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3份打包(学生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3份打包(学生版+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 ”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 .
(2)数学语言: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则∠A+∠B= .
练习1 如图,AB∥DF,AC⊥BC于点C,BC与DF相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于( ).
A.70° B.80°
C.100° D.110°
知识点二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2.(1)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数学语言:若在△ABC中,∠A+∠B=90°,则△ABC是 三角形.
练习2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90°-∠C
C.∠A=∠B=∠C
D.∠A=2∠B=3∠C
基础巩固
1.在Rt△ABC中,∠C=90°,∠B=40°,则∠A=( ).
A.65° B.60°
C.50° D.45°
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BCD=40°,则∠A的度数为( ).
A.50° B.40°
C.35° D.30°
3.如图,点E是△ABC中边AC上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小明同学把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两条平行直线上,如图,∠α+∠β=________°.
5.如图,小琪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画了一个Rt△ABC,∠C=90°,并画出了两锐角的平分线AD,BE及其交点O.小琪发现,无论怎样变动Rt△ABC的形状和大小,∠AOB的度数不变,是定值.这个定值为________.
能力达标
6.小莹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α的度数为( ).
A.70° B.75°
C.80° D.85°
7.如图,在△ABC中,∠BAC=90°,BD平分∠ABC.
(1)若∠C=42°,求∠ADB的度数.
(2)在图中画出△ABC的边 BC上的高AE,与BD相交于点F.试说明:
①∠BAE=∠C;②∠AFD=∠ADF.
挑战创新
8.(跨学科融合)在学行线和平面镜的相关知识后,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跨学科综合编题[注: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光线)和变向后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1,MN是平面镜,AO,OB分别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则∠AOM=∠BON.小明设计如下:如图2,入射光线DE经镜面PQ与PM反射后,在点F处射出.若HF⊥PM,DE∥HF,镜面PQ与PM的夹角∠QPM=120°,可计算∠MFG的度数为________.
 13.3.2 三角形的外角
1.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会应用三角形的内、外角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外角
1.如图,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 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练习1 如图,点B,D,C在直线FE上,点G在线段AC上,则下列是△AGB的外角的是( ).
A.∠FBA B.∠GBC
C.∠CGB D.∠BGD
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 .
练习2 如图,已知点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A=85°,∠B=28°,则∠ACD的度数为( ).
A.120° B.113°
C.140° D.100°
基础巩固
1.如图,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过点B作射线BF交AC于点E,则下列是△ABE的外角的是( ).
A.∠AEF B.∠AEB
C.∠ACD D.∠CEF
2.如图,已知∠ACD=120°,∠B=20°,则∠A的度数是( ).
A.120° B.110°
C.100° D.130°
3.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如图方式摆放,则∠CBE的度数为( ).
A.110° B.105°
C.100° D.90°
4.如图,BE为△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若∠A=50°,∠C=62°,则∠EBD=( ).
A.50° B.56°
C.60° D.65°
5.小华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看到同桌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AOB等于________.
能力达标
6.如图是一展板支架的侧面示意图,经测量,∠BAC=45°,∠BCE=117°,则∠CBD的度数为( ).
A.117° B.135°
C.108° D.128°
7.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若∠B=35°,∠E=25°,求∠BAC的度数;
(2)探究∠BAC,∠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挑战创新
8.下图是某款铲子的侧面示意图,已知AB∥DF,AC∥EG,BD∥CE.若∠E=126°,∠D=116°,则∠A的度数是( ).
A.9° B.10°
C.11° D.12°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表示,直角三角形ABC可以写成Rt△ABC.
(2)数学语言:若△ABC是直角三角形,且∠C=90°,则∠A+∠B=90°.
练习1 如图,AB∥DF,AC⊥BC于点C,BC与DF相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于( D ).
A.70° B.80°
C.100° D.110°
总结 熟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知识点二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2.(1)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数学语言:若在△ABC中,∠A+∠B=9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2 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D ).
A.∠A=∠B-∠C
B.∠A=90°-∠C
C.∠A=∠B=∠C
D.∠A=2∠B=3∠C
总结 解决此类题需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基础巩固
1.在Rt△ABC中,∠C=90°,∠B=40°,则∠A=( C ).
A.65° B.60°
C.50° D.45°
2.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BCD=40°,则∠A的度数为( B ).
A.50° B.40°
C.35° D.30°
3.如图,点E是△ABC中边AC上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4.小明同学把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两条平行直线上,如图,∠α+∠β=________°.
【答案】90
5.如图,小琪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画了一个Rt△ABC,∠C=90°,并画出了两锐角的平分线AD,BE及其交点O.小琪发现,无论怎样变动Rt△ABC的形状和大小,∠AOB的度数不变,是定值.这个定值为________.
【答案】135°
能力达标
6.小莹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α的度数为( B ).
A.70° B.75°
C.80° D.85°
7.如图,在△ABC中,∠BAC=90°,BD平分∠ABC.
(1)若∠C=42°,求∠ADB的度数.
(2)在图中画出△ABC的边 BC上的高AE,与BD相交于点F.试说明:
①∠BAE=∠C;②∠AFD=∠ADF.
【解】(1)在△ABC中,∠BAC=90°,∠C=42°,
所以∠ABC=90°-42°=48°.
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D=∠ABC=24°,
所以∠ADB=90°-∠ABD=66°.
(2)AE及点F如图所示.
①因为AE是边BC上的高,
所以∠AEC=90°,
所以∠C+∠CAE=90°.
因为∠BAC=90°,所以∠BAE+∠CAE=90°,所以∠BAE=∠C.
②因为AE是边BC上的高,
所以∠AEB=90°,
所以∠DBC+∠BFE=90°.
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D=∠DBC.
又因为∠BFE=∠AFD,
所以∠AFD+∠ABD=90°.
因为∠BAC=90°,
所以∠ABD+∠ADF=90°,
所以∠AFD=∠ADF.
挑战创新
8.(跨学科融合)在学行线和平面镜的相关知识后,老师要求同学们进行跨学科综合编题[注: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入射光线)和变向后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如图1,MN是平面镜,AO,OB分别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则∠AOM=∠BON.小明设计如下:如图2,入射光线DE经镜面PQ与PM反射后,在点F处射出.若HF⊥PM,DE∥HF,镜面PQ与PM的夹角∠QPM=120°,可计算∠MFG的度数为________.
 
【答案】30°         13.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3.3.1 三角形的内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理解三角形内角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即若三角形的角是∠A,∠B,∠C,则∠A+∠B+∠C= .
练习1 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2∶3∶4,则∠B的度数为( ).
A.40° B.60°
C.80° D.120°
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练习2 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55°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DBC=80°,则∠C的度数为( ).
A.75° B.85°
C.95° D.100°
基础巩固
1.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4∶7,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如图,在某主题公园内从A处看见P在其北偏东62°的方向上,从B处看见P在其北偏东18°的方向上(B在A的正东方向),则从P处看A,B两处的视角∠APB的度数为( ).
A.18° B.26°
C.44° D.62°
3.如图,在△ABC中,∠B+∠C=110°,AM平分∠BAC,交BC于点M,MN∥AB,交AC于点N,则∠AMN的大小是( ).
A.55° B.45°
C.35° D.30°
4.如图,直线a∥b,点A在直线a上.在△ABC中,∠B=90°,∠C=25°.若∠1=75°,则∠2的度数为( ).
A.60° B.40°
C.35° D.30°
5.在△ABC中,∠C-∠B=36°,∠A=2∠B,则∠C=________.
能力达标
6.如图,在△ABC中,∠BAC=82°,∠B=54°,AD⊥BC于点D,AE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7.如图,把△ABC沿EF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
(1)若∠B+∠C=130°,则∠α+∠β的度数为________°;
(2)若DE∥AC,试判断∠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挑战创新
8.(新定义)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被称为“特征角”.
(1)已知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80°,求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
(2)是否存在“特征角”为120°的“特征三角形”?若存在,请举例说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3.3.2 三角形的外角
1.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会应用三角形的内、外角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外角
1.如图,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作三角形的外角.
练习1 如图,点B,D,C在直线FE上,点G在线段AC上,则下列是△AGB的外角的是( C ).
A.∠FBA B.∠GBC
C.∠CGB D.∠BGD
总结 在三角形中,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才是三角形的外角.这是判定三角形外角的关键.
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练习2 如图,已知点D是△ABC的BC边延长线上一点,且满足∠A=85°,∠B=28°,则∠ACD的度数为( B ).
A.120° B.113°
C.140° D.100°
总结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有关性质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如下:(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互补.
基础巩固
1.如图,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过点B作射线BF交AC于点E,则下列是△ABE的外角的是( A ).
A.∠AEF B.∠AEB
C.∠ACD D.∠CEF
2.如图,已知∠ACD=120°,∠B=20°,则∠A的度数是( C ).
A.120° B.110°
C.100° D.130°
3.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如图方式摆放,则∠CBE的度数为( B ).
A.110° B.105°
C.100° D.90°
4.如图,BE为△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若∠A=50°,∠C=62°,则∠EBD=( B ).
A.50° B.56°
C.60° D.65°
5.小华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看到同桌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AOB等于________.
【答案】105°
能力达标
6.如图是一展板支架的侧面示意图,经测量,∠BAC=45°,∠BCE=117°,则∠CBD的度数为( C ).
A.117° B.135°
C.108° D.128°
7.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若∠B=35°,∠E=25°,求∠BAC的度数;
(2)探究∠BAC,∠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B=35°,∠E=25°,
所以∠DCE=∠B+∠E=60°.
因为CE平分∠ACD,
所以∠ACD=2∠DCE=120°,
所以∠ACB=180°-120°=60°,
所以∠BAC=180°-∠B-∠ACB=85°.
(2)∠BAC=∠B+2∠E.
理由:因为∠BAC=∠E+∠ACE,∠DCE=∠ACE,
所以∠BAC=∠E+∠DCE.
因为∠DCE=∠B+∠E,
所以∠BAC=∠E+∠B+∠E,
所以∠BAC=∠B+2∠E.
挑战创新
8.下图是某款铲子的侧面示意图,已知AB∥DF,AC∥EG,BD∥CE.若∠E=126°,∠D=116°,则∠A的度数是( B ).
A.9° B.10°
C.11° D.12°         13.3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
13.3.1 三角形的内角
第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理解三角形内角的概念. 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或证明.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即若三角形的角是∠A,∠B,∠C,则∠A+∠B+∠C=180°.
练习1 在△ABC中,∠A,∠B,∠C的度数之比为2∶3∶4,则∠B的度数为( B ).
A.40° B.60°
C.80° D.120°
总结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当已知三角形中两内角度数时,可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已知三角形中三个内角关系式时,可以建立方程模型求解.
知识点二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练习2 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55°的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DBC=80°,则∠C的度数为( B ).
A.75° B.85°
C.95° D.100°
总结 本题涉及方向角及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三角形内角度数,一定要理解方向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基础巩固
1.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4∶7,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2.如图,在某主题公园内从A处看见P在其北偏东62°的方向上,从B处看见P在其北偏东18°的方向上(B在A的正东方向),则从P处看A,B两处的视角∠APB的度数为( C ).
A.18° B.26°
C.44° D.62°
3.如图,在△ABC中,∠B+∠C=110°,AM平分∠BAC,交BC于点M,MN∥AB,交AC于点N,则∠AMN的大小是( C ).
A.55° B.45°
C.35° D.30°
4.如图,直线a∥b,点A在直线a上.在△ABC中,∠B=90°,∠C=25°.若∠1=75°,则∠2的度数为( B ).
A.60° B.40°
C.35° D.30°
5.在△ABC中,∠C-∠B=36°,∠A=2∠B,则∠C=________.
【答案】72°
能力达标
6.如图,在△ABC中,∠BAC=82°,∠B=54°,AD⊥BC于点D,AE平分∠BAC,求∠DAE的度数.
【解】因为AD⊥BC,
所以∠BDA=90°.
又因为∠B=54°,
所以∠BAD=90°-54°=36°.
因为∠BAC=82°,AE平分∠BAC,
所以∠BAE=∠CAE=41°,
所以∠DAE=∠BAE-∠BAD=41°-36°=5°.
7.如图,把△ABC沿EF折叠,使点A落在点D处.
(1)若∠B+∠C=130°,则∠α+∠β的度数为________°;
(2)若DE∥AC,试判断∠α与∠β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100
(2)∠α=∠β.理由略.
挑战创新
8.(新定义)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被称为“特征角”.
(1)已知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80°,求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
(2)是否存在“特征角”为120°的“特征三角形”?若存在,请举例说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这个“特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β,γ.
(1)因为α=2β,且α+β+γ=180°,
所以当α=80°时,β=40°,则γ=60°,
所以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40°.
(2)不存在.理由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