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长期形成的基本国情,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复杂多样的巨量需求,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优势、潜能与动力。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把巨量的“人口规模”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人才优势。西方式现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资本为中心,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导致贫富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严重。相比之下,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垄断财富占有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人学视角看,共同富裕不仅是收入分配的经济学命题,同时也是深刻的人学命题。只有充分打开人 的发展空间.才能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前提条件,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在马克思看来.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深刻论证了人与自然界具有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的本质关系。资本主义现代化片面追求资本增殖逻辑,逐渐暴露出“反生态”弊端.由此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从人学视角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与“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的高度统一。因此,社会主义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破坏,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从人学视角看,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人也逐步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不仅要实现自身利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利益;不仅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同时也要追求彼此的共在;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还要“美美与共”。这与中华文明所追求的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理想境界高度一致,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宝贵理论资源。(摘编自张梧《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材料二:人的社会关系全面化、丰富化带来的问题是.应以何种价值观念作为价值规范来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规范。其一,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中国人民独特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实现价值追求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涵盖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观念为依据进行建构。从现实的人出发透视人的价值系统,首先应看到的是现实的人展现的个人、群体、国家、类的层级主体样态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元价值维度,这也说明了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将人看成一个多层面的价值主体系统.才能达成对人类意义世界的合理把握。其三,不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西方价值观念对人进行原子化理解造成了主体间的广泛冲突和社会失序。西方式现代化筹划了“自由”“平等”“人权”等西方价值规范。然而,这些原本指向人类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观念却因遵循资本的抽象同一性逻辑而在现代化实践中异化为极端的个人主义道德。“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事实,反映人类共同利益和维系世界普遍性交往的共同价值准则。早期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的同时,将其奉行的价值观转化为“普世价值”推销至全世界,试图按自身的面貌创造一个新世界。然而,这种一元化的价值观不是真正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需求的价值规范。明确价值评价标准的首要任务是确认谁具备评价资格这一关键性问题。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的基本观点深刻揭示了历史的人民主体性。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人格化的资产阶级为评价主体,这一原则具象化为现代化的多种界说,而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尤其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被深深地遮蔽了。相反,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标准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原则,它以“人”为目的的目的性原则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以“物”为目的的工具性原则.并且其始终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人民的需要、利益、发展作为现代化的衡量标准。(摘编自李兵、宋淑梅《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哲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人口规模巨大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因意味着巨量需求所以也有不利的一面。B.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实质不同:前者追求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后者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为少数人利益服务。C.在新中国,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价值追求,就必须有坚实的政治制度作为基础,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属于这样的政治制度。D.“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资产阶级所奉行的“普世价值”有根本性的不同,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其是否为一元化的价值观。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变规模优势为人才优势,让“人口规模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B.材料一作者认为,人和自然界之间具有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的关系·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追求违背了这一点。C.现实的人具有层级主体样态和多元价值维度,这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面及建构特点决定的。D.西方式现代化把以“物”为目的的工具性原则作为价值标准,因为没有彰显人的地位,因此毫无价值可言。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B.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C,美国对法国某公司采取了各种削弱措施,最终收购该公司的重要业务。D.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4.材料一第四段是如何得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注重生态优先这一结论的?(4分)5.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哪些特征?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珠光宝气 胡 玲小城是旅游胜地,步行街更是游人如织。美珠堂珍珠店位于步行街黄金地段,店内珠光宝气,各种珍珠宛如耀目星辰,闪烁着华美色泽。老板娘明珠佩戴着上好的珍珠首饰,光彩照人,简直是店里的活招牌。店门口,摆放着一个大木盆,装满了肥硕的蚌,明珠的侄儿水生正麻利地开蚌取珠。他用菜刀劈开蚌壳,从蚌肉里取出一颗颗珍珠给顾客。每天找他开蚌取珠的顾客不在少数。识珍珠者,一般进店选珠。不识珠者,不敢进店购买,怕买到假珠,现场开蚌取珠使他们更放心。由顾客自己选蚌,开一个蚌50元。取出的珍珠,拿进店里打磨抛光.可制作成耳环、吊坠、胸花等珍珠饰品。暮春,店前来了个中年男人,穿着绿色环卫工人工作服,在水生面前驻足观望了许久,选了个蚌叫水生开。水生一刀劈开,取出十二颗珍珠,递给男人。大哥运气好啊,一个蚌里十几颗珍珠,水生说。男人摸摸珍珠,又迎着光,眯着眼睛瞧瞧,问道:小师傅,我不懂珍珠,这珠如何?水生说,再好的珍珠也需要包装和加工,你拿进店让老板娘加工一下,再难看的珠子也能化腐朽为神奇。男人进店,明珠热情迎上来:大哥一看就是好男人,珍珠肯定是买给老婆的吧?①男人羞涩一笑,黝黑的脸上,皱纹如细密的波纹荡漾开来。今天老婆生日,买个礼物给她,老板娘,你看做什么好?男人把珍珠放在柜台上。明珠指着一颗最大的,说,这个加个挂头,配条链子,可做成项链。她又指指两颗小的,说,这两颗大小差不多,颜色也相近,能做成一对耳环。剩下的这九颗,加点水晶,串成一条手链。男人兴奋道,那好,首饰三件套全齐了!明珠打开抛光机,给珍珠打磨抛了光,取出挂头、链子、水晶等配饰,经她巧手摆弄,很快做成好看的耳环、项链和手链。她用一个精致的盒子装起来,递给男人。多少钱?男人问。明珠熟练地按按计算器,说,1 060元,去个零头,收你1 000块就行了。男人从口袋里掏出钱包,钱包很旧,破了皮。男人把钱全取出来,数了几遍.一脸尴尬地说,身上只有800多了……就收你800吧,以后要多光顾我的店啊,明珠爽快地说。②男人把钱给明珠时,她看到男人的手布满老茧。男人走了,明珠望着他的背影,嫣然一笑,呵,又做成了一单生意!深秋,天气转凉。明珠叫水生看店,约好姐妹玉芝去买加厚睡衣。玉芝说,同事介绍我一家睡衣店,里面的睡衣全是手工做的,质量好,款式靓,全棉.穿着特舒服,全场80元一件,我带你去。玉芝带着明珠来到老城,在一个偏僻的小巷里,找到了睡衣店。店不大,挂满了各种款式的睡衣。一个女人坐在缝纫机前埋头忙活。见有人来,女人笑着抬起头,说,你们随便看。明珠一眼看到女人佩戴的珍珠首饰,一看就是她店里的珠。哇,大姐,你戴的珍珠都是在我店里买的。女人娇羞一笑。这是我老公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三个女人热切交谈着,一个穿着绿色环卫工人工作服的男人走进来,明珠认出是在她店里买过珍珠的那个环卫工人。大哥,还认识我不?男人看看明珠,又看看她身上熠熠生辉的珍珠首饰,笑道,记得·你是美珠堂的老板娘,真要谢谢你,在你店里买的珍珠首饰我老婆喜欢得很,天天戴着呢!明珠说,你瞧我们多有缘,我今天又到你店里来买睡衣。男人一笑,你随便选,我老婆做的睡衣质量绝对过硬。明珠在店里转了半天,挑了件酒红色的睡衣,带回店。晚上,美珠堂正要打烊,睡衣店的女人突然气喘吁吁地跑进来。③老板娘,总算找到你的店了。明珠一脸诧异。什幺事?女人说,老板娘,中午你买的那件睡衣腋下有个破洞,我本来放在一边了,女儿不知道,又挂了起来,晚上关店时才发现那件破洞睡衣不见了,想起只有你买了件酒红色的,向我老公打听了你的地址,送件新的过来,把破的那件换回去。女人从随身布袋里拿出一件崭新的酒红色睡衣,递给明珠。明珠从里屋找出中午买的那件睡衣,翻了半天,才发现腋下有个小小的洞,如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大姐,其实没多大事,你太有心了。女人把有破洞的睡衣装起来,说,做什么事都不能坑人嘛,要不我心里总不踏实。明珠心里一热,从柜台里取出一条珍珠项链,递给女人。大姐,我们有缘,这条项链送给你。女人说,那不行,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可不能收。明珠说,这条项链成色一般,不值钱,你收下吧,要不然,我可不许你走咯!女人没办法,只好收下项链。明珠望着女人的背影,心情有点复杂。那一串珍珠是她店里最好的项链之一,价值上千。明珠把水生叫过来,郑重地说,以后,咱们要买质量最好的蚌,以前那些劣质低价蚌都不要了。为什幺?水生满脸疑惑。店里的蚌全是他们低价从养殖户那里购来的,取出的珍珠其实品相很差,到店里加工成饰品,价格翻了好几倍,利润极高。明珠说,④不为什么,只为心里踏实……(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对于美珠堂珍珠店的描写,既照应了文章题目“珠光宝气”,又引出下文男人不懂珍珠却痛快买下首饰三件套。B.从文中写明珠迎接客人进店到给客人介绍商品再到动手加工珍珠来看,明珠是个精明能干的店主,生意兴隆是理所当然的。C.明珠和环卫工人在后者妻子开的睡衣店里重逢,既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同时使故事逻辑严密。D.明珠在送给女人珍贵的珍珠项链并被收下后,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因为金钱上的损失,另一方面因为被女人的行为感动。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处,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了男人的沧桑和纯朴性格特点,为下文人物的言行做了铺垫。B.②处,作为细节描写,通过明珠所见来写男人的手,既呼应上文的外貌描写,义与后文揭示的人物身份相照应。C.③处,睡衣店主突如其来的一番话使故事陡生波澜,让明珠首先想到的是首饰是不是出了问题,所以才会感到诧异。D.④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戛然而止,既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义使读者掩卷而思,让人回味无穷。8.小说写出了明珠卖出珍珠首饰后的多重心理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关键词确定为“变与不变”。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l4题。材料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近读《刘聪传》,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太宗尝诏曰:“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选自《贞观政要·论俭约》,有删改)材料二: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注】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A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选自《旬子·劝学》,有删改)[注]蝡:同“蠕”,微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之读书”与《苟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用法不同。B.“节俭者可以为师矣”与《师说》“吾从而师之”中的“师”用法不同。C.美,美好,“美其身”与“不足以为美”中的“美”都是此意。D.约,简约,与成语“言约旨远”中的“约”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读《刘聪传》,认为自己从中增长了见识,有所获益,并以刘聪之事为鉴,以节俭要求自己。B.只把学到的东西听到耳朵里,从口中说出来,这是小人所具有的学习态度,并不足以完善自我。C.《礼》《乐》不详细,《诗》《书》不贴近实际,《春秋》不易理解,所以它们远远比不上君子的学说。D.君子最重要的是德行的完美,要不断诵读诗书、用心思考、向能者学习,并且一心一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4分)(2)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4分)14.材料一所讲太宗读书的故事可以印证材料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5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l6题。水龙吟·望九华山作 张孝祥竹舆晓入青阳,细风凉月天如洗。峰回路转,云舒霞卷,了非人世。转就丹砂,铸成金鼎,碧光相倚。料天关虎守,箕畴【注】龙负,开神秘、留兹地。缥缈珠幢羽卫。望蓬莱、初无弱水。仙人拍手,山头笑我,尘埃满袂。春锁瑶房,雾迷芝圃,昔游都记。怅世缘未了,匆匆又去,空凝伫、烟霄里。[注]箕畴:源自上古传说,通常指代《洪范九畴》。传说大禹治水时,有神龟从洛水中浮出,背上驮着这部神秘的书籍,书中蕴含着天地大法、治国安邦以及自然规律等诸多深奥的道理。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描绘了一幅风清月朗、天空澄澈如洗的画面,营造出清幽的氛围。B.这首词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手法,展现出山路的曲折蜿蜒与云霞的绚丽变幻。C.词人描绘了九华山蕴藏丹砂,人们在此炼制金鼎,体现卅当地的富庶与繁荣。D.词人由九华山联想到蓬莱仙境,增添了神秘色彩,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仙境中。16.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游览九华山的情感变化。(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 ▲ , ▲ ”的用人、纳谏的策略,他认为这样可以让智、勇、仁、信者各尽所能。(2)古诗文中常以雷声作喻,状写声音之响,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 , ▲ ”两句,以雷声状写宫车。(3)《六国论》中,苏洵用“ ▲ ”一句指出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用“ ▲ ”一句指出了齐国灭亡的原因。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漫长的历史中,疟疾投下的死亡阴云,与人( A )。疟原虫,是人疟疾的病原体。①研究显示,疟原虫的起源可能在几十万年前。②当原始人类还在非洲生活时,人类和疟疾的战斗就已经打响了。③而在这个阶段,人类毫无还手之力。④欧洲和亚洲的史书中,都有疟疾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⑤由于对疟疾的认识浅薄的原因,这场人类和疟疾的战争,可谓是敌强我弱。⑥在这个阶段,人类有一个用于对抗疟疾的原始武器——自然选择。在自然选择中,一代代人倒在了疟疾脚下。大航海时代以来,人们开始运用奎宁治疗疟疾;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研究.使青蒿素成为对抗疟疾的利器。但伴随抗疟药物的使用, 甲 。后续研发的多种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面临抗药性问题。药物的作用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人类不能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来对抗疟疾。疟疾的两个宿主分别是蚊子与人类, 乙 ,也是很好的防治疟疾手段。自从牛豆发明以来,人类便有了另一条对抗疾病的道路——疫苗。疫苗可以让人的免疫系统针对不同的病原体进行模拟作战。这样,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立刻就会被消灭。天花病毒是人类第一个在这条路上战胜的病毒。然而, 丙 ,疟原虫的结构更为复杂。一般来说,病毒可能只有十几种蛋白,但目前已知的疟原虫蛋白质,就超过5 000种。想从疟原虫诸多的蛋白质中找到合适的靶点制作疫苗并不简单。同时,疟原虫具有极其复杂的生命周期。这意味着,针对不同时期的疟原虫,可能需要设计完全不同的疫苗。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疟疾疫苗的研发难度。但除了技术上的难题,疟疾疫苗研发还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疟原虫VS人类的这场( B )的战争,将会有结束的可能。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0.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中第三段有两处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2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其更加形象生动。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比喻贴切,表达流畅;不超过45个字。(4分)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兜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旬子·劝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D(“两者区别主要体现在其是否为一元化的价值观”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中“这种一元化的价值观不是真正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需求的价值规范”等信息可知,主要区别应是体现在“是否是真正体现人类共同利益和需求的价值规范”)2.A(B项,“材料一作者认为”不合文意,“人和自然界之间具有彼此依存、互为存在的关系”是马克思的观点。C项,“这是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面及建构特点决定的”强加因果。D项,“毫无价值可言”过于绝对,从材料二中“而人在现代化中的地位,尤其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问题被深深地遮薇了它以‘人’为目的的目的性原则超越了西方式现代化以‘物为日的的工具性原则”可看出)3.C(C项,不符合材料一中“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不仅要实现自身利益,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利益;不仅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同时也要追求彼此的共在:不仅要‘各美其美’,而且还要‘美美与共’”的内涵,因此不能支撑“世界历史性的个人”这个观点)4.①先借马克思的手稿,指出人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为生态优先找到理论依据。②再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片面追求资本增殖逻辑,忽视生态,其“反生态”弊端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紧张,从反面表明生态优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③接着从人学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两方面内涵,进一步论证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①最后自然得出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优先的结论。(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的情给分)5.①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现代化。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④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的现代化。⑤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规范的现代化。⑥是人民主体性的现代化。(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6.D(“·方面因为金钱上的惯尖”无中生有。从文章对于女人说“做什么事都不能坑人嘛,要不我心里总不踏实”的描写和明珠“心里一热”的感受来看,明珠赠项链的行为是发自内心,不是因为金钱上的损失)7.C(“明珠首先想到的是首饰是不是出了问题”过于绝对,虽然有首饰出问题的可能,但也有其他多种可能,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明珠一定是这个心理;而且上文有“在你店里买的珍珠首饰我老婆喜欢得很,天天戴着呢”这一信息,所以“明珠首先想到的是首饰是不是出了问题”的表述不符合常埋)8.①明珠成功地把珍珠首饰卖给了男人,赚了一笔,心里非常高兴和自得。②女人从明珠那里换回有洞的睡衣的举动和话语,使明珠感受到了温暖和动。③明珠送给女人贵重的项链并叮嘱水生只买最好的蚌,心里因此而变得踏实。(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9.本文写的是富有的珠宝店老板和经济条件不好的环卫工夫妇互相购买商品的故事,反映的是社会经济交往中人们的诚信问题,不管是做环卫工的丈夫还是开睡衣店的妻子,他们质朴、诚信的品质一直保持不变,(2分)珠宝店老板则在环卫工夫妇的影响下,产生了很大的变化。(2分)相信一直不变的环卫工夫妇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而内心发生了变化的珠宝店老板内心【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答案(图片版).pdf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