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怀

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2.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学习目标
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今天,我们将学习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新课导入
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整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很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背景资料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 《合欢树》《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作者介绍
字词积累
瘫痪( ) 暴怒( ) 沉寂( )
侍弄( ) 捶打( ) 憔悴( )
央求( ) 絮叨( ) 诀别( )
淡雅( ) 高洁( ) 烂漫( )
翻来覆去( ) 喜出望外( )
tān huàn
bào

shì
chuí
qiáo cuì

jué
yāng

jié
màn

wàng
瘫痪( ) 暴怒( ) 沉寂( )
侍弄( ) 捶打( ) 憔悴( )
央求( ) 絮叨( ) 诀别( )
淡雅( ) 高洁( ) 烂漫( )
翻来覆去( ) 喜出望外( )
màn
字词积累

( )悄然
( )悄悄

( )踩扁
( )扁舟
决( )
诀( )
qiǎo
qiāo
biǎn
piān
jué
jué
决定
诀别
字词积累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
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课文写了四件事:
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文中写母亲给“我”的嘱托是什么?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返 回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一系列的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了细腻而深沉的母爱。
母爱是理解、是宽容。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爱是坚强、是生死相依。
“扑”“抓”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内心的感受。“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抵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语言描写和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母亲的复杂情感。一方面她自己正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另一方面她不希望看到儿子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她要努力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
语言描写,反复
③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这一“挡”挡住的究竟是什么?
母爱是细心的呵护。
母亲不仅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更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④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高兴得竟有些不知所措。表明她非常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⑤“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透过“敏感” 这两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母亲意识到自己说多了,因为现在的“我”失去了“跑”和“踩”的能力,母亲怕又勾起“我”的烦恼。“她比我还敏感”,说明她非常在乎“我”的感受,特别小心翼翼。
母爱是对孩子痛苦的感同身受。
⑥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母爱是生命最后一刻对儿女的牵挂,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
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1)她是一位活得辛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的母亲。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2)她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任务探究
(3)她是一位无私和坚忍的母亲。
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的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4)她是一位睿智的母亲。
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到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幸福的路。
任务探究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限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返 回
“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两个不同段落,这两个不同段落的“好好儿活”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
含义:第1段中母亲说的两次“好好儿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告诫儿子对生活中的艰苦要有坚强积极的态度。第7段中“我”说“好好儿活”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告诉读者儿女已经读懂了母亲的一言一行。
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从内容上看,前者是母亲劝慰“我”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放弃生活,坚强地活着;后者是“我”读懂母亲此话的含义,勇敢地面对苦难生活,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
再次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对于史铁生的“好好儿活”,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我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
启发: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价值,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对克服困难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
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①北归的大雁;②北海的花都开了;③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然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3)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沉痛的思念情怀,体会了母亲深沉的爱,了解了母爱正是作者在苦闷绝望中奋起的真正原因。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你想对自己、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示例: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有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
寓情于叙,感情真挚。
作者用几件平凡的小事,借助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比如母亲知道“我”在家寂寞孤单,知道北海的菊花开了,就想推“我”到北海赏花;母亲有肝病,还劝慰“我”“好好儿活……”,这些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看来,却蕴含着深深的“母爱”。
1.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理解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任务探究
语言准确,饱含情感。
文中运用了“躲、扑、抓、忍”等动词,写明了母爱是理解,是宽容,是牵挂,是呵护,是担忧,是细心。“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语意丰富,情感强烈。“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平凡的话语,却使得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任务探究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
文章将“我”瘫痪后的暴怒无常、不理解母亲,与母亲的小心翼翼、精心呵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再如同样是写秋,结尾处同上文中一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第二段通过对秋天落叶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我”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消极态度;而结尾通过绚丽多彩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着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这两次写景的对比,流露出史铁生心境的变化与生活态度的改变,而这一切的转变均来自伟大的母爱。
任务探究
感悟一:母亲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有时甚至连一句感谢的话都得不到,但她们什么时候抱怨过?每个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多任性、多放肆,母亲总会包容他们,体谅他们。
学后
感悟
感悟二:本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犹如冬天的阳光,穿透阴霾破空而来,照亮人生的希望。整篇文章都充满了思想的力量,犹如黎明的颂歌,扫除黑暗,呼唤光明,激活沉睡的梦想。母亲,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以她的苦难和智慧,以她的刚强和至爱,为史铁生,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悲壮而辉煌的生命之歌!
感悟三: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忽视母亲的爱,看不到母亲的辛苦劳作,看不到母亲的黑发渐白,也看不到母亲笑容背后的苦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也应有尽孝之心,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留下人生的遗憾。为避免将来后悔莫及,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感恩母亲,回报母亲。
学后
感悟
史铁生在文中没有直抒胸臆,而是抓取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母爱,含蓄感人。请仿照这种方式进行片段写作。
抓住细节间接抒情
◆写作指导
真:细节必须符合生活实际,不要虚张夸大。
小:细节应从小处入手,如一个背影、一个动作等。
精:要精选典型的、最能表现情感的细节。
神:细节要能抓住人物特征,使读者如见其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