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教案 (1-4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教案 (1-4课)

资源简介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教案
一、《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分述(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二、专题导语: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法国则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什么同在欧洲,同样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的政体却如此不同 英法两国现行政体的架构和运行各有什么特点 采用风格迥异的民主政体,对于英法两国的国家性质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些都是本专题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三、课程标准: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一框题
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一、课程标准:
2.4 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二、新课教学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
1、英国政体:
(1)、显著特点及其原因:
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尽管英国在近代史上较早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推翻国王、建立共和国,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成为现代英国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发动“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继承王位。此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使王权受到严格限制,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
(2)、国王的实质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到今天,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英国王室是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王室之一。从1066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经lO个朝代、40位国王。现在的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英国资产阶级认为,借助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保留一个没有实权又可发挥多种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国王,对于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定不无好处。在今日英国,国王主要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1、现代职能
(1)、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对于多数保守求稳的英国选民来说,国王的存在意味着国家的延续、政治的稳定。
(2)、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例如,主持议会的开幕式,授勋封爵,会见外国元首,接受公职人员宣誓等。
在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愿意负担王室的费用,条件是王室成员要经常露面,以其在民众中独特的象征地位和精神感染力,维持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秩序,但又不准超越政治权限。所以,有人称国王参加分益活动,起着“国家与社会凝聚力和兴奋剂”的作用。
(3)、维持英联邦的团结。
由于历史传统和其相对超脱的政治地位,英联邦成员一般愿意接受国王的存在。国王的特殊身份,维护着英国在英联邦国家的影响。
(4)、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王室遇到许多麻烦和挑战。一些人对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更多的人在思考纳税人为王室每年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暴露的各种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的争论。决定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危机:
对于王室的困境,伊丽莎白二世表示深深的忧虑。她说,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她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中的一种。这一政体的形成,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斗争和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如何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 首先,要看它的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它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形式。其次,要看到它形成的历史过程。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三百多年来各阶级长期斗争、反复较量的产物。再次,要认识这一政体的结构和特点,分辨它与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1、主要机构及相应职能: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1)、议会及其职能:
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2)、内阁及其职能: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3)、国王及其职能:
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2、特点:
(1)、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国王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运行呈现如下特点。国王、议会、内阁之间虽有基本分工,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2)、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尊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4个现代职能:即英王的4个现代职能
3个主要原因:即君主立宪制存在的原因:
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个主要特点: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1个显著特点: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
第二框题
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一、【课程标准】:
2.4 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二、【新课教学】:
(一)、至尊的议会:
1、英国议会及其影响:
(1)、产生——阶级妥协的产物
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的产物。
(2)、地位——至尊无上
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达成妥协,议会逐步获得至尊无上的地位,不仅拥有立法权,而且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3)、影响——“议会之母”
美国、法国以及随后兴起的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后,都效法英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议会制。因此,人们把英国议会称为“议会之母”。
相关链接:
英国现代议会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定了英国现代议会的基本框架。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以及后来几次议会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实际权力不断下降,议会中下议院地位不断上升。同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也逐步发展起来。
2、英国议会的构成及权限
(1)、议会下院
依据英国法律,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主要由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英国议会下院历来有“至尊议会”之称,拥有极大的权力,包括立法权、一定的财政权和司法权、对政府的监督权,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
(2)、议会上院
上院在议会体系中只起辅助作用,表现在监督下院工作、协助下院立法、通过行使“延搁权”修改和否决议案等方面。它也是英国最高司法机关。
相关链接:
英国一些著名的政治家和高官,如首相、总督、高级大臣等,从现职退下来后,被女王敕封为贵族进入上院。他们以其丰富的从政经验进入上院继续参政议政。
3、议会与内阁的权力分配: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的实际权力不断萎缩。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议会的工作日程也受到内阁左右。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下院多数党组织的内阁,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员很难自己作出决定;随着社会发展,专业性立法越来越多,议员受到专业限制,多数是根据内阁的提案作出选择。
(二)、内阁与首相
1、内阁:
(1)、地位:
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领导机关。
(2)、产生: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国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从本党议员中提出内阁人员名单,请国王任命。首相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大臣分为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
相关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内阁成员一般稳定在二十人左右。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还有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以及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等。
(3)权限:
内阁权力很大,主要有:制定内外政策;向议会提交议案以及需要议会审议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职权;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采取紧急行动;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2、首相:
(1)、权限:
英国首相的许多职权在法律上是找不到依据的,但根据惯例,首相拥有非常广泛的权力,可以说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首相掌握政府人事大权,包括任免内阁成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向国王提交任免名单)。
首相领导内阁,对重大问题作出最终裁决。
首相控制国家财政大权,掌握预算决策权。
首相有权建议国王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
(2)、对首相权力的监督:
英国首相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仍要受到种种制约。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如果内阁和议会党团中的多数人认为首相已经不能胜任,他就必须下台;议会有权监督内阁和首相;国王对首相有磋商权和警告权;舆论和反对党随时关注着首相的一举一动,制约其“过分”的行为。
(三)、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1)、从主要机构的构成人员看——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
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看,王室、议会和内阁都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其人员构成和实施的政策说明,这一政体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
相关链接:
英国王室是英国乃至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据估算,1990年女王的私人财富高达11亿英镑。王室拥有五十多万件贵重珠宝、名画和古董,几乎件件都是珍品。如女王权杖上的钻石——“非洲第一星”在1990年的估价就达8
000万英镑。王室还拥有大量房地产,仅查尔斯王子拥有的康沃尔领地面积就达58
141公顷,价值3.2l亿英镑。政府每年为王室提供的各种费用有四五千万英镑,包括790万英镑的“王室费”、近三千万英镑的其他费用,如宫殿维修费、旅游交通费等。
英王和王室世代承袭,原是英国封建贵族的总代表,近代以来,逐步演化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代表,拥有巨大的资产,在英国社会中仍位居最上层。
议会同样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上院主要由贵族组成,历来是英国保守势力的大本营,目前虽然正在经历艰难改革,但其阶级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下院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掌控。从执政理念和政策来看,议会的上院和下院没有本质区别,都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效力。
专家点评:
由于保守党代表大资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人物利益,人们用“右翼”对它进行政治定位。以前工党的成员主要是中下层人士,所以被称为“左翼”政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的成分和政见发生了很大变化。工党从来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寻求社会改良,因而,工党与保守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竞争关系。
(2)、从执政理念和政策看——捍卫大资阶级利益
从政策层面看,右翼的保守党历来是大资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值得注意的是,号称代
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工党,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消了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执政后仍然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例如,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在党内从组织上整肃“左翼分子”,并向大资产阶级“敞开大门”;开始接受大公司巨额资助;拉开与工会的距离。这些政策直接损害劳工利益,引起了基层工会和工人的强烈不满。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3个相互制约的机构:议会、内阁、首相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可以监督内阁和首相,是行政权力的最高来源;首相任命内阁成员,领导内阁,对重大问题作出最终裁决;首相有权建议国王解散议会,宣布重新大选。
2个院:即是构成议会的上院和下院
1个实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重点)
第三框题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和半总统半议会制
一、【课程标准】: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新课教学】: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民主共和制
(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相关链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2)、发展历程:
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②主要职权: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
◇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2)、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
总理的主要职权:
◇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①国民议会
A、国民议会成员的任期和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a、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
b、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c、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②参议院成员
A、参议院成员的产生方式:
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
B、参议院的主要职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专家点评:
从原则上说,法国两院在立法权方面有同等权力,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国民议会的地位要优于参议院。两院议员均有权提出法案,但财政法案必须首先提交国民议会。如果两院对议案发生分歧,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时,政府可以要求国民议会作出最后裁决。在监督权方面,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国民议会可以使用弹劾手段对政府进行监督。
(二)、法国政体的运行
1、历史上的议会制:
法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议会制。第四共和国时期(1946~1958),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议会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当时,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相关链接:
实行议会制的法国第四共和国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政局不稳。由于法国政党林立(最多时达200个),各党派在议会翻云覆雨,导致政局持续震荡。1947~1956年,平均不到十个月就更换一届内阁,其中有两届政府仅存在两天。
2、权力中心的转移及其原因:
为了克服议会滥用权力的弊端,第五共和国(1958至今)制宪者有意识地调整了总统、议会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权力中心从议会转移到总统。
3、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1)地位:
总统利用宪法赋予的权力,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
(2)、职权:
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控制国家局势,决定国家命运。
专家点评:
从法国外交政策出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看出总统在外交决策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重大外交政策时,外交部首先提出方案,然后总统召开专项咨询会议,听取外长、总统外交顾问等人对方案的意见。如果认为方案可行,总统召集内阁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外交部具体执行。
4、总理与总统的关系:
(1)、权力交叉——都有行政权
(2)、地位不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3)、施政重点不同——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总理领导政府具体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由于总统和总理都有行政权,人们把法国行政领导体制称为“行政双头制”。一般来说,总统和总理有基本分工: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相关链接:
不同的执政环境,对法国总统和总理行使行政领导权的影响大不一样。如果总统、总理同出一个党派,总统对总理和政府的支配权要大得多,也广泛得多,体现出强势总统的特点。如果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出现“左右共治”局面,总统权力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时总统会更多地关注宪法赋予其特权的外交和国防领域,总理则主要处理内政事务。
5、议会及其主要职权:
(1)、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
(2)、对政府监督的表现
议会拥有立法权和监督权,在国家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表现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纲领及各项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年度财政预算须经议会通过;议会可以通过“政府对议会负责”的规定制约政府行动,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
(三)、法国政体的特点:
1、半总统半议会制
(1)、总统——地位高,权力大
(2)、议会监督政府,削弱总统权力
(3)、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4)、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在法国政体中,总统处于很高的地位,权力很大,但不能说法国是“总统制国家”,因为总统权力受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限制。其一,尽管总统任命总理并主持内阁会议,但宪法规定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限制政府的行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从而使总统权力大打折扣。其二,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其三,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这些限制使总统的实际权力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人们把法国称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补充:“副署”即是正式命令或文件在正职人员签署之后连同签署。
2、“左右共治”
现象及其原因
“左右共治”,是法国政体结构导致的一种特有现象。法国第五共和国期间,一共经历过三次“左右共治”。“左右共治”对总统和总理都是一种挑战,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危机。
专家点评:
法国“左右共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总统和总理权力来源不同。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议会无法制约选民。总理虽由总统直接任命,但总理要对议会负责。因此总统任命总理时,必须接受议会多数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否则总理领导的政府就无法正常运行。议会多数党不一定与总统是同一党派,因而会出现总统与总理不是一个党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3、多党制
多党制也是法国政体的一个特点。法国目前有四十多个政党。这种多党制的主要表现是:始终未能形成两个左右政治局势的大党;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党派林立;随着中间阶层壮大,左右翼政党都出现向中间靠拢的趋势。法国人民运动联盟召开会议
小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4个特点:即法国政体的4个特点
(1)、半总统半议会制
①、总统——地位高,权力大
②、议会监督政府,削弱总统权力
③、议会对总统有直接和间接的监督权
④、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2)、“左右共治”
现象及其原因
(3)、多党制
3主要权力机关:即总统、政府、议会
2对主要关系:即总统与总理的关系、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1)、即总统与总理的关系
①、权力交叉——都有行政权
②、地位不同——总统掌握大政方针,总理负责具体行政;总统占主导地位,总理听命于总统
③、施政重点不同——总统的施政重点是国防外交,总理的施政重点在内政经济。
④、总统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总理副署
(2)、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议会对政府监督
1个权力中心:即总统
第四框题
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一、【课程标准】:
2.5 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二、【新课教学】:
(一)两国政体的差异:


















的产生
政府首脑


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
英国国王一般只承担“礼仪性职责”,是“虚位君主”;
英国是两党制,由议会多数党组阁;
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领袖担任,权力很大;


典型的民主共和制中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政体
法国议会只是立法机关,其地位和作用都不能与英国相提并论。
法国总统则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
法国议会中有许多党派,往往是几个党派联合才能形成议会多数派并组成多党联合政府。
法国总理由总统任命,权力较之英国首相要小得多。
相关链接:
英国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要强于法国。法国议会虽然有对政府的弹劾和倒阁权,但受到种种限制,实行起来非常困难。1959~1979年二十年间,法国国民议会先后提出38次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只有一次获得通过。
相关链接:
一谈到两党制,许多人就想到了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实际上,两党制的发源地是英国。英国最早出现的两大党是托利党和辉格党,其来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70年代。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保守党和工党已成为英国两党制的主角。所以英国既是现代西方议会制度的发源地,也是政党和政党制度的发源地;既是“议会之母”,也是“政党之母”。
相关链接:
英法国家权力重心不同。英国的权力重心在首相,法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从内阁稳定的角度看,英国首相可以以党的领袖名义要求全体阁员服从自己的领导,以维护执政党地位,因而政府比较稳定。在法国,当政府内部发生意见分歧时,总理有时无法掌控局面,导致政府危机。总理受到议会和总统权力的种种制约,地位显然不能与英国首相相比。
(二)、政体相异的缘由——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历史背景和政治传统
1、阶级力量对比:
(1)、英国:
①革命方式——革命加改良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迫使封建贵族在革命后走妥协的道路,因而英国最终以革命加改良的方式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2)、法国
①革命方式——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原因——资产阶级力量没有占绝对优势
大革命前的法国总体上是一个封建农业国,封建势力特别强大,王权高度集中。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和农民采用高压政策,资产阶级、广大民众几乎无法与他们达成妥协,只能采取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王权。经过同封建势力之间复辟与反复辟的长期较量,法国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形成了与英国不同的政体。
2、历史背景与政治传统:
(1)、英国——保守、妥协
(2)、法国——激进、不妥协
综观英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发展进程,英国政治文化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政体变革往往采用渐进方式,这是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与英国不同,法国大革命前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批判。他们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舆论准备和理论武器,形成了法国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对法国政治体制的确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链接:
法国大革命前,资产阶级思想家已经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主张民主,反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呼唤自由,反对封建的人身依附;要求平等,反对封建的等级制度;崇尚科学,反对封建的蒙昧主义。这些思想深入人心,极大地鼓舞了当时深受压迫的人们反抗封建专制政权的斗志。
(三)、异中有同,殊途同归
1、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看——国体决定政体
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来看,英法两国的政体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两国的政权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执政的根本目标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法国虽然是共和政体,议会、总统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从表面上看,似乎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更加民主,、但其资产阶级政权的本质与英国并无根本不同。
2、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看——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来看,英法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英法两国右翼政党始终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号称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左翼政党,如法国的社会党和英国的工党,也已经公开充当资本主义制度的捍卫者,与右翼政党没有本质区别。
专家点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法国共产党曾一度参加联合政府。对此,法国资产阶级深感恐惧,忧心如焚,使用种种手段把法共排挤出政权。历史证明,资产阶级是不能容忍无产阶级力量进入政权的。
3、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
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英法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英国议会在19世纪达到高峰后,地位逐步下降。法国议会在第四共和国达到鼎盛时期,第五共和国宪法对其权力作出了种种限制。
4、英法政体的弊端及其根本原因:
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言,英法两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它们都同样面临着诸多困扰、存在着各种弊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所导致的,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小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5个不同:即英法政体的不同点
4个相同:即
(1)、从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看——国体决定政体
(2)、从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看——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从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看——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
(4)、英法政体的弊端及其根本原因:
3个缘由:即政体相异的缘由——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历史背景和政治传统
2个不同的权力中心:英国的权力重心在首相,法国的权力重心在总统。
1种国体:虽然英法的政体不同,但是他们的国体相同,都是资本主义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