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3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归园田居》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不想做官啦,喝碗菊花茶,跟我种地吧!
活动一:
走近陶渊明,了解他的田园人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很多诗!
陶渊明(365~427)
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有自然、平淡、真淳的风格使中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时代背景
东晋政局:孙恩、卢循起义,桓玄、刘裕篡逆;
东晋朝廷:门阀森严,政治腐败;
官场现实:尔虞我诈,阿谀逢迎。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有着奋发进取的豪情壮志。他也受到盛行一时的道家思想的熏陶,热爱自然,喜欢闲静的生活。
二十岁时,为了谋生,陶渊明远离家乡,开始了他的宦游生涯。后诗人在为官和田园生活中长期徘徊不定,既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又眷恋隐逸的田园生活。
义熙元年,陶渊明早已看透了官场风波险恶,世俗险诈,终于决定辞去官职,开始了他真正的隐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的内容
① 对宁静闲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② 描写优美的农村风光,歌颂田园山水的美好风光;
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怀,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创作背景: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才八十多天,一日郡遣都邮到县,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以示敬意。
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离职回乡。从此陶渊明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不再出仕。
活动二:
初读田园诗,赏析田园美景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活动:结合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翻译诗句,标注疑难之处。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度
守拙:保持本真,不投机取巧
暧暧:模糊不清的样子
你能读出诗人的心情吗?
守拙归园田
活动三:
探究归途,寻诗意生活
探究1:从何而归?——解读“归”的起点
诗人是从哪里回到田园的?诗中用了哪些诗句描述这个地方?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探究:从何而归?——解读“归”的起点
“樊笼”“尘网”
“尘网”“樊笼”指代的是官场生活,“网”强调被困住的状态,“笼”突出失去自由的压抑。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探究:从何而归?——解读“归”的起点
“误落”“久在”“三十年”
“久在”“一去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是作者对前半生的摇摆、痴迷表示深沉的悔恨,暗含挣脱的迫切。
探究2:为何而归?——解读“归”的动因
提问:诗人为何要离开“尘网”?请从诗中找依据。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为何而归?——解读“归”的动因
少无“适俗韵”:
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性本“爱丘山”:
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为何而归?——解读“归”的动因
恋“羁鸟”、思“池鱼”:
顺应天性的选择,比直接抒情更含蓄有力。
为何而归?——解读“归”的动因
自己的天性
自然的生活方式
田园的诗意与闲适
纯净的心灵
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守拙”:守的是什么?
为何而归?——解读“归”的动因
不“适俗韵”: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本“爱丘山”: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羁鸟”“池鱼”:顺应天性的选择,比直接抒情更含蓄有力。
“守拙”与“适俗”:坚守本真、不随波逐流,精神独立。
探究3:归向何处?——解读“归”的蓝图
请找出描写田园景物的诗句,用诗句概括其特点。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探究3:归向何处?——解读“归”的蓝图
诗人为何对“草屋”“狗吠”这些平凡景物如此珍视?
简朴(无华丽建筑,仅“草屋”)
与“尘网”对比,这些景物代表着自由与本真,诗人因久被束缚,故对平凡的自然充满热爱。
探究3:归向何处?——解读“归”的蓝图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机(“荫”“罗”写出自然生长的状态)
“榆柳”“桃李”,画面感强。
探究3:归向何处?——解读“归”的蓝图
“暧暧”、“依依”写出了什么?把“依依”换成“袅袅”行不行?
“依依”,好像在说“炊烟也舍不得离开村庄,它缓缓地向上飘升,似乎不忍离去”,把炊烟拟人化了,更有人情味。“袅袅”就不包含这层意思。
宁静(朦胧柔和的意境,人间烟火却不喧嚣);
探究3:归向何处?——解读“归”的蓝图
为什么诗人要写“狗吠”、“鸡鸣”?
鸡犬之声相闻,才最富有农村环境的特征,和整个画面也最为和谐统一。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
鲜活(以动衬静,乡村的生机与安宁并存)
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白描手法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狗吠
鸡鸣
村庄
炊烟

动——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幽雅美丽
安详柔和
宁静和平
探究4:归去如何?——解读“归”的结果
回到田园后,诗人的生活状态如何?请从诗中找依据。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探究4:归去如何?——解读“归”的结果
“无尘杂”“有余闲”----官场(对比)
官场的“尘杂”是世俗的纷争与虚伪,田园的“闲”是精神的自由与安宁。
探究4:归去如何?——解读“归”的结果
“自然”既指田园环境,
更指顺应天性的生命状态,
也是诗人精神的“回归本真”
全诗情感小结:
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
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
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
返璞归真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你同意吗?
表面看是“避世”,但实质是对精神独立的坚守。在腐败的官场中,他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以农耕自养,这种“守拙”恰恰是一种积极的生命选择—用拒绝的方式守护人格尊严。
有人说,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你同意吗?
表面看是“避世”,但实质是对精神独立的坚守。在腐败的官场中,他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以农耕自养,这种“守拙”恰恰是一种积极的生命选择—用拒绝的方式守护人格尊严。
作业:写一写
曹操:拥兵百万,四方征讨,统一北方,称霸一代枭雄;
陶潜:放弃官场,回归田园,悠然采菊,誉为千载一隐。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更想成为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