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单元任务群 课件(共26+27张PPT)+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单元任务群 课件(共26+27张PPT)+学案

资源简介

单元任务群(二) 学习写作“小小说”
学习任务 1.赏析经典小小说,把握其艺术手法的特点。2.掌握小小说的写作技法,完成其写作训练。
活动一 赏析小小说,把握其特点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广泛、多面、完整、细致地再现生活,内容高度生活化,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其中心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小说创作中,既可通过人物语言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通过行动和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小说属于虚构性较强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必须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关系。
小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因为篇幅短小,所以情节更为单一,往往截取小的生活片段,着眼于比较小的事件,着笔于一两个人物,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字数常常在两千以内。所以它又被称为“微型小说”或“袖珍小说”。它的主要特点有:①小——篇幅短小,以小见大;②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③巧——构思精巧,结构严密;④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小小说文本赏析一: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赏析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是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截至目前堪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个人),有情节(一个人独坐,听到敲门声),有环境(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间里)。科幻,重在科学幻想,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擅长夸张、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空间。这23个字促使读者追究、探求的问题太多了——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往别的星球还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为什么而死的?既然地球上仅剩下一个人,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人类,是外星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将会使读者产生多维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小小说文本赏析二: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陨盗》)
译文 蔡裔是个有勇猛气质的人,他的吼声如雷鸣震响。曾经有两个盗贼进入室内偷窃,蔡裔拍床高声一喊,两个盗贼就都被吓死了。
赏析 《陨盗》是东晋陶渊明所著的一篇小说。全篇25个字,被称为古代最短的小说。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蔡裔凭着雷震般的声音制服盗贼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先概括人物性格——“有勇气”;再写性格特征——“声若雷震”,为下文制服盗贼张本。最绝妙的是写出了人物的音容举止,一“拊”一“呼”,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面对入室的两个盗贼,蔡裔不像一般人那样大惊失色,只是“拊床一呼”,便将盗贼制服,一个身材魁梧、疾恶如仇、悍勇超群的彪汉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二盗”也形象可感,其“俱陨”,除烘托出蔡裔的勇力和声威外,二人的猥劣、恐惧等丑态也令读者想象出来。仅25个字,但时间(由拍床可推知为深夜)、地点(室内)、人物(三个人)、事件发生的原因(二偷儿入室)、结果(二盗俱陨)等一应俱全;而且开篇、结尾互为照应,使小说浑然一体。这篇小说篇幅短小,短而不缺,简而不淡;人物单纯,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单一而完整;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人物、情节、环境交代得很清楚,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活动二 掌握写作技法
(一)掌握写作技法
1.立意需以小见大
小小说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小说的情节线索比较单一,人物关系比较简单,不能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但它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通过比较小的窗口去展现大千世界的一个侧面,挖掘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主题。“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三闲集》)
例如,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在柏林》,不到四百字,仅仅是描述了火车车厢里的一个场面:
一列火车缓缓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个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轰隆轰隆”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开始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个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到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简评:这篇小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没有交代,除了那个战时后备役老兵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语言,也未作细致的描写,但就是这车厢一角的镜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蕴含的意义可以说是丰富而深刻的。
2.构思需独特新颖
小小说要精于艺术构思。善于抓住感悟深刻的新材料,进行虚构、开掘、生发,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进行艺术构思。同时,截取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也是小小说在构思上的重要一环。小小说构思要独特新颖,不落俗套,而新巧的构思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开掘,来自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简评:作者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情节简单,构思新颖。小说只是列出七条费用支出情况,没有具体记录每一件事情,连支出金额都没写清楚;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省略了,让读者去想象、推测情节发展过程,让人回味无穷。
3.人物需个性鲜明
小小说要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要求写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要能概括较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在写作中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等突出人物的内部特征,探寻人物灵魂的奥秘。还要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片段: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简评:“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困潦倒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和争辩的话,写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和对他人揭露自己撒谎的愤怒,将一个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细腻传神。
4.多用白描手法
小小说也要刻画人物,塑造形象,但不求完整地展现其性格,可多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勾勒轮廓,写出人物传神之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点来写。删繁去冗,留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往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程习武小小说《清水》中的片段:
东边的天白起来,骑着牛离任的寿春县令叶天士走出了县城,走上了官道。走上官道之后叶天士愣住了,他看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叶天士下了牛,朝百姓深深一揖。一个老汉捧着一个杯子走到叶天士面前,叶天士一看,正是德高望重的先达赵颍。赵颍说,大人清廉如水,我们不敢以壶浆相污,请饮了这杯清水吧,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
简评: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定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二)完成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已删去结尾的小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情节等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猜测并续写结尾,50个字左右。要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地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的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活动二
(二)
(示例)“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解析 这篇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顺势层层铺垫,结尾着力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一般而言,读者以为小说的主旨是鞭挞年轻人缺乏教养,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最后这个结尾,让读者明白主要是讽刺老太太那种“叶公好龙”的滑稽,对社会公德的缺乏深恶痛绝,对自己的儿孙却纵容娇惯的现象。(共26张PPT)
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感受异域社会生活;
走进多样人生故事,培养开放文化心态。
多样的文化·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第三单元
单元任务群(二)
学习写作“小小说”
学习 任务
1.赏析经典小小说,把握其艺术手法的特点。
2.掌握小小说的写作技法,完成其写作训练。
活动一 赏析小小说,把握其特点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体裁。其基本特征是广泛、多面、完整、细致地再现生活,内容高度生活化,通过展现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得教益。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三要素”。其中心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小说创作中,既可通过人物语言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可通过行动和环境描写等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小说属于虚构性较强的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必须注意小说情节与人物的关系。
小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具备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因为篇幅短小,所以情节更为单一,往往截取小的生活片段,着眼于比较小的事件,着笔于一两个人物,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字数常常在两千以内。所以它又被称为“微型小说”或“袖珍小说”。它的主要特点有:①小——篇幅短小,以小见大;②新——立意新颖,风格清新;③巧——构思精巧,结构严密;④奇——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
小小说文本赏析一: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家里,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赏析】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是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截至目前堪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有人物(一个人),有情节(一个人独坐,听到敲门声),有环境(仅有一人的地球上的某房间里)。科幻,重在科学幻想,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擅长夸张、制造悬念,给读者设置自由而广阔的联想、想象等思维空间。这23个字促使读者追究、探求的问题太多了——地球上怎么会只剩下一个人?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是去往别的星球还是都死了?如果死了是因为什么而死的?既然地球上仅剩下一个人,那么敲门的又是谁呢?是人类,是外星人,还是其他高智能的动物?这最后一个人是否去开门?开门后将看到什么?如果是外星人,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来沟通彼此的情感吗?最后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总之,将会使读者产生多维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关于“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故事。
小小说文本赏析二: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陨盗》)
【译文】 蔡裔是个有勇猛气质的人,他的吼声如雷鸣震响。曾经有两个盗贼进入室内偷窃,蔡裔拍床高声一喊,两个盗贼就都被吓死了。
【赏析】 《陨盗》是东晋陶渊明所著的一篇小说。全篇25个字,被称为古代最短的小说。作者用如此短小的篇幅,讲述了主人公蔡裔凭着雷震般的声音制服盗贼的故事,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先概括人物性格——“有勇气”;再写性格特征——“声若雷震”,为下文制服盗贼张本。最绝妙的是写出了人物的音容举止,一“拊”一“呼”,
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面对入室的两个盗贼,蔡裔不像一般人那样大惊失色,只是“拊床一呼”,便将盗贼制服,一个身材魁梧、疾恶如仇、悍勇超群的彪汉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二盗”也形象可感,其“俱陨”,除烘托出蔡裔的勇力和声威外,二人的猥劣、恐惧等丑态也令读者想象出来。仅25个字,但时间(由拍床可推知为深夜)、地点(室内)、人物(三个人)、事件发生的原因(二偷儿入室)、结果(二盗俱陨)等一应俱全;而且开篇、结尾互为照应,使小说浑然一体。这篇小说篇幅短小,短而不缺,简而不淡;人物单纯,形象鲜明,故事情节单一而完整;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人物、情节、环境交代得很清楚,具备小说的基本要素,堪称微型小说的典范之作。
活动二 掌握写作技法
(一)掌握写作技法
1.立意需以小见大
小小说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小说的情节线索比较单一,人物关系比较简单,不能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但它却能在有限的篇幅里,通过比较小的窗口去展现大千世界的一个侧面,挖掘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主题。“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三闲集》)
例如,美国作家奥莱尔的《在柏林》,不到四百字,仅仅是描述了火车车厢里的一个场面:
一列火车缓缓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个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轰隆轰隆”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开始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个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都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到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简评:这篇小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出场的人物连姓名也没有交代,除了那个战时后备役老兵之外,其他人物都没有语言,也未作细致的描写,但就是这车厢一角的镜头,相当集中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蕴含的意义可以说是丰富而深刻的。
2.构思需独特新颖
小小说要精于艺术构思。善于抓住感悟深刻的新材料,进行虚构、开掘、生发,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地进行艺术构思。同时,截取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也是小小说在构思上的重要一环。小小说构思要独特新颖,不落俗套,而新巧的构思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发现和开掘,来自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的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简评:作者选取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表现人物特点,情节简单,构思新颖。小说只是列出七条费用支出情况,没有具体记录每一件事情,连支出金额都没写清楚;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省略了,让读者去想象、推测情节发展过程,让人回味无穷。
3.人物需个性鲜明
小小说要着力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要求写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要能概括较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在写作中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等突出人物的内部特征,探寻人物灵魂的奥秘。还要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片段: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简评:“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困潦倒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和争辩的话,写出了孔乙己“死要面子”和对他人揭露自己撒谎的愤怒,将一个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自欺欺人、迂腐不堪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细腻传神。
4.多用白描手法
小小说也要刻画人物,塑造形象,但不求完整地展现其性格,可多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勾勒轮廓,写出人物传神之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点来写。删繁去冗,留些“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往往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程习武小小说《清水》中的片段:
东边的天白起来,骑着牛离任的寿春县令叶天士走出了县城,走上了官道。走上官道之后叶天士愣住了,他看见黑压压的人站满官道。叶天士下了牛,朝百姓深深一揖。一个老汉捧着一个杯子走到叶天士面前,叶天士一看,正是德高望重的先达赵颍。赵颍说,大人清廉如水,我们不敢以壶浆相污,请饮了这杯清水吧,它是寿春百姓的心。叶天士恭恭敬敬接过杯,然后慢慢倾洒在脚下的黄土上,说,这是寿春的水,我不能带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寿春的土地吧。叶天士说完,就骑上牛走了,把纷纷乱乱的呜咽之声留在了身后。
简评:这篇小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巧借叶天士离任时对往事的追忆和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特定镜头,在有限的篇幅内,就把一位廉洁刚正、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动,跃然纸上,读来感人肺腑。
(二)完成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已删去结尾的小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情节等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猜测并续写结尾,50个字左右。要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让 座
我站在无轨电车里,身旁有个老大娘,两只手扶着椅背也是站着。旁边的座位上却大模大样地坐着一个15岁上下的小伙子。他使劲地盯着窗外,仿佛生平头一回见到这辆无轨电车沿途经过的街道似的。
我开口对老大娘说话了,其实是说给那个麻木不仁的小伙子听的。
“唉,现在的年轻人可真缺乏教养!”
“说得是啊,说得是啊,”老大娘点了点头,“就是没有教养嘛!”
“学校里是怎样教他们的!”
“说的就是嘛,学校里是怎么教他们的?”老大娘同意我的说法。
“大概他们的父母也是这种没教养的人。”我瞪着那小伙子说,可他却无动于衷。
“有什么样的爸爸,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老大娘叹着气说。
“真不像话!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着,却让老太太站在那里!”我的声音已经很高了。
老大娘一会儿看着我,一会儿又看着那个小伙子。
“喂,你这小青年,”我终于忍不住碰他的肩膀,“说的就是你哪,还不给老人让座!”
答案 (示例)“你拽这孩子干什么!”老大娘突然冲我嚷起来,“你回家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我的孙子你可别管!”
这篇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以洗练的语言顺势层层铺垫,结尾着力突转,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一般而言,读者以为小说的主旨是鞭挞年轻人缺乏教养,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最后这个结尾,让读者明白主要是讽刺老太太那种“叶公好龙”的滑稽,对社会公德的缺乏深恶痛绝,对自己的儿孙却纵容娇惯的现象。
解析
本课结束单元任务群(一) 赏析“把故事讲好”艺术,认识多样性文化
学习任务 1.赏析“把故事讲好”的心理与环境描写艺术。2.认识多样文化,写一则读书札记。
活动一 赏析“把故事讲好”的写作艺术
“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共同的目标,讲故事的方法则千变万化。古往今来的小说家们,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也赋予小说以独特的风格意蕴。研读本单元课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一)赏析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阅读下面表格中有关心理描写的例句,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填写下表。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我想,由于我们各自的处境,所以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别大得可笑。不过,在米考伯太太把我完全当成她的知己以前,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们的邀请,白吃白喝过他们的东西(我知道他们跟肉铺、面包铺的关系都很紧张,他们那点儿东西往往连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喝)。 自由联想 (1)
带着这几件家具,我们,米考伯太太、她的几个孩子、那个孤儿,还有我,就像露营似的,住在温泽里这座空荡荡的房子的两个小客厅中。我们日夜住在这两间房间里,我已说不清究竟住了多久,不过我觉得已经很久了。 环境烘托 借环境烘托“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时的艰难和辛酸。
《复活(节选)》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2) (3)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神态暗示 玛丝洛娃把聂赫留朵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她曾对聂赫留朵夫抱有希望,但希望却破灭了,她的内心过于痛苦,她已不再相信聂赫留朵夫了。
《老人与海(节选)》 不过,我要是砍下了鱼嘴,就能把它绑在桨柄上,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啊。这样我们也许就能一块儿跟它们斗了。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4) (5)
进了棚屋,他把桅杆靠在墙上,摸黑找到一个水瓶,喝了口水。随后他躺在床上,把毯子拉过来盖住肩膀,又盖住后背和双腿,他脸朝下趴在报纸上,胳膊伸直,掌心朝上。 动作暗示 干净利落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安静中见识到老人真正的忍耐:没有抱怨,坦然接受。
《百年孤独(节选)》 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6) 写出了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认出“失眠症”之后的恐惧和凄苦。
(二)赏析环境描写及其意蕴
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承担着多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够烘托气氛,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
2.阅读下面表格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例句,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复杂意蕴,填写下表。
篇名 例句 意蕴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1)
《老人与海(节选)》 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 (2)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3)
《百年孤独(节选)》 马孔多变了样。跟着乌尔苏拉一起来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又比大泽区优越,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4)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至少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其中只批准一项自由:释放从建村伊始就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代之以家家户户各备一台音乐钟。这些雕刻精美的木钟是用金刚鹦鹉从阿拉伯人那里换来的,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统一校准。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 (5)
活动二 认识多样文化,写读书札记
狄更斯的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急遽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表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些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结合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从中选择其中一篇小说,写一则读书札记。
写作提示 读书札记,即读书笔记,是指人们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有一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指要做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一般有简缩式、摘录式、存疑式、评注式、心得体会式等样式。
读书札记样式 特点
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摘录式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巧妙的修辞等,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和请教,以达到弄懂的目的。
评注式 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想、质疑、体会等在原书正文旁边加以批注。如金圣叹评《水浒传》、脂砚斋评《红楼梦》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心得体会式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读书笔记,它要求读者对所读文章、书籍有充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全面分析,或作重点评论,并写成文章或学术专著。写心得体会式札记必须紧扣原文,边引文,边分析,边议论,防止断章取义、曲解原文。
  不论写哪种形式的读书札记,首先都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活动一
1.(1)“由于我们……可笑”交代了“我”与米考伯夫妇成为忘年交;“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们的邀请,白吃白喝过他们的东西”表现了“我”的宽厚、仁爱与自尊。(2)语言暗示 (3)用“你”,是因为他们之前十分熟悉;用“您”,是为了表示尊敬。称呼上的改变,表明聂赫留朵夫此时自感与玛丝洛娃有了心灵上的距离,从侧面表现出聂赫留朵夫的悔恨之情。(4)内心独白 (5)反映了老人在极端境遇下的孤独无助,写老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战斗到底,这段话凸显了“硬汉精神”。(6)自由联想
2.(1)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地描写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读者心生同情;又衬托了“我”当时灰暗的心境。
(2)此处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和空旷单调,渲染了苍茫、悲壮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孤立无援、孤单寂寞的境遇,烘托了其坚忍、勇敢、顽强的形象特点。
(3)此处写海岸上的灯火从依稀可辨到清晰的过程。“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的比喻朦胧而柔美,写出了光亮的温暖与美好,反映了老人内心对希望的渴盼。交代了自然环境的特点,烘托了人物心理。
(4)这段文字在文章开篇,概括了马孔多的变化。土地肥沃、位置优越、僻静变繁华、开通永久商道等描写,交代了马孔多的自然、社会环境,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背景。
(5)此处描写了马孔多钟声齐响的壮观场景。“欢快和弦”“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渲染了一种积极、昂扬的氛围,体现了这片新天地在改变生活方式后迸发出的生命力。
活动二
(示例一)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札记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细致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书中有所揭示。
书中还用大量笔墨揭露了童工问题。开始独自生活的大卫在摇摇晃晃的旧仓库里当童工,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十分潮湿甚至腐烂,可以想见当时童工的工作环境之恶劣。而主人公那时的心境则是痛苦的、近乎绝望的,生活之艰辛加之于幼小孩童身上是何等的残酷!而由于米考伯一家的照应等,大卫的童工生活和其他童工相比则已经算是略显舒适了。在当时,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在残酷的剥削下,许多童工贫病交加甚至过早夭折,无不揭露了繁荣盛世的阴暗面。
(示例二)
《复活》读书札记
读完《复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却又充满了期望,人在,让人醒的事还在,就有一份期望。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如果他当前看起来不好,那是他的善良没有打开。
文中的聂赫留朵夫,当年也是一个生性善良、有抱负的人。后来,他在军队中更为知晓世故,变得堕落而又无情。对玛丝洛娃先爱后弃,且并未觉得此举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直到看见法庭上那个落魄的姑娘,他才意识到自己造成了怎样的惨剧。他毁了一个人。也正是这强烈的震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精神的复活也就开始了。(共27张PPT)
多样的文化·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第三单元
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感受异域社会生活;
走进多样人生故事,培养开放文化心态。
赏析“把故事讲好”艺术,认识多样性文化
单元任务群(一)
学习 任务
1.赏析“把故事讲好”的心理与环境描写艺术。
2.认识多样文化,写一则读书札记。
活动一 赏析“把故事讲好”的写作艺术
“把故事讲好”是小说家们共同的目标,讲故事的方法则千变万化。古往今来的小说家们,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手法,也赋予小说以独特的风格意蕴。研读本单元课文,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深化对小说的理解。
(一)赏析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1.心理描写在小说中十分常见,是小说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方法。阅读下面表格中有关心理描写的例句,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填写下表。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我想,由于我们各自的处境,所以我跟这对夫妇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虽然我们之间年龄差别大得可笑。不过,在米考伯太太把我完全当成她的知己以前,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们的邀请,白吃白喝过他们的东西(我知道他们跟肉铺、面包铺的关系都很紧张,他们那点儿东西往往连他们自己都不够吃喝)。 自由联想 (1)
 “由于我们……可笑”交代了“我”与米考伯夫妇成为忘年交;“我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们的邀请,白吃白喝过他们的东西”表现了“我”的宽厚、仁爱与自尊。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带着这几件家具,我们,米考伯太太、她的几个孩子、那个孤儿,还有我,就像露营似的,住在温泽里这座空荡荡的房子的两个小客厅中。我们日夜住在这两间房间里,我已说不清究竟住了多久,不过我觉得已经很久了。 环境烘托 借环境烘托“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时的艰难和辛酸。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复活 (节选)》 “我想见见……”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他说话的声音并不比平时高。 (2) (3)
语言暗示
  用“你”,是因为他们之前十分熟悉;用“您”,是为了表示尊敬。称呼上的改变,表明聂赫留朵夫此时自感与玛丝洛娃有了心灵上的距离,从侧面表现出聂赫留朵夫的悔恨之情。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复活 (节选)》 “不,没有完。我不能丢下不管。哪怕到今天我也要赎我的罪。” “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神态暗示 玛丝洛娃把聂赫留朵夫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她曾对聂赫留朵夫抱有希望,但希望却破灭了,她的内心过于痛苦,她已不再相信聂赫留朵夫了。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老人与海(节选)》 不过,我要是砍下了鱼嘴,就能把它绑在桨柄上,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啊。这样我们也许就能一块儿跟它们斗了。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4) (5)
内心独白
  反映了老人在极端境遇下的孤独无助,写老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战斗到底,这段话凸显了“硬汉精神”。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老人与海(节选)》 进了棚屋,他把桅杆靠在墙上,摸黑找到一个水瓶,喝了口水。随后他躺在床上,把毯子拉过来盖住肩膀,又盖住后背和双腿,他脸朝下趴在报纸上,胳膊伸直,掌心朝上。 动作暗示 干净利落的动作描写,让读者从安静中见识到老人真正的忍耐:没有抱怨,坦然接受。
篇名 例句 描写手法 作用
《百年孤独(节选)》 她以为有动物溜进房间,警觉起来,却发现丽贝卡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比西塔西翁心中充满恐惧和难逃宿命的凄苦,她在那双眼睛里认出了威胁他们的疫病,正是这种疫病逼得她和兄弟背井离乡,永远抛下了他们古老的王国,抛下了公主与王子的尊贵身份。这就是失眠症。 (6) 写出了印第安女人比西塔西翁认出“失眠症”之后的恐惧和凄苦。
自由联想
(二)赏析环境描写及其意蕴
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小说中承担着多重功能。一方面,环境影响、制约人物的行动和情节的展开,为人物的行动提供依据,也让人物性格在与环境的互动甚至冲突中更充分地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环境又常常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能够烘托气氛,激发读者的情感,隐喻主题。
2.阅读下面表格中有关环境描写的例句,理解画波浪线句子的复杂意蕴,填写下表。
篇名 例句 意蕴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 (1)
  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角度地描写了货行环境的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既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让读者心生同情;又衬托了“我”当时灰暗的心境。
篇名 例句 意蕴
《老人与海(节选)》 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 (2)
  此处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和空旷单调,渲染了苍茫、悲壮的氛围,展现了主人公孤立无援、孤单寂寞的境遇,烘托了其坚忍、勇敢、顽强的形象特点。
篇名 例句 意蕴
《老人与海(节选)》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3)
  此处写海岸上的灯火从依稀可辨到清晰的过程。“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的比喻朦胧而柔美,写出了光亮的温暖与美好,反映了老人内心对希望的渴盼。交代了自然环境的特点,烘托了人物心理。
篇名 例句 意蕴
《百年孤独(节选)》 马孔多变了样。跟着乌尔苏拉一起来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又比大泽区优越,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4)
  这段文字在文章开篇,概括了马孔多的变化。土地肥沃、位置优越、僻静变繁华、开通永久商道等描写,交代了马孔多的自然、社会环境,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背景。
篇名 例句 意蕴
《百年孤独(节选)》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至少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其中只批准一项自由:释放从建村伊始就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代之以家家户户各备一台音乐钟。这些雕刻精美的木钟是用金刚鹦鹉从阿拉伯人那里换来的,由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统一校准。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所有时钟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 (5)
  此处描写了马孔多钟声齐响的壮观场景。“欢快和弦”“分秒不差地同时奏响整曲华尔兹”渲染了一种积极、昂扬的氛围,体现了这片新天地在改变生活方式后迸发出的生命力。
活动二 认识多样文化,写读书札记
狄更斯的小说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急遽变革的英国社会的风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现实,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表现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社会生活状况……这些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阅读本单元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结合具体内容,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从中选择其中一篇小说,写一则读书札记。
【写作提示】 读书札记,即读书笔记,是指人们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有一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是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指要做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一般有简缩式、摘录式、存疑式、评注式、心得体会式等样式。
读书札记样式 特点
简缩式 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的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摘录式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需要,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巧妙的修辞等,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存疑式 主要是记录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和请教,以达到弄懂的目的。
评注式 读书时,把自己的感想、质疑、体会等在原书正文旁边加以批注。如金圣叹评《水浒传》、脂砚斋评《红楼梦》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
读书札记样式 特点
心得体会式 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读书笔记,它要求读者对所读文章、书籍有充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作全面分析,或作重点评论,并写成文章或学术专著。写心得体会式札记必须紧扣原文,边引文,边分析,边议论,防止断章取义、曲解原文。
不论写哪种形式的读书札记,首先都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示例一)
《大卫·科波菲尔》读书札记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范畴,细致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上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上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书中有所揭示。
书中还用大量笔墨揭露了童工问题。开始独自生活的大卫在摇摇晃晃的旧仓库里当童工,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十分潮湿甚至腐烂,可以想见当时童工的工作环境之恶劣。而主人公那时的心境则是痛苦的、近乎绝望的,生活之艰辛加之于幼小孩童身上是何等的残酷!而由于米考伯一家的照应等,大卫的童工生活和其他童工相比则已经算是略显舒适了。在当时,资本家为了雇佣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而大量使用童工,在残酷的剥削下,许多童工贫病交加甚至过早夭折,无不揭露了繁荣盛世的阴暗面。
(示例二)
《复活》读书札记
读完《复活》,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却又充满了期望,人在,让人醒的事还在,就有一份期望。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如果他当前看起来不好,那是他的善良没有打开。
文中的聂赫留朵夫,当年也是一个生性善良、有抱负的人。后来,他在军队中更为知晓世故,变得堕落而又无情。对玛丝洛娃先爱后弃,且并未觉得此举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直到看见法庭上那个落魄的姑娘,他才意识到自己造成了怎样的惨剧。他毁了一个人。也正是这强烈的震荡使他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精神的复活也就开始了。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