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牛顿第一定律一、单选题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静止的物体惯性大,所以难推动它B.运动的足球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大C.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没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下列现象中,为了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B.锤头松了,撞击锤头下端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灰尘D.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3.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以下实例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A.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B.立交桥下标有“限高”C.交通规则中注明“行车时请系好安全带”D.公路旁警示牌写有“雨天路滑,减速慢行”4.桌面上平放着一本书,若书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了,此时移去桌子,书会( )A.加速向下掉 B.匀速向下掉 C.减速向下掉 D.静止在原处5.如图所示,小明妈妈把筷子插在土豆里,用锤子从上方敲打筷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 )A.土豆将会沿筷子向上走 B.土豆将会沿筷子向下走C.土豆由于惯性保持静止 D.土豆失去惯性保持静止6.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块被一小石块水平撞击,小石块反弹,大石块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大石块停下来的原因是( )A.大石块受到的动力慢慢减小 B.大石块受到的动力等于零C.大石块受到阻力 D.大石块失去惯性7.下列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下B.货物被起重机吊着匀速上升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D.正在减速进站的“复兴号”列车8.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就越大B.物体运动得越快,它的惯性就越大C.物体运动时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突然加速对乘客造成的伤害9.如图甲所示,物体M静止在竖直电梯底部,其上表面通过轻质弹簧与电梯顶部相连。M对电梯底部的压力用F表示,忽略M和电梯的形变,0~t1内,电梯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t1时刻后电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0~t4内,F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 )A.0~t4内,弹簧对M的拉力不变B.t1~t2内,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C.t2~t3内,M的机械能保持不变D.t3~t4内,电梯可能做匀速运动10.卡车和货物一起向左做直线运动如图1,它们前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2,忽略空气影响及车对货物的摩擦。,卡车刹车,货物的速度v及它受到挡板的弹力F在前后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C. D.二、填空题11.物理学很多细分领域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得以拨云见雾。亚里士多德曾断言“运动者皆被推动”;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后认为物体的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理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静止状态。12.如图所示,某新能源轿车的头枕是为了减小汽车在 (选填“追尾前车”或“被后车追尾”)时由于惯性造成的伤害;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若外力全部消失,汽车将处于 状态(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13.在学校运动会 100m 短跑比赛上,质量为 55kg 的小刘以 6m/s 的速度奔跑,质量为 66.5kg 的小李以 5.5m/s 的速度奔跑,则 的惯性更大(选填“小刘”或“小李”)。14.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佳绩,图所示是跳板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此时可以发现跳板的 发生改变,后运动员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其惯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在下落跳水过程中只受到 的作用,表明力可以改变运动员的 。15.利用弹簧做了如下两个小实验。如图甲所示,一小球从高处落到竖直固定的弹簧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球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据此图可知,在ab段,小球所受重力 弹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力大于重力的时间段为 ;如图丙所示,A、B两根相同的轻弹簧,分别与物块的上下表面相连接,B弹簧的下端与地面连接。起初A弹簧处于自由长度,B弹簧的压缩长度为。现用手将A弹簧缓慢上提,使B弹簧承受物重的,B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那么,A弹簧的上端应向上提起的距离为 。16.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在的正前方,的质量小于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两物体的速度关系 选填“>”、“<”或“=”。三、实验探究题17.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其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填“相等”或“不相等”);观察小车在 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 来实现的;(3)小车达到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4)推理: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 ;(5)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在我们已学的物理知识中,也有用到这种“实验+推理”的研究方法,如 (列举一例)。四、简答题18.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白衣战士冲在了抗疫第一线,同时提醒大家尽可能离咳嗽或打喷嚏者远些。请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道理。五、作图题19.如图所示,一粗糙水平传送带始终顺时针匀速转动,请作出物体刚放上传送带时所受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六、综合题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列装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正式迈入了双航母时代。山东舰一直被称为首艘国产航母,航母上配备大量先进装备,其中舰载机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舰载机可以在航母上起飞、着落,执行各种军事任务。(1)舰载机在航母上降落时必须适时放下舰钩,钩住甲板上的拦阻索,达到强行减速的目的,这个过程中,舰载机上飞行员的惯性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舰载机机身表面采用的复合材料受力不易形变,说明该材料的 较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落时,舰钩对拦阻索的拉力小于拦阻索对舰的拉力B.航母航行时,使航母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空气C.舰载机着落在航母甲板上,航母甲板不发生形变D.航母沿直线匀速航行,停在水平甲板上的舰载机不受甲板对它的摩擦力(3)航母的舰体呈流线型,目的是 ;如果航母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与航速的平方成正比,当航母以最高航速54km/h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是,则当航母以10m/s的速度匀速航行时受到的阻力为 N;(4)为庆祝“山东舰”列装服役,各种焰火缤纷绽放。有一种质量为100g的叫做“高声”的焰火,其特点是不会爆炸,能够持续向下喷射火焰,产生大小为自重6倍的恒定的推力,因其速度快产生啸叫声,所以称为“高声”。经实验测量,这种焰火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焰火受到的最大阻力为 N,焰火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火药的质量不计,g取10N/kg)七、科普阅读题21.请阅读《运动和力中的质量》,并回答问题。运动和力中的质量伽利略提出来惯性的概念,颠覆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解释,阐明了“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惯性才是。”伽利略的观点也为后来牛顿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建立上伽利略可以说是牛顿的先驱,所以牛顿自谦的说“我之所以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并提出惯性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基本性质,即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质量是对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了其具有的惯性的程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加速度的概念最早也是由伽利略提出来的,他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用加速度来描述。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A,只用一个大小为F的力作用在该物体上,该物体必然会由静止变为运动状态,假定物体A在第1s内运动了5m,那么在第1s末的速度就是10m/s;若给静止的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为2F的力呢?第1s内运动的路程必然会超过5m。实验证实,当施加力2F时,可使静止的物体A在第1s内运动10m,在第1s末的速度就是20m/s;可见对质量恒定的物体来说,外力越大,单位时间速度的改变量就越大。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外力是2F时,1s内速度还是从0m/s变化到10m/s呢?其实也很简单,只需将质量m增大到之前的2倍就可以了。这里面就隐藏着著名的牛顿第二定律。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牛顿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主要指的是 。(2)通常,小轿车和大卡车都从静止加速到某一速度,小轿车所需时间更短,根据文中信息,可知 (选填“大卡车”或“小轿车”)的加速度更大一些,由此可见物体的质量越 ,惯性越大。(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F及自身质量m的关系,根据第三段文字中的信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能是( )A. B. C. D.参考答案1.D2.D3.B4.D5.A6.C7.B8.A9.A10.B11.不需要;匀速直线12.被后车追尾;匀速直线运动13.小李14.形状;不变;重力;运动状态15.大于;;16.=17.相等;水平面通过的距离;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惯性;慢;匀速直线运动;真空不能传声18.解: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鼻腔和口腔的飞沫会以较大速度离开人体,飞沫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飞行一段距离,当飞沫中含有病毒时附近的人就更易被感染,故要离咳嗽或打喷嚏者远些。19.20.(1)不发生;硬度(2)D(3)减小阻力;6×105N(4)5N;11m/s21.(1)伽利略(2)小轿车;大(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