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Amazing numbers 第5课时Section 4&Project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Unit 2 Amazing numbers 第5课时Section 4&Project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教学评一体化 高效备课 | 英语学科
Unit 2 Amazing numbers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第5课时 Focus on culture &Cross-curriculum connection & Project 课型 文化拓展阅读与跨学科项目化课
语篇研读(教材分析)
What---本课时为Unit 2 Section 4,聚焦文化板块、跨学科联结及项目式学习(Project)。文化部分围绕“数字的故事”展开,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的发展历史,认识到阿拉伯数字在全球的普及及其文化影响。呈现形式为说明文。跨学科联结也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涉及斐波那契数列的起源、规律。旨在让学生用斐波那契数列识别自然物体中蕴含的数字特征。Project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不同类型的数字,制作数字小册子。 Why---数字是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流中的基础语言要素。本单元学习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字这一核心语言工具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积累与数字发展相关的词汇(count,system,symbol, represent,exactly等)和短语(如“instead of,write down),提升阅读获取文化信息的能力;通过跨学科联结,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促进学科知识融合;借助Project活动,锻炼学生的调研、合作、组织及展示能力,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How---1. 文化内容:采用“对比感知—深入解读—联系实际”的思路,先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发兴趣,再结合文本细节解读文化内涵,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注意事项。 2. 跨学科联结:首先提出假设(如果你认真观察自然界,也许你会发现有趣的数学规律。),然后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识别自然物体(如松果、花朵等)中蕴含的斐波那契数列特征,并用英语描述其排列规律。 3. Project活动:分解为“确定主题—分步骤调研—整理材料—制作小册子—准备汇报”五个步骤,教师全程给予指导,重点关注小组分工合理性和内容准确性。
学情分析
【已知】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和基础句型,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在数学中接触过一些数学规律;具备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能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简单信息。 【未知】1. 缺乏对斐波那契数列的认识;难以准确、完整地用英语描述和讨论复杂与数字规律相关的内容。 2. 对不同国家数字的发展历史了解较少。 3.在调研活动中,缺乏系统的信息搜集、筛选和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中,分工协调和任务推进能力有待提升。 【能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与数字发展相关的核心词汇和句型;能运用英语简单表达斐波那契数列规律下的自然现象;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数字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整理;能在小组中合理分工、有效合作完成Project任务。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 语言能力:能认读、拼写并运用“count,system,symbol,represent,exactly”等核心词汇,掌握“instead of,write down,turn into”等短语。;能读懂关于数字发展的短文;能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起源、规律,准确说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项,并熟练运用其递推公式(每个数是前两数之和)进行数列的延续推导。 2学习能力:能通过阅读文本、查阅网络资料、咨询他人等多种方式获取文化信息,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 在小组合作完成Project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分工、有效沟通、互相协作,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数据比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Project调研中,能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培养逻辑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4.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国家的数字发展史,体会发展历史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及伴随阿拉伯数字传播过程的全球化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的发展历史,认识到阿拉伯数字在全球的普及及其文化影响。 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起源、规律,并用其识别自然物体中蕴含的特征。 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项目的主题、要求和操作方法。 难点: 理解数字发展的跨学科意义,展示不同计数方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易错点:混淆不同背景下数字的发展历史。 易忘点: instead of与instead的区别。 拓展点:将数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理解数字发展的跨学科意义,并能够通过绘制图表等方式,展示不同计数方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
教学工具
PPT课件,多功能白板,教案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学习理解: 视频导入中有关数字计数,激活数字相关旧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激活学生关于数字工具的已有认知,从而更易理解新生词在具体场景中的用法,为后续阅读铺垫。| Task 1:Lead in 学生听视频中歌曲并跟唱。针对歌曲内容教师向学生提问:How did the people count in the song By ten. 学习新单词count. 2.Brainstorm:请同学思考:How did people count things before writing appeared in ancient times 学生可能的答案:knots,pebbles,shells等。给予学生肯定并扩充答案。 展示算盘图案,借助算盘上珠和下珠分别代表数字的意义,学习stand for 和represent。 Task 1:Lead in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图片讨论,用英语简单描述图片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生词、短语的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其对数字发展的初步认知程度,在学生回答问题遇到词汇障碍时,及时给予帮助。
设计意图 欢快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新单词的引入,为后续学习扫除障碍。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应用实践: 掌握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核心词汇和短语。能运用所学阅读策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字的发展历史,包括古代印度、阿拉伯和罗马的计数系统,并认识到阿拉伯数字在全球的普及及其文化影响。 Task 2 Focusing on culture 1.Teacher says:Numbers are everywhere today. How did people in ancient time record numbers Let's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ing methods. 教师提问:How did numbers develop 引导学生思考。 2.快速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将正确的段落中心句连线。 3.分段落阅读,并根据每段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针对第一自然段的问题:1. )How did tally sticks work 2. )What i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using tally sticks 学习新短语write down. 针对第二自然段的问题:1. )Where did Arabic numerals originate 2. ) How did they spread 在阅读第二段课文的同时,学习本课生词:system,symbol,exactly;及短语:turn into;thanks to;instead of;be known as.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问题:1.) How did ancient Romans write numbers 2.)Where can we still see Roman numerals today Notic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use different numerals. Below are three ways of writing the numbers one to five. Chinese numerals:—、二、三、四、五 Roman numerals: I,II, III,IV,V Arabic numerals: 1, 2, 3, 4, 5 4.Complete the summary below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article on page 30. 5.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s below change the form if necessary. 6. Your ideas:What influences di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ing methods have on people's daily lives Task2: 检查学生阅读连线题的正确率。及时给予学生帮助。查看学生根据段落回答问题的任务,评估其获取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倾听小组分享,判断学生对数字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理解程度及口语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科学杂志文章,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阅读策略(如寻找主旨、理解细节)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所学知识。比较不同计数方法的优缺点(如 tally sticks 与阿拉伯数字的对比),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理解技术进步对计数方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迁移创新: 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起源、规律,并熟练运用其递推公式(每个数是前两数之和)进行数列的延续推导。 能识别自然物体(如松果、花朵等)中蕴含的斐波那契数列特征,并用英语描述其排列规律。了解项目的主题、实施步骤等,制作一本关于数字的小册子。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ask 3: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1.If you carefully observe the natural world around you, you may find interesting mathematical patterns! 阅读文章并针对每段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第一段问题:Who was Fibonacci and when did he live 第二段问题:What numbers come after 8 in the sequence 第三段问题:In what kinds of things do Fibonacci numbers appear 2.探究斐波那契数列 Find a pine cone and count the spirals. How does the number of spirals illustrate the Fibonacci sequence Think about things around you in nature. Have you ever noticed any interesting patterns Task 4:Project 1.Making a booklet about numbers Our world is full of amazing number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 In this project, you will explore different types of number in groups and make a class booklet about your findings. 2.Group Work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4 groups.Each group discusses and decides o a topic of their project. Each group needs to choose a topic related to numbers.Then you will research it, collect data analyze it ,and present your feelings to class. 3.Show time 出示评价表作为学生互评的打分依据。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Task 5;Summary Summarize the knowledge in this lesson. Do some exercises. Task 3: 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其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理解情况。通过学生展示评价表,对学生语言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价。学生操练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问题。 Task 4: 1. 检查各小组的项目选择和分工表,评估任务理解程度和规划能力。2. 巡视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合作状态和资料整理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Task 5: 鼓励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新学词汇,短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 通过明确任务要求和步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小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规划能力;教师的针对性指导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Project顺利推进。
评价量表
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基础题: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in this lesson. 巩固语言知识,确保基本要求达成。
提高题: Choose an ancient number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文化对比分析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拓展题: Searc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ibonacci sequence of numbers and share it within the group.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整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教学反思
亮点: 1. 教学环节设计逻辑清晰,从视频导入到新知学习、跨学科联结,再到Project实践,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2. 注重跨学科融合,将英语与数学、生物有机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数字规律。 3. Project活动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分工、自主调研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足: 词汇教学环节,仅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造句的方式,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兴趣不高,词汇掌握不够牢固。 2. 跨学科联结环节,由于时间限制,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理解较为浅显,学生未能准确用英语描述其排列规律。 3. Project实践环节,课堂给予学生的自主实践时间有限,部分小组未能在课堂上完成内容框架整理,且对个别小组的指导不够细致,可能导致后续小册子制作质量参差不齐。 改进: 1. 词汇教学增加多样化活动,如词汇配对、猜谜、情境运用等,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针对基础薄弱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其掌握词汇。 2. 跨学科联结环节,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搜集“斐波那契数列”的相关资料,课堂上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分享探究成果,深化理解。 3. 调整课堂时间分配,增加Project实践环节的时间;同时建立小组互助机制,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教师加强对各小组的巡回指导,尤其是对分工不合理、进度慢的小组重点帮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