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少年闰土》导学案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会写“胯、郑”等13个字,会写“一望无际、家景”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3.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词,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营造氛围,引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导入新课。 2.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认真听讲。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搜集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1)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 (2)课文的创作背景。 课堂伊始,教师应引导学生与课题对话。二、检测预习,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检测学生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交流:自己对课文中哪些内容比较感兴趣? 1.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收获。 (1)自学生字词的过程中,学会难写字:厨、缚、毡;发现多音字:撒。 (2)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生字或词语,如:弶、祭祀、值年、项圈、潮汛等。 2.(1)选取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小组成员听。 (2)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事?(与闰土相识、听闰土讲海边趣事、与闰土分别。) 3.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1.学习生字环节,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 )。 2.学生可以利用预习卡交流相关词语的意思。 3.在初读阶段,教师要把当堂练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三、读中构图,初识闰土(用时:15分钟) 1.利用课件出示教材插图,请学生欣赏。教师提示: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2.指名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品析作者的描写方法。 3.师生共同探究“与闰土相识”的部分。 1.畅谈自己的观察收获。 (1)围绕画面中的人物展开想象与表达。 (2)针对画面中的环境描写谈自己的感受。 2.(1)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组内探究作者的描写方法,全班交流。 3.小组合作学习“与闰土相识”的部分。 (1)多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读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小组内交流: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时是怎样写的?表现人物性格时是怎样写的? 1.看图后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应紧扣两点:景色描写和人物描写。并通过分层朗读体会描写的生动。 2.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情感因素。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强调其重要性。“仿佛”在这里相当于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3.紧扣“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抓住重点词“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银圈”等体会一个纯朴可爱、健康活泼的孩子的形象。四、总结回顾,随机练笔(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 收获。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中对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描写,进行课堂小练笔。 1.围绕阅读方法,如预习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否灵活等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2.进行课堂小练笔。 (1)独立习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认真的修改。 (2)全班交流习作。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体现人物的特点;对于印象最深的内容可用插叙的方法来引入。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过渡导入,明确目标(用时:3分钟) 1.揭示课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2.引导回忆闰土讲的四件事。 1.齐读课题。 2.复习交流 教师可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填空,然后揭示课题。二、聆听趣事,品味情感(用时:17分钟) 1.利用课件辅助学生赏析文中“雪地捕鸟”这部分的内容。 (1)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 (2)教师小结:针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参与情况、合作交流情况、对内容与写法的把握能力、朗读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表扬或鼓励性总结。 2.课件出示“鬼见怕、观音手”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理解这段文字。 3.对话探究“看瓜刺猹”之趣。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朗读,注意人物的语气。(2)利用课件图片,帮助学生认识“獾猪、刺猬、猹、跳鱼儿”。 (3)引导学生谈谈闰土留给自己的印象。 4.总结:闰土的心里有着这么多稀奇有趣的事,真让我们羡慕啊! 1.小组合作,交流“雪地捕鸟”的内容。(围绕捕鸟的条件、捕鸟的过 程、捕鸟的结果及作者在描写捕鸟过程时所运用的动词和这些动词的用法这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仔细观察捕鸟的画面后,动情朗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找到的动词,并说一说它们用得好在哪里。 2.全班交流自己观察课件图片后的感受,可以尝试运用“鬼见怕、观音手”说句子。 3.(1)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课件图片,认识獾猪、刺猬、猹、跳鱼儿。 (3)全班交流闰土留给自己的印象。 4.体会闰土童年生活的有趣。 1.学生自主学习“雪地捕鸟”部分时注意以下两点:(1)可以边读边做动作。(2)比较体会“扫、支、撒、拉”这些动词的用法。 2.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哪张是“鬼见怕”,哪张是“观音手”,根据外形来认识贝壳。 3.在对话探究“看瓜刺猹”这一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刺 猹的条件、刺猹的过程、刺猹的结果、刺猹的评价,并创设情境对话,体会“希奇”的事。三、剖析文情,想象别离(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品味作者情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我”和往常的朋友的生活 环境是什么样的? (2)闰土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3)作者在这里运用对比写法是要突出什么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观察“我”和闰土在分别时的各自表现。 1.(1)小组内探究:“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与自然界接触少、视野狭小。) (2)全班合作探究:闰土的生活环境。(广泛接触大自然,生活丰富多彩。) (3)突出自己对闰土生活环境的向往和羡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汇报读后收获。(“我”急得大哭,闰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别后互赠礼物。) 体会两者的生活环境的差异,拿“我”和“我”往常的朋友的生活与闰土的生活进行鲜明的对比,来突出“我们”生活天地的狭小,表达的应该是“我”对自己所处的这种生活状态的不满,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四、延伸阅读,精设作业(用时:8分钟) 1.鼓励学生拓展阅读鲁迅的小 说《故乡》。 2.布置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继续搜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并进行阅读。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2.(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欣赏《故乡》的部分章节。学生 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拓展阅读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继续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拓宽阅读面。(共37张PPT)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新课导入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大量杂文等。人物简介教案匹配版25 少年闰土六语上统编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郑、拜”等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写作背景《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和社会风貌。1919年12月,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性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01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02“我”和闰土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初读感知齐读生字词闰土祭祀郑重正月拜祭收租毡帽怕羞竹匾撒下秕谷缚鹁鸪獾猪刺猬伶俐猹rùnbàizūbǐbó ɡūchásìzhènɡzhēnɡ窜zhānbiǎnsǎfùhuānlínɡcuàn会写字郑拜租厨毡羞缚猬伶俐温馨提示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撒窜书写指导羞“羞”字的“ ”三横间距要均匀,长撇伸展,“丑”略扁,底横长,注意笔画顺序。辨字识记害羞 羞涩差别 阴差阳错书写指导拜“拜”字左部的竖撇不要写成竖,右部四横间距均匀,末横较长。辨字识记拜访 拜托澎湃 汹涌澎湃书写指导缚“缚”字左部起笔稍低,右部的上边注意笔画,不要漏写一点。“寸”的横稍长。辨字识记束缚 作茧自缚拼搏 博采众长书写指导窜“窜”字上部的“穴”扁,下部的“串”长,“串”两个“口”上小下大,两个“口”写宽扁。辨字识记逃窜 流窜串通 上蹿下跳祭祀词语解释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值年同族的家人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郑重——( ) 伶俐——( )郑重词语解释严肃认真。秕谷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伶俐聪明,灵活。如许如此,像这样。写近义词:庄重机灵段落层次第一部分(1)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场景。第二部分(2~5)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以及初次相识的情景。第三部分(6~18)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第四部分(19)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课文解读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天空、圆月、沙地、西瓜”与“深蓝、金黄、碧绿“相配合,描绘出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景象,为闰土的出现作铺垫。“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课文解读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外貌描写纯朴、健康、勤劳他的父亲非常疼爱他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呢?读了课文前5个自然段,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讨论交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重点)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难点)默读课文第6~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事。自主探究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雪地捕鸟“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从闰土对捕鸟过程的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个有经验、聪明、知识丰富的孩子。海边拾贝“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从闰土给“我”讲的“海边拾贝”的故事,可以看出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鬼见怕观音手看瓜刺猹“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走路的人口渴了摘瓜不算偷,表现了以闰土为代表的农村人的淳朴善良。闰土向“我”讲述月下看瓜的情景,与前文相互照应。看跳鱼儿“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闰土给“我”讲沙地看跳鱼儿,写得很简略。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见识丰富的孩子。你们能想象出闰土给“我”讲述他的海边生活时的语气、神态吗?试着用这种语气、神态来读一读上面的语段。(绘声绘色、眉飞色舞)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课文解读读一读,你是如何理解语段的第二、三句话的?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四角的天空”代表着一种狭隘的视角,知识的封闭,暗指当时社会的黑暗,令人犹如“井底之蛙”。随堂演练想象说话。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 ),不知道( )。课文解读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急得大哭”“躲”“不肯”说明“我”和闰土临别时的不舍,后来互赠礼物也反映了“我”与闰土儿时的友谊深厚。文章结尾以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戛然而止。其实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那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故乡》里面的片段,读完后试着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故乡(节选)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主旨探究本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多识广而又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课后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2.课下可以找一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读一读,比如:《朝花夕拾》《端午节》《社戏》《故乡》。类文阅读-25少年闰土中年闰土(节选)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0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jìn);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1)大抵:(2)寒噤:2.选文第一自然段对人物的外貌作了对比性描写,完成下面的表格。时间 脸 手过去现在通过完成表格,我知道了:3.“我”见到闰土,很兴奋,却不知该说什么是好,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这是因为( )A.看见闰土生活得不好,不想和他说话。B.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同时也觉出和他之间有了隔膜。C.觉得和闰土已经不是同一类人,和他说不到一起去。4.“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欢喜:凄凉:5.“我也说不出话”表达出“我”此时此刻的感情是( )A.兴奋、欢喜 B.难堪、恼怒 C.震惊、悲哀参考答案1.(1)大概,大致。 (2)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时间 脸 手过去 紫色圆脸 红活圆实现在 灰黄,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2.中年闰土生活贫困,遭遇不幸。3.B4.因又见儿时的朋友而感到高兴。因想到自己的贫穷、处境的艰难、地位的悬殊而感到悲伤。5.C祝福(节选)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单 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的也不多。直到十几天之后,这才(连续 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 严肃)的婆婆,一个小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是这一点。日子很快的过去了,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意 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词语,用“√”表示。2.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的外貌描写。3.四叔为什么皱眉?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她姓卫。 ( )(2)祥林嫂的丈夫本来打柴为生,比祥林嫂大十岁。 ( )(3)祥林嫂非常能干。 ( )(4)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虽然很忙,但是祥林嫂觉得很快乐。 ( )5.从文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考答案1.简直 陆续 严厉 满足2.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3.四叔是在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4.(1)× (2)× (3)√ (4)√5.祥林嫂是个安分耐劳、非常勤快的人。《少年闰土》说课稿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文章。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本单元的习作——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提供指导。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表现了“我”和闰土儿时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采用倒叙手法;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条理。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注意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写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并从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真正了解闰土是个有丰富知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采用“主扶式”课堂教学结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认真阅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重点句来实现。同时通过朗读、默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教学时,主要抓住语言文字,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理解内容,发掘主体。抓住重点句,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到重点突出。 在学法上,教学时,采用“看、读、想、划、议”等步骤,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议”活跃课堂气氛,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状况,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教学过程中,设计自读,分角色读,表演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现课文中“我”与闰土分别时的情景,同时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语言表达训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出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老师对图片进行深情的描述。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让学生自主探究,快速浏览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引导学生交流、理解难懂的词语。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弄懂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学习“我”与闰土相处这一部分。 学生自由读闰土与我相处这一部分,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想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学生概括事情,加小标题。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在这几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或是你最想干是哪件事?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 在学生的交流回答中,引导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 引导代入想象,体会“我”的心情和感受:这些事你们有经历过吗?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这是什么事? 结合相关句子及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内心世界,感受“我”受到的震动、产生的羡慕、佩服等感情。 指导朗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引导回顾、联系、归纳理解句子的方法,先抓住重点词语,再理解句子含义。 (五)拓展。 儿童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闰土所说的新鲜事也一定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这里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闰土无穷无尽的新鲜事还有哪些,并写一写。一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二来拉近了学生生活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能将自己的精彩生活与课文联系起来,有话可说,三来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品读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给找出来,读一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引导学生将目光集中在第1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学生朗读语段,赏析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让学生根据第一自然段,学习写法,练笔仿写。 这样让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及时的运用,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体会“我”与闰土的依依惜别之情。 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二人的不舍与怀念。 引导想象说话:“我”与闰土话别时可能会说些什么? 创设情境,引导代入体会,感受人物心情。 总结升华,课外拓展。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体会课文是从外貌、动作和语言等方面来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这是刻画人物的方法。 拓展阅读《故乡》,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文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表达了“我”对闰土的赞扬与羡慕之情。 说板书设计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次板书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闰土和“我”展开,闰土给我讲新鲜事是故事的主要情节,因此做了具体展开,将内容分步概括,清楚明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 25 少年闰土 闰土 难舍难分 “我”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四角的天空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羡慕、佩服【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语文要素】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教学重难点】1.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2.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师: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2.(课件出示鲁迅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板书课题:少年闰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画出相关句子。3.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生字词)(2)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明确这篇课文共1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记忆中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场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交代了“我”和闰土认识的缘由。第三部分(第6~18自然段):写了“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重点写闰土给“我”讲述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的趣事。第四部分(第19自然段):写“我”和闰土的分别与友谊。三、初识闰土1.师: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幅美丽而神奇的图画。文中是怎么描写的?(指名读第1自然段)2.师:“我”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闰土的句子。(齐读)3.过渡: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这个人的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如先看他的外貌。)4.(课件出示相关句子)交流:(1)少年闰土是什么样子呢?(指名说)(2)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小结:在习作中,如果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抓住关键词句,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重点)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难点)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深入了解他,看看“我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二、探究深读,了解闰土1.默读课文第6~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事。2.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3.你们能想象出闰土向“我”讲述他的海边生活时的语气、神态吗?请你试着用成语描述一下。(绘声绘色、眉飞色舞等)4.学生自由朗读。(1)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时指导。(每件事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指导朗读。如“雪地捕鸟”可让学生边朗读边表演;“看瓜刺猹”教师可扮成“我”引导朗读,调动学生情绪。)(2)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教师板书:聪明能干勇敢见多识广)想象画面,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三、解疑释惑,升华认识1.师: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新鲜事吗?(指名答。小结:不,他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2.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还会有哪些呢?(学生自由交流)3.是啊,闰土的心里有着无穷无尽的新鲜事,是说也说不完的。他就是这样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你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好这句话?(高兴、佩服、羡慕、惊奇、自叹不如……)4.思考:为什么“我”会有如此复杂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5.课件出示,想象说话。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闰土在( )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 ),不知道(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1.文章结尾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戛然而止。其实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那时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推荐阅读《故乡》。2.单元主题是“走近鲁迅”,我们结合这一主题猜测一下,编者把这篇课文作为起始课,有什么用意呢?预设:借作品了解作家,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3.小结:仅凭一篇文章去了解鲁迅先生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可以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去阅读鲁迅先生更多的作品,比如:《朝花夕拾》《端午节》《社戏》《故乡》。[教学板书]【教学反思】本课在探究闰土性格时,我通过练读、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关于“我”喜欢他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鲁迅先生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感受不深,因此需要借助文中插图和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我”对丰富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在后面的教学中,应多指导学生借助资料去理解课文。第八单元 第25课 少年闰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25.少年闰土.pptx (配套教案)25.少年闰土.doc 《少年闰土》导学案.doc 《少年闰土》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25 少年闰土.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