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7课 兼爱 课件(共58张PPT)+学案+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7课 兼爱 课件(共58张PPT)+学案+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7课 兼爱
分值:40分
一、课内基础练
1.(3分)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两句中的“攻”词义不同。
B.“当察乱何自起”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当”词义不同。
C.“不可以不劝爱人者”与“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两句中的“劝”词义相同。
D.“恶施不慈”与“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施”词义相同。
2.(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子爱,不爱父
D.大夫各爱其家
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A.故木受绳则直
B.与越人水战
C.故亏父而自利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5.(8分)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透一点——重点虚词:焉
(一)义项梳理(6分)
6.(6分)解释下列句子中“焉”的意思。
词性 教材例句 用法 释义
连词 焉能治之(《兼爱》) 连接前后语句,表承接 ①
代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之”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多用于反问句,表反问 ③
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相当于“于此”(于之) ④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相当于“于何” ⑤
助词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表示疑问语气 了,呢,啊,或不译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作句中、句末语气词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形容词词尾 ⑥
语段助记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不译),骄而轻敌若此,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但以其傲,斥焉(代词,相当于“之”,他们),则必无颜世上矣。
(二)迁移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昔者唐子试于蜀,同舍生九人,有馈筒酒者,五人者据之;四人者弱,争之不得也。乃择奴之捷者,教之曰:“我噪而入,彼必舍瓮御我,汝疾入取之。”于是声噪而攻堂之左,彼果悉众御我于左,五人者胜而反饮,已亡其酒矣。善用兵者,如唐子之取筒酒,可谓智矣。唐子之少也,从舅饮酒,坐有壮士秦斯,力举千斤,战必陷阵,常独行山泽间,手格执杖者数十人。舅指一客戏之曰:“客虽羸也,然好拳技,尝欲胜君。君其较之?”斯笑曰:“来!”遂舍卮离席,方顾左右语而立未定也,客遽前击之,触手而倒。坐客皆大笑。夫以客当斯虽百不敌也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善用兵者,如客之击秦斯,可谓智矣。
(节选自唐甄《潜书》,有删改)
材料二: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塘。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宗室》)
7.(3分)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以客当斯虽百不敌也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
8.(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指丢失、失去,与《兼爱》中“故盗贼有亡”的“亡”词义不同。
B.卮,古代盛酒的器皿,与《鸿门宴》中“则与斗卮酒”的“卮”词义相同。
C.焉,代词,他,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焉”词义不同。
D.负,指依仗、凭借,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的“负”词义相同。
9.(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择奴之捷者,教之曰:“我噪而入,彼必舍瓮御我,汝疾入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C [C项“词义相同”错。鼓励/劝说。A项治疗/学习、研究。B项同“尝”,尝试/主持、掌握。D项均为“实行”。]
2.B [A项“不禁”,古义,不禁止;今义,抑制不住,禁不住。C项“自爱”,古义,爱自己;今义,爱惜自己(多指名誉)。D项“大夫”,古义,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官职等级名称;今义,医生。]
3.D [D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C项使动用法。]
4.B [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项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C项连词,表目的,以便、来/介词,把。D项连词,如果/连词,至于。]
5.(1)盗贼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伤害别人来使自己得到利益。(得分点:第二个“贼”、以、利)
(2)(如果)把弟弟、儿子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爱呢?因此不孝顺不慈祥的人(就)没有了。(得分点:视、弟子、恶、亡)
6.①于是 ②代人,他、他们 ③哪里,怎么 ④在这里
⑤从哪里 ⑥……的样子
7.BDG [“斯”作“当”的宾语,其后B处断开;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其后D处断开;“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判断句,“……者”为主语,其后G处断开。]
8.D [D项“词义相同”错。依仗、凭借/背。A项丢失、失去/同“无”,没有。C项代词,他/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9.(1)于是挑选奴仆中敏捷的人,教导他说:“我大声呼喊着冲进去,他们一定会放弃酒来抵御我,你就快速进去拿酒。”(得分点:“捷者”,敏捷的人;“噪”,大声呼喊;“疾”,快速。)
(2)到黄昏时分,排列点燃的火堆迷惑王朗,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攻打高迁屯。(得分点:“然”,同“燃”,点燃;“诳”,欺骗、迷惑;“袭”,攻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我曾经在蜀地考试,同舍考生共九个人,有人送给一竹筒酒,被其中五个人占据;另外四人体弱,争夺不到。于是挑选奴仆中敏捷的人,教导他说:“我大声呼喊着冲进去,他们一定会放弃酒来抵御我,你就快速进去拿酒。”我于是大声呐喊着冲进屋子的左边,他们果然都到左边抵抗我,五个人胜利后返回来要喝酒,却已经失去了酒。善于用兵的人,就像我取得竹筒酒一样,可以说是智慧的。我年少时,和舅舅一起饮酒,在座的有个叫秦斯的壮士,力举千斤,有战阵(他)必定上阵,常常独自行走于险山恶水之间,徒手格斗手拿棍棒的几十人。舅舅指着一个客人跟他玩笑道:“这位虽然羸弱,但喜好拳术,想要胜你。您和他较量较量?”秦斯笑道:“来!”便放下酒杯离开酒桌,正左右顾盼闲话还没站稳,(那)客人突然上前袭击他,上手就将他击倒。在座的客人都大笑。以这客人对秦斯,即使有一百个也不是(他的)敌手。但要能胜他的话,(只有)乘他不稳(不备)啊。善于用兵的人,就像(这)客人袭击秦斯一样,可以说是智慧的。
材料二:
孙静字幼台,是孙坚的三弟。孙坚刚兴兵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共五六百人作为保障力量,大家都依附他。孙策攻破刘繇,平定各县,进攻会稽,派人迎接孙静,孙静带着家属在钱塘和孙策会面。当时钱塘太守王朗在固陵抗击孙策,孙策几次渡水作战,也未能攻克。孙静劝说孙策:“王朗依靠天险固守城池,不能很快攻破。查渎距离这里南面几十里,是通向会稽郡道路的要害之地,应当从那里入口攻占城池,这就是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我会亲自率军作为先锋,一定能攻破城池。”孙策说:“好!”于是假装下令全军说:“最近连日下雨,水很混浊,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命令赶快准备数百口瓦缸澄清饮水。”到黄昏时分,排列点燃的火堆迷惑王朗,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攻打高迁屯。王朗大惊,派原来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军前来迎战。孙策攻破周昕等,并斩杀了他们。于是会稽郡平定。第7课 兼爱
[说明:与第6课共用一个晨读时分。]
学习目标 1.梳理归纳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治”“当”“攻”“视”“焉”等词。
2.理解“兼爱”的内涵,探索其现实意义。
3.品味其语言艺术。
一、铺垫预学
1.文常识记——《墨子》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代表篇目有《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2.作者简识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好学而博”,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的平民思想家。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显学,是指一时在社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或学派。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爱”是他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3.背景提示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二、文本预学
1.疏通文意,填空释词
(第1段)圣人以(      )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       )之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      )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      )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      )父之不慈(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者,亦然(    )。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     ),不爱人,故贼(      )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        ),具(       )此而已矣。
(第3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      )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第4段)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      )得不禁恶而劝(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文言基础,重点梳理
(1)通假字
词语 例句 解析
①当 当察乱何自起
②亡 故不孝不慈亡
③有 故盗贼有亡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医生
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劝说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①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②当 当察乱何自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③攻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国与国不相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④视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故亏兄而自利
②虽父之不慈子
③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②当察乱何自起
③犹有不慈者乎
3.内容结构,导图呈现
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穿越时空,达“兼爱”教学现场
当代学者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写道:“在专制时代,哲人是时代唯一的亮点。孔子这风中之烛熄灭之后,世界真的又进入‘万古如长夜’的黑暗中去了吗?我们在等待。……终于在大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一个独行的身影踟蹰而来……这就是墨子,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子,似乎跟儒家、道家的夫子形象迥然不同。假如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近距离地观察他作为夫子跟弟子们讲说“兼爱”的教学现场,你会有何收获和感想?
任务主题 识墨家思想文风,探“兼爱”现实意义
活动一 领悟“兼爱”内涵,潜思说理艺术
1.你置身于墨子讲学现场,墨子被弟子们围在中间,他目光坚定,正讲述着“兼爱”的精髓。听完墨子的讲述,你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墨两家一直被世人称为战国两大“显学”,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内容有何异同?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材料填写下表。
补充材料: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异 爱的差别 墨子“兼爱” 儒家“仁爱”
爱的基础 建立在①______的基础上 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
爱的等级 ② 有差等,不均衡
爱的关系 ③ 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爱的立场 ④ 贵族统治阶级
同 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
3.身处教学现场,你近距离地感受了墨子语言的魅力。有人却说,墨子的《兼爱》,语言不够简洁,有絮叨之感。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近观墨家寻解答,探“兼爱”现实意义
4.穿越千年,揆诸当下,简要阐述墨家“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任务预学
二、
1.(第1段)把 从哪里产生 于是 治理 比 治疗
一样 于是 不
(第2段)考察 同“尝”,尝试 孝敬 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使动用法,使……受益 即使 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这样 家 自己 名词作动词,劫夺财物 卿大夫的封地 纷乱之事 完备,齐全
(第3段)假使 像 还,仍然 怎么实行 同“无”,没有 同“又”
(第4段)怎么 鼓励 互相 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2.(1)①同“尝”,尝试 ②同“无”,没有 ③同“又”
(2)①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官职等级名称 ②鼓励
(3)①治理/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医治/惩治,惩处
②同“尝”,尝试/应当,应该/面对,向着/在,正值,正是/对等,比得上/同“倘”,如果/主持,掌握 ③治疗/攻打/制造,加工/学习,研究 ④看待,对待/观察
(4)①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益 ②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5)①判断句。标志词:也 ②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宾语)、自(介词) ③固定句式,“犹有……者乎”,可译为“还有……的人吗”
3.①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②视人国若其国 ③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任务导学
1.①“兼”指“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②“兼爱”指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
2.①利益 ②无差等,均衡 ③双向交互,对等互报
④平民
3.《墨子》直言不讳,通俗易懂,有一说一。总是把一种观念、一种逻辑贯穿到底,绝不旁生枝节。不但用语浅显,还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兼爱》是其中的代表作。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
4.(示例)墨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兼爱”,“兼爱”把爱的对象扩展到个体外延的全部,使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兼”还有在层次上的无差别意,在天下公义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赋予了每个人同等的爱与被爱的权利。这种“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墨家理论提倡视人若己、先己爱人、爱无差等的先进思想。可见,墨子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而这也是和谐社会存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需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爱自己的朋友,爱他人,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博爱。
②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民主道德、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生机勃勃、安宁稳定的,而这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兼爱”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对陷入困境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因此,“兼爱”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共58张PPT)
读孔孟文章,养君子品质,修齐治平以求兼济天下 ;
学老庄智慧,循造化自然,诗意栖居何必独善其身 ?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二单元
第7课
兼爱
学习 目标
1.梳理归纳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治”“当”“攻”“视”“焉”等词。
2.理解“兼爱”的内涵,探索其现实意义。
3.品味其语言艺术。
任务预学
一、铺垫预学
1.文常识记——《墨子》
《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代表篇目有《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2.作者简识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好学而博”,是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救民于水火的平民思想家。他曾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显学,是指一时在社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或学派。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爱”是他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3.背景提示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二、文本预学
1.疏通文意,填空释词
(第1段)圣人以( )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焉(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 )之如医之攻(  )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  )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 )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从哪里产生
于是
治理

治疗
一样
于是

(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  )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  )父之不慈(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者,亦然(  )。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考察
同“尝”,尝试
孝敬
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使动
用法,使……受益
即使
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偷窃和劫夺财
物的人
这样

贼爱其身(  ),不爱人,故贼(          )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    ),具(     
  )此而已矣。
自己
名词作动词,劫夺财物
卿大夫的封地
纷乱之事
完备,
齐全
(第3段)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 )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    )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假使

还,仍然
怎么实行
同“无”,没有
同“又”
(第4段)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  )得不禁恶而劝(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  )恶则乱。故子墨子(           )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怎么
鼓励
互相
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2.文言基础,重点梳理
(1)通假字
词语 例句 解析
①当 当察乱何自起
②亡 故不孝不慈亡
③有 故盗贼有亡
同“尝”,尝试
同“无”,没有
同“又”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医生
②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古义:______
今义:劝说
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官职等级名称
鼓励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①治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治理
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
医治
惩治,惩处
词语 例句 释义
②当 当察乱何自起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鸿门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同“尝”,尝试
应当,应该
面对,向着
在,正值,正是
对等,比得上
同“倘”,如果
主持,掌握
词语 例句 释义
③攻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国与国不相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④视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治疗
攻打
制造,加工
学习,研究
看待,对待
观察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故亏兄而自利

②虽父之不慈子
③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益
形容词作动词,慈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②当察乱何自起

③犹有不慈者乎

判断句。标志词:也
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宾语)、自(介词)
固定句式,“犹有……者乎”,可译为“还有……的人吗”
3.内容结构,导图呈现
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右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②视人国若其国
③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任务导学
情境任务
穿越时空,达“兼爱”教学现场
当代学者鲍鹏山在《风流去》中写道:“在专制时代,哲人是时代唯一的亮点。孔子这风中之烛熄灭之后,世界真的又进入‘万古如长夜’的黑暗中去了吗?我们在等待。……终于在大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一个独行的身影踟蹰而来……这就是墨子,挑战帝国的剑侠。”
墨子,似乎跟儒家、道家的夫子形象迥然不同。假如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近距离地观察他作为夫子跟弟子们讲说“兼爱”的教学现场,你会有何收获和感想?
识墨家思想文风,探“兼爱”现实意义
活动一 领悟“兼爱”内涵,潜思说理艺术
1.你置身于墨子讲学现场,墨子被弟子们围在中间,他目光坚定,正讲述着“兼爱”的精髓。听完墨子的讲述,你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
任务主题
答案 ①“兼”指“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②“兼爱”指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
2.儒墨两家一直被世人称为战国两大“显学”,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内容有何异同?请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材料填写下表。
补充材料: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异 爱的差别 墨子“兼爱” 儒家“仁爱”
爱的基础 建立在①______的基础上 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
爱的等级 ② 有差等,不均衡
爱的关系 ③ 主张尽心,不言回报
爱的立场 ④ 贵族统治阶级
同 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 利益
无差等,均衡
双向交互,对等互报
平民
3.身处教学现场,你近距离地感受了墨子语言的魅力。有人却说,墨子的《兼爱》,语言不够简洁,有絮叨之感。你是怎样看待墨子语言的“絮叨”的?
答案 《墨子》直言不讳,通俗易懂,有一说一。总是把一种观念、一种逻辑贯穿到底,绝不旁生枝节。不但用语浅显,还唯恐说不清,往往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一个观点总结过了,下一段落还要再总结。这种文风与墨家的思想主张和受众群体有关。《兼爱》是其中的代表作。墨家主张人人平等相爱,反对侵略战争;强调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注重道德实践,反对纸上谈兵。从这些思想倾向和历史记载的“巨子”事迹来看,墨家代表的是社会中下层人民的政治诉求,他们“传道”的对象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文风既契合他们的功利实用主义思想,也利于作者期待的读者群体接受。
活动二 近观墨家寻解答,探“兼爱”现实意义
4.穿越千年,揆诸当下,简要阐述墨家“兼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答案 (示例)墨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兼爱”,“兼爱”把爱的对象扩展到个体外延的全部,使之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兼”还有在层次上的无差别意,在天下公义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赋予了每个人同等的爱与被爱的权利。这种“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墨家理论提倡视人若己、先己爱人、爱无差等的先进思想。可见,墨子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而这也是和谐社会存在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我们需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爱自己的朋友,爱他人,爱一切需要关爱的人,最终达到更高的境界——博爱。
②我们向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民主道德、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生机勃勃、安宁稳定的,而这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兼爱”反映的是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对陷入困境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因此,“兼爱”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练 透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1 2 3 4 7  8
答案 C B D B BDG  D
对一对
9
1
2
3
4
5
6
7
8
答案
5.
(1)盗贼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伤害别人来使自己得到利益。(得分点:第二个“贼”、以、利)
(2)(如果)把弟弟、儿子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爱呢?因此不孝顺不慈祥的人(就)没有了。(得分点:视、弟子、恶、亡)
9
1
2
3
4
5
6
7
8
答案
6.
①于是 ②代人,他、他们 ③哪里,怎么 ④在这里
⑤从哪里 ⑥……的样子
9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1)于是挑选奴仆中敏捷的人,教导他说:“我大声呼喊着冲进去,他们一定会放弃酒来抵御我,你就快速进去拿酒。”(得分点:“捷者”,敏捷的人;“噪”,大声呼喊;“疾”,快速。)
(2)到黄昏时分,排列点燃的火堆迷惑王朗,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攻打高迁屯。(得分点:“然”,同“燃”,点燃;“诳”,欺骗、迷惑;“袭”,攻打。)
9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对句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两
 句中的“攻”词义不同。
B.“当察乱何自起”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两句中的“当”词义不同。
C.“不可以不劝爱人者”与“劝君更尽一杯酒”(《送元二使安西》)两句中的
 “劝”词义相同。
D.“恶施不慈”与“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
 文之事》)两句中的“施”词义相同。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1
2
3
4
5
6
7
8
C项“词义相同”错。鼓励/劝说。
A项治疗/学习、研究。
B项同“尝”,尝试/主持、掌握。
D项均为“实行”。
解析
答案
9
2.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子自爱,不爱父
D.大夫各爱其家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A项“不禁”,古义,不禁止;今义,抑制不住,禁不住。
C项“自爱”,古义,爱自己;今义,爱惜自己(多指名誉)。
D项“大夫”,古义,古代贵族等级名称,亦为官职等级名称;今义,医生。
解析
3.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语的用法,与例句中的加颜色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A.故木受绳则直
B.与越人水战
C.故亏父而自利
D.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1
2
3
4
5
6
7
8
D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
A项形容词作动词。
B项名词作状语。
C项使动用法。
解析
答案
9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4.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治乱者何独不然
非不呺然大也
B.
不知乱之所自起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
若使天下兼相爱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B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
C项连词,表目的,以便、来/介词,把。
D项连词,如果/连词,至于。
解析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5.翻译文中的重点句子。
(1)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盗贼只爱自身,不爱他人,所以伤害别人来使自己得到利益。(得分点:第二个“贼”、以、利)
(如果)把弟弟、儿子和臣子看作和自己一样,怎么会不慈爱呢?因此不孝顺不慈祥的人(就)没有了。(得分点:视、弟子、恶、亡)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二、练透一点——重点虚词:焉
(一)义项梳理
6.解释下列句子中“焉”的意思。
词性 教材例句 用法 释义
连词 焉能治之(《兼爱》) 连接前后语句,表承接 ①
代词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之” ②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多用于反问句,表反问 ③
于是
 代人,他、
他们
 哪里,
怎么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词性 教材例句 用法 释义
兼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相当于“于此”(于之) ④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相当于“于何” ⑤
助词 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表示疑问语气 了,呢,啊,或不译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作句中、句末语气词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形容词词尾 ⑥
在这里
从哪里
……的样子
【语段助记】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语气助词,不译),骄而轻敌若此,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但以其傲,斥焉(代词,相当于“之”,他们),则必无颜世上矣。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二)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昔者唐子试于蜀,同舍生九人,有馈筒酒者,五人者据之;四人者弱,争之不得也。乃择奴之捷者,教之曰:“我噪而入,彼必舍瓮御我,汝疾入取之。”于是声噪而攻堂之左,彼果悉众御我于左,五人者胜而反饮,已亡其酒矣。善用兵者,如唐子之取筒酒,可谓智矣。唐子之少也,从舅饮酒,坐有壮士秦斯,力举千斤,战必陷阵,常独行山泽间,手格执杖者数十人。舅指一客戏之曰:“客虽羸也,然好拳技,尝欲胜君。君其较之?”斯笑曰:“来!”遂舍卮离席,方顾左右语而立未定也,客遽前击之,触手而倒。坐客皆大笑。夫以客当斯虽百不敌也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善用兵者,如客之击秦斯,可谓智矣。(节选自唐甄《潜书》,有删改)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材料二: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塘。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吴书·宗室》)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7.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打“√”。
1
2
3
4
5
6
7
8
答案



“斯”作“当”的宾语,其后B处断开;
第一个“也”,句末语气词,其后D处断开;
“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判断句,“……者”为主语,其后G处断开。
解析
9
8.下列对材料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指丢失、失去,与《兼爱》中“故盗贼有亡”的“亡”词义不同。
B.卮,古代盛酒的器皿,与《鸿门宴》中“则与斗卮酒”的“卮”词义
 相同。
C.焉,代词,他,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焉”词义不同。
D.负,指依仗、凭借,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的“负”词义相同。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1
2
3
4
5
6
7
8
D项“词义相同”错。依仗、凭借/背。
A项丢失、失去/同“无”,没有。
C项代词,他/句末语气词,无实义。
解析
答案
9
1
2
3
4
5
6
7
8
答案
9
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择奴之捷者,教之曰:“我噪而入,彼必舍瓮御我,汝疾入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昏暮,罗以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挑选奴仆中敏捷的人,教导他说:“我大声呼喊着冲进去,他们一定会放弃酒来抵御我,你就快速进去拿酒。”(得分点:“捷者”,敏捷的人;“噪”,大声呼喊;“疾”,快速。)
到黄昏时分,排列点燃的火堆迷惑王朗,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攻打高迁屯。(得分点:“然”,同“燃”,点燃;“诳”,欺骗、迷惑;“袭”,攻打。)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过去我曾经在蜀地考试,同舍考生共九个人,有人送给一竹筒酒,被其中五个人占据;另外四人体弱,争夺不到。于是挑选奴仆中敏捷的人,教导他说:“我大声呼喊着冲进去,他们一定会放弃酒来抵御我,你就快速进去拿酒。”我于是大声呐喊着冲进屋子的左边,他们果然都到左边抵抗我,五个人胜利后返回来要喝酒,却已经失去了酒。善于用兵的人,就像我取得竹筒酒一样,可以说是智慧的。我年少时,和舅舅一起饮酒,在座的有个叫秦斯的壮士,力举千斤,有战阵(他)必定上阵,
1
2
3
4
5
6
7
答案
8
9
常常独自行走于险山恶水之间,徒手格斗手拿棍棒的几十人。舅舅指着一个客人跟他玩笑道:“这位虽然羸弱,但喜好拳术,想要胜你。您和他较量较量?”秦斯笑道:“来!”便放下酒杯离开酒桌,正左右顾盼闲话还没站稳,(那)客人突然上前袭击他,上手就将他击倒。在座的客人都大笑。以这客人对秦斯,即使有一百个也不是(他的)敌手。但要能胜他的话,(只有)乘他不稳(不备)啊。善于用兵的人,就像(这)客人袭击秦斯一样,可以说是智慧的。
1
2
3
4
5
6
7
答案
8
9
材料二:
孙静字幼台,是孙坚的三弟。孙坚刚兴兵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共五六百人作为保障力量,大家都依附他。孙策攻破刘繇,平定各县,进攻会稽,派人迎接孙静,孙静带着家属在钱塘和孙策会面。当时钱塘太守王朗在固陵抗击孙策,孙策几次渡水作战,也未能攻克。孙静劝说孙策:“王朗依靠天险固守城池,不能很快攻破。查渎距离这里南面几十里,是通向会稽郡道路的要害之地,应当从那里入口攻占城池,
1
2
3
4
5
6
7
答案
8
9
这就是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我会亲自率军作为先锋,一定能攻破城池。”孙策说:“好!”于是假装下令全军说:“最近连日下雨,水很混浊,兵士喝了这些水大多腹痛,命令赶快准备数百口瓦缸澄清饮水。”到黄昏时分,排列点燃的火堆迷惑王朗,随即分兵连夜赶赴查渎,攻打高迁屯。王朗大惊,派原来丹杨太守周昕等人率军前来迎战。孙策攻破周昕等,并斩杀了他们。于是会稽郡平定。
1
2
3
4
5
6
7
答案
8
9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