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彩虹(教案+课件+预习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 彩虹(教案+课件+预习卡)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导读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彩虹》《去外婆家》《数星星的孩子》三篇课文,每篇课文都以儿童视角表现了儿童的生活。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和“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本单元四篇课文均编排了相应的课后练习,引导学生说自己感受或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取相关信息、借助词句信息进行讲述的能力。
课文 内容
《彩虹》 写的是“我”看到雨后彩虹之后产生的三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了爱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美好心愿;
《去外婆家》 通过回忆在外婆家的经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亲情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在外婆家度过时光的喜爱和怀念;
《数星星的孩子》 写的是张衡从小对天文现象充满好奇心,他认真观察,坚持探索,经过不断努力,终成一代天文学家。
语文园地三 识字加油站: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字词句运用: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 日积月累:古诗《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口语交际:做手工 我爱阅读:《闻鸡起舞》
【教学目标】
1.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丽、提”等8个生字,会写“天上、美丽”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学会用“如果……不就……”的句式说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4.感受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懂、读好长句子,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虹、浇”等11个生字,会写“提、吗、秋、挂、啊”5个生字,会写“天上、美丽”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
雨后一座桥,
挂在半山腰,
仔细看一看,
颜色还不少。
(打一自然现象)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出来。
预设:我知道,谜底是彩虹!因为彩虹是下雨之后才会出现,而且彩虹有七种颜色。
师追问:对,同学们真聪明!这里说的“雨后一座桥”指的就是彩虹,那为什么说彩虹是“一座桥”呢?
预设:因为彩虹的形状弯弯的,就像一座弯弯的拱桥,所以说是一座桥。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叫《彩虹》,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的彩虹是什么样的吧!(板书课题《彩虹》)
2.出示课题,识记生字“虹”。
(1)读准字音。“虹”是后鼻音。
(2)识记字形:你是怎么记住这个“虹”字的?
预设①:加一加:虫+共=虹;
预设②:换一换:红—虹
(3)字理识记。通过故事讲解“虹”是虫子旁的原因,帮助学生进行识记。
教师:为什么彩虹的虹是虫字旁,彩虹真是由虫形成的吗?
“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古时候就有“虹饮于河”的说法,意思是说:一条大虫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黄河里喝水。(出示甲骨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全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总共有4个自然段)
2.出示会认字:
(1)生根据拼音认读生字词;
(2)试着给生字组词;
(3)师提示学生“虹、镜、荡”是后鼻音,“洒”是平舌音,“拿”的声母是“n”。
(4)去掉拼音,再次认读。
3.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合+手=拿 虫+工=虹 扌+是=提 氵+西=洒 扌+ 兆 = 挑 艹+汤=荡
“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由“合”与“手”组合而成,表示双手合拢取物的动作。
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来表示一个跟这些字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意义。(该步骤教师只做提醒即可,不用过多讲解)
(2)换一换:浇—烧;洒—晒;挑—跳
4.词性归类:引导学生关注“浇、提、洒、挑、拿、系、荡”这几个字。
(1)师:看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它们都是动词
(2)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①猜一猜:看部首,猜一猜这些字和什么有关系?
“浇、洒”偏旁都是“氵”,表示和水有关;
“挑、拿、提”都和手有关。
②演一演:让学生做出对应的动作。(浇花、提水、洒水、挑水、拿东西、系鞋带、荡秋千)
③儿歌巩固:
《小手忙呀忙》
小水壶,浇浇花,小水桶,提回家,水珠洒洒像珍珠,跳上绿叶笑哈哈。
小竹竿,挑西瓜,双手拿稳别摔啦,鞋带松了系一系,秋千荡成小月牙。
小手会做千万事,勤动脑子顶呱呱!
5.识字游戏:云朵飘走啦!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再读课文:出示课文原文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思考:在课文中,“我”都问了谁?
预设:爸爸、妈妈、哥哥
(3)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预设:写的是“我”看到雨后彩虹之后产生的三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了爱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美好心愿。(这里老师让学生口头简述即可,学生说完老师总结概括。)
2.教师指导读长句子的方法:
(1)出示课文中的3个长句子: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2)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根据标点读出停顿,并且读出反问的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
(4)师指名读,全班齐读。
3.学习第1自然段: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
(1)指名读。
(2)学习数量词“一座”:
①“一座”:用于静态且体积较大的物体。
②你能用“一座”来形容事物吗?
预设:一座房子、一座大山、一座城堡、一座城市
(3)理解“一座美丽的桥”
教师:这里的“桥”真是一座桥吗?“桥”指的是彩虹,把彩虹比作了桥,语言可真生动啊!
(4)指导朗读:“雨停了”声音轻柔,“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读出欣喜的语气。
四、观察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会写生字“提、吗、秋、挂、啊”,指导学生拼读字音并组词。
2.学生边观察边归纳这些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占格大小及笔画的穿插。
3.教师范写并讲解字形要点,学生认真观察。
提:左窄右宽。“扌”横画宜短,竖钩端正。“是”上框大小适中,中横稍长,下竖对上框中部,撇短捺长。
吗:左小右大。“口”上宽下窄,大小适中。“马”头部不宜太宽;横折和竖折折钩均向左斜,横画位置稍靠上。
秋:左窄右宽。“禾”上撇短平,横短竖正。“火”撇画上段较正,点撇位置恰当,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挂:左窄右宽。“扌”横画起笔斜切,竖钩起笔较高,从短横右部穿过,提笔起笔左探,向右上方提笔出锋。“圭”横画之间间距均匀,两个竖画大致对齐。
啊:左小右大。“口”部位置偏上且略小;“阿”左收右展,左边 “阝” 不可写宽,右边 “可” 字重心要稳,横画在左部横撇弯钩的内凹处半虚接起笔,中间 “口” 字不要写大,靠左偏上。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丽、圆、哥”个生字,学会用“如果……不就……”的句式说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
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复习生字,认读比赛。
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见到了美丽的彩虹,那“我”见到这美丽的彩虹又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精读课文,感受想象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的问句。
2.引导学生思考:“我”想在美丽的桥上干什么呢?
预设:“我”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
画出第二句:“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1)“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意思是:那就是我在下雨。
(2)“我”是怎样下雨的呢?圈一圈“我”的动作。
预设:“提、走、洒”三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我”是怎样下雨的。
(3)同桌互读,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的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拓展练习:试着用“如果……不就……”说句子。
出示例句“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
这个句子我们可以分两步拆解。第一步,先假设。“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这是假设,想一想假设这个条件发生,结果会怎么样呢?第二步,再反问,“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该步骤教师可边举例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式,再仿说句子)
预设:如果你好好学习,不就能取得好成绩吗?
如果今天下雨,不就只能在家玩吗?
如果你写完了作业,不就可以出去玩了吗?
4.小组交流:文中的“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预设:不是真的。“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这是“我”的奇思妙想。
5.想一想:“我”为什么要拿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
预设:“我”走到桥上洒水下雨是为了帮爸爸浇田,因为我不希望爸爸那么累。
出示第三句。“您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您高兴吗?”
(1)读句子,可以读出疑问的语气。
(2)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预设: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体贴懂事,关心爸爸的好孩子。
6.再次朗读第2自然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的问句。
2.“我”为什么要拿着妈妈的镜子呢?
预设:因为“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学习第二句。“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1)“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意思是: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2)圈出“我”的动作。(“拿”“走”是两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的过程。)
(3)同桌互读,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的问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课件出示: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您高兴吗?
(1)句中“圆圆的月亮”指的是什么?
预设:指的是“镜子”。妈妈梳头的镜子和天上的月亮一样,圆圆的,亮亮的。
教学指导:“我”把妈妈的镜子想象成了月亮。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镜子”比喻成“月亮”,想象奇特。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两个月亮,妈妈梳头就能看得更清楚,我体会到了小女孩对妈妈的爱。)
4.再次朗读第3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引导学生找一找与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画出来。
(1)插图对应内容为:“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2)“挂、坐、荡、飘”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的画面。
3.“你看见了,高兴吗?”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荡秋千给哥哥看,我体会到了小女孩对哥哥的爱。)
4.拓展词语:“荡来荡去”。
(1)指名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ABAC)
(2)让学生做做动作、想象画面积累“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感受这类词语的形象。并用这几个词说一句或几句话。
(四)朗读全文:
1.同桌合作学习,一个读,一个听,是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2.反馈交流,抽几对同桌一个读,一个评价。
3.情境朗读,读好问句。
三、回顾课文,总结体会
1.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呢?
浇花用的水壶(洒水)——(下雨)帮爸爸浇田
梳头用的镜子(用镜子照)——(当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门前树上的秋千(裙子飘啊飘)——(一朵彩云)让哥哥高兴
2.交流讨论: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板书:天真烂漫、体贴懂事、关爱家人)
预设1:天真烂漫:她看到彩虹居然展开了这么多奇妙的想象,太神奇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预设2:体贴懂事、关爱家人:她想帮爸爸浇田、照着妈妈梳头、让哥哥高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体贴懂事,关爱家人的孩子。
教师小结:课文描写了“我”看到雨后的彩虹而引起的一连串的想象,赞美了童心的天真烂漫,传递了“我”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生字“丽、圆、哥”,指导学生拼读字音并组词。
2.教师范写并讲解字形要点,学生认真观察。
丽:横画宜长。“丽”左右两部分收紧,长短宽窄一致,竖画平行,间距均匀,点画位置居中偏上。
圆:全包围结构。外框端正,上下等宽,左短右长。“员”居框部正中,大小适中。
哥:上小下大;横向笔画平行;中横宜长;上下两“口”大小相当;竖钩正对上竖。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点评学生的书写。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彩虹》这篇课文写“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去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通过对话的语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2.拓展延伸
(1)知识链接:了解彩虹的特点和形成。
彩虹:下雨后,空气中富含水汽,当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这时太阳光就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然后这些光到达水滴背面又会发生反射,反射之后的光又回到刚开始的这一面,就发生了第二次折射,形成彩虹。
(2)假如你也走到了彩虹桥上,你想为谁做点什么?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吧。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彩虹是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授课开了一个好头。接着在课堂中展示色彩绚丽的彩虹图片,让学生们被彩虹的美丽所吸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朗读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这句话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秋千上的快乐场景,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朗读,学生们不仅读出了童真童趣,还培养了语感。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展开想象,说一说 “如果我能到彩虹上去,我想……”。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发言,有的说想在彩虹上建造一座糖果城堡,有的说想和彩虹上的小精灵一起玩耍,还有的说想把彩虹当作滑梯滑下来。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回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充分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类文阅读—4 彩虹
美丽的彩虹
雨过天晴,
一道彩虹高高挂在天空。
丁丁说,
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桥,
我想从这座桥上走过,
去看看遥远的银河。
冬冬说,
彩虹是一条美丽的项链,
天上的仙女戴上它,
一定会更加好看。
小弟弟问:
如果从彩虹顶上滑下,
会是哪里
能不能到太空人的家?
小妹妹问:
是谁让彩虹这样美丽
是谁为它画了件七彩衣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
彩虹的颜色越来越淡,
渐渐地,它回到了白云中间。
1.开心连连线。
神奇的 遥远的 美丽的 巨大的
银河 笔 彩虹 桥
2.选择合适的词语。
①挂在 ②戴上 ③滑下
( )天空 ( )滑梯 ( )项链
3.看到这么美丽的彩虹,我最想说: 。
4.模仿写一写。
彩虹像一条彩色的围巾,
妈妈围上它,
一定会更加年轻。
彩虹像
【参考答案】
1.
神奇的 遥远的 美丽的 巨大的
银河 笔 彩虹 桥
2.①③②
3.我真想到彩虹桥上去走一走。
4.彩带,
妹妹挥舞彩带,
舞蹈一定更精彩。
美丽的彩虹
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遮住了太阳,不一会儿刮起了一阵狂风,紧接着风雨交加,电闪雷
鸣。暴风雨过后,天空放晴,只见一条美丽的彩虹如同一座七彩桥架在天上,好看极了。雷
雨过后,天空为什么会有这样关丽的景色呢?我很好奇,就去查资料。
夏天雷雨过后,天空中的小水珠还没有落完,阳光照射到天空中的水滴里,分解成赤、
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能看到的虹。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
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 )彩虹 一( )狂风
一( )彩桥 一( )水滴
2.按要求填空。
文中画“ ”的句子把 比作 。
3.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4.我知道彩虹一般只会在 季出现,在 季一般不会出现。彩虹形成需要
和 。
5. 你喜欢彩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道 阵 座 颗
2.彩虹 七彩桥
3.夏天霞雨过后,天空中的小水珠还没有落完,阳光照射到天空中的水滴里,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能看到的虹。
4.夏 冬 阳光 小水珠
5.示例:我很喜欢彩虹,很美丽,很神奇。(共30张PPT)
儿童生活
单元主题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谜语导入
雨后一座桥,
挂在半山腰,
仔细看一看,
颜色还不少。
(打一自然现象)
为什么?
形状弯弯的
彩 虹
二年级语文·上
教案匹配版
4.彩 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hónɡ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加一加
虫+工=虹
换一换
红——虹
字理识记
为什么“虹”是虫字旁呢?
古人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
第一课时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初读课文
4个自然段
后鼻音
注意声母是“n”
平舌音

hónɡ
彩虹

jiāo





tiāo
浇花
提高
洒水
挑水



jìnɡ



dànɡ

qún


水壶
系上
镜子
拿来
荡秋千
裙子
会 认 字



拿着
加一加
识字方法
“拿”是会意字,合手为拿。由“合”与“手”组合而成,表示双手合拢取物的动作。
扌+是=提 氵+西=洒 扌+兆=挑 艹+汤=荡
换一换















看看这些字,你有什么发现?
浇 提 洒 挑 拿 系 荡
都是动词
词性归类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看部首,猜一猜
“浇、洒”都和水有关;
“挑、拿、提”都和手有关。
演一演,做动作
浇花、提水、洒水、挑水、拿东西、系鞋带、荡秋千
《小手忙呀忙》
小水壶,浇浇花,小水桶,提回家,水珠洒洒像珍珠,跳上绿叶笑哈哈。
小竹竿,挑西瓜,双手拿稳别摔啦,鞋带松了系一系,秋千荡成小月牙。
小手会做千万事,勤动脑子顶呱呱!
儿歌巩固











让云朵飘走吧!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思考:在课文中,“我”都问了谁?
3.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
彩虹
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
爸爸,您浇花用的那把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您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您高兴吗?
妈妈,您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您高兴吗?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1
2
3
4
“我”都问了谁?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写的是“我”看到雨后彩虹之后产生的三个美好的愿望,表达了爱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美好心愿。
试着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读好长句子
根据标点读出停顿,并且读出反问的语气。
雨停了,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
数量词,用于静态且体积较大的物体。
你能用“一座”来形容事物吗?
一座房子、一座大山
一座城堡、一座城市
这里的“桥”真是一座桥吗?
“桥”指的是彩虹,把彩虹比作了桥,语言可真生动啊!
朗读指导:
“雨停了”声音轻柔,“天上出现了一座美丽的桥”读出欣喜的语气。

qiū
ɡuà
都是左右结构
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左右占格大小及笔画的穿插。
读一读,组组词。
会 写 字
提吗秋挂啊

ā
仔细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左窄右宽。“是”上框大小适中,下竖对上框中部,撇短捺长。
左小右大。“口”上宽下窄,“马”横折和竖折折钩均向左斜,横画位置稍靠上。
左窄右宽。“禾”上撇短平。“火”撇画上段较正,撇捺收笔大致齐平。
左窄右宽。“扌”竖钩起笔较高。“圭”横画之间间距均匀,两个竖画大致对齐。
左小右大。“口”部位置偏上且略小;“阿”左收右展,右边 “可”中间 “口” 字不要写大,靠左偏上。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认读比赛!
虹 浇 壶 提 洒 挑
镜 拿 系 荡 裙
精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见到了美丽的彩虹,那“我”见到这美丽的彩虹又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爸爸,您浇花用的那把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我”想在美丽的桥上干什么呢?
“我”是怎样下雨的呢?
三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我”是怎样下雨的。
反问句,意思是:那就是我在下雨。
试着用“如果……不就……”说句子。
如果你好好学习,不就能取得好成绩吗?
如果今天下雨,不就只能在家玩吗?
如果你写完了作业,不就可以出去玩了吗?
①先假设
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②再反问
拓展练习
文中的“我”真的提着爸爸的那把水壶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
小组交流
不是真的。“如果”表明这是“我”的想法,只是一种假设,不是真的在做,这是“我”的奇思妙想。
“我”为什么要拿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
您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您高兴吗?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体贴懂事
关心爸爸
妈妈,您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我”为什么要拿着妈妈的镜子呢?
反问句,意思是: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两个连续的动作,写出了“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的过程。
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您梳头,您高兴吗?
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镜子”。妈妈梳头的镜子和天上的月亮一样,圆圆的,亮亮的。
比喻,把“镜子”比喻成“月亮”,想象奇特。
“我”爱妈妈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找一找与课文插图相对应的内容吧!
这几个动词写出了“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的画面。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爱哥哥
试着仿照“荡来荡去”写词语。
拓展练习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来 去








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青蛙在荷叶上
跳来跳去。
说说文中的“我”想为家人做哪些事呢?
浇花用的水壶
洒水
帮爸爸浇田
下雨
梳头用的镜子
用镜子照
照着妈妈梳头
当月亮
门前树上的秋千
裙子飘啊飘
让哥哥高兴
一朵彩云
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交流讨论
天真烂漫
体贴懂事
关爱家人
她看到彩虹居然展开了这么多奇妙的想象,太神奇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
她想帮爸爸浇田、照着妈妈梳头、让哥哥高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体贴懂事,关爱家人的孩子。
横画宜长。“丽”左右两部分收紧,长短宽窄一致,竖画平行,间距均匀,点画位置居中偏上。
全包围结构。外框端正,上下等宽,左短右长。“员”居框部正中,大小适中。
上小下大;横向笔画平行;中横宜长;上下两“口”大小相当;竖钩正对上竖。
会 写 字
《彩虹》这篇课文写“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然后思维一路发散,联想到去彩虹桥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通过对话的语气,呈现了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主题概括
提水壶——下雨——帮爸爸浇田
彩虹
结构梳理
拿镜子——当月亮——照着妈妈梳头
荡秋千——一朵彩云——让哥哥高兴
天真烂漫
体贴懂事
关爱家人
拓展延伸
彩虹:
下雨后,空气中富含水汽,当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这时太阳光就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然后这些光到达水滴背面又会发生反射,反射之后的光又回到刚开始的这一面,就发生了第二次折射,形成彩虹。4 彩虹
预习目标一: 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默读课文。在文中用“△”划出双横线中的生字,用“○”圈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用“=”画出词语表中的词语。 3.再读课文,用“_”画出“我”都问了谁,用“ ”画出“我”在桥上做的事。
预习目标二: 生字新词 读准下面的生字。 生字:虹 浇 壶 提 洒 挑 镜 拿 系 荡 裙 说一说,下列生字可以组哪些词语。 丽 提 吗 亮 圆 哥 秋 挂 啊
预习目标三: 资料积累 搜集关于彩虹的小知识 抄写课文中我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预习目标四: 理解内容 连一连:“我”分别想为家人做什么? 提水壶 当月亮 让哥哥高兴 拿镜子 下雨 照着妈妈梳头 荡秋千 一朵彩云 帮爸爸浇田 2.假如你也走到了彩虹桥上,你想为谁做点什么?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