礼仪排队守序礼貌沟通珍惜食物维护食堂整洁文明行为清单--与父母沟通态度恭敬:不用命令、顶撞或不耐烦的口吻主动沟通: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让父母感受到被重视体谅包容:注意父母的情绪,若他们疲惫或生气,可先关心 爸妈,再择机沟通。礼貌用语:多用 “请”“谢谢”“麻烦您” 等礼貌词,做错事时主动说 “对不起”,接受父母帮助后及时表达感谢。文明行为清单---接待礼仪整理家中环境,保持整洁可提前准备合适的饮品主动开门迎接,面带微笑问候引导至客厅就座主动为客人倒饮品交流时,态度真诚,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客人在场时,不大声喧哗、争吵。客人准备离开时,主动起身相送、。送别时说 “慢走”“路上小心”“欢迎下次再来” 等,目送客人离开后再关门。文明行为清单----商场遵守秩序,不添乱尊重商品和工作人员:不随意拆开包装、乱扔乱摔;若不买及时放回原位或交给店员。注意自身安全和行为边界:不单独去人少偏僻的角落,不随便触碰商场的消防设施、电源开关等,不攀爬货架、栏杆,避免发生意外。合理消费,体谅父母文明行为清单----地铁篇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内,不追逐打闹- 列车进站时,待车门完全打开、乘客下完后再有序上车- 上车后抓好扶手或坐稳,防止紧急制动时摔倒。- 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不触碰车厢内的紧急按钮、设备等留意到站信息自觉排队购票、安检、候车,不插队、不拥挤- 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保持车厢内安静- 不在车厢内吃有异味的食物- 爱护车厢内设施- 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知识拓展---升国旗仪式、外国元首欢迎仪式文明有礼清单----国家元首欢迎仪式1. 迎接仪式身份对等迎接:礼仪队列:安排仪仗队列队致敬,奏两国国歌。迎宾礼节:两国元首见面时行握手礼(依双方文化习惯而定),献花仪式:通常安排儿童向来访元首及配偶献花。2. 国宴 / 正式宴请悬挂两国国旗,摆放体现本国文化特色的餐具、装饰。礼节规范:宴会开始前有简短致辞;用餐时遵循西餐或中餐礼仪,举止得体,交谈围绕友好合作等积极话题。3. 正式会谈与会见场所礼仪:双方人员按职位高低依次就座。会谈礼节:会谈前双方元首握手合影,礼貌倾听,语气平和;礼物交换。4. 检阅仪仗队5. 送别仪式包括领导人送行、仪仗队致敬、奏国歌等,东道国领导人通常目送专机 / 专车离开。任务二校园礼仪微改善观察校园里1至2个常见的礼仪细节和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设计一个具体的微行动来改善其中一个问题。任务一家庭礼仪小管家任务三社区礼仪小主人①说说自己的最有礼貌的瞬间,并说出三个个人礼仪的关键词。②反思自己曾经有过的一个失礼行为,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的。在社区里寻找一个需要礼仪关注的场景,如电梯里、垃圾分类点儿、小区健身区等,设计一个无声礼仪提示语。说说自己觉得有效果的瞬间,谈谈如何建设和谐社区。通关打卡----我的文明成长记争做礼的使者言谈文明、举止端庄。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文明有礼让我们以“礼”为尺,从今天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做一个懂礼、行礼、传礼 的人,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板书设计懂礼守礼传礼课堂练习1、荀子:“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说明了文明有礼( )①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体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③是社会法律行为规范 ④使人变得优雅可亲,被人羡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2.小闽用公交车上的这一真实情境,让同学们感受到( )①文明有礼有利于社会和谐融洽 ②尊重他人是为了换取他人尊重③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④虚伪客套的做法缺乏真诚尊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3.花缘芳香而美丽,人因文明而有魅力,城市因文明更有价值。爱护好、建设好定州这座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关乎文明城市的创建,都是“行走的城市名片”,这要求我们青少年要( )①主动管理城市事务,处罚不文明行为 ②作为工作人员,承担城市管理责任 ③发扬“文明定州有我”的主人翁意识 ④自觉践行文明规范,提升自身文明素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文明有礼教学设计.docx 5.1文明有礼教学课件.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 视频3.mp4 音频1.mp3 音频2.mp3 音频3.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