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季风气候显著)课题 2.2.1 《季风气候显著》 单元 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对地形、河流、海洋资源等其他自然要素以及人口分布、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都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气候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起对中国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为后续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点,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我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中国气候奠定了基础。他们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气候类型特点,能够简单分析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等。然而,对于中国区域气候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于影响中国气候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重点难点 季风的形成原因,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及分布。(重点)2.难点:季风的形成原理;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雨带推移及旱涝灾害的关系。(难点)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秦岭——华夏文明的龙脉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气温的南北差异【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3,读图2.6、图2.7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1)想一想,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南北方的耕地、粮食作物有什么区别?(2)想一想,在植被景观方面我国南北方存在什么区别?(3)春节期间,广州的花市春意盎然,而哈尔滨的人们在“冰雪大世界”里欢声笑语,这是为什么呢?(4)思考一下:组成气候的两大因素是什么?【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南方降水丰富,多水田,种植水稻;北方降水较少,多旱地,种植小麦。②植被差异: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③气温差异:南方的冬天比较温暖,北方的冬天寒冷,冰天雪地。④组成气候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问题引领2】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读图2.6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分别找出海南岛、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和漠河的1月平均气温范围。在图上找出1月0℃等温线,看看大致经过哪些地区?思考: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略)②1月0 ℃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此线以北地区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③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拓展延伸】影响气温分布差异的因素【问题引领】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图,思考并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冬季气温显著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1)纬度位置与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相对较少,导致气温较低。(2)季风环流影响:冬季,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深受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带来强烈降温,加剧了我国冬季的寒冷程度。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如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气流,气温相对温和。(3)行星风系作用:从全球行星风系来看,冬季我国处于西风带的控制范围内,西风带中的高空槽东移会引导冷空气南下,进一步促使我国冬季气温降低。但同纬度其他一些地区,由于所处行星风系位置不同,没有这样频繁的冷空气引导机制,气温相对较高。(4)山脉阻挡与冷空气堆积。(5)高原地形影响。(6)海陆位置导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问题引领3】夏季,我国各地普遍暖热(1)读图2.7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分别找出海南岛、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和漠河的7月平均气温范围。(2)小结归纳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3)说出拉萨7月平均气温值,思考:为什么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这么低?【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略)②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各地普遍暖热,气温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超过20 ℃ ;南北气温差别小,漠河与三沙7月平均气温相差不到11 ℃。③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高、气温低。【学习活动二】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4—P35,读图2.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1)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2)读图2.8,先后找出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吐鲁番五个城市的年降水量进行比较,说出你发现了什么特点?(3)用笔描出200、400、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一说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什么地方?(4)(找规律)从上面的探究活动中,你发现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哪些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②东部(或沿海)地区降水多,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③我国800毫米年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线。④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问题引领2】读图2.9,试比较广州、武汉、北京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说出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读图2.10北京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与极值,说出北京的降水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通常,南方雨 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②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通常枯水年——干旱,丰水年——洪涝,不论是干旱还是洪涝,都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③季风气候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暖热湿润。雨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研读我国多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数据,尝试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南北方农业与植被景观差异,为学习气候知识作铺垫,培养综合思维素养。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对气温分布差异的关注,探究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培养读图能力。小组讨论旨在锻炼合作与探究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加深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差异特点,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35页—40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季风的概念、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以及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等。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板书设计 1.气温分布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夏季,我国各地普遍暖热降水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特点①:季节分配不均(3)时间分布特点②:降水年际变化大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季风形成原理这一难点内容,有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运用生活实例或更加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个别小组讨论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组织,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