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致云雀》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致云雀》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致云雀
一曲追求自由的青春礼赞
雪莱
教学目标
1.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雪莱的生平经历及诗歌《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艺术手法: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学习浪漫主义手法。
3. 主题: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雪菜,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2岁进入伊顿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
思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作者简介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 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 年左右,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不同,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极向前、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拜 伦
解题:致云雀
致:致敬 致辞 致青春… …
(讴歌赞颂)
时代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找出诗人对云雀最强烈感受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边,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感受
云雀的评价:欢乐的精灵
歌声的来源:天堂的邻边
歌声的特点:不事雕琢,倾吐衷心。
欢乐神圣
诗人眼中的云雀还有哪些特点?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起,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感受
运动的姿态:从地面向上一跃而起歌唱的习性: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高飞欢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闪,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去。
感受
时间: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闪。高飞歌唱的速度:迅疾的远去。
升上晴空迎接朝阳
淡淡的绛紫色黄昏, 在你的航程周围消融, 像昼空的一颗星星, 虽然,看不见形影… …我们不知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难降这样美的雨, 能和随你出现降下的乐曲甘霖相较。
感受
歌唱时间:淡淡的绛紫色黄昏
歌声特点:明快
手法:通感
欢快明朗、清新,向往自由、冲破黑暗的果决与迅疾。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间… …像被她自己的绿叶 荫蔽着的一朵玫瑰, 遭受到热风的摧残, 直到它的馥郁芬芳 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感受
云雀的美丽: 诗人、 少女、 萤火虫、玫瑰
比喻
无私与普惠
飞禽或是精灵, 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 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之音… …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
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 …
超越痛苦、超越逆境,永远坦荡泰然,永远充满爱意
是醒来或是睡去, 你对死亡的理解一定比 我们凡人梦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 …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感受
鸣音甜美的原因:鄙弃尘土… …
对比人类
勇于追求自由与真理,,反抗一切庸俗的、反动的政治与社会观念,超越生死、超越俗世的高尚之爱。
教给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是熟知的欢喜, 和谐、炽热的激情 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心愿:炽热的激情
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
为什么云雀的歌声如此甜美神圣呢?
蕴含高尚的思想情操。
来源于自然。
自由平等、超越痛苦、充满爱意
永远坦荡泰然
超越生死
诗歌解读
“像一位诗人
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
吟诵着即兴的诗韵
直到普天下的同情
都被从未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
解读“云雀”与“诗人”
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最后两行则宣扬了诗人的神圣使命
诗人比一般人敏感,应该有能力有责任揭示出常人未曾留意的真理。
形象解读
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中把云雀比作哪些形象?表现了云雀形象的什么特点?
诗中把云雀的歌声与哪些声音做了比较?突出了什么?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形象解读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云雀形象分析
托物言志
思路总结:
手法(解释)+(用词)+意象特点+意象象征义(内在品格)+作者情感、追求
第一步,分析诗词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表现手法),抓住物与志(人)的“契合点”(意在何为,情出合端)
第三步,分析诗(词)塑造此形象的意义①体现诗<词>人的某种情操或情感,②表达诗<词>人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诗人运用象征、比拟、比喻、对比衬托、环境烘托等手法,正面或侧面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委婉含蓄,意蕴深厚
《陋室铭》《爱莲说》《白杨礼赞》
欢乐的精灵
表达愿望
展开描绘
外在形态:
优美歌声:
云雀本质:
诗人观点:
人鸟对比:
总体评价
渴望传递云雀的快乐与爱
欢乐明朗
欢乐强音
高贵自由
爱与生死
鄙弃污浊
行文构思
诗人
(致)云雀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云雀是作者的化身,是雪莱诗意的表达,雪莱笔下的云雀乐观、欢快、聪明、勇敢,是作者内心诉求的表现,也是作者追求的愿望。作者表达了对光明、对自由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迫切追求,作者为给人们带来美好世界而不惜献身,具有崇高的精神气节。
诗歌解读
1.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2.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3—4.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致云雀》思路梳理
“欢乐的精灵”,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神圣)
5—7.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8.把云雀比作诗人。
9—11.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
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12.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以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三个形象作比。)
视觉形象描绘听觉。
拥有思想的明辉,唤醒人间的爱。
默默散播爱、光明与芬芳却不露形影。
欢乐的形象
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诗歌解读
13—15.探讨美的根源。
18—20. 不能快乐的根由
21. 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16—17.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欢乐的源泉
欢乐的理想
——对爱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便无从创造美的艺术作品。
——尘世的丑恶和人的不幸。
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比喻
烈火的轻云
昼空里的星星
一位诗人
一位高贵的少女
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散发芬芳的玫瑰
诗人大胆、灵活地运用了哪些手法塑造云雀这一意象的?找出相应的诗句。
星光下的利剑
思考:这些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轻盈,充满炽热
高远,虽看不见,却能够想象动听的歌声
昼空里的星星
寂寞、忧伤、满怀深情
黑暗中一缕光明
受摧残魅力依旧
烈火的轻云
一位诗人
一位高贵的少女
一只金色的萤火虫
散发芬芳的玫瑰
有思想,诗作有感染力
星光下的利剑
正义勇气,有力量
比喻 特点 形象
轻云、星星 飞翔于高空中 昂扬向上、自由自在
银色星光的利箭、清辉 声音有穿透力、清凉、柔美 冲破黑暗、带来光明
诗人、少女、 萤火虫、玫瑰 有思想和深情、能唤 醒同情、传播光明、 虽遭受苦难却不屈服 承担社会责任、为世界
带来善良、美好和光明
一曲追求自由的青春礼赞
除了比喻之外,诗人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具体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对比
12节诗——14节诗、20诗节
表现了云雀声音的甜美、神圣、美妙。
拟人
1、8、9节诗
设问
15、16节诗
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欢乐是云雀了、乐曲的源泉。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知识链接:通感
1、你笑的真甜。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
清香是嗅觉,歌是听觉,这里用用听觉写嗅觉。
通感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暗淡,
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运用通感,以星光的利箭之类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整个大地和大气,
响彻你婉转的歌喉,
仿佛在荒凉的黑夜,
从一片孤云背后,
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
运用通感,以孤云背后的明月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我不知道, 你是什么,
什么和你最为相似
从霓虹似的彩霞
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
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
运用通感,以霓虹似的彩霞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特征分析
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
瑰丽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致云雀》这首诗富有浪漫主义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① 全诗风格清丽明快,而且具有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
② 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自有一种催人前进的力量。所用比喻都具有个性,不落俗套,将云雀的声音和身姿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③ 诗歌想象丰富,将感性与理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飘逸而深远的画面。
④ 长短句的编排是全诗的重要特点,每一小节都分为五行,四短一长,是雪莱在创作时刻意模拟了云雀飞翔的形态与鸣唱的节奏。
⑤ 整首诗句式错落有致,押韵和谐,节奏舒缓而匀称,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与美学追求。
拓展延伸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
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雪莱名言
思考:《红烛》和《致云雀》在诗歌主题与艺术特色上有何异同?
相同 不同
诗歌主题 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光明与美好的追求,以及渴望用诗歌来唤醒世人、愿意为真理而奉献自我的情怀。 《红烛》侧重表现甘愿牺牲、执着无悔的精神;
《致云雀》侧重于表现对欢乐自由的歌颂,以及对坦荡超越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艺术特色 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拟人修辞,在表现上都偏重主观情绪的渲染,以丰富奇特的想象、充满强烈情感的语言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①语言风格不同:《红烛》偏于沉郁浓烈,《致云雀》偏于清丽明快。
②两首诗运用到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红烛》包含反复手法;《致云雀》包含通感、衬托、排比等手法,并且比喻更为丰富。
③《红烛》各节行数不一,诗句长短不一,具有参差错落的美;而《致云雀》每一节均为五行,诗句四短一长,具有整齐匀称的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