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界者”钟扬》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探界者”钟扬》课件(共4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探界者”
钟扬
教 学 目 标
1、 积累重要字词;把握人物通讯特。
2、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和通过事例、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以及衬托的写作手法。
3、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4、学习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
教学难点: 掌握通讯的写法。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撑起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说这句话的人已经长眠于地下,但他采集的种子却在孕育着崭新的生命。
趣味导入
这是生长在海拔4000到5000的青藏高原上砂石地里的花,叫藏波罗花,它虽然生长在极差的自然环境里,但是却开放的鲜艳美丽。它的花语是永不凋零,顽强拼搏,象征人坚韧不拔、衷心不变的精神。看到这种花,我们就会立刻想到他——
趣味导入
钟扬生前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他艰苦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赴内蒙古为民族干部授课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钟扬简介
“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
相关知识
——人物通讯
文体知识
读课文,看看《“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共写了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植物学家的钟扬哪些方面的品质
读准字音:
拟南芥(jiè) 毛坯(pī) 屋脊(jǐ) 调侃(kǎn) 疆域(yù)
撰写(zhuàn) 奇葩 (pā) 兜底(dōu)
理解词义: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的事物。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人物通讯的阅读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读课文,看看《“探界者”钟扬》这篇人物通讯共写了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植物学家的钟扬哪些方面的品质
——人物通讯的阅读
整体感知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
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
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
有目共睹:凡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见,形容事实极其明显。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钟扬事件
钟扬品质
——倔强坚定
——热爱植物学研究
——热情做事果断
——生活上不讲究
——勇担重任、不计报酬、爽快
——生活简谱、工作拼命
考上中科大无线电专业
专项研究植物学问题
“胁迫”妻子结婚
无怨住“毛培房”
挑战极限采集种子,建设西藏“种子方舟”
——有责任、敢担当、关爱学生
接受上海“自博馆”邀请,努力进行“科普”工作
为“差质”研究生接盘,为“流落”学生兜底
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
“探界者”钟扬
引出新闻人物,列举多重身份,设置悬念。
总述
分述事迹
英雄
少年
种子
达人
科学
队长
“接盘”
导师
生命
延续
“种子达人”
爱岗敬业、献身精神
“愿意救人”
热心科普、才华横溢
“暖”
担当责任、关爱学生
“先锋者”
牺牲精神、探寻生命边界
“不安分”
热情外向、感想敢做
探学习工作之界
探植物学之界
探科普之界
探教书育人之界
探生命之界
文章主旨
整体感知
——《“探界者”钟扬》内容总结
阅读导语部分,想想这则新闻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想想这样开篇的好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开篇以拟南芥在植物学界的重要性出发, 自然引出青藏高原上拟南芥的发现者钟扬,并进一步介绍了他的身份,概括了他的贡献和非凡的人生历程。开篇切入自然,感染力强,容易吸引读者。
——理解重要句段
精读思考
我国古人常将身边的一些卑微、低贱之物“视若草芥”,拟南芥早先也就是一种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小草,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一种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拟南芥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易于转换。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适合进行多种实验研究。
拟南芥我国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发现。
拟南芥
科普知识介绍
阅读导语部分,想想这则新闻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想想这样开篇的好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开篇以拟南芥在植物学界的重要性出发, 自然引出青藏高原上拟南芥的发现者钟扬,并进一步介绍了他的身份,概括了他的贡献和非凡的人生历程。开篇切入自然,感染力强,容易吸引读者。
——理解重要句段
精读思考
作用:1.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2.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3.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质朴、顽强。
回顾在“英雄”少年这部分内容里,作者介绍了钟扬的哪些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钟扬?
①自作主张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
②在大学及在工作岗位上广泛涉猎多专业的学习;
③在感情婚姻问题上善于主导,颇有主见;
④从武汉植物研究所放弃副局级待遇去做了一名大学教师。
——理解重要句段
精读思考
在多领域多学科均有扎实的基础,志趣广泛,“不安分”,有主见。
要点解读:“达人”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二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达人”在网络中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或某方面的高手。本文中指钟扬不但在种子采集和研究领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主动承担了该领域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种子知识,对植物学产生兴趣。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理解重要句段
精读思考
钟扬在这段话里用生物界的不同物种表达了对人类社会中“先锋者”和“成功者”的看法,表明了“先锋者”存在的重大意义,先锋者和成功者在实现生命的高度上没有差别。这段话也是作者对钟扬生命意义的肯定和赞扬,蕴含着对钟扬的崇敬。
结合第四部分内容,说说作者引用钟扬在《生命的高度》一文中这段话的作用。
要点解读:“接盘”也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三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接盘” 一般指某事物产生不良趋势被人放弃的时候有人接受的情况 。本文中指钟扬对没有找到导师的研究生或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无条件接收、积极担当、耐心教导的无私奉献、广博大爱。
援藏16年,钟扬培养了六名博士、八名硕士,并帮助藏大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西藏大学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
写法探究
清晰的行文线索:本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首先在第一部分第三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来引起全文。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写法探究
——选材典型
通讯选取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多种身份 (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对时间的争夺、生命的延续等写作角度,不仅突出钟扬追寻生命的价值、彰显生命的价值、延续生命的价值这一主线,而且从他进行科研、带领团队、培养学生等多个维度立体凸显了钟扬的精神品格和人格魅力。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钟扬这个人物的?
a.刻画人物语言。直接引用钟扬的话,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b.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正侧结合的手法
正面刻画
侧面刻画
写法探究
——正侧结合刻画人物
a.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b.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表达技巧,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举例: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人物通讯在记叙事件的同时,可以插入议论充分抒发感情,表明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使人物通讯超越个体人物故事,揭示生命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具深度和高度。
写法探究
——叙议结合
——语言简洁质朴
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贴切自然、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再现了多个场景和画面,尤其是人物语言,非常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钟扬的品质和精神。
写法探究
——语言简洁质朴
表达技巧,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举例: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1.这个15岁考入中科大无线电专业的少年,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
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不安分”本是贬义词,指人的思想或行为不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还想要去做一些其他不稳妥的事情。此处用来形容钟扬不安于现状,而是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科研事业上不断进取。贬词褒用,更显出钟扬精神的可贵。
表达技巧,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举例: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不讲究”意思是不在乎,“不将就”意思是很在乎,两个词语音相近意思却不同。钟扬不在乎的是个人生活品质,很在乎的是“种子”,这样以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钟扬致力于科研的敬业奉献精神。
表达技巧,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举例: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3.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表达技巧,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举例: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4.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事儿。
品味语言:赏析下面句子中标红的词
“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
人物是时代的精灵,人物通讯永远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类型。有句话说得好,“路为纸,地成册;行做笔,心当墨”。当代新闻人都应该有这种使命与理想,行走大地,情注笔尖,通过对个体人物的精彩描述,来反映我们所在的这个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
写法探究
袁隆平、张秉贵、钟扬,他们三个人的工作岗位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身上却体现着许多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一下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
①热爱本职工作,致力于做好本职工作;
②有责任,有担当,有着崇高、远大的理想;
③面对困难、挑战,不屈不挠,不懈奋斗;
④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⑤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感动中国
——钟杨
钟扬: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
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感动中国
——杜富国
杜富国
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
事迹: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颁奖辞: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感动中国
——吕保民
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事迹: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颁奖辞: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气。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感动中国
——马旭
马旭: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
事迹: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
颁奖辞: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感动中国
——刘传健
刘传健: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
事迹: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 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 ,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颁奖辞: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感动中国
——其美多吉
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事迹: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颁奖辞:三十忠诚风与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 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感动中国
——王继才、王仕花
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
事迹: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颁奖辞:浪的执著、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感动中国
——张渠伟
张渠伟: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事迹: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颁奖辞: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感动中国
——张玉滚
张玉滚
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
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张玉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颁奖辞: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 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感动中国
——张玉滚
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事迹: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
颁奖辞: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三篇文章在结构和刻画人物方面各有哪些异同?
文章结构 刻画人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 倒叙手法 小标题 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
细节描写
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细节描写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探界者”钟扬》 小标题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概述事迹
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
拓展:
学了钟扬的优秀事迹,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收获。
提示:钟扬教授曾说:“坚持梦想,无畏艰险。”“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做!”
他执着追求梦想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一心为公。脚踏实地奋斗,力求不凡作为。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对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
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技法迁移
1、完成《学习作业评价》上练习。
2、新版语文课本中,《“探界者”钟扬》作为2018年的作品,是所有课文中最“年轻”的一篇,而且作者叶雨婷是一名90后年轻记者,也是所有课文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于是有人质疑:90后的作品凭啥能够选入课本?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3、写一篇读后感。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