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梳理一、水的三态变化1.实质:水是由 构成的,当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 和 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 2.原因(1)水的汽化和液化(2)水的凝固:水凝固时,水分子自身能量降低,运动减慢,由无序排列变为 。 二、分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 构成的。 2.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 和 都很小。 (2)分子间 且存在相互作用。 (3)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在 。 (4)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 ;反之,变慢。 分子具有三特征,不断运动永不停;分子之间有间隔,热胀冷缩可证明;分子粒子实在小,单用眼睛看不清。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知识梳理一、水的天然循环1.循环途径:水通过其 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2.微观解释: 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 ,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水分子克服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里,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云再遇冷又转变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该过程为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意义: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水资源的 。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方法:主要包括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1)沉降目的: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使之沉降,常用试剂为 。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悬浮的杂质有吸附作用。(2)过滤①原理:分离 的方法。 ②操作要点操作 注意事项 原因分析一贴 滤纸紧贴 内壁 加快过滤速率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 防止液体从漏斗边流出液面低于 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失败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 防止 玻璃棒下端要斜靠在 上 防止戳破滤纸漏斗末端紧靠在 防止液体溅出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混合物。[想一想]过滤操作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吸附目的:除去水中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常用 来吸附。 (4)蒸馏目的:除去水中的 杂质。 以上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2.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 物质组成,如空气等。 (2)纯净物:由 物质组成,如氧气、氢气等。 区分的依据是所含物质种类是否只有一种,不能被名称误导,如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梳理一、水的分解1.活动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1)实验现象:给水通 时,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上都有 产生,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其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液面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液面 。两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电源正负分两极,正氧负氢得气体;体积之比1∶2,助燃可燃两相异”,也可将实验结论简记为八个字:“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产物的检验:体积较大的气体能 ,证明是 ,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证明是 。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实验结论:水通电分解生成 和 。 (5)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水分子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为氢、氧原子,二者分别重新组合成氢、氧分子,氢、氧分子最终聚集为氢气和氧气。2.分解反应:由 生成 的反应。 二、水的合成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 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凝结有 ,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 (2)实验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氢气的用途:常用作燃料。突出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大量的 ,且产物是水,无污染。 3.化合反应:由 的物质生成 物质的反应。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知识梳理一、1.水分子 数目 大小 间隔和排列方式2.(1)加快 变大 减慢 变小 (2)有序排列二、1.原子2.(1)质量 体积 (2)有间隔 (3)不断地运动 (4)运动加快第二节 自然界中的水知识梳理一、1.三态变化2.太阳 运动加快 物理变化3.水的自身净化 重新分配二、1.(1)明矾 (2)①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 ②漏斗 漏斗边缘 滤纸边缘 玻璃棒 液体溅到漏斗外 三层滤纸 烧杯内壁[想一想]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仪器不干净等。(3)活性炭 (4)所有2.(1)两种或两种以上 (2)一种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知识梳理一、1.(1)直流电 气体 下降 高 低 1∶2(2)被点燃,且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复燃 氧气 (3)水氢气+氧气 (4)氢气 氧气2.一种物质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二、1.(1)淡蓝 水雾 (3)氢气+氧气水2.热 3.两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