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组成课时1 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知识梳理一、空气的组成空气 成分 氮气 氧气 氩气 二氧化碳 其他 气体体积 分数 约 约 约0.934% 约0.038% 约 0.002%空气的各成分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不是质量分数。如“氮气约占78%”,是指每100体积的空气中约含有78体积的氮气。二、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1.空气成分的发现1775年,拉瓦锡首次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铜粉变成 色,注射器向 移动,注射器和玻璃管内的总气体减少约 。 (3)实验原理: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气体减少。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 中考中常见的其他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丁 戊 己课时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知识梳理一、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空气中各成分的分离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2.各成分的用途空气的成分 用途氧气 供给生物 ;支持燃料 ;用于钢铁冶炼、金属焊接等 氮气 生产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延长食品的 ;液氮用作 稀有气体 用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 ;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 空气用途的误区 (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不能作燃料。 (2)稀有气体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其物理性质。二、关注空气质量1.空气污染的原因:空气中 和 的含量不断升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2.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 、 和 等。 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 、 、 、臭氧、 、细颗粒物等。 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知识梳理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色、味、态 密度 水溶性 三态变化 色 味 态 比空气 溶于水 压强为1.01×105 Pa时,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2.化学性质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文字表达式木条 氧气能 ,该方法常用于检验氧气 剧烈燃烧、发出 、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剧烈燃烧、 、放出热量、生成 空气中:产生微弱的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产生明亮的 火焰,放出热量,生成 气味的气体 铁丝燃烧实验注意事项 (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使铁丝与氧气充分接触,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2)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二、氧化反应与氧化物1.氧化反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的反应。 2.氧化物:由 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等。 [想一想]“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氧气的产生与消耗(1)产生:主要通过植物的 。 (2)消耗:动植物的 、燃料的燃烧。 2.氧循环的意义维持了相对恒定的 ,构建了陆地、海洋和大气等环境的物质和能量平衡,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缓慢氧化人和动物吸入的氧气主要用于氧化所摄入的营养物质,为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等提供物质基础和能量。这类反应往往进行得非常 ,甚至不容易被察觉,称为缓慢氧化。 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梳理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类型 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写文字表 达式) 发生装置 及选择 依据 固液反应, 不加热 固体反应且需要加热收集装置 及选择 依据 氧气 ,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的 ,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1)检查 。 (2)加试剂(先向锥形瓶中加 ,再向分液漏斗中加 )。 (3)收集①向上排空气集气法。②排水集气法: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方可收集。(4)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 ,证明是氧气。(5)验满:①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时,当 时,证明已收集满。②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木条 ,证明已收集满。 三、催化剂1.概念:能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一变”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两不变”是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想一想]“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2)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不同的催化剂。 (3)同一种催化剂可能适用于多个反应。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 空气的组成课时1 定量认识空气的组成知识梳理一、78% 21% 二、1.五分之一2.(2)黑 右 1/5 (3)铜+氧气氧化铜(4)1/5课时2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知识梳理一、1.氮气 氧气2.呼吸 燃烧 保质期 制冷剂 保护气 电光源二、1.有害气体 烟尘2.空气质量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指数级别 空气质量指数类别3.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知识梳理一、1.无 无 气 略大 不易2.复燃 支持燃烧 白光 变浑浊 碳+氧气二氧化碳 火星四射 黑色固体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淡蓝色 有刺激性 蓝紫色 有刺激性硫+氧气二氧化硫二、1.得到氧元素2.两种 氧[想一想]不正确。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三、1.(1)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2.大气含氧量3.缓慢第三节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梳理一、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不易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二、(1)装置气密性 (2)二氧化锰粉末 过氧化氢溶液 (4)复燃 (5)①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②集气瓶口 复燃三、1.改变 质量 化学性质[想一想]不正确。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应理解为“加快”或“减慢”两种,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加快”,如在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率。3.催化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