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培优)第3单元 分数除法 专项01 选择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单元提升培优)第3单元 分数除法 专项01 选择题-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人教版
第3单元 分数除法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如果,则a的位置可能在下面直线上的( )处。
A.甲 B.乙 C.丙 D.丁
2.1.5的倒数是( )。
A. B.1 C. D.
3.与10÷结果不相等的式子是( )。
A.10× B.10×4÷3 C.10÷4×3 D.10÷0.75
4.45与20的差去除它们的和,结果的是多少?下面综合算式正确的是( )。
A.(45-20)÷(45+20)× B.(45+20)÷(45-20)×
C.(45-20)÷(45+20)× D.(45+20)÷(45-20)÷
5.认识了倒数,六(1)班卓越组学生开展数学小讲堂活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倒数是 B.一个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C.3和都是倒数 D.一个分数的倒数都比这个分数大
6.体育老师发现,小华和小丽完成跳绳训练的次数倒数和是,请问小华和小丽完成跳绳训练的次数是( )。
A.1次和5次 B.2次和4次 C.2次和3次 D.5次和6次
7.下列商品中,两个单价互为倒数的是( )。
A.中性笔3元和橡皮0.3元 B.彩纸0.25元和钢笔4元
C.尺子0.5元和铅笔0.2元 D.彩铅元和画笔元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正确列式是( )。
A. B.1÷(2+3) C.
9.美术课上,同学们用彩纸制作不同形状,下面四种手工品中的a和b表示不同的数,则图( )中的a和b互为倒数。
A.三角形书签的面积为1 B.纸条手链总长度为1
C.长方形贺卡的面积为1 D.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为1
10.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 B. C.
11.9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 )9。
A.大于 B.小于 C.小于或等于
12.如果数A与数B互为倒数,那么( )。
A. B. C.10
13.已知,那么( )。
A.是倒数 B.是倒数
C.和都是倒数 D.和互为倒数
14.一瓶农药的正好是L,这瓶农药有( )L。
A. B.2 C.
15.a是一个非0自然数,下面各式中,( )的得数最大。
A.a÷ B.a× C.a÷
1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B.3和都是倒数
C.6和互为倒数
17.真分数的倒数( )。
A.小于它本身 B.大于它本身 C.无法确定
18.一个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或等于1 D.小于或等于1
19.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表示的数是( )。
A.1 B.6 C. D.
20.一项工程,甲队单独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要6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慢( )。
A. B. C. D.
21.在千秋展厅,有唐三彩相关展品。唐三彩烧制技艺和广彩瓷烧制技艺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的烧制温度大约是800摄氏度, ,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大约是多少摄氏度?解决这个问题列式为800÷(1-),那么横线上应该补充的条件是( )。
A.是唐三彩烧制温度的 B.比唐三彩的烧制温度高
C.比唐三彩的烧制温度低 D.唐三彩的烧制温度是广彩瓷烧制温度的
22.当a>0时,下面的算式中,( )的得数最大。
A. B. C. D.
23.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B. C.
24.李红的体重比赵明的体重多,则赵明的体重比李红的体重少( )。
A. B. C. D.
25.若a×=b÷=c+=d-(a,b不为0),则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6.一次军事训练,辽宁舰以30海里/时的速度出海,训练结束后立即以20海里/时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这次训练辽宁舰路途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海里/时。
A.30 B.24 C.25 D.30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 B.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C.把0.7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750 D.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28.商店运来230千克苹果,比运来的梨重,商店运来的梨( )。
A.172.5千克 B.180千克 C.184千克 D.287.5千克
29.(、、、均不为0),、、、中,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30.已知,那么,a、b、c、d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b>a>d B.a>b>c>d C.b>c>d>a D.d>a>b>c
31.甲数是,乙数是甲数倒数的,乙数是( )。
A. B. C.1 D.
32.为了得到的结果,下面三位同学用画图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想法合理的是( )。
A.琳琳和东东 B.东东和菲菲 C.菲菲、琳琳和东东
33.下列不需要用“转化”思想的是( )。
A.B. C.
34.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开展了“孝善立德,文明树人”系列活动。参加活动的女同学人数占总人数的。后来又有30名女同学加入,这时女同学人数正好是男同学人数的2倍,学校现在共有( )名同学参加该活动。
A.200 B.210 C.240 D.270
35.下面各情境中的问题,不能用算式12×解决的是( )。
A.一堆沙子12吨,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沙子?
B.花圃里有玫瑰花12盆,百合花比玫瑰花多,百合花比玫瑰花多多少盆?
C.一袋大米剩,重12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6.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
A.0.5和20 B.和8% C.和1.25
37.a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下面式子中得数最大的是( )。
A.a- B.a× C.a÷
38.不计算,直接看出得数大于1的是( )。
A. B.
C. D.
39.m是一个大于0的数,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小的是( )。
A. B. C. D.
40.若a是非零的自然数,则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a× B.a÷ C.a÷
41.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很多,《九章算术》里面记载的“经分”,实际上就是先统一分数单位,再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除来计算结果。下面选项中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是( )。
A. B.
C. D.
42.考古学家常常利用文物中“碳-14”(一种元素)的含量来测定文物的年份。“碳-14”测年法的依据是:生物死亡后,其“碳-14”的含量大概每过5730年会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山东西河遗址出土的某文物(后李文化时期)已有约8500年的历史,下列选项中,文物中现在“碳-14”的含量与制造时“碳-14”的含量的比值最可能在的范围是( )。
A. B. C. D.
43.一项搬运工作,甲单独搬运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搬运需要15天完成,甲、乙两人合运,多少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正确的列式是( )。
A. B. C.
44.明明3分钟步行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在千米的跑道上走一圈,要用几分钟?下面算式不正确的是( )。
A. B. C.×3 D.3÷
45.a是一个大于0的数,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大于a的是( )。
A.a×0.75 B.a÷1.2 C.a× D.a÷
46.乙数是48,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数是( )。
A.72 B.32 C.12
47.数X所在的位置如图,则X÷在( )的位置。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48.《九章算术》中有“背米过关”的问题:有人背米过关,过外关时用全部米的纳税,过中关时用所剩米的纳税,过内关时用此时所剩米的纳税,最后剩5斗米。算式解决的问题是( )。(斗:古代的计量单位)
A.原来有多少斗米 B.过外关后剩多少斗米
C.过中关后剩多少斗米 D.过内关时用多少斗米纳税
49.下面算式中,结果最小的是( )。
A.200× B.200× C.200÷ D.200÷
50.有一堆水泥,运走,还剩吨,这堆水泥共有( )吨。
A. B.1 C.4
51.计算:=( )。
A.1 B.2 C.3 D.4 E.5
52.,那么=( )。
A.500 B.250 C.100 D.20
53.如果用△代表同一个非零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B.△× C.△÷ D.△÷
54.符合下图意思的算式是( )。
A. B. C.
55.下面情景中,可以用算式“”解决的问题是( )。
A.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B.半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C.半个蛋糕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56.如果m、n互为倒数,那么×+的结果是( )。
A.1 B. C.无法确定
5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
B.0和1的倒数都是它本身。
C.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58.果园里有苹果树480棵,( ),梨树有多少棵?列式为,请根据算式把题目补充完整。
A.苹果树比梨树少
B.梨树比苹果树少
C.梨树比苹果树多
59.4个相加的和可以表示为( )。
A.×4 B.÷4 C.+4
60.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丙单独做要20天,三人合做期间,甲因故请假,工程6天完工,则甲请了( )天假。
A.1 B.3 C.5 D.6
6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位置后,新数比原数大18,则原数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为( )。
A.8 B.10 C.12 D.21
62.米长的铁丝重千克,求1米长的铁丝重多少千克,应列式为( )。
A. B. C. D.
63.果园里梨树有480棵,______,苹果树有x棵。如果用方程(1-)x=480,那么需要补充的信息是( )。
A.梨树比苹果树多 B.苹果树比梨树少
C.苹果树比梨树多 D.梨树比苹果树少
64.下面各情境中的问题,不能用算式解决的是( )。
A.一堆沙子12吨,运走了,运走了多少吨沙子?
B.花圃里有玫瑰花12盆,百合花比玫瑰花多,百合花比玫瑰花多多少盆?
C.一袋大米吃12千克,刚好占这袋大米的,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D.弟弟有12元零花钱,买笔记本花去零花钱的,买笔记本花了多少元?
65.一块木板用了平方米,还剩下这块木板的,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下平方米 B.用去的部分大
C.剩下的部分大 D.用去的木板和剩下木板同样大
66.如果n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A. B. C.n÷ D.1÷n
67.下列与互为倒数的是( )。
A. B. C.1 D.
68.如果,,那么下面四个算式结果最大的是( )。
A. B. C. D.
69.如图,一个长方形遮住了甲、乙两条线段的一部分,原来甲和乙两条线段的长度相比,( )。
A.甲长 B.乙长 C.一样长 D.无法比较
70.下面四幅图中的a和b表示不同的数,则图( )中的a和b互为倒数。
A.三角形的面积为1 B.线段总长度为1
C.长方形的面积为1 D.长方体的体积为1
71.小明每天步行锻炼身体,他小时走了千米。小明步行的速度是( )。
A.5千米 B.千米/小时 C.5千米/小时 D.千米/小时
72.下面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和1都没有倒数。
B.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C.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D.折线统计图能比较直观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7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除法计算转化成了乘法计算
B.除法就是乘法,乘法就是除法
C.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74.下面( )填在×+÷□的方格里,这个算式就能简便计算。
A.5 B. C. D.
75.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
A. B. C. D.
76.已知y大于1,那么下面式子中得数最大的是( )。
A.y-1 B. C.y÷ D.y
77.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正确的算式是( )。
A. B. C. D.
78.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 )这个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比较
79.若a=2b(a、b均不为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0.一条路长360千米,若甲队单独修,12天修完;若乙队单独修,18天修完。若两队合修,9天能修完吗?解决这个问题,三位同学想到了不同的解法。
能,因为:360÷(360÷12+360÷18) 算出7.2天就能完成。 小丽 能,因为:1÷(+) 算出天就能完成。 小梅 能,因为:12÷2等于6天,18÷2等于9天,合作时间应该大于6天,小于9天。 小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丽、小梅、小强的解法都正确。
B.只有小丽和小梅的解法正确。
C.只有小梅和小强的解法正确。
D.只有小丽和小强的解法正确。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A
【分析】根据积与因数之间大小关系、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结合a在直线上的位置,判断÷a、×a与的关系,进而得解。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解析】A.若a的位置在甲处,0<a<1,÷a>,×a<,所以÷a>×a;
B.若a的位置在乙处,1<a<2,且a靠近1,÷a<,×a>,所以÷a<×a;
C.若a的位置在丙处,1<a<2,且a靠近2,÷a<,×a>,所以÷a<×a;
D.若a的位置在丁处,2<a<3,÷a<,×a>,所以÷a<×a。
故答案为:A
2.D
【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如果a、b不为0,a×b=1,则a是b的倒数,b是a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解析】1.5



的倒数是;即1.5的倒数是。
故答案为:D
3.C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求出10÷的结果,再逐项计算即可。
【解析】10÷=
A.,,不符合题意。
B.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分析】分析题目,先计算45与20的和,再计算45与20的差,再用两数之和除以两数之差,最后用得到的数乘即可解答。
【解析】(45+20)÷(45-20)×
=65÷25×
=×

45与20的差去除它们的和,结果的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是:(45+20)÷(45-20)×。
故答案为:B
5.B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它的倒数的分子就比分母大了,所以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所以真分数的倒数就大于本身了。假分数两种情况:①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等于1,这个假分数的倒数也等于1,所以倒数等于本身;②这个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假分数大于1,这个假分数的倒数就小于1,倒数小于本身。据此解答。
【解析】A.的倒数是,原题干说法错误;
B.一个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原题干说法正确;
C.3和都是倒数这种说法不正确,正确说法是3和互为倒数,3是的倒数,是3的倒数;原题干说法错误;
D.一个分数的倒数可能大于这个分数,也可能小于这个分数,也可能等于这个分数。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6.C
【分析】需要根据倒数的定义,分别计算每个选项中两个数的倒数之和,看是否等于。倒数的定义是:若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按照这个思路逐一分析选项,据此解答。
【解析】A.1的倒数是1,5的倒数是,它们的倒数和是1+=≠,所以该选项错误。
B.2的倒数是,4的倒数是,它们的倒数和是+=≠,所以该选项错误。
C.2的倒数是,3的倒数是,它们的倒数和是+=,所以该选项正确。
D.5的倒数是,6的倒数是,它们的倒数和是+=≠,所以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7.B
【分析】要判断两个单价是否互为倒数,根据倒数的定义,若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我们需要分别计算每个选项中两个商品单价的乘积,看是否等于1。按照这个思路逐一分析选项,据此解答。
【解析】A.中性笔单价3元,橡皮单价0.3元,它们的乘积为3×0.3=0.9≠1,所以不互为倒数。
B.彩纸单价0.25元,钢笔单价4元,它们的乘积为0.25×4=1,所以互为倒数。
C.尺子单价0.5元,铅笔单价0.2元,它们的乘积为0.5×0.2=0.1≠1,所以不互为倒数。
D.彩铅单价元,画笔单价元=元,它们的乘积为×=≠1,所以不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B
8.C
【分析】把这项工作看作单位“1”,根据,代入数据分别求出甲、乙的工作效率,再根据,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
(小时)
一件工作,甲单独做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小时完成。如果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正确列式是。
故答案为:C
9.C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判断即可。
【解析】A.a×b÷2=1
a×b=2
a和b的乘积不等于1,所以a和b不互为倒数,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a+b=1
a和b不符合倒数的定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a×b=1
a和b互为倒数,此选项符合题意。
D.a×a×b=1
a和b不符合倒数的定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C
【分析】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已知它的是,要求这个数,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即,据此求解。
【解析】由分析可得,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故答案为:C
11.C
【分析】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当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时,商小于这个数;当除以一个等于1的数时,商等于这个数。
【解析】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所以9除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9。
故答案为:C
12.C
【分析】已知数A与数B互为倒数,根据倒数的定义,可得A×B=1。要求的结果,需要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利用A×B=1进行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因为A和B互为倒数,所以A×B=1。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根据分数乘法法则,分子相乘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相乘作为积的分母,得到=。把A×B=1代入上式,可得=10。
故答案为:C
13.D
【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必须说两个数互为倒数。已知,所以和互为倒数。
【解析】A.倒数需成对存在,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倒数,该说法错误。
B.倒数需成对存在,不能单独说某数是倒数,该说法错误。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需描述为“互为倒数”,而非单独称为倒数,该说法错误。
D.符合倒数的定义,该说法正确。
所以说法正确的只有选项D。
故答案为:D
14.A
【分析】已知一瓶农药的是L,要求这瓶农药的总量,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除以计算解答即可。
【解析】
(L)
所以这瓶农药有L。
故答案为:A
15.A
【分析】将选项中的除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然后比较乘法算式中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因为a是一个非0自然数,根据“一个非0自然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来判断得数的大小,据此解答。
【解析】A.a÷=a×5,5>1
B.a×,<1
C.a÷=a÷=a×,<1
因为5>>,所以a×5的得数最大,也就是a÷的得数最大。
故答案为:A
16.C
【分析】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为0,不能得到1。倒数是对两个数而言,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一个概念,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据此解答。
【解析】A.1的倒数是1,但0没有倒数,所以选项错误。
B.3×=1,3和互为倒数,不能单独说都是倒数,所以选项错误。
C.因为6×=1,所以6和互为倒数,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7.B
【分析】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其值小于1。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真分数小于1,那么它的倒数就是1除以这个真分数,结果会大于1,而真分数本身小于1,所以真分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
故答案为:B
18.A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当数大于1时,其倒数小于1且小于原数;当数等于1时,倒数等于原数;当数小于1且大于0时,倒数大于1且大于原数。据此解答。
【解析】当这个数大于1时,例如2,它的倒数是,<2,即倒数小于它本身;
当这个数等于1时,1的倒数是1,倒数等于它本身;
当这个数大于0小于1时,例如,它的倒数是2,2>,即倒数大于它本身;
当这个数是0时,0没有倒数。
所以,一个数的倒数小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大于1。
故答案为:A
19.B
【分析】在通过正方体展开图形找相对面时,首先在同层中隔一面寻找,再在异层中隔两面寻找,剩下的两面自然相对。找出的相对面,再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用1除以的相对面的数,即可得解。
【解析】观察可知,的相对面是
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面上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表示的数是6。
故答案为:B
20.C
【分析】把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别求出甲队、乙队的工作效率,再用乙的工作效率减去甲的工作效率,求出工作效率差,再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即可解答。
【解析】1÷8=
1÷6=
(-)÷
=(-)×6
=×6

所以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慢。
故答案为:C
21.C
【分析】(1)把唐三彩的烧制温度看作单位“1”,广彩瓷的烧制温度是唐三彩烧制温度的,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广彩瓷的烧制温度÷;
(2)把唐三彩的烧制温度看作单位“1”,广彩瓷的烧制温度比唐三彩的烧制温度高,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广彩瓷的烧制温度÷(1+);
(3)把唐三彩的烧制温度看作单位“1”,广彩瓷的烧制温度比唐三彩的烧制温度低,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广彩瓷的烧制温度÷(1-);
(4)把广彩瓷的烧制温度看作单位“1”,唐三彩的烧制温度是广彩瓷烧制温度的,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广彩瓷的烧制温度×,据此解答。
【解析】A.800÷
=800×5
=4000(摄氏度)
所以,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大约是4000摄氏度。
B.800÷(1+)
=800÷
=800×
≈667(摄氏度)
所以,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大约是667摄氏度。
C.800÷(1-)
=800÷
=800×
=1000(摄氏度)
所以,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大约是1000摄氏度。
D.800×=160(摄氏度)
所以,唐三彩的烧制温度大约是160摄氏度。
故答案为:C
22.C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然后比较算式中因数(除a外)的大小,因为a>0,根据“一个正数乘的数越大,结果越大”,据此分析各选项即可。
【解析】A.,
B.,
C.,
D.,
140>120>90>84,即。所以的得数最大。
故答案为:C
23.C
【分析】计算出每个选项的结果并进行大小比较,据此解答。
【解析】A.=
B.
C.
因为>>,所以>>,因此得数最大的是。
故答案为:C
24.C
【分析】把赵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因为李红的体重比赵明的体重多,那么李红的体重是(1+)。赵明比李红少的体重是(1+-1),少的比例是少的体重除以李红的体重,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把赵明的体重看作单位“1”。
(1+-1)÷(1+)
=÷
=×


赵明的体重比李红的体重少。
故答案为:C
25.A
【分析】设a×=b÷=c+=d-=1,分别求出a、b、c、d的值,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解析】设a×=b÷=c+=d-=1
a×=1
a=1÷
a=1×
a=2.5
b÷=1
b=1×
b=0.4
c+=1
c=1-
c=1-0.4
c=0.6
d-=1
d=1+
d=1+0.4
d=1.4
2.5>1.4>0.6>0.4,即a>d>c>b,最大的是a。
若a×=b÷=c+=d-(a,b不为0),则最大的是a。
故答案为:A
26.B
【分析】把单程路程看成1份,那么往返总路程就是2份。出海速度是30海里/时,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出海时间就是1÷30=;返回速度是20海里/时,返回时间就是。总时间就是。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路程是2份,总时间是,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解析】把单程路程看成1份,那么往返总路程就是2份。
1÷30=(时)
(时)
(时)
=2×12
=24(海里/时)
这次训练辽宁舰路途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4海里/时。
故答案为:B
27.B
【分析】分子大于或者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奇数指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以此分析各选项,进而找出正确答案。
【解析】A.当假分数的分子等于分母时,例如,它的倒数是=1,1不是真分数(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且真分数小于1)。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B.两个质数相乘所得的积,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这两个质数作为因数。例如2和3是质数,它们的积2×3=6,6的因数有1、2、3、6,所以6是合数。所以该选项说法正确。
C.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就是将这个数乘100。那么0.75扩大到它的100倍,即0.75×100=75,而不是750。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D.2是质数,同时2能被2整除,是偶数不是奇数。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
所以选项中正确的只有选项B。
故答案为:B
28.C
【分析】把梨的重量为单位“1”,则苹果重量对应分率为,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苹果重量除以其对应的分率,据此解答。
【解析】
(千克)
商店运来230千克苹果,比运来的梨重,商店运来的梨184千克。
故答案为:C
29.A
【分析】可通过设值法,令等式结果都为1,然后分别求出a、b、c、d的值,再比较大小。设=1。
对于a:因为a×0.6=1,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则a=1÷0.6≈1.67。
对于b:因为b×=1,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则b=1÷=1×=1.25。
对于c:因为c÷=1,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则c=1×≈0.67。
对于d:因为d÷=1,根据“被除数=商×除数”,则d=1×=0.625。
然后再比较各数的大小即可解答。
【解析】设=1。
a×0.6=1,a=1÷0.6≈1.67
b×=1,b=1÷=1×=1.25
c÷=1,c=1×≈0.67
d÷=1,d=1×=0.625
1.67>1.25>0.67>0.625,即a>b>c>d,所以最大的是a。
故答案为:A
30.A
【分析】令=1,分别求出a、b、c、d,再进行大小比较,最后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即可。
【解析】令=1。
a=1
b=1÷
c=1÷
d=1×
1=、、、,因为>>>,所以c>b>a>d。
故答案为:A
31.B
【分析】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这个数,先求出甲数的倒数,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乙数,据此解答。
【解析】1÷=1×=
×=
即乙数是。
故答案为:B
32.C
【分析】琳琳: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饼的总张数除以每份饼的张数,即是可以分成的份数;
东东:根据除法的意义,用线段的总长度除以每段的长度,即是可以截成的段数;
菲菲: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知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据此列式,找出能用列式,想法合理的同学。
【解析】琳琳:2张同样大的饼,每张分为1份,求可以分成几份,列式为:,想法合理;
东东:长为2m的线段,每m截成一段,求可以截成几段,列式为:,想法合理;
菲菲:大长方形的面积为2,宽为,求长是多少,列式为:,想法合理;
综上所述,想法合理的是菲菲、琳琳和东东。
故答案为:C
33.C
【分析】A.根据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通过“转化”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B.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C.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问题。
【解析】
由分析可得:不需要用“转化”思想的是。
故答案为:C
34.D
【分析】此题可以用方程法来解决。设原来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为x名:因为原来女同学人数占总人数的,所以原来女同学人数为x名,男同学人数为名。后来又有30名女同学加入,此时女同学人数为x+30名,男同学人数还是x名。已知这时女同学人数正好是男同学人数的2倍,可列方程。解方程求出原来的人数,再加30求出现在的人数。
【解析】解:设原来参加活动的总人数为名。
240+30=270(名)
所以学校现在共有270名同学参加该活动。
故答案为:D
35.C
【分析】算式12×的乘法意义是,求12的是多少。
A.已知一堆沙子12吨,运走了,求运走的吨数,就是求12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所以运走的沙子吨数为12×,该选项可以用此算式解决。
B.已知玫瑰花12盆,百合花比玫瑰花多,求百合花比玫瑰花多的盆数,就是求12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12×来计算多的盆数,该选项可以用此算式解决。
C.已知一袋大米剩,重12千克,是已知一个数的是12千克,求这个数。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应该用12÷来计算,而不是12×,该选项不能用此算式解决。
【解析】由分析可知:
选项C应该是用12÷来计算解决,而不是12×。所以选项C不能用12×来解决。
故答案为:C
36.C
【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逐项分析,进行解答。
【解析】A.0.5和20
0.5×20=10;所以0.5和20不互为倒数。
B.和8%
×8%=0.01;所以和8%不互为倒数。
C.和1.25
×1.25=1;所以 和1.25互为倒数。
互为倒数的是和1.25。
故答案为:C
37.C
【分析】一个数(0除外),减去一个大于0的数,差比原数小;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数大,据此分析。
【解析】0<<1。
A.a-<a;
B.a×<a;
C.a÷>a。
得数最大的是a÷。
故答案为:C
38.D
【分析】可直接看出得数大于1,则分数减法中,被减数大于1,且减数明显的小于被减数中大于1的部分。分数乘法中两个数都大于1;分数除法中被除数小于除数,得到的商小于1;加法中两个数都大于1。据此依次分析可得出答案。
【解析】A.两个小于1的分数相乘,不能直接看出得数大于1;
B.两个分数相除,被除数,除数,则,即被除数小于除数,则得数小于1;
C.两个小于1的分数相加,不能直接看出得数大于1;
D.分数减法中减数是,而被减数,大于1的部分是>减数,则得到的结果要大于1。
故答案为:D
39.D
【分析】本题可根据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将选项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比较因数的大小,根据一个正数乘不同因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得数的大小。一个正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
【解析】A.m×;
B.m÷=m×;
C.m×;
D.m÷=m×。
比较:、、、的大小,=0.8, ≈0.89,=1.25,=1.125
0.8<0.89<1.125<1.25,即<<<
因为m>0,根据一个正数乘一个小于1的数,因数越小积越小,所以m×最小,即m÷得数最小。
故答案为:D
40.B
【分析】根据分数除法规则,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把选项的算式转化成乘法算式。再依据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来判断算式结果的大小。
【解析】B.a÷=a×(的倒数是)
C.a÷=a×(的倒数是)
三个算式都含a(非零自然数,a>0),只需比较另一个因数:
A.因数是(小于1)
B.因数是(大于1)
C.因数是(小于1)
选项B的因数>1,所以a×的结果大于a;选项A、C的因数<1,结果小于a。所以结果最大的算式是B。
故答案为:B
41.C
【分析】根据题意,分数除以分数的“经分”方法,先统一分数单位,即先把被除数和除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除来计算结果,即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为计算结果;逐项分析各选项的计算方法,找出使用“经方”方法计算的选项即可。
【解析】A.,采用的是“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进行计算,没有使用“经分”的计算方法。
B.,只拆分除数,,没有使用“经分”的计算方法。
C.,先统一公分母为24,即转化成,转化成,再让分子相除,即9÷16=;使用了“经分”的计算方法。
D.,先统一公分子,再让分母相除,没有使用“经分”的计算方法。
故答案为:C
42.B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假设原来的含量为单位“1”,则5730年后为,8500大约是5730的1.4倍,不超过2倍,所以8500年后会有÷2=×=,比少。
【解析】设原来的含量为1,5730年后为,所以8500年后含有的两比值在~之间。
文物中现在“碳-14”的含量与制造时“碳-14”的含量的比值最可能在的范围是~。
故答案为:B
43.B
【分析】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那么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工作效率是,利用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两人工作效率和,即可求得甲、乙合作的工作时间。
【解析】÷(+)
=÷(+)
=÷
=(天)
所以甲、乙两人合运,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
故答案为:B
44.A
【分析】已知明明3分钟步行千米,要判断在千米的跑道上走一圈所需时间的算式是否正确,需要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逐一分析选项。
【解析】A.÷3算出的是速度(千米/分钟 ),再乘,得到的是速度与千米相乘的结果,并非时间,所以该算式错误;
B.先由÷3求出速度(千米/分钟 ),再根据 “时间=路程÷速度”,用÷(÷3)算时间,所以该算式正确;
C.÷表示千米里有几个千米,有几个就对应几个3分钟,再乘3计算出时间,所以该算式正确;
D.3÷算出走1千米需要的时间(分钟 ),再乘,得到走千米所需的时间,所以该算式正确。
故答案为:A
45.D
【分析】(1)(3)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2)被除数大于0时,被除数除以大于1的数,所得结果一定小于原来这个数;
(4)被除数大于0时,被除数除以小于1的数,所得结果一定大于原来这个数,据此解答。
【解析】A.因为0.75<1,所以a×0.75<a;
B.因为1.2>1,所以a÷1.2<a;
C.因为<1,所以a×<a;
D.因为<1,所以a÷>a。
故答案为:D
46.A
【分析】用48乘,求出甲数的是多少,再用甲数的除以,即可求出甲数是多少。
【解析】48×÷
=12÷
=12×6
=72
甲数是72。
故答案为:A
47.B
【分析】根据“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它的倒数”可知X÷=X×,表示X的是多少,即把X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
【解析】由分析可知:
从数轴上看,把0到X之间的距离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3份对应的就是点B。
所以X÷在点B的位置。
故答案为:B
48.C
【分析】分析题目,将过内关时剩余米的斗数看作单位“1”,最后剩的米的斗数是过内关时剩余米的(1-),最后剩的米的斗数÷对应分率=过内关时剩余米的斗数;再将过中关时剩余米的斗数看作单位“1”,过内关时剩余米的斗数是过中关时剩余米的(1-),过中关时剩余米的斗数÷对应分率=过中关时剩余米的斗数;最后将背的米的总斗数看作单位“1”,过中关时剩余米的斗数是背的米的总斗数的(1-),过中关时剩余米的斗数÷对应分率=背的米的总斗数,据此解答。
【解析】过中关后剩的米数:5÷(1-)
=5÷
=5×
=(斗)
过外关后剩的米数:÷(1-)
=÷
=×
=(斗)
原来米的斗数:÷(1-)
=÷
=×
=(斗)
所以算式5÷(1-)解决的问题是:过中关后剩多少斗米。(斗:古代的计量单位)
故答案为:C
49.B
【分析】先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除法变成乘法,再根据一个乘数相同(除外0),另一个乘数越大,积越大进行比较。
【解析】200÷=200×
200÷=200×
<<<
所以200×<200×<200×<200×。
故答案为:B
50.C
【分析】把水泥总重量看作单位“1”,运走就剩余1-=,也就是吨,依据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析】÷(1-)
=÷
=×5
=4(吨)
有一堆水泥,运走,还剩吨,这堆水泥共有4吨。
故答案为:C
51.C
【分析】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再计算中括号”进行计算即可。
【解析】
故答案为:C
52.A
【分析】根据乘法分配律及等式的性质,可将等式左边变形后得到的值,代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即可得解,据此解答。
【解析】
那么。
故答案为:A
53.C
【分析】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数大;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非0的数减去一个数,结果比原来小。据此分析。
【解析】A.△-<△
B.因为,所以△×<△
C.因为,所以△÷>△
D.因为,所以△÷<△
如果用△代表同一个非零自然数,那么下面各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故答案为:C
54.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以手工蝴蝶的只数为单位“1”,手工小鸟的只数是手工蝴蝶的(1-)。已知手工小鸟有120只,根据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用手工小鸟的只数÷(1-)即可求出手工蝴蝶的只数。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得:
手工蝴蝶:120÷(1-)
=120÷
=120×
=200(只)
手工蝴蝶有200只。
故答案为:C
55.B
【分析】(1)把这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1份,每份是1÷5;
(2)把半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出其中的1份,每份是÷5;
(3)“半个蛋糕分成5份”没有说明是平均分配,所以无法计算每份是多少。
【解析】A.1÷5=
所以,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B.÷5
=×

所以,半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C.分析可知,半个蛋糕分成5份,如果不是平均分配就无法确定每份是多少。
综上所述,可以用算式“”解决的问题是半个蛋糕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故答案为:B
56.B
【分析】互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是1,据此可知mn=1,根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把给出的算式进行化简,并把mn=1代入计算出结果即可。
【解析】×+=+
因为mn=1,所以+=+1=+=。
如果m、n互为倒数,那么×+的结果是。
故答案为:B
57.B
【分析】A.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B.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C.轴对称图形定义为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直线叫做对称轴,两旁重合的点是对称点。
【解析】A.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一定比假分数小,说法正确。
B.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
C.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说法正确。
说法不正确的是0和1的倒数都是它本身。
故答案为:B
58.B
【分析】A.果园里有苹果树48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梨树有多少棵?梨树棵数是单位“1”,苹果树棵数是梨树的,苹果树棵数÷对应分率=梨树棵数;
B.果园里有苹果树480棵,梨树比苹果树少,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棵数是单位“1”,梨树棵数是苹果树的,苹果树棵数×梨树对应分率=梨树棵数;
C.果园里有苹果树480棵,梨树比苹果树多,梨树有多少棵?苹果树棵数是单位“1”,梨树棵数是苹果树的,苹果树棵数×梨树对应分率=梨树棵数。
【解析】A.如果补充条件苹果树比梨树少,列式为:;
B.如果补充条件梨树比苹果树少,列式为:;
C.如果补充条件梨树比苹果树多,列式为:。
故答案为:B
59.A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这里相同的加数是,有4个这样的加数相加,所以用乘法表示就是×4。
【解析】A.×4表示4个相加,符合题意;
B.÷4表示把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C.+4表示与4这两个数相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0.B
【分析】分析题目,把这项工程看作单位“1”,用工作总量除以工作天数分别求出甲、乙、丙单独工作一天可以完成几分之几,再用加法求出乙、丙合做一天可以完成几分之几,再乘6即可求出乙、丙6天一共可以完成几分之几,再用1减去乙、丙6天一共完成了几分之几即可得到甲一共做了几分之几,再用甲完成的除以甲一天完成了几分之几即可得到甲的工作天数,最后用6减去甲的工作天数即可得到甲的请假天数。
【解析】1÷10=
1÷15=
1÷20=
1-(+)×6
=1-×6
=1-

6-÷
=6-×10
=6-3
=3(天)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丙单独做要20天,三人合做期间,甲因故请假,工程6天完工,则甲请了3天假。
故答案为:B
61.B
【分析】设个位数字为x,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知十位上的数字是x,原数可以表示为10×x+x,新数表示为10x+x,再根据新数比原数大18列出方程,求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最后计算它们的和。
【解析】解:设个位数字为x。
10x+x-(10×x+x)=18
x+x-(x+x)=18
x-x-(x-x)=18
x-x=18
3x=18
3x÷3=18÷3
x=6
6×=4
6+4=10
所以原数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为10。
故答案为:B
62.B
【分析】从题意可知:求1米长的铁丝重多少千克,用铁丝的质量(千克数)除以铁丝的长度(米数)即可。
【解析】÷==(千克)
1米长的铁丝重千克。
故答案为:B
63.D
【分析】分析题目,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1-)x=480表示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则480是苹果树棵数的(1-),即480比苹果树的棵数少,再根据480是梨树的棵数解答即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1-)x=480表示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少。
即需要补充的条件是:梨树比苹果树少。
故答案为:D
64.C
【分析】A.把一堆沙子看作单位“1”,运走了,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B.打玫瑰花的盆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C.一袋大米吃12千克,刚好占这袋大米的,把这袋大米的质量看作是单位“1”,已知单位“1”的是12千克,列除法算式即可求出大米的总质量,据此解答。
D.把弟弟的零花钱总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解析】A.(吨),运走了8吨沙子。能用算式解决。
B.(盆),百合花比玫瑰花多8盆。能用算式解决。
C.(千克),这袋大米重18千克。不能用算式解决。
D.(元),买笔记本花了8元。能用算式解决。
故答案为:C
65.C
【分析】分析题目,把这块木板的面积看作单位“1”,则用去了这块木板的(1-),据此比较用去的和剩下的哪部分大;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用除以(1-)求出木板的面积,最后用木板的面积减去用去的面积即可得到剩下的面积。
【解析】因为1-=,<,所以剩下的部分大;
÷(1-)
=÷
=×
=(米)
因为-=-=(米),所以剩下米。
故答案为:C
66.C
【分析】通过分析各选项与n的大小关系来找出得数最大的选项;A选项乘小于1的数结果小于n;B选项是分数除以自然数,结果较小;C选项除以小于1的数相当于乘大于1的数,结果大于n;D选项1除以自然数结果是分母是n,分子是1的真分数,结果较小;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A.n×,是真分数,小于1,因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故得数小于n;
B.÷n,因n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n=×<n,故得数小于n;
C.n÷=n×,是假分数,大于1,因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0除外),积大于这个数,故得数大于n;
D.1÷n,因n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1÷n=<n,故得数小于n。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n÷的得数最大。
故答案为:C
67.D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分析。
【解析】A.×=
B.×=
C.×1=
D.×=1
与互为倒数的是。
故答案为:D
68.C
【分析】由可知,,把或者代入选项中各式,化简求出式子的结果,再比较大小,据此解答。
【解析】A.

=5
B.


C.


=6
D.



因为6>5>>,所以四个算式结果最大的是。
故答案为:C
69.B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甲线段的等于乙线段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甲线段长×=乙线段长×。把甲线段(或乙线段)长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求出乙线段(或甲线段)长,通过比较即可确定原来甲和乙两条线段的长度相比哪条长。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线段长×=乙线段长×
设甲线段长为“1”,则乙线段长为:1×÷=×=
1<,所以原来甲和乙两条线段的长度相比,乙长。
故答案为:B
70.C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再结合三角形面积=底×高÷2、长方形面积=长×宽、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分析解题。
【解析】A.a×b÷2=1,则a和b不互为倒数;
B.a+b=1,则a和b不互为倒数;
C.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
D.b×a×a=1,则a和b不互为倒数。
故答案为:C
71.C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3=5(千米/小时)
所以小明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
故答案为:C
72.A
【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则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合数的定义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有其他因数的数,也就是因数个数至少三个。比如4的因数有1、2、4,三个因数。
直线是无限延伸的,而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
折线统计图通常用来显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趋势。
【解析】A.1有倒数,是它本身,该说法错误。
B.合数定义为至少有三个因数的数,该说法正确。
C.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该说法正确。
D.折线统计图通常用来显示数据随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趋势,比如温度变化、销售增长等,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73.B
【分析】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在计算分数除法时,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再计算。
【解析】A.把除法计算转化成了乘法计算,原题说法正确;
B.除法、乘法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方法,原题说法错误;
C.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74.D
【分析】观察算式×+÷□,有乘法、除法和加法,想要利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需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让两个乘法中有相同的因数,就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a×c+b×c=(a+b)×c进行简算,据此得出方格里应填的数。
【解析】A.如果方格里填5,则算式×+÷5=×+×,没有相同因数,不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B.如果方格里填,则算式×+÷=×+×,没有相同因数,不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C.如果方格里填,则算式×+÷=×+×2,没有相同因数,不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D.如果方格里填,则算式×+÷=×+×,有相同因数,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所以,填在×+÷□的方格里,这个算式就能简便计算。
故答案为:D
75.A
【分析】已知甲数是甲、乙两数之和的,把甲、乙两数之和看作单位“1”,则乙数是(1-);用甲数除以乙数,求出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解析】÷(1-)
=÷
=×

那么甲数是乙数的。
故答案为:A
76.C
【分析】根据y大于1,可以设y=6。把y=6代入四个选项的式子中,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找出哪个式子的得数最大。
【解析】设y=6。
A.当y=6时,y-1=6-1=5;
B.当y=6时,=;
C.当y=6时,y÷=6÷=6×=9;
D.当y=6时,y=×6=4;
9>5>4>
得数最大的是y÷。
故答案为:C
77.A
【分析】将这个数看作单位“1”,已知这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据此列式即可。
【解析】


一个数的是,求这个数,正确的算式是。
故答案为:A
78.A
【分析】真分数<1,被除数除以小于1的数时,商比被除数大,据此判断。
【解析】例如:÷
=×3

因为>,所以÷>。
由此可知,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大于这个数。
故答案为:A
79.A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a=2b=1,根据“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求出a、b的值,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a与b的大小关系。
【解析】设a=2b=1;
a=1÷=1×3=3
b=1÷2=0.5
3>0.5,则a>b。
所以,a与b的关系是:a>b。
故答案为:A
80.A
【分析】小丽的做法:先用这条路的全长分别除以甲队、乙队单独修的天数,求出甲队、乙队每天修的长度;再用这条路的全长除以两队每天合修的长度,即是修完这条路需要的天数,最后与9天进行比较。
小梅的做法:先把修路的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可知单独修,甲队12天修完,即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18天修完,则乙队的工作效率是;若两队合修,根据合作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计算出两队合修的天数,再与9天比较即可。
小强的做法:分别用甲队、乙队单独修的天数除以2,那么两队合修的天数要在这两个天数之间,再与9天比较即可。
【解析】小丽的做法:
360÷(360÷12+360÷18)
=360÷(30+20)
=360÷50
=7.2(天)
7.2<9
所以若两队合修,9天能修完。
小梅:
1÷(+)
=1÷(+)
=1÷
=1×
=(天)
<9
所以若两队合修,9天能修完。
小强:
12÷2=6(天)
18÷2=9(天)
合作时间应该大于6天,小于9天。
所以若两队合修,9天能修完。
综上所述,小丽、小梅和小强的解法都正确。
故答案为: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