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口耳目手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口耳目手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 口耳目手足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目”3 个生字。
2.会写“口、耳、目”3 个字和新笔画横折。
3.了解“口、耳、目”可以做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写“口、耳、目”3 个字和新笔画横折,了解“口、耳、目”可以做的事情。
教学难点:
会写生字“口、耳、目”和新笔画横折,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做《我说你做》游戏,老师发指令学生做动作,指身体部位。
2.借助插图,看图说话,引出生字。
【问】插图中的蝴蝶飞来飞去,还有三位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预设1:两个小女孩在花丛旁看花,其中一个女孩还伸出小手,开心地数着有几朵花。
预设2:一个小男孩听到声音,急忙走过来,挥着手和他们打招呼。
他们旁边还有5个生字朋友,一起读读。
3.老师示范读生字,学生跟读。
4.强调易错字“手、足”读音,区分平翘舌,学生再次跟读。
二、图文结合,识记“口、耳、目”,了解作用。
1.学习“口”。
(1)借助图片,建立形义联系。
口就是嘴巴,它的样子很像张开的嘴巴。
(2)引导联系生活,了解“口”的作用。
预设:喝水、说话、唱歌、读课文。
(3)结合情景,拓展组词。
预设:瓶口、领口、袖口、口袋。
2.学习“耳”。
(1)结合生活情景,拓展组词。
(2)引导联系生活,了解“耳”的作用。
预设: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播放鸟叫、流水等大自然声音)
(3)了解课堂中要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预设:上课听讲很重要,要听清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不懂就问
同学发言时也要认真听,想法不一样时,等同学说完再说。
3.学习“目”。
(1)出示字源图片,建立形义联系。
目就是眼睛。
(2)出示“目”字小火车,拓展组词。
还能想到哪些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3)引导联系生活,了解“目”的作用。
预设1:能帮我看见小鸟、大树、河流、大山还有云彩。
预设2:上课时,眼睛能帮我看书、看黑板、看老师。
(4)了解课堂中要养成良好的“看”的习惯。
上课时,要看老师、看黑板,不能东张西望。
三、认识新笔画,指导写字。
现在,用眼睛看看这几个生字,张开嘴巴大声读一读。
1.认识新笔画“横折”,指导书写生字“口”和“目”。
这两个字都有新笔画“横折”。
这个笔画要一笔写成,不断笔。(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在中间。但起笔位置不同。“口”比较方正,上宽下略窄。“目”比较瘦长,上下一样宽,
2.根据笔画跟随,学生尝试自己书空“口”“目”“耳”字。
注意,“目”中间两横一样长,碰左不碰右。
“耳”横画也比较多,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长短不一样。这就要横多等距分长短。
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根据书上的笔顺跟随,书空这个字。
3.复习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边读儿歌边示范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头正身直足安,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桌面一尺。
一尺一寸一拳
一指二指捏着,
三指四指托着,
小指往里藏着,
笔尖向前斜着,
笔杆向后躺着。
4.学生写字,反馈点评。
【课后练习】
和家人说一说口耳目能做哪些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手、足、站、坐”4 个生字,了解手和足可以做的事情。
2.会写新笔画撇、弯钩和生字“手”。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新笔画撇、弯钩和生字“手”,了解手和足可以做的事情。
2.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会写新笔画撇、弯钩和生字“手”,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与身体有关的生字和新笔画横折,知道了口耳目可以做的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口耳目手足》。
二、图文结合,识记“手、足”,了解作用。
1.学习“手”。
(1)借助甲骨文,建立形义联系。
这是什么字?试着猜一猜。
一起读一读。
(2)做动作,了解手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
(手心、手背、手指、手腕)
(3)引导联系生活,了解手的作用。
和别人打招呼——招手;
和朋友见面后——握手。
(和同学一起说一说)
预设:鼓掌时要拍手;回答问题要举手;喝水、写字、画画、做手工都会用到手。
2.学习“足”。
(1)联系生活,了解足的作用。
走路、奔跑、踢足球时都会用到脚。
(2)结合情景,拓展组词。
走路、奔跑留下的脚印叫足迹,用脚踢的球叫足球。
三、学习俗语,识记“站、坐”,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下面这两句俗语,就告诉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结合课文插图,观察站和坐的样子。
“站”要像松树一样笔直,“坐”要像钟一样端正。
3.结合插图,理解“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
4.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人“站如松”。
预设:看天安门升旗时,护卫国旗的解放军叔叔,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就像一棵松树一样。
5.做动作,学习模仿“站如松,坐如钟”。
站起来。
再读读“站”“坐”这俩字。
坐下。看是否坐得端正不摇晃,像图中的一样,坐如钟。
6.观察“坐”字,利用顺口溜形象记字:两个小人土上坐。
7.借助图片,了解俗语意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养成好习惯才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
8.再读俗语:三字读连贯,标点有停顿,读中悟句义。
(读时注意坐姿)
四、游戏巩固生字。
读一读。
五、认识新笔画,指导写字。
1.认识新笔画撇、弯钩,指导书写“手”字。
“撇”,下笔由重到轻,由粗到细。
“弯钩”,轻轻下笔,略带点弯,。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书写指导】第一笔“平撇”,从右往左写;第二笔“短横”,从左往右写;第三笔“长横”从左到右,左低右高,紧贴横中线;最后一笔是“弯钩”,从竖中线左边一点起笔,紧贴竖中线,稍弯一点,斜上出钩。
3.复习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边读儿歌边示范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4.学生写字,反馈点评。
六、小结。
七、推荐阅读:和大人一起读儿歌。
眼睛亮亮
眼睛眼睛亮亮,好像两扇小窗。
手绢手绢白白,擦得小窗亮亮。
小手小手脏脏,不许去摸小窗。
小窗小窗透明,照进许多阳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