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木兰诗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故事脉络。2、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3、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5、理解木兰巾帼英雄的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河南虞城花木兰祠《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乐府双璧作品简介何为“乐府诗”? 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jī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jiān yān jīu róng shuò tuòjiāng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扶将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请读准字音——返回一、疏通文意 品味语言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 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对着织布梭子军中的文告表示多数为此买只思念征兵的名册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早晨离开只战马战争过北方的寒气水流声铠甲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记功功勋的等级很多有余想要什么不愿做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外城扶持女子的艳丽装束穿通“贴”同伍的士兵指军中并排跑怎么动弹眯着眼2.对镜帖花黄帖—贴,tiē, 粘贴。3.出门看火伴火—伙,huǒ,伙伴。1.著我旧时裳著—着,zhuó,穿。通假字古今异义户{古义:门今义:一户人家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十二{古义:表多数今义:具体数词古今异义:但{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不用{{{{古义:不愿做今义:不必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忆古义:思念今义:回忆迷离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帖{tiē帖通贴,贴上tiě军中的文告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集市将{将军百战死:将军出郭相扶将:扶持一词多义:特殊句: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应为“原为(此)市鞍马”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所思何”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功受封辞官回乡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情节,力求文字简洁、工整。诗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如此安排 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凯旋受封辞官回乡—— 详 写—— 略 写—— 略 写—— 详 写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好 处合作探究一: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段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的叹息是为后文的展开做铺垫,“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说到了因为要征兵,卷卷有爷名而叹息!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这是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2.第三段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3、 “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关于“互文”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你还能找出几个使用了“互文”修辞的诗句?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坐坐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和壮士们经历了很长时间很多次大大小的战斗,有的牺牲了,幸存者胜利归来还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这篇乐府诗除了用互文、复沓等修辞手法之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用上一句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这种辞格叫顶真。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对偶句有: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工整的对偶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太工整的对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也是排比句。表达效果: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渲染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紧张而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充满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这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淡泊名利,不趋炎附势,忠孝两全 花木兰替父从军,为国家利益着想,不贪图荣华富贵,不享受美好生活,宁愿驰千里回家孝顺父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5、“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合作探究二:1.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因为_____”句式来说。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借代,表现了她不贪图荣华富贵,要与家人团聚,向往和平生活的品质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1、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艺术特色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课文总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善良质朴的优秀品质。“巾帼不让须眉”是什么意思 巾帼一般是指妇女(是从女性的头饰来称的);须眉则是指壮年的男子(也是从头饰的样式而得的称呼) ;意思是:女子未必就比男子差,或是不比男子差。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联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Goodbye课后作业1.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请查找、搜集。2.你心目中的当代巾帼英雄是怎样的?用笔写下来吧。你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