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总结提升(五)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始社会出现自然物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金属人工货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初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演变 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由手工铸币向机制铸币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初)(1)工业革命后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以后)(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3)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体系走向瓦解。三、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改革原因(1)根本原因:适应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出现)。(2)主要目的: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3)具体原因: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均田制);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2.基本认识(1)赋役制度演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和改革。(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政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4)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的基本依据(如均田制、摊丁入亩)。四、近代中国关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由关税自主到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具有半殖民地性质。2.实行低关税政策,免征商品范围逐步扩大。3.关税制度变迁过程先快后慢,是被动变迁的。4.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中国海关管理权的斗争贯彻始终,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5.由传统的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重制度向近代国境关税制度转变。易错点1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等价交换物。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人们通常会使用有价值的物品 如贝壳、石头、兽骨等 作为交换媒介。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2024·山东卷,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 )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易错点2 对美元不同时期的地位认识模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确立,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虽然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美元和黄金脱钩,但是美国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首位,对世界影响巨深,美元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比重。(2024·全国新课标卷,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 )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易错点3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关系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如北魏均田令的颁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因此均田制内容的变动也会引起赋税制度的变动。(2024·重庆卷,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答案精析易错易混链接经典易错点1 D [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都是早期的货币形式,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重要标志。有了货币说明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复杂,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和成熟,D项正确;陶釜、蚌器、骨角器等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不能直接体现商业较高程度的发展,排除A项;指环、牙器、臂玉环等是装饰品或工艺品,与商业的高度发展关联不大,排除B项;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排除C项。]易错点2 A [根据材料“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英镑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货币,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表明美元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地位,故选A;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在材料中缺乏有力论据,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排除C;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易错点3 C [从北魏到隋朝的规定可以看出,奴婢和部曲授田与承担赋役是相关的,如果不承担赋役,则可能不再授田,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是说明了授田与承担赋役之间的关系,且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在唐朝中期,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北齐奴婢不再授田,而是说如果限外不课田,则不输税,排除B项;隋代仍然实行定额租调,排除D项。](共23张PPT)单元总结提升(五)第五单元网络构建 体系概览线索整合 纵跨横联易错易混 链接经典内容索引<一>网络构建 体系概览返回<二>线索整合 纵跨横联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原始社会出现自然物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金属人工货币,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演变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圆形方孔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初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由金属货币向 纸币交子演变 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由手工铸币向 机制铸币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初)(1)工业革命后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以后)(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3)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体系走向瓦解。三、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1.改革原因(1)根本原因:适应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如“初税亩”的出现)。(2)主要目的:增加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地主阶级与封建国家争利的矛盾,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如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3)具体原因: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一条鞭法);适应土地制度的变革(如北魏租调制与均田制);统治阶级顺应形势,调整统治政策(如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2.基本认识(1)赋役制度演变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赋税制度的调整和改革。(3)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政权兴衰、社会是否安定的政治问题。(4)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尊重社会实际,与时俱进,是统治者制定和实施农业政策的基本依据(如均田制、摊丁入亩)。四、近代中国关税制度演变的特点1.由关税自主到协定关税,关税自主权逐步丧失,具有半殖民地性质。2.实行低关税政策,免征商品范围逐步扩大。3.关税制度变迁过程先快后慢,是被动变迁的。4.资本主义各国争夺中国海关管理权的斗争贯彻始终,海关大权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5.由传统的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重制度向近代国境关税制度转变。返回<三>易错易混 链接经典易错点1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等价交换物。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形式。人们通常会使用有价值的物品(如贝壳、石头、兽骨等)作为交换媒介。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2024·山东卷,1)商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四处考古遗址所出土器物能表明商业已有较高程度发展的是A.陶釜、蚌器、骨角器等 B.指环、牙器、臂玉环等C.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 D.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骨贝、青铜贝、包金贝等都是早期的货币形式,货币的出现是商业发展到较高程度的重要标志。有了货币说明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复杂,商业活动更加活跃和成熟,D项正确;陶釜、蚌器、骨角器等主要是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不能直接体现商业较高程度的发展,排除A项;指环、牙器、臂玉环等是装饰品或工艺品,与商业的高度发展关联不大,排除B项;石斧、石磨棒、石磨盘等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排除C项。易错点2 对美元不同时期的地位认识模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确立,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虽然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美元和黄金脱钩,但是美国经济长期居于世界首位,对世界影响巨深,美元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比重。(2024·全国新课标卷,35)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英国抱怨美国的行为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和精神“不可饶恕的背叛”。最终,英国停止了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这反映出A.美元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根据材料“美国大量抛售英镑,导致英国外汇储备骤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元与英镑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货币,美国的行为造成英国外汇储备骤减,迫使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表明美元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地位,故选A;埃及民族解放运动获得广泛支持在材料中缺乏有力论据,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排除C;英国停止对埃及的军事干涉行动与西方大国间盟友关系破裂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易错点3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关系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如北魏均田令的颁布就是为了增加赋税,因此均田制内容的变动也会引起赋税制度的变动。(2024·重庆卷,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A.均田制逐渐遭到破坏 B.北齐奴婢不再授田C.承担赋役是授田前提 D.隋代废除定额租调√从北魏到隋朝的规定可以看出,奴婢和部曲授田与承担赋役是相关的,如果不承担赋役,则可能不再授田,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直接说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是说明了授田与承担赋役之间的关系,且均田制遭到破坏是在唐朝中期,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北齐奴婢不再授田,而是说如果限外不课田,则不输税,排除B项;隋代仍然实行定额租调,排除D项。返回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五).docx 第五单元 单元总结提升(五).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