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分值:150分一、阅读(72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治其意而餍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对于教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蠲尘俗以亲雅意,略戋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形制、规格,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膺,不负先儒之教。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D.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2.(3分)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B.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C.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炤、王文清的规定一脉相承,是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D.为了让学生能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书院从建筑到命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3.(3分)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某书院式中学在育人实践中借鉴古代书院理念,形成了特色教育模式。教师团队恪守“立师道”传统,不仅要求“经明行修”,更需以自身学行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构建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学校将每周三定为“论辩日”,鼓励学生像朱熹与张栻那样“三日夜不能合”,在思想交锋中培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园里特意创建“书院八景”式景观,如在“思辨亭”旁刻上“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4分)文章是如何论述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有六间讲堂曰“允执堂”,左右南屋四间,东西号房各六间,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清代路德曾为仁在堂题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曾有人题名:“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书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修表记阿 成我一直以为手腕子上的表是一款比较高档的表。女人喜首饰,男人爱手表。这是不同性别的一种别样追求。请不要笑话这种事。要知道,幼稚,是一个人“年轻”和精力充沛的重要标志。只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手腕上的手表开始慢了起来,与现实时间不同步了,后来干脆就不走了,晃一晃走几步,不晃就不走,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看来是需要更换电池了。我敢肯定不是坏了,如果坏了的话——虽然我不懂表,但——我能感觉到。我这款表是在瑞士买的。买表的时候,那位瑞士籍的华人导购员对我说,这款表的电池可以走四年。这样看来,这款表已经在瑞士的那家表店毫无意义地、静静地走了两年多了。上一次给这款手表换电池,是在哈尔滨最有名的中央大街上的“中央商城”里,那个专门修名表的小柜台换的。当时我之所以选择中央大街上的这家高端修表店,是因为我推测它信誉好。如果中央大街上的商店都不讲信誉,哈尔滨就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城市了。记得,那次换电池好像是花了一百多块钱,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傅给换的电池。他告诉我,放心吧先生,我这是瑞士原装的电池。我问他,可以走几年?他说三四年没有问题,如果走一年就不走了,你到我这儿来我免费给你更换。中央大街上的商城就是中央大街上的商城,讲信誉,服务态度也好,包括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中央商城服务的核心部分。这就是中央大街上的那些实体店一直红火的原因。这款瑞士表虽然一直在有力地、健康地走着,但我很快发现,表快了两分钟。其实快两分钟倒没什么,严格地说,我的绝大多数的日子并不是用分钟来计算的。用分钟来计算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人,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但绝对不是绝大多数。只是,非常奇怪的是,这快的两分钟却一直困扰着我,俨然鱼鲠在喉、芒刺在背,只要一看表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将“两分钟时差”夸张为“鱼鲠”“芒刺”,以漫画式心理描写,凸显“我”对“高档表”的过度执念,暗含对消费主义的调侃。为什么会快两分钟呢?有一次开车去额尔古纳的室韦玩儿,中途路过某县城的一家修表店。我想了想,决定到这家修表店把快的这两分钟给我调回来。那个样子非常老练的中年修表师傅认真地看了看我的表,然后又抬头看了看我,说,你这是一款高档手表。对,瑞士的。像这种高档手表并不是人工可以调的,他说,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在天上运行的专门卫星来矫正这款表的时间。现在我就是给你调过去也没用,而且收费还很高。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修表师傅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让我不高兴,反而让我的内心升起了一点点欣慰和喜悦。“欣慰”“喜悦”源于对“高档表”的虚荣认知被强化,修表师傅的“卫星调时”说辞,实则投其所好,暗讽“我”的自欺。那么,卫星什么时候给调呢?我问。修表师傅说,这我就说不好了,这是瑞士的事情。我说,那倒是,那倒是。谢谢你。我问,多少钱?他老练又非常自负地说,我们县城不像你们大都市,什么都要钱。我们该要钱的要钱,不该要钱的不要钱。免费。我说,那就太谢谢了。两年过去了,不知道是瑞士方面的卫星出了问题,还是外县那个中年修表师傅说得不对,这块瑞士表依旧快两分钟,而且很快就不走了。这样的小故障我能判断出来,是电池没电了。电池没电了该做什么呢?应该尽快地去更换电池。这次我没有选择比较远的中央大街上的商城去更换电池,就去我家附近的那个以农民消费者为主力的前进菜市场的三楼,那儿有一个卖表兼修表的柜台。修表的师傅是一个准中年人。柜台旁已经有一对年轻人在那里修表了。我到的时候,那个小伙子说,师傅,我这是个新表。修表师傅说,这不是个新表,这块手表的电池已经标明换了三四年了。至于说换电池之前有多少年我就不知道了。小伙子的脸腾地红了,新婚媳妇儿闻声后立刻躲到了一边去了。接着,师傅打开了这块手表,并用仪器测试表里面的电池。测过之后说,你表里的电池还有电。小伙子不言语了。修表师傅说,我给你调一调吧,但是,不能保证调好,如果能调好你就继续用,调不好你再到别处去看看。于是,修表师傅开始调这块手表。调好之后把表递给他说,还真行,能走。那个小伙子问,多少钱?修表师傅说,不要钱。这两个年轻人立刻消失了。他们走了以后,修表师傅对我说,估计这个表是别人当新表送给他的,八成是新娘的娘家人送的。修表师傅打开我的手表一看,说,先生,你的表比较麻烦,我得看视频弄。我平静地说,这是瑞士表。修表师傅说,我知道。我说,你不用打开视频看,你直接换电池就行。他笑了,行,听你的,试试看呗。打开了以后,修表师傅说,还别说,真行。我说,你再给我调调时间,这个表快两分钟。他说,没法调。我说,我听人家说,我这种表是卫星来调时间的。修表师傅听了扑哧一声乐了,说,那是扯淡。我也憋不住笑。然后修表师傅开始给表换电池。我问,这是原装的电池吗?修表师傅说,那都是扯,没有原装的。就是电池的质量好一点儿。我说,我说也是,其实中国产的电池也挺好的。修表师傅说,对,时间上说话呗。修表师傅给我换过了电池后说,你注意防水啊。我说,我这个表是防水的呀。他说,防啥水呀,根本不防水,洗脸洗手戴着还可以,其他根本不防水,你注意点儿就是了。看来,即便是在小事上也不要随意地笑话别人,有时候自己比别人还愚蠢呢。(节选自《碎片中的花样人生》,有删改)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通过写男女对配饰的不同偏好,引出手表对男性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暗示了主人公对手表的重视程度。B.主人公对时间的精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对手表快了两分钟很不适应,这促使他在旅途中进入修表店去调整时间。C.在前进菜市场,“我”与修表师傅的谈话轻松有趣,修表师傅的话表明了他完全不相信卫星授时。D.小说主要写了三次修表经历,从中央大街到县城,再到前进菜市场,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瑞士籍华人导购员的话,为后文作者怎样去解决手表出现的问题埋下伏笔,使得文章结构更严谨。B.高度近视老师傅的言语体现了专业与诚信,后文却写手表并未走三四年,这可引发读者思考,丰富作品内涵。C.文章写“我”对手表时间误差的敏感,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引出后续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文章年轻小伙子的修表情节,与下文“我”修表一事形成鲜明对比,赞美了修表师傅的人品与技艺。8.(4分)小说从“我”的角度讲述修表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6分)文中方括号内的评点揭示了写法妙处或人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修表师傅的话术”与“我的认知变化”两个方面,各找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 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10.(3分)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指出错误,名词作动词,与《五石之瓠》中“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用法相同。B.恶,厌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恶其声而然也”的“恶”意思不同。C.省,反省,与《〈论语〉十二章》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省”意思相同。D.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与《兼爱》中“必知乱之所自起”的“之”用法不同。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修身》篇与《劝学》篇一样说理性极强,善于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将深奥的道理浅显贴切地表达出来。B.《修身》篇中,荀子认为小人制造祸乱、缺乏才能却不容别人非议质疑,因而会亲近谄媚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的人。C.荀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的现象,是因为君子和小人在注重内在修养方面存在差异。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排比和顶真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13.(8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5分)对于如何修身,两则材料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陈 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①。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 ①江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②齑盐:腌菜和盐。泛指贫困的生活,这里借以指代词人归隐地。15.(3分)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从战争的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B.“岁华”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兴亡,却皆是兴亡之叹。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描写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夜晚,词人在烛火的映照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具有不尽之意。D.本词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选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来传达真情,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16.(6分)本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当代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他引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中国当代青年。(2)在参观北京大学的活动中,讲解员用《礼记·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知道要达到这最高境界就会志向坚定。(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老子〉四章》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内圣外王”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指加强自我修养,践行君子人格,追求圣贤气象,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孔子对于“内圣”的构建寄托在“仁”的层面。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这是正面的阐释。也有反面阐释的,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自然非仁人君子所为。孔子敬畏天,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外王”指经世济民,治国理政,注重政绩,做一个有事功的人。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即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社会秩序安定,这才是百姓________的基础。他提倡“德政”,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主只有行德政,才能得到臣民的拥护。内圣与外王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才能够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服务社会。而外王则是内圣的体现和延伸,通过治理国家、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使个人可以进一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因此,儒家强调内圣与外王的统一,认为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典范。孔子内圣外王思想的结合在于提倡表率与民本的道德教化思想。他认为道德示范在于上行下效,如果上位统治者僭越肆欲,肯定会激起庶民的贪欲失序。在位者如果秉持仁义,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庶民备受环境的浸染,自然会有如影随形的仁义。18.(3分)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安居乐业 B.安身立命C.民康物阜 D.丰衣足食19.(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是”和文中加点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B.他来是来了,却迟到了半小时。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D.“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分)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和前提B.外王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圣C.没有内圣作为根基,外王便无从谈起D.外王的实现离不开内圣的支撑22.(5分)在故宫古建筑命名中,“内圣”的思想有着相当广泛的体现。如“养心殿”,“养心”一词出自《孟子》中“养心莫善于寡欲”,即有意识地控制欲望,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修心养性的至高境界。养心殿内有“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意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希堂”这个名字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写作(60分)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精析1.A [B项“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扩大范围。文中是说王阳明的弟子中甚至有人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C项“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不准确,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质疑老师;“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无中生有;且朱熹等书院先贤鼓励学生读书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出自有问题的基础,而不是无理由的质疑。D项“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曲解文意。文中是说“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即带卷去找老师商讨,求得最佳答案,不是“提醒老师改正”。]2.B [“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曲解文意。文中是说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主要方式是自学。]3.(示例)①以道相交 ②独立思考精神 ③人文环境解析 第①处,材料中给出的语境是“立师道”传统,与文中“书院师生以道相交”相对应,直接提取文中四字短语。第②处,文中第三段举出“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观点。第③处,前文说创建“书院八景”式景观,契合文中第四段人文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4.(1)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选聘教师和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质疑精神、教育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书院的教育特点。(2)①运用举例论证,如列举朱熹带弟子前往岳麓书院论学、王阳明率弟子登山临水等例子,论证了书院师生可以随处进论的观点。②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吕祖谦的话,论证了书院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质疑精神。解析 解答时要从论述的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5.①关中书院规模宏大,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读书环境,有利于陶冶性情,涵养气质。②路德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注重教师的才能与德行,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能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③“芝兰”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既注重自然环境,也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君子德操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解析 题目中的材料涉及书院的环境,有关教师的题名和有关“芝兰”“读书”的题名,作答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进行作答。6.B [“对时间的精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错。文中说“我的绝大多数的日子并不是用分钟来计算的”,这表明他对时间的精确性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7.D [“形成鲜明对比”错,这里没有使用对比手法。叙述修表过程中遇到年轻小伙子修表这一情节,与后文中修表师傅对“我”的瑞士表问题的处理形成了呼应,展现不同人物在修表过程中的不同经历,丰富了故事内容。]8.①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以直接展现,如主人公对表快两分钟这一问题的纠结、对不同修表师傅的选择等,这些心理变化都通过“我”的叙述得以细腻呈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感染力。通过主人公“我”直接向读者讲述故事,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连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得叙述者能够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各个事件,同时,“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通过“我”的视角和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解析 思考本题时,先聚焦叙事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能让读者直接接触主人公内心。像纠结表快两分钟的问题、选修表店的心理,都通过“我”袒露。从读者感受看,第一人称使读者仿若亲历故事,增强真实感与感染力。在情节上,故事以“我”修表为主线,从“我”发现问题然后到各处修表,行动连贯,推动情节发展。9.(1)“修表师傅的话术”:(示例一)“像这种高档手表并不是人工可以调的,他说,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在天上运行的专门卫星来矫正这款表的时间。”用“卫星调时”的荒诞说法迎合“我”的虚荣心,修表师傅的“老练”实则是对顾客心理的精准拿捏,暗藏市井智慧。(示例二)“修表师傅说,那都是扯,没有原装的。就是电池的质量好一点儿。”与中央商城修表师傅的“瑞士原装”说辞形成反差,直言不讳的坦诚背后,是对“高档表”营销话术的祛魅,揭露消费神话的本质。(2)“我的认知变化”:(示例一)“我一直以为手腕子上的表是一款比较高档的表……请不要笑话这种事。”开篇强调“不要笑话”,实则暗示“高档表”执念的可笑,自我辩解中已暴露内心的不自信,为后文认知崩塌埋下伏笔。(示例二)“看来,即便是在小事上也不要随意地笑话别人,有时候自己比别人还愚蠢呢。”结尾以自嘲收束全文,“愚蠢”的反思不仅指向修表经历,更隐含着对盲目追求奢侈消费的批判,让“修表”变成了反思自我的象征。解析 本题要求从“修表师傅的话术”与“我的认知变化”中选取语句并评点,核心考查对文本细节的分析能力,以及通过语言描写、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的能力。方括号内的评点需兼具两层逻辑:写法妙处分析,如对比、伏笔、隐喻等手法的运用;主题关联解读,将细节与“消费虚荣”“自我反思”“市井智慧”等核心主题挂钩。10.BEG [第一个“在”是介词,与“身”组成介词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在B处断开;“介然”作状语修饰“自好”,中间不能断开,“不善在身”与“善在身”结构相同,故在E处断开;“菑然必以自恶也”与“介然必以自好也”结构相同,故在G处断开。]11.B [B项“意思不同”错。都是“厌恶”的意思。A项“树”,名词活用作动词,培植。D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C [“是因为君子和小人在注重内在修养方面存在差异”错。根据材料一“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可知,君子与小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内在修养之外,还有“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即能够蔑视富贵、坚守道义。]13.(1)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2)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散失。解析 (1)“厌”,同“餍”,满足;“谏”,劝谏;“得”,可能。(2)“安”,安然;“持”,持守,把握;“兆”,迹象;“泮”,同“判”,分离;“散”,散失。14.材料一:①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和学习,见到善行要努力学习并保存,见到不善的行为要反省自己。②同时,要尊重并亲近那些指出自己错误的人,远离那些谄媚自己的人。③此外,修身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观点强调了个人在修身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材料二:①修身需要从格物致知开始,通过正心诚意来修养身心。修身是治国、齐家的基础,只有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②同时,也强调了修身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解析 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材料一荀子的《修身》强调自省、乐闻善言、积极践行美德,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同时批判小人的为人处世。材料二《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则进一步说明修身在治国、平天下中的基础性作用。两者共同传达出“修身、齐家、治国”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修身对个体及社会的重要贡献。这种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事结合的思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材料一:①由“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可知,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和学习。当我们看到善行时,应该努力学习并保存这些善的品质;当我们看到不善的行为时,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并及时改正。②由“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可知,在修身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并亲近那些指出我们错误的人(即“师”和“友”),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成长。同时,我们应该远离那些谄媚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会阻碍我们的进步。③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知,修身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道路很近,如果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即使事情很小,如果不做也不会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修身的热情和毅力。材料二:①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知,修身是治国、齐家的基础。只有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因此,我们应该将修身作为个人成长的首要任务。②材料二通过一系列递进的逻辑关系(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等),强调了修身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这启示我们在修身过程中,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和意愿行事,而应该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这些准则和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参考译文材料一:看见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没有贤能,却想让人家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错的认作对的,把对的认作错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作大贼。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和困顿而懈怠道义。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便不会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15.C [“词人在烛火的映照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具有不尽之意”错。结尾两句是词人想象友人的情景,不是自己的情景,是词人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来对应自己的孤独寂寞。]16.①“四海”两句写国家的兵祸没有尽头,金兵又进逼建康,塑造了词人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形象。②“岁华”三句写词人久居他乡,年华逝去,胡子已经发白,泪水也像冰一样冷,塑造了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③词人身处乱世,而又无力改变现状,便生出了归老吴兴的念头,塑造了词人渴望安居生活的形象。④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塑造了词人珍视友情的形象。解析 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已经深入到了南京。“十年兵不解”突出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胡尘直到江城”则展现了战火蔓延的广泛和深远。前半句表达词人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一个心怀家国天下,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词人形象跃然纸上。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写词人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就心中黯然。自己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销尽的年华、如雪的疏髯、枯涩的衰涕,词人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年华老去而涕泪横流,展现出一个年老衰弱、落魄无助的词人形象。③“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意思是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去吴兴吧。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归宿的寻找,既然面对国家的危亡痛心疾首,却只能力不从心、无可奈何,那就回乡安度晚年吧,塑造了一个渴望归隐、向往安居的词人形象。④“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以景抒情,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这两句是词人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词人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塑造了一位珍视友情、思念友人的词人形象。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3)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18.C [横线处语境是说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社会秩序安定,百姓自然能够安稳地生活,故可填“安居乐业”或“安身立命”“丰衣足食”等。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民康物阜: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民康物阜”与前面的“百姓”语义重复,用这个成语会构成语病。]19.C [C项和文中加点的“是”均为动词,表判断。A项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强调的作用。B项“是”前后有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D项代词,这样。]20.(示例)如果在位者秉持仁义,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庶民受到环境的浸染,自然会有如影随形的仁义。解析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关联词语“如果”应放在主语“在位者”之前。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备受”可改为“受到”。“备受”意思是受尽、尝尽,后面一般接一些表示积极或者消极的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语,如“备受关注”“备受煎熬”“备受赞誉”等。21.A [根据第三段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应是以“内圣”为表述对象,因此排除B、D两项。A项句式与后文“外王则是内圣的体现和延伸”句式结构一致,故选A。]22.(1)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2)乾隆以此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3)体现“内圣”道德修养路径追求逐步递进的特点。(4)“士希贤”是开端,“贤希圣”是发展,“圣希天”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解析 对“三希堂”这个名字的理解可以从——含义理解、取名目的和与“内圣”的关系三个角度去思考。从内涵角度,“三希”是指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这体现了一种不断追求更高道德境界和精神层次的递进关系。从目的角度,乾隆皇帝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反映出他以这一理念来鼓励自己,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身自律,从一个普通的士人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成为贤人、圣人,乃至达到知天的境界。从与“内圣”的关系角度,这一命名与“内圣”思想紧密相连,体现了“内圣”道德修养路径追求逐步递进的特点。“士希贤”是开端,是普通士人对贤德的向往和追求,是踏上道德修养之路的第一步;“贤希圣”是发展,是在贤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圣人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圣希天”则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道德修养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对超越凡人境界、与天地相通的向往。23.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考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考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考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考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材料中的第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考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这原本应该是一道富含思辨性的作文题,但是出题人降低了难度,在要求部分提出“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但最佳立意应当还是要把几句话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更具有深度与高度。深度解析:“止”有几个含义,第一个是适可而止;第二个是停止放弃;第三个是达到最高等级,然后再停止;第四个是主动停止、放弃。这是一篇探讨一元中“元”的概念的作文,所以我们要将多样的概念进行合并同类项。针对不同的“止”,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更有方式背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止”本身是“停止”的意思,但是有积极的停止和消极的停止,积极的停止是适可而止,休养生息,也是追求极致,臻于至善,然后停止。消极的停止是在尚未完成任务之时就主动放弃,也是因没有能力而不得已的放弃。怎么办:人们应当有所止,有所不止。不应该在追求事业时因自己的懒惰而功亏一篑,也不应当不锤炼自己的能力,导致黯然退场,人们应当追求至善,达到崇高的境界,然后一览众山小,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为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只有明白停止的作用,才更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停止,让自己有一些思考的空间。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深思熟虑的机会。同时,我们不能停滞不前,绝对静止,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选择绝对静止,那就等于放弃上升的可能性,当前之我甚至比昨日之我更低一层,这是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的失败。参考立意:①“止”与“不止”;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③“止损”的智慧;④“止”中乾坤大;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参考例文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泱泱华夏,浩浩典籍,埋藏了多少智慧。有人皓首穷经,所获甚微;有人撮其要点,认知升级。这要点就是关键字,微言大义,值得细品。“止”就是这样一个关键字。对于“止”,我想说:请用“不止”死磕自己,请让“停止”美丽世界。内卷时代,请用“不止”让自己升值。人最高贵的地方之一,就是拥有行动的能力。但是,日趋内卷的当下,有人把“躺平”当成理所当然,停止了对自己的雕琢,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了未来,也终会为自己当初的躺平买下悔恨的一单。堆山不成,那是因为自己停止了行动。停止了行动,升值自然没戏,还有可能带来贬值。“不止”应是一种精神,是生而为人的高贵,是坚韧的具象化,更是成长的低声细语。青年人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未来需要今天的行动,需要今天的“不止”,只有这样,青年人的未来才能升职。多元时代,请用“停止”为自己赋能。“不止”难能可贵,适当“停止”也是一种智慧。当今时代,成功早已经突破一元,有了相当丰富的定义。愚公移山固然可贵,停止移山,趁早搬离大山,不失为一种智慧。何时“不止”,又何时“停止”呢?道德修炼上“不止”,核心技能上“不止”;无必要上“停止”。在人工智能已经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已无必要事无巨细地记下所有,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花费时间提高认知水平,以防止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更呼唤道德的坚守,以抵抗技术可能带来的异化,以及道德的滑坡。如此,人方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是一种赋能。面对多元世界,终将活在未来的青年人,理应“停止”无必要无意义的行动,“不止”于道德修炼和认知升级。现代社会,请用“停止”美丽世界。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盛世”,都证明着“停止”的优势,停止过度干预,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就会富足,百姓就可幸福安居。我国在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期,让长江生态得到巨大改善。二战时期,反法西斯联盟团结起来,“停止”了法西斯的暴行,世界重回光明。近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实行“戒严”,而韩国国会“停止”了这种荒唐行为。这些“停止”,让世界依旧美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自然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虽然是“停止”,但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懂得“停止”,才能得到“进步”,青年人更应该走在前面。世界在变,有些永恒的话题,人类始终都会面对。从经典中汲取“不止”的勇气,得到“停止”的智慧,这就是经典的意义。让我们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吧!(共116张PPT)读孔孟文章,养君子品质,修齐治平以求兼济天下 ;学老庄智慧,循造化自然,诗意栖居何必独善其身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第二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号 1 2 6 7 10 11 12 15答案 A B B D BEG B C C题号 18 19 21 答案 C C A对一对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示例)①以道相交②独立思考精神③人文环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1)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选聘教师和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质疑精神、教育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书院的教育特点。(2)①运用举例论证,如列举朱熹带弟子前往岳麓书院论学、王阳明率弟子登山临水等例子,论证了书院师生可以随处进论的观点。②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吕祖谦的话,论证了书院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质疑精神。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5.①关中书院规模宏大,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读书环境,有利于陶冶性情,涵养气质。②路德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注重教师的才能与德行,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能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③“芝兰”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既注重自然环境,也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君子德操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①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以直接展现,如主人公对表快两分钟这一问题的纠结、对不同修表师傅的选择等,这些心理变化都通过“我”的叙述得以细腻呈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感染力。通过主人公“我”直接向读者讲述故事,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连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得叙述者能够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各个事件,同时,“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通过“我”的视角和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1)“修表师傅的话术”:(示例一)“像这种高档手表并不是人工可以调的,他说,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在天上运行的专门卫星来矫正这款表的时间。”【用“卫星调时”的荒诞说法迎合“我”的虚荣心,修表师傅的“老练”实则是对顾客心理的精准拿捏,暗藏市井智慧。】(示例二)“修表师傅说,那都是扯,没有原装的。就是电池的质量好一点儿。”【与中央商城修表师傅的“瑞士原装”说辞形成反差,直言不讳的坦诚背后,是对“高档表”营销话术的祛魅,揭露消费神话的本质。】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9.(2)“我的认知变化”:(示例一)“我一直以为手腕子上的表是一款比较高档的表……请不要笑话这种事。”【开篇强调“不要笑话”,实则暗示“高档表”执念的可笑,自我辩解中已暴露内心的不自信,为后文认知崩塌埋下伏笔。】(示例二)“看来,即便是在小事上也不要随意地笑话别人,有时候自己比别人还愚蠢呢。”【结尾以自嘲收束全文,“愚蠢”的反思不仅指向修表经历,更隐含着对盲目追求奢侈消费的批判,让“修表”变成了反思自我的象征。】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1)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2)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散失。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4.材料一:①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和学习,见到善行要努力学习并保存,见到不善的行为要反省自己。②同时,要尊重并亲近那些指出自己错误的人,远离那些谄媚自己的人。③此外,修身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观点强调了个人在修身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材料二:①修身需要从格物致知开始,通过正心诚意来修养身心。修身是治国、齐家的基础,只有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②同时,也强调了修身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①“四海”两句写国家的兵祸没有尽头,金兵又进逼建康,塑造了词人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形象。②“岁华”三句写词人久居他乡,年华逝去,胡子已经发白,泪水也像冰一样冷,塑造了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③词人身处乱世,而又无力改变现状,便生出了归老吴兴的念头,塑造了词人渴望安居生活的形象。④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塑造了词人珍视友情的形象。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3)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0.(示例)如果在位者秉持仁义,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庶民受到环境的浸染,自然会有如影随形的仁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1)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2)乾隆以此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3)体现“内圣”道德修养路径追求逐步递进的特点。(4)“士希贤”是开端,“贤希圣”是发展,“圣希天”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考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考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考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考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材料中的第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考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这原本应该是一道富含思辨性的作文题,但是出题人降低了难度,在要求部分提出“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但最佳立意应当还是要把几句话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更具有深度与高度。深度解析:“止”有几个含义,第一个是适可而止;第二个是停止放弃;第三个是达到最高等级,然后再停止;第四个是主动停止、放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这是一篇探讨一元中“元”的概念的作文,所以我们要将多样的概念进行合并同类项。针对不同的“止”,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更有方式背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止”本身是“停止”的意思,但是有积极的停止和消极的停止,积极的停止是适可而止,休养生息,也是追求极致,臻于至善,然后停止。消极的停止是在尚未完成任务之时就主动放弃,也是因没有能力而不得已的放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怎么办:人们应当有所止,有所不止。不应该在追求事业时因自己的懒惰而功亏一篑,也不应当不锤炼自己的能力,导致黯然退场,人们应当追求至善,达到崇高的境界,然后一览众山小,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为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只有明白停止的作用,才更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停止,让自己有一些思考的空间。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深思熟虑的机会。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同时,我们不能停滞不前,绝对静止,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选择绝对静止,那就等于放弃上升的可能性,当前之我甚至比昨日之我更低一层,这是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的失败。参考立意:①“止”与“不止”;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③“止损”的智慧;④“止”中乾坤大;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参考例文】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泱泱华夏,浩浩典籍,埋藏了多少智慧。有人皓首穷经,所获甚微;有人撮其要点,认知升级。这要点就是关键字,微言大义,值得细品。“止”就是这样一个关键字。对于“止”,我想说:请用“不止”死磕自己,请让“停止”美丽世界。内卷时代,请用“不止”让自己升值。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人最高贵的地方之一,就是拥有行动的能力。但是,日趋内卷的当下,有人把“躺平”当成理所当然,停止了对自己的雕琢,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了未来,也终会为自己当初的躺平买下悔恨的一单。堆山不成,那是因为自己停止了行动。停止了行动,升值自然没戏,还有可能带来贬值。“不止”应是一种精神,是生而为人的高贵,是坚韧的具象化,更是成长的低声细语。青年人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未来需要今天的行动,需要今天的“不止”,只有这样,青年人的未来才能升职。多元时代,请用“停止”为自己赋能。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不止”难能可贵,适当“停止”也是一种智慧。当今时代,成功早已经突破一元,有了相当丰富的定义。愚公移山固然可贵,停止移山,趁早搬离大山,不失为一种智慧。何时“不止”,又何时“停止”呢?道德修炼上“不止”,核心技能上“不止”;无必要上“停止”。在人工智能已经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已无必要事无巨细地记下所有,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花费时间提高认知水平,以防止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更呼唤道德的坚守,以抵抗技术可能带来的异化,以及道德的滑坡。如此,人方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是一种赋能。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面对多元世界,终将活在未来的青年人,理应“停止”无必要无意义的行动,“不止”于道德修炼和认知升级。现代社会,请用“停止”美丽世界。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盛世”,都证明着“停止”的优势,停止过度干预,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就会富足,百姓就可幸福安居。我国在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期,让长江生态得到巨大改善。二战时期,反法西斯联盟团结起来,“停止”了法西斯的暴行,世界重回光明。近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实行“戒严”,而韩国国会“停止”了这种荒唐行为。这些“停止”,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3.让世界依旧美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自然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虽然是“停止”,但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懂得“停止”,才能得到“进步”,青年人更应该走在前面。世界在变,有些永恒的话题,人类始终都会面对。从经典中汲取“不止”的勇气,得到“停止”的智慧,这就是经典的意义。让我们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吧!一、阅读(一)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治其意而餍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对于教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蠲尘俗以亲雅意,略戋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形制、规格,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膺,不负先儒之教。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 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 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D.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 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B项“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扩大范围。文中是说王阳明的弟子中甚至有人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C项“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不准确,文中没有明确说明质疑老师;“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无中生有;且朱熹等书院先贤鼓励学生读书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出自有问题的基础,而不是无理由的质疑。D项“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曲解文意。文中是说“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即带卷去找老师商讨,求得最佳答案,不是“提醒老师改正”。解析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B.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 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C.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炤、王文清的规定一脉 相承,是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D.为了让学生能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书院从建筑到命 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曲解文意。文中是说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主要方式是自学。解析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个字。某书院式中学在育人实践中借鉴古代书院理念,形成了特色教育模式。教师团队恪守“立师道”传统,不仅要求“经明行修”,更需以自身学行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构建起“①_______________”的师生关系(用文中四字短语填空)。学校将每周三定为“论辩日”,鼓励学生像朱熹与张栻那样“三日夜不能合”,在思想交锋中培养②______________。校园里特意创建“书院八景”式景观,如在“思辨亭”旁刻上“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③__________。(示例)以道相交独立思考精神人文环境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第①处,材料中给出的语境是“立师道”传统,与文中“书院师生以道相交”相对应,直接提取文中四字短语。第②处,文中第三段举出“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观点。第③处,前文说创建“书院八景”式景观,契合文中第四段人文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性。解析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4.文章是如何论述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234567答案答案 (1)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从选聘教师和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质疑精神、教育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书院的教育特点。(2)①运用举例论证,如列举朱熹带弟子前往岳麓书院论学、王阳明率弟子登山临水等例子,论证了书院师生可以随处进论的观点。②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吕祖谦的话,论证了书院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质疑精神。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解答时要从论述的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解析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有六间讲堂曰“允执堂”,左右南屋四间,东西号房各六间,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清代路德曾为仁在堂题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曾有人题名:“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书生。”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 ①关中书院规模宏大,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优雅的读书环境,有利于陶冶性情,涵养气质。②路德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注重教师的才能与德行,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能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③“芝兰”的题名体现了关中书院既注重自然环境,也注重人文环境的营造,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君子德操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题目中的材料涉及书院的环境,有关教师的题名和有关“芝兰”“读书”的题名,作答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进行作答。解析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修表记阿 成我一直以为手腕子上的表是一款比较高档的表。女人喜首饰,男人爱手表。这是不同性别的一种别样追求。请不要笑话这种事。要知道,幼稚,是一个人“年轻”和精力充沛的重要标志。只是,不到两年的时间,手腕上的手表开始慢了起来,与现实时间不同步了,后来干脆就不走了,晃一晃走几步,不晃就不走,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看来是需要更换电池了。我敢肯定不是坏了,如果坏了的话——虽然我不懂表,但——我能感觉到。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我这款表是在瑞士买的。买表的时候,那位瑞士籍的华人导购员对我说,这款表的电池可以走四年。这样看来,这款表已经在瑞士的那家表店毫无意义地、静静地走了两年多了。上一次给这款手表换电池,是在哈尔滨最有名的中央大街上的“中央商城”里,那个专门修名表的小柜台换的。当时我之所以选择中央大街上的这家高端修表店,是因为我推测它信誉好。如果中央大街上的商店都不讲信誉,哈尔滨就是一个不值得信赖的城市了。记得,那次换电池好像是花了一百多块钱,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师傅给换的电池。他告诉我,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放心吧先生,我这是瑞士原装的电池。我问他,可以走几年?他说三四年没有问题,如果走一年就不走了,你到我这儿来我免费给你更换。中央大街上的商城就是中央大街上的商城,讲信誉,服务态度也好,包括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中央商城服务的核心部分。这就是中央大街上的那些实体店一直红火的原因。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这款瑞士表虽然一直在有力地、健康地走着,但我很快发现,表快了两分钟。其实快两分钟倒没什么,严格地说,我的绝大多数的日子并不是用分钟来计算的。用分钟来计算自己生命和生活的人,这个世界上肯定有,但绝对不是绝大多数。只是,非常奇怪的是,这快的两分钟却一直困扰着我,俨然鱼鲠在喉、芒刺在背,只要一看表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将“两分钟时差”夸张为“鱼鲠”“芒刺”,以漫画式心理描写,凸显“我”对“高档表”的过度执念,暗含对消费主义的调侃。】为什么会快两分钟呢?有一次开车去额尔古纳的室韦玩儿,中途路过某县城的一家修表店。我想了想,决定到这家修表店把快的这两分钟给我调回来。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那个样子非常老练的中年修表师傅认真地看了看我的表,然后又抬头看了看我,说,你这是一款高档手表。对,瑞士的。像这种高档手表并不是人工可以调的,他说,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在天上运行的专门卫星来矫正这款表的时间。现在我就是给你调过去也没用,而且收费还很高。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修表师傅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让我不高兴,反而让我的内心升起了一点点欣慰和喜悦。【“欣慰”“喜悦”源于对“高档表”的虚荣认知被强化,修表师傅的“卫星调时”说辞,实则投其所好,暗讽“我”的自欺。】那么,卫星什么时候给调呢?我问。修表师傅说,这我就说不好了,这是瑞士的事情。我说,那倒是,那倒是。谢谢你。我问,多少钱?他老练又非常自负地说,我们县城不像你们大都市,什么都要钱。我们该要钱的要钱,不该要钱的不要钱。免费。我说,那就太谢谢了。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两年过去了,不知道是瑞士方面的卫星出了问题,还是外县那个中年修表师傅说得不对,这块瑞士表依旧快两分钟,而且很快就不走了。这样的小故障我能判断出来,是电池没电了。电池没电了该做什么呢?应该尽快地去更换电池。这次我没有选择比较远的中央大街上的商城去更换电池,就去我家附近的那个以农民消费者为主力的前进菜市场的三楼,那儿有一个卖表兼修表的柜台。修表的师傅是一个准中年人。柜台旁已经有一对年轻人在那里修表了。我到的时候,那个小伙子说,师傅,我这是个新表。修表师傅说,这不是个新表,这块手表的电池已经标明换了三四年了。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至于说换电池之前有多少年我就不知道了。小伙子的脸腾地红了,新婚媳妇儿闻声后立刻躲到了一边去了。接着,师傅打开了这块手表,并用仪器测试表里面的电池。测过之后说,你表里的电池还有电。小伙子不言语了。修表师傅说,我给你调一调吧,但是,不能保证调好,如果能调好你就继续用,调不好你再到别处去看看。于是,修表师傅开始调这块手表。调好之后把表递给他说,还真行,能走。那个小伙子问,多少钱?修表师傅说,不要钱。这两个年轻人立刻消失了。他们走了以后,修表师傅对我说,估计这个表是别人当新表送给他的,八成是新娘的娘家人送的。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修表师傅打开我的手表一看,说,先生,你的表比较麻烦,我得看视频弄。我平静地说,这是瑞士表。修表师傅说,我知道。我说,你不用打开视频看,你直接换电池就行。他笑了,行,听你的,试试看呗。打开了以后,修表师傅说,还别说,真行。我说,你再给我调调时间,这个表快两分钟。他说,没法调。我说,我听人家说,我这种表是卫星来调时间的。修表师傅听了扑哧一声乐了,说,那是扯淡。我也憋不住笑。然后修表师傅开始给表换电池。我问,这是原装的电池吗?修表师傅说,那都是扯,没有原装的。就是电池的质量好一点儿。我说,我说也是,其实中国产的电池也挺好的。修表师傅说,对,时间上说话呗。修表师傅给我换过了电池后说,你注意防水啊。我说,我这个表是防水的呀。他说,防啥水呀,根本不防水,洗脸洗手戴着还可以,其他根本不防水,你注意点儿就是了。 看来,即便是在小事上也不要随意地笑话别人,有时候自己比别人还愚蠢呢。(节选自《碎片中的花样人生》,有删改)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通过写男女对配饰的不同偏好,引出手表对男性所蕴含的特 殊意义,暗示了主人公对手表的重视程度。B.主人公对时间的精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对手表快了两分钟很不适 应,这促使他在旅途中进入修表店去调整时间。C.在前进菜市场,“我”与修表师傅的谈话轻松有趣,修表师傅的话表 明了他完全不相信卫星授时。D.小说主要写了三次修表经历,从中央大街到县城,再到前进菜市场, 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对时间的精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错。文中说“我的绝大多数的日子并不是用分钟来计算的”,这表明他对时间的精确性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解析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士籍华人导购员的话,为后文作者怎样去解决手表出现的问题埋下 伏笔,使得文章结构更严谨。B.高度近视老师傅的言语体现了专业与诚信,后文却写手表并未走三四 年,这可引发读者思考,丰富作品内涵。C.文章写“我”对手表时间误差的敏感,巧妙地设置了悬念,引出后续 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D.文章年轻小伙子的修表情节,与下文“我”修表一事形成鲜明对比, 赞美了修表师傅的人品与技艺。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形成鲜明对比”错,这里没有使用对比手法。叙述修表过程中遇到年轻小伙子修表这一情节,与后文中修表师傅对“我”的瑞士表问题的处理形成了呼应,展现不同人物在修表过程中的不同经历,丰富了故事内容。解析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8.小说从“我”的角度讲述修表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1234567答案答案 ①便于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得以直接展现,如主人公对表快两分钟这一问题的纠结、对不同修表师傅的选择等,这些心理变化都通过“我”的叙述得以细腻呈现,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感染力。通过主人公“我”直接向读者讲述故事,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连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使得叙述者能够以自己的经历为主线,串联起各个事件,同时,“我”作为故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通过“我”的视角和行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思考本题时,先聚焦叙事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能让读者直接接触主人公内心。像纠结表快两分钟的问题、选修表店的心理,都通过“我”袒露。从读者感受看,第一人称使读者仿若亲历故事,增强真实感与感染力。在情节上,故事以“我”修表为主线,从“我”发现问题然后到各处修表,行动连贯,推动情节发展。解析9.文中方括号内的评点揭示了写法妙处或人物心理。请你参照这种方式,分别就“修表师傅的话术”与“我的认知变化”两个方面,各找出一处有所会心的语句,并给出简单的评点。答案 (1)“修表师傅的话术”:(示例一)“像这种高档手表并不是人工可以调的,他说,是在固定的时间由在天上运行的专门卫星来矫正这款表的时间。”【用“卫星调时”的荒诞说法迎合“我”的虚荣心,修表师傅的“老练”实则是对顾客心理的精准拿捏,暗藏市井智慧。】(示例二)“修表师傅说,那都是扯,没有原装的。就是电池的质量好一点儿。”【与中央商城修表师傅的“瑞士原装”说辞形成反差,直言不讳的坦诚背后,是对“高档表”营销话术的祛魅,揭露消费神话的本质。】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我的认知变化”:(示例一)“我一直以为手腕子上的表是一款比较高档的表……请不要笑话这种事。”【开篇强调“不要笑话”,实则暗示“高档表”执念的可笑,自我辩解中已暴露内心的不自信,为后文认知崩塌埋下伏笔。】(示例二)“看来,即便是在小事上也不要随意地笑话别人,有时候自己比别人还愚蠢呢。”【结尾以自嘲收束全文,“愚蠢”的反思不仅指向修表经历,更隐含着对盲目追求奢侈消费的批判,让“修表”变成了反思自我的象征。】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本题要求从“修表师傅的话术”与“我的认知变化”中选取语句并评点,核心考查对文本细节的分析能力,以及通过语言描写、心理变化揭示主题的能力。方括号内的评点需兼具两层逻辑:写法妙处分析,如对比、伏笔、隐喻等手法的运用;主题关联解读,将细节与“消费虚荣”“自我反思”“市井智慧”等核心主题挂钩。解析(三)阅读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 ①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同“灾”。②折(zhé)阅:低价销售,亏损。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打“√”。第一个“在”是介词,与“身”组成介词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在B处断开;“介然”作状语修饰“自好”,中间不能断开,“不善在身”与“善在身”结构相同,故在E处断开;“菑然必以自恶也”与“介然必以自好也”结构相同,故在G处断开。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1.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指出错误,名词作动词,与《五石之瓠》中“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的“树”用法相同。B.恶,厌恶,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恶其声而然也”的“恶” 意思不同。C.省,反省,与《〈论语〉十二章》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省” 意思相同。D.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与《兼爱》中“必知乱之所自起”的 “之”用法不同。√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B项“意思不同”错。都是“厌恶”的意思。A项“树”,名词活用作动词,培植。D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的《修身》篇与《劝学》篇一样说理性极强,善于运用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将深奥的道理浅显贴切地表达出来。B.《修身》篇中,荀子认为小人制造祸乱、缺乏才能却不容别人非议质 疑,因而会亲近谄媚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的人。C.荀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的现象,是因 为君子和小人在注重内在修养方面存在差异。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 系时,用了排比和顶真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是因为君子和小人在注重内在修养方面存在差异”错。根据材料一“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可知,君子与小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内在修养之外,还有“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即能够蔑视富贵、坚守道义。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厌”,同“餍”,满足;“谏”,劝谏;“得”,可能。解析(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老子〉四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散失。“安”,安然;“持”,持守,把握;“兆”,迹象;“泮”,同“判”,分离;“散”,散失。解析14.对于如何修身,两则材料分别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 材料一:①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和学习,见到善行要努力学习并保存,见到不善的行为要反省自己。②同时,要尊重并亲近那些指出自己错误的人,远离那些谄媚自己的人。③此外,修身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观点强调了个人在修身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材料二:①修身需要从格物致知开始,通过正心诚意来修养身心。修身是治国、齐家的基础,只有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②同时,也强调了修身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材料一和材料二探讨了个人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材料一荀子的《修身》强调自省、乐闻善言、积极践行美德,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同时批判小人的为人处世。材料二《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则进一步说明修身在治国、平天下中的基础性作用。两者共同传达出“修身、齐家、治国”之间的密切关联,以及修身对个体及社会的重要贡献。这种强调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事结合的思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材料一:①由“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可知,修身需要不断自省和学习。当我们看到善行时,应该努力学习并保存这些善的品质;当我们看到不善的行为时,应该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并及时改正。②由“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可知,在修身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并亲近那些指出我们错误的人(即“师”和“友”),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成长。同时,我们应该远离那些谄媚自己的人,因为他们往往会阻碍我们的进步。③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可知,修身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即使道路很近,如果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即使事情很小,如果不做也不会成功。因此,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修身的热情和毅力。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材料二:①由“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可知,修身是治国、齐家的基础。只有先修养好自己的品性,才能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因此,我们应该将修身作为个人成长的首要任务。②材料二通过一系列递进的逻辑关系(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等),强调了修身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这启示我们在修身过程中,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和意愿行事,而应该遵循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原则。这些准则和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解析【参考译文】材料一:看见好的行为,一定要学习使自己也有这种好的品德;见到不好的行为,心怀忧惧,一定要拿它来反省自我。好的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坚定不移地来珍爱自己;不良品行存在于自己身上,就像灾害在身一样,一定要痛恨自己。所以,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肯定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奉承我的人,是陷害我的贼人。所以君子尊敬老师,亲近朋友,因而非常憎恶贼人。喜好善的行为而不满足,受到劝谏而能引以为戒,即使想不进步,可能吗?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小人与此相反,制造祸乱却讨厌别人非议自己,特别没有贤能,却想让人家认为自己贤能;内心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讨厌别人说自己坏话。谄媚奉承自己的人就亲近,规劝自己的人就疏远,把纠正自己的错误看作是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作是伤害,这种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吗?用善来引导别人叫作教,用善来附和别人叫作顺;用不善引导别人叫作谄,用不善附和别人叫作谀,把对的当作对的,把错的看作错的,这就叫作智;把错的认作对的,把对的认作错的,这就叫作愚;对的就说它对,错了就说它错,这就叫作直。取舍没有标准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舍弃道义叫作大贼。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意志修养好了就会蔑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会轻视王公,注重内在修养就会看轻外物。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役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身体劳累而内心安定,就去做;利益少而道义多,就去做。所以好的农夫不会因为旱涝而不耕种,好的商人不会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士人与君子不会因为贫穷和困顿而懈怠道义。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跑上十天也就到达了。所以半步半步地走下去而不停止,瘸腿的乌龟也能走一千里;不停地堆积泥土,高大的山丘也能堆成。人与人之间才性的悬殊,哪里像瘸腿的乌龟和六匹骏马相比差距那么大呢?然而,瘸腿的乌龟能到达,六匹骏马却到不了,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一个去做,一个不去做罢了。道路虽近,不走就到不了;事情虽小,不做便不会成。那些总是有很多空闲时间的人,他超出常人不会很远。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四)阅读Ⅳ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陈 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①。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送老齑盐②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注】 ①江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②齑盐:腌菜和盐。泛指贫困的生活,这里借以指代词人归隐地。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从战争的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B.“岁华”三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生动形象,虽然 没有直接描写兴亡,却皆是兴亡之叹。C.结尾两句以景结情,描写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夜晚,词人在烛火的映照 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具有不尽之意。D.本词表达形式多样。通过巧选意象、描摹情状、自问自答等手法来传 达真情,读来韵味十足,感人至深。√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词人在烛火的映照下独自面对夜雨的情景,具有不尽之意”错。结尾两句是词人想象友人的情景,不是自己的情景,是词人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他想象故人深夜独对灯影,孑然一身,来对应自己的孤独寂寞。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6.本词塑造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①“四海”两句写国家的兵祸没有尽头,金兵又进逼建康,塑造了词人关心国家大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形象。②“岁华”三句写词人久居他乡,年华逝去,胡子已经发白,泪水也像冰一样冷,塑造了词人衰老落魄的形象。③词人身处乱世,而又无力改变现状,便生出了归老吴兴的念头,塑造了词人渴望安居生活的形象。④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塑造了词人珍视友情的形象。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①“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写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已经深入到了南京。“十年兵不解”突出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胡尘直到江城”则展现了战火蔓延的广泛和深远。前半句表达词人对侵犯者的愤慨,后半句表达他对朝廷的不满,一个心怀家国天下,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词人形象跃然纸上。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写词人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就心中黯然。自己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销尽的年华、如雪的疏髯、枯涩的衰涕,词人心惊于十年时间倏忽而逝,年华老去而涕泪横流,展现出一个年老衰弱、落魄无助的词人形象。③“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意思是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去吴兴吧。这句表达了词人对自己归宿的寻找,既然面对国家的危亡痛心疾首,却只能力不从心、无可奈何,那就回乡安度晚年吧,塑造了一个渴望归隐、向往安居的词人形象。④“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以景抒情,词人想归老吴兴,又对建康的朋友依依不舍,这两句是词人与故人分别之后,对故人孤独愁苦情态的想象。深夜的细雨、窗灯、孤影、别愁,共同构成一幅凄迷伤感的别后思念图。词人不写自己别后如何思念故人,却反过来想象故人如何思念自己,塑造了一位珍视友情、思念友人的词人形象。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五)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中国当代青年必须承担的重任,他引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中国当代青年。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在参观北京大学的活动中,讲解员用《礼记·大学之道》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指出大学的宗旨在于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用“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知道要达到这最高境界就会志向坚定。(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老子〉四章》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二、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内圣外王”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内圣”指加强自我修养,践行君子人格,追求圣贤气象,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孔子对于“内圣”的构建寄托在“仁”的层面。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这是正面的阐释。也有反面阐释的,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自然非仁人君子所为。孔子敬畏天,他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外王”指经世济民,治国理政,注重政绩,做一个有事功的人。孔子认为,作为国君应“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即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社会秩序安定,这才是百姓__________的基础。他提倡“德政”,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主只有行德政,才能得到臣民的拥护。内圣与外王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才能够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服务社会。而外王则是内圣的体现和延伸,通过治理国家、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使个人可以进一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因此,儒家强调内圣与外王的统一,认为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理想人格和社会治理的典范。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孔子内圣外王思想的结合在于提倡表率与民本的道德教化思想。他认为道德示范在于上行下效,如果上位统治者僭越肆欲,肯定会激起庶民的贪欲失序。在位者如果秉持仁义,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庶民备受环境的浸染,自然会有如影随形的仁义。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8.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安居乐业 B.安身立命C.民康物阜 D.丰衣足食√横线处语境是说社会财富分配合理,社会秩序安定,百姓自然能够安稳地生活,故可填“安居乐业”或“安身立命”“丰衣足食”等。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民康物阜:人民平安,物产丰富,形容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民康物阜”与前面的“百姓”语义重复,用这个成语会构成语病。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9.下列句子中加颜色的“是”和文中加颜色的“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告诉你的。B.他来是来了,却迟到了半小时。C.教室讲桌上的那本语文书是我的。D.“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如是说。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C项和文中加颜色的“是”均为动词,表判断。A项与“的”字配合使用,有强调的作用。B项“是”前后有相同的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D项代词,这样。解析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 (示例)如果在位者秉持仁义,营造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庶民受到环境的浸染,自然会有如影随形的仁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位置不当,关联词语“如果”应放在主语“在位者”之前。二是动宾搭配不当,“备受”可改为“受到”。“备受”意思是受尽、尝尽,后面一般接一些表示积极或者消极的动作、行为或状态的词语,如“备受关注”“备受煎熬”“备受赞誉”等。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1.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A.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和前提B.外王的基础和前提是内圣C.没有内圣作为根基,外王便无从谈起D.外王的实现离不开内圣的支撑√根据第三段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应是以“内圣”为表述对象,因此排除B、D两项。A项句式与后文“外王则是内圣的体现和延伸”句式结构一致,故选A。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2.在故宫古建筑命名中,“内圣”的思想有着相当广泛的体现。如“养心殿”,“养心”一词出自《孟子》中“养心莫善于寡欲”,即有意识地控制欲望,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修心养性的至高境界。养心殿内有“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意为“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三希堂”这个名字的理解。答案 (1)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2)乾隆以此鼓励自己不懈追求,勤奋自勉。(3)体现“内圣”道德修养路径追求逐步递进的特点。(4)“士希贤”是开端,“贤希圣”是发展,“圣希天”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对“三希堂”这个名字的理解可以从——含义理解、取名目的和与“内圣”的关系三个角度去思考。从内涵角度,“三希”是指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之人。这体现了一种不断追求更高道德境界和精神层次的递进关系。从目的角度,乾隆皇帝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三希堂”,反映出他以这一理念来鼓励自己,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身自律,从一个普通的士人逐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成为贤人、圣人,乃至达到知天的境界。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从与“内圣”的关系角度,这一命名与“内圣”思想紧密相连,体现了“内圣”道德修养路径追求逐步递进的特点。“士希贤”是开端,是普通士人对贤德的向往和追求,是踏上道德修养之路的第一步;“贤希圣”是发展,是在贤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圣人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圣希天”则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是道德修养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对超越凡人境界、与天地相通的向往。解析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三、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写作指导】 材料分析: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了考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考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谏太宗十思疏》,这是考生必背篇目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考生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篑,而自己要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材料中的第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考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颛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这原本应该是一道富含思辨性的作文题,但是出题人降低了难度,在要求部分提出“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但最佳立意应当还是要把几句话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更具有深度与高度。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深度解析:“止”有几个含义,第一个是适可而止;第二个是停止放弃;第三个是达到最高等级,然后再停止;第四个是主动停止、放弃。这是一篇探讨一元中“元”的概念的作文,所以我们要将多样的概念进行合并同类项。针对不同的“止”,有不同的对待方式,更有方式背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止”本身是“停止”的意思,但是有积极的停止和消极的停止,积极的停止是适可而止,休养生息,也是追求极致,臻于至善,然后停止。消极的停止是在尚未完成任务之时就主动放弃,也是因没有能力而不得已的放弃。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怎么办:人们应当有所止,有所不止。不应该在追求事业时因自己的懒惰而功亏一篑,也不应当不锤炼自己的能力,导致黯然退场,人们应当追求至善,达到崇高的境界,然后一览众山小,在追求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为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只有明白停止的作用,才更能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停止,让自己有一些思考的空间。让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拥有深思熟虑的机会。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同时,我们不能停滞不前,绝对静止,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如果选择绝对静止,那就等于放弃上升的可能性,当前之我甚至比昨日之我更低一层,这是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的失败。参考立意:①“止”与“不止”;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③“止损”的智慧;④“止”中乾坤大;⑤勇往直前,奋斗不止。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参考例文】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泱泱华夏,浩浩典籍,埋藏了多少智慧。有人皓首穷经,所获甚微;有人撮其要点,认知升级。这要点就是关键字,微言大义,值得细品。“止”就是这样一个关键字。对于“止”,我想说:请用“不止”死磕自己,请让“停止”美丽世界。内卷时代,请用“不止”让自己升值。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人最高贵的地方之一,就是拥有行动的能力。但是,日趋内卷的当下,有人把“躺平”当成理所当然,停止了对自己的雕琢,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了未来,也终会为自己当初的躺平买下悔恨的一单。堆山不成,那是因为自己停止了行动。停止了行动,升值自然没戏,还有可能带来贬值。“不止”应是一种精神,是生而为人的高贵,是坚韧的具象化,更是成长的低声细语。青年人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未来需要今天的行动,需要今天的“不止”,只有这样,青年人的未来才能升职。多元时代,请用“停止”为自己赋能。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不止”难能可贵,适当“停止”也是一种智慧。当今时代,成功早已经突破一元,有了相当丰富的定义。愚公移山固然可贵,停止移山,趁早搬离大山,不失为一种智慧。何时“不止”,又何时“停止”呢?道德修炼上“不止”,核心技能上“不止”;无必要上“停止”。在人工智能已经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已无必要事无巨细地记下所有,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花费时间提高认知水平,以防止自己被人工智能取代。在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更呼唤道德的坚守,以抵抗技术可能带来的异化,以及道德的滑坡。如此,人方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是一种赋能。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面对多元世界,终将活在未来的青年人,理应“停止”无必要无意义的行动,“不止”于道德修炼和认知升级。现代社会,请用“停止”美丽世界。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贞观盛世”,都证明着“停止”的优势,停止过度干预,让百姓休养生息,国家就会富足,百姓就可幸福安居。我国在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渔期,让长江生态得到巨大改善。二战时期,反法西斯联盟团结起来,“停止”了法西斯的暴行,世界重回光明。近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实行“戒严”,而韩国国会“停止”了这种荒唐行为。这些“停止”,让世界依旧美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人与人之间如此,人与自然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虽然是“停止”,但从某种意义上又是一种进步。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懂得“停止”,才能得到“进步”,青年人更应该走在前面。世界在变,有些永恒的话题,人类始终都会面对。从经典中汲取“不止”的勇气,得到“停止”的智慧,这就是经典的意义。让我们用“不止”死磕自己,让“停止”美丽世界吧!1234567答案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docx 第二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