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第4课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情境导入
在1982年的新德里亚运会上,中国首次在金牌总数上超过历届第一的日本队,其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比赛金牌的女运动员是谁?
她跳水的这一过程,被记者夏浩然、樊云芳用生动的语言报道了出来。今天,我们来欣赏他们对吕伟跳水的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异同
相同点:二者都是新闻的范畴,都要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新闻特写不要求报道新闻的全过程,只抓住新闻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场景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借助一些文学手法。
文体知识
夯实基础
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夺魁不成问题,仅仅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于是作者独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新秀吕伟比赛中的几个场景,以动作分解的方式,精雕细刻,徐徐写来,从高、险、难、美四个字上下功夫,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背景资料
夯实基础
字词注音
凌( )空  掠( )过 翘( )首 刹那(   )     
屏( )息
líng
lüè
qiáo
chà nà
bǐng
夯实基础
词语解释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1.阅读《“飞天”凌空》思考: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课文抓住吕伟跳水动作来细致刻画的。
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思考: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记者利用特写镜头,细致刻画吕伟从准备、起跳、腾空到入水的精彩瞬间。
第二部分:(5-8)写了外国记者、观众等对吕伟精彩跳水动作的赞赏。
飞天凌空
时间顺序
探究任务:
1.文章以“‘飞天’凌空 ”为标题有何妙处?
2.这篇新闻特写和普通的消息有何不同?有什么效果?
探究过程:
1.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思考探究问题。
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记录讨论要点。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交流成果分享。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1.“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记者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的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同时,也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合作探究
成果展示
2.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吕伟“凌空”的瞬间,符合新闻特写的报道对象。这篇特写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入水的跳水动作,而略写的是观众的反应。这篇特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正侧面描写等描写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篇新闻特写不仅描绘了“发生了什么”,还进一步写出了“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甚至写出了“具体情况如何”。所以这篇新闻特写和普通的新闻消息比起来,能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加丰满、立体。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
1.第一段“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样的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动静结合。以飘浮的白云、飞鸟掠过之动态,与吕伟的“沉静自若”的静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衬托出她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的特点。
2.文章第二、三、四段把吕伟跳水的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犹如慢镜头回放,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放慢“镜头”,细致描绘,更具层次感和画面感,可以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感觉。同时,也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
3.品析第四自然段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 画卷,从“轻轻一蹬” 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吕伟整个跳水动作的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
4.品读课文二三四段动词的精妙。
(1)第二段中“轻舒双臂”“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轻柔、优美、舒展,充满了动态美。
(2)第三段中“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镜头似地特写,有力地突出了吕伟动作的高难、惊险、完美、震撼人心!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
5.第二段中 “托”字有何表达效果?
一个“托” 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从而更加表现出吕伟身材的修长、美妙、轻盈的特点,为下文的精彩表现埋下伏笔。
语言品析
认真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本文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效果?
描写方式: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1-4段,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吕伟整个跳水动作完美、精彩、令人难忘。
5-8段,侧面描写,通过记者、观众的反映,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同时将特写推向高潮,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全文只有五百多字,却巧妙地捕捉到了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那一刹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跳水姑娘夺取冠军时的完美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表现出了中国运动健儿拼搏奋斗的精神。
拓展延伸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拓展延伸
请仔细阅读上面的消息,说说这则消息和课文的异同,真正掌握消息和新闻特写各自的文体特点。
同:1.都属于新闻体裁;
2.具有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异:1.篇幅:新闻特写一般比消息要长。
2.时效性:比消息略差
3.表达方式:以形象化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侧重于再现,兼备新闻和文学的特点;消息则是以记叙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议论。
4.前者适合一般性的报道,后者适合更进一步的深度报道。
学习课文的写法,选择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写一篇特写。
布置作业
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为国家荣誉而战,我拼尽了全力。
——网球运动员郑钦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