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语文参考答案
题号
1
2
6
7
11
12
15
20
答案
B
D
B
A
c
D
B
C
1B(文中指出“章句之学”是古人重视的结构理论,不论什么样式的文章都要注意,B项正确。A项“音韵
非核心;C项片面强调细节;D项将“三准”归为“章句之学”,混淆概念。)
2D(A项错误,开篇的歌词是指词这一文学体裁,不是流行歌词,类比也无中生有。B项错误,第二段以
造房子为喻,论述的是文学作品要讲究结构安排。C项错误,引用刘勰的话,恰恰证明古人对结构很重
视。)
3.①头、腹、尾/开首、中间、末后
②飘忽而来,压倒一切
③至于小令短调(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
4.①语言通俗而不失隽永:使用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1分)文中引用了
众多诗词典故和文学理论,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但也会加以解释。(1分)②含义深刻却不落晦涩:
在阐述深刻理论时,作者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内容易于理解,而不采用过多的术语。(2分)
5.①发端巧妙,奠定基调:“准左名都,竹西佳处”点明扬州地位,又写今日的“尽荠麦青青”,虽未采用文
本中提到的“飘忽而来”或“故取逆势”的发端方式,却以今昔对比,瞬间奠定了全词黍离之悲的情感基调。
②中间饱满,开阖变化:中间部分今昔对比,虚实结合,开阖变化之间,将黍离之悲层层递进,增强了作
品的感染力。③结尾收摄全神,余味无穷:“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结尾处,以景结情,余味无
穷。这种结尾方式收摄全神,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脉络通贯,意脉不断:从整体上看,以作者的
行踪和感受为线索,上片写初到扬州的所见,下片由所见引发联想和感慨,今昔对比贯穿始终。层层递
进,意脉不断。(1点2分,答满3点给6分。)
6BB项错误。“但有脱离生活实际之嫌”不正确。前文说“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且伏天下雨在
生活中很常见。)
7.A(“由近及远”错误。应是由远及近。)
8.①行为之痴:材料一中宝玉痴看女儿画蔷,只顾提醒别人避雨自己恍然不知,从世俗角度看是不通世
事的“痴儿”。
②情感之痴:材料一中宝玉因龄官画“蔷”而忘我凝视,甚至淋雨提醒,体现对他人痛苦的深切共情:
材料二中他因贾蔷与龄官之情而悟“缘分”,展现对情感的执若着思索。
③哲思之痴:两则材料均通过宝玉的“痴态”,揭示其超越世俗功利的精神追求一既痴迷于人间至情,
又痴求对生命本质的领悟。(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
情赋分。)
9.示例1:《雨》。①情节核心:雨是推动情节的关键一龄官画“蔷”、宝玉提醒淋雨,二人互动因雨展
开。②人物形象:“雨”凸显了人物形象,龄官画蔷在雨中愈显痴情,宝玉提醒他人却忘记自己也更显其情
不情的“痴”态。③环境设置:“雨字凝练而富有诗意,既呼应“满耳蝉声“纱衣湿透”的夏日氛围,又赋
予故事朦胧哀婉的悲剧美感。(1点2分,最高给6分,如从主题、读者等角度阐释,能自圆其说,1点也
可给1分。)
示例2:《花下》。①环境设置:“花下”优美自然,点明节选部分情节发生的环境。②情节安排:龄
官画普,宝玉隔花暗窥,核心人物和核心情节都围绕“花下”展开。③主题关联:宝玉、龄官均为青春儿
女,与“花下”的环境相呼应,象征了大观园中青春王国的整本书主题。(1点2分,最高给6分,如从读
者、人物等角度阐释,能自圆其说,可给1分。)
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
(四)
8.(4分)
16.(6分2
【A-026】
考场号
座位号班级
贴条形码区
姓名」
准考证号


裤装款维名”#数第碧和隆被普痛好花器a幸箱程0co0t0c001cot0co0Eo0t0E0
C1E1E1E111E111E11E11
21c21c2c21c2c2c21c232c2c2c2
接各是整容常活琴聚是蒙味营
(五)
A
17.(6分)
1C5
9.(6分)
661r6C6
缺考标记
(考生禁填)
先者并口
73C7]73C77C77C773C7]7C7
(1)
8C81r8C8]r8]C88C8]8C8][81C8
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第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其余题均为四选一)
(2)

(-
(一)
(三)
1 tAJtB]tC]tD]
6【AJtB]tCJtD]
11 tAJEB]tCJtD]
20 CAJCB1tC1tD1■
(3)
2 tAJEB]CCILD]7 [A]IB]tC]ED]
12 tA1EB]tC]tD]
(四)

5[A][B]CC]LD]

10 (AJ[BJLCJLDJLEJ[FJIGJIHJ
■■■■■■■■■■■■■■■■■■
18.(4分)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
3.(3分)
(三)

13.(8分)
19.(2分)

(1)(4分)
A---------
B.

21.(4分)
4.(4分)
(2)(4分)
22.(5分).
5.(6分)
14.(5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照目的答题区威内作答,超出题区域的奢案无效
请在各服目的答题区域内作,超出区域的答案无效





语文第1页共2页








惠姓名
詹倍程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三、写作
23.(60分)
00
请在各题目的客题区域内作客,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客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客题区的答案无效









语文
第2页共2页姓 名 座 位 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 文
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阅读(72 分)
(一)阅读I (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不论要想写好什么样式的文章,都得讲究结构。歌词是一种最为简练而又富于音乐性的文学形
式, 所以它更得讲究结构精密。这原是古人共同重视的所谓“章句之学”。
要想发挥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把它的艺术性提高到顶点,是需要积累的。积字以成句,积句以成章,
积章以成篇,宅句安章;要把整体安排得异常妥帖,才能达到圆满的境地。好比要造一座瑰丽宏伟或
小 巧玲珑的房子,首先得搞好设计,画好图纸,选好材料,一切准备齐全,再把基础牢牢打好,达到杜甫诗
中 所谓“风雨不动安如山”(引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境界。这样逐层进展,从把架子配搭得停当
稳称 起,到安上一个富丽堂皇的屋顶,完成整个结构的工序是一点也不能草率凌乱的。
文字是语言的标记,而语言则是传达个人的思想感情,用来感染广大群众,藉以发挥作用的。这
又 好比一个人的身体,四肢百骸要长得十分匀称,腰部充实坚挺,骨肉匀称,秾纤合度,两条腿要站得稳,
而 又轻捷灵活,但传神阿堵却在眉眼间。所以古诗人描写卫庄姜的美,先加以形体的刻画:“手如柔荑,
肤 如凝脂,领如螨蛴,齿如瓠犀, 首蛾眉。”终之以神态的表达:“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 ·卫风·硕 人》
)这末二句是传神的所在,把一个容貌妍丽而又仪态万方的绝世美人活生生地画了出来。唐宋以来
的诗家,把传神的字叫作“诗眼”,词家叫作“词眼”(陆辅之《词旨》),画家也有“画龙点睛”之笔。王实甫 描
写崔莺莺所以能使张君瑞神魂颠倒,也只在“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但
这秋波一转的魅力,必须和整体联系起来看,而能转动这一秋波的主宰者,乃在神情的贯注,血脉的
流 通,把全身的精粹都集中到这“一转”上来。
所以我们想要把文学作品写得有声有色,充分地表达这种曲折微妙的思想感情,除了“因声
以求 气”,把语言的疾徐轻重、抑扬顿挫和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很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外,还得要求
脉络通贯, 不使发生一些阻滞。这道理,在刘勰论《章句》时就有了深透的阐发。他说:
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A—026】语文试题 第1 页 (共 8 页 )
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文心雕龙》卷七《章句第三十四》)
这精义所在,就在阐明想要把一篇作品的结构安排得精密完整,首先得做到层次分明、血液贯注,
或 左顾右盼,或摇筋转骨,务使意脉不断,首尾相辉。恰如明、清声乐理论家沈宠绥、徐大椿诸人所说,
要想 把每一个字唱得字正腔圆,达到“累累乎端如贯珠”(见《礼记 · 乐记》)的妙境,就得顾到每一
个字的头、 腹、尾(参考沈宠绥《度曲须知》、徐大椿《乐府传声》),运用“潜气内转”(见《昭明文选》卷四十)
的手法,使 这三个部分似断还连,融成一体。
至于一篇作品,这头、腹、尾三个部分要怎样才能安排得适当呢 刘勰也曾把他的经验告
诉我们, 他 说 :
凡思绪初发,辞采苦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
体。 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以终,则撮辞以举要。(《文心雕龙》卷七《熔裁第三十二》)
虽则他在这里所说的,可能是指的一般长篇大论,与写精炼的诗歌有所不同,但开首得把所
要描述 的情态概括地揭示出来,取得牢笼全体的姿势;中间又得腰腹饱满,开阖变化,无懈可击;末
后加以总结, 收摄全神,完成整体。 —-—这是各种文学作品所应共同遵守的规律,不能随手乱来的。
古代大诗人就很注意每一作品的“发端”(就是起头)。有的飘忽而来,奄有压倒一切的气概。
例如 曹植的“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文选》卷二十四《赠徐幹》),谢脁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文 选》卷二十六《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再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
昂《登 幽州台歌》)。有的故取逆势,借以激起下文所要铺写的壮阔波澜。例如杜甫的“堂上不合
生枫树,怪底 江山起烟雾。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杜工部集》卷一 《奉先刘少府新画
山水障歌》)。我们 只要了解了这两种发端手法,而且很熟练地把它牢牢掌握住,那全篇的结构也
就“胸有成竹”,可以恣情 挥洒,不会怎样感到吃力了。
倚声填词,因为得受各个不同曲调的制约,所以它的规格特别的严,就更得要求结构的精密。
(节选自龙榆生《词学十讲 ·第七讲“论结构”》)
1.下列对原文“章句之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古代学者研究文章字句音韵的学问,强调语言形式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B. 一种注重文章结构精密与逻辑连贯的创作理论,所有样式的文章都要注意。
C. 专指诗歌创作中通过“诗眼”“词眼”传神的技巧,追求局部细节的雕琢。
D. 刘勰提出的“三准”理论,要求文章开头设情、中间取类、结尾举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运用类比,通过强调流行歌词需讲究结构精密,引出文学作品结构的重要性。
B. 第二段以造房子为喻,论述文学作品有着各具特色的感染力与艺术性,通俗易懂。
C. 引用刘勰论《章句》的言论,是为了证明古人对文学作品的结构重视程度不足。
D. 文章语言严谨准确而又生动形象,如巧妙地以人的身体作比,从而使论述更生动。
【A—026】语文试题 第 2 页 ( 共 8 页 )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词的结构手法,总不外乎 ① 三个部分安排得恰当,虽然中间的错综变化,由于每一曲调
的 不同,不能拘以一格,但都得处处顾到整体,要求血脉贯注,才能做到笔飞墨舞,极尽倚声家的能事。
长 调开头,或如 ② _;也可以故取逆势,激起波澜。 ③ ,寥寥数语,宜曲折含蓄,有言外
不尽 之致。最要重视结句所谓“一唱三叹”的袅袅馀音。
4.学者马自力、王朋飞指出《词学十讲》“语言通俗而不失隽永,含义深刻却不落晦涩”,请结合原文加以
分析。 (4 分 )
5.请结合材料,从结构角度,赏析姜夔的《扬州慢》。(6 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材料一
且说宝玉见王夫人醒来了,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
语。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
月 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时,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
拿着 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
来葬花 不成 ”因又自笑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
孩子 说:“你不用跟着林姑娘学了。”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像是那十二个学
戏 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她是生、旦、净、丑哪一个角色来。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
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
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她而去,只管痴看。只见她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
土埋 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 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
自己又 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她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
“蔷”字。 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
恐忘,在地 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
画呢,画来画 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
了有几十个 “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
话说不出来 的大心事,才这么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她的模样儿这般
单薄,心里哪里 还搁得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宝玉看着那女孩子头上
滴 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她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
【A-026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
便说 道:“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

【A-026 】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
不要写了,下大雨了。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
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 ”一句提醒
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 红
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材料二
少站片时,果见贾蔷从外头来了,手里又提着个雀儿笼子,上面扎着个小戏台,并一个雀儿,兴兴头
头往里走着找龄官……只见贾蔷进去笑道:“你起来,瞧这个玩意儿。”龄官起身问:“是什么 ”贾蔷道:
“买了个雀儿你玩,省得天天闷闷的没个开心。我先玩个你看。”说着,便拿些谷子哄得那个雀儿在戏
台 上乱串,衔鬼脸旗帜。众女孩子都笑道“有趣!”,独龄官冷笑了两声,赌气仍睡去了。贾蔷还只管
陪笑, 问她好不好。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
子又弄个 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它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贾蔷听了不觉慌
起来,连忙 赌身立誓。又道:“今儿我哪里的脂油蒙了心 !费一二两银子买它来,原说解闷,就
没有想到这上头。 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说着,果然将雀儿放了,一顿把将笼子拆了。龄官还
说:“那雀儿虽不如 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它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 !今儿我咳嗽出
两口血来,太太打发人来 找你叫人请大夫来细问问,你且弄这个来取笑。偏生我这没人管没人理的,
又偏病。”说着又哭起来。贾 蔷忙道:“昨儿晚上我问了大夫,他说不相干。他说吃两剂药,后儿再瞧。
谁知今儿又吐了。这会子请他 去。”说着,便要请去。龄官又叫“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子
去请了来我也不瞧。”贾蔷听如 此说,只得又站住。宝玉见了这般景况,不觉痴了,这才领会了划“蔷”
的深意。自己站不住,也抽身走 了。贾蔷一心都在龄官身上,也不顾送,倒是别的女孩子送了出来。
那宝玉一心裁夺盘算,痴痴的回至怡红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袭人坐着说话儿呢。宝玉一进来,就
和 袭人长叹,说道:“我昨晚上的话竟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
这就 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袭人昨夜不过是些玩话,已经忘了,不
想宝玉 今又提起来,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疯了。”宝玉默默不对,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
每暗伤 “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写得诗情画意,宝玉多情,女孩痴情,夏日阵雨,两个人又陌生又亲近。
B. 材料一中的那阵雨下得突然,目的是推动后续情节发展,但有脱离生活实际之嫌。
C.材料一结尾并未交代女孩子的身份和画蔷的原因,留有余韵,如海明威的冰山论。
D. 龄官抱怨贾蔷弄了雀儿来打趣形容自己,是因为她由雀儿的遭遇联想到自己命运。
【A—026】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8 页)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材料一节选部分以环境描写开篇,再写哽咽之声,由近及远,巧妙设置了悬念。
B. 材料一情节发生在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和金钏被逐之后,是宝玉“情悟”的重要环节。
C.《红楼梦》善于刻画人物心理,节选部分或直接描写,或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心理。
D. 两则材料对龄官的外貌和性格描写突出与黛玉的相似之处,其爱情也影射宝黛。
8.两则材料都用“痴”来形容宝玉,请谈谈你对“痴”的理解。(4 分)
9.知名作家王蒙认为材料一可以视为一篇标准的短篇小说,题目可以叫《雨》,也可以叫《花下》。你认可
哪一个题目 请说明理由。 (6 分 )
(三)阅读Ⅲ(本题共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
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 三
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
谁最甚者 ”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 示
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群
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
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
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
材料二
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
韩,为韩报仇。”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
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
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醯,而仅以全身哉! 抑惟其然,而
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岐。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卷二》)
【A—026】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
对一 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及韩A 灭B 不爱万金C之资 D 为 E 韩报仇F 强秦G 天下 H振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趣,通“促”,催促,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趣”意思不同。
B.食,让……进食,使动用法,与《过秦论》中“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用法相同。
C.“于雄猜天子之前”的“于”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以成功”的“以”用法不同。
D. 喻,明白,与《出师表》“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的“喻”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刘邦高度认可张良的贡献,要张良自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赏,张良为明哲保身拒不接受。
B. 张良封留侯后学习道家养生术,但在吕后的强迫下恢复了饮食,失去了得道成仙的机会。
C. 王夫之高度认可张良不慕名利的道德品质,批评了张良封侯后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
D. 王夫之围绕张良退隐动机,展开“保身”与“守志”的论辩,肯定了张良为韩报仇的初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4 分)
(2)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醯,而仅以全身哉!(4 分)
14.王夫之反对司马光对张良看法的论据有哪些 (5 分 )
(四)阅读 IV(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虞美人 · 宜州①见梅
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③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释:①宜州,词人贬所。②相传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其眉间,洗濯不去,宫女
见其美,竞相仿效,称为“梅花妆”。③个里,此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片抒写宜州见梅的惊喜,“也”和“不道”,生动地传达出惊讶的感觉。
B. 过片运用梅花妆典故,引发香草美人的联想,抒发暮春之感与贬谪之思。
C. 下片的后半转为深沉的感叹,表示自己平生好酒,远离国都更借酒浇愁。
D. 全词转折跌宕,由深婉蕴藉转为顿挫悲凉,勾画出词人复杂的情感历程。
【A-026 】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16.有学者这样评价黄庭坚词:“倔强中见姿态,倔强凸显其毅然不可夺的一面,姿态见其乐观疏通的
一 面。”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 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成分。(6 分)
(1)古代论说文常以形象思维增强说服力,苏洵《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明六国诸侯祖辈创业
艰 难的两句是“
.
(2)诗人造语奇特,用“玉制的筷子”来形容女子流泪,例如高适《燕歌行》中的“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_,
9
二、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 小题。
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的 2024 年度词汇“脑腐”,准确地捕捉了当代人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迷
茫与焦 虑。①“脑腐”是指“一个人精神和智识状态的衰退”,②主要由过度消费“某种无价值或不具挑
战性的物 质 (尤指网络内容 )”导致。③这个词的使用频率较 2023 年激增了大约 230%左右,④反
映出人们对低 质量、无营养摄入网络内容的集体焦虑。
2024 年的另一些年度词汇展现出年轻一代 A 的精神面貌。剑桥词典选出的“显化”体现了 Z
世 代和千禧一代对当今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显化”源自拉丁语和法语,最初是“显而易见”的意思,
如 今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演变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实践。 去年 5 月,剑桥词典决定将新含义添加
到词条 中,并在 2024 年一跃成为主流媒体广泛提及的热词。它鼓励人们通过可视化和积极想象
来实现梦想, 尽管这种做法未经科学证实,但其背后的乐观精神不容忽视。英国歌手杜阿 ·利帕就曾公
开表示,“‘显 化’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努力和信念让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这种态度在当今时代
B ,因为它为年 轻人提供了一种应对不确定性的精神武器。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 得改变原意。(4 分 )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20.下列选项中双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加点处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
B.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C. 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A—026】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
2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长单句。(4 分)
22. 如果需要你为上述新闻配一幅 AI 插图,并要求突出展现“脑腐”或“显化”其中一个概念的核心内涵,
给 AI 输入的指令需要包括哪些核心要素 请简要说明。(5 分)
三、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认为完成所有事情的目的是另外一些事情,而不是这些事情本身;也有人认为并非如此。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A—026】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8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