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走向共同富裕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走向共同富裕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同步富裕
同时富裕
同等富裕

平均主义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P9相关链接)
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满意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现有的社会发展能否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2.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何应对?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1.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山东淄博因为烧烤火爆出圈了!!!
全国游客一时涌入,让这座城市再现千年前齐都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摩肩接踵”的盛况。事实上,淄博除了是“齐国都城”、“蹴鞠发源地”以及“烧烤城市”外,还是一座拥有历史的老工业基地、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据新华社报道,山东淄博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00多年,是全国唯一涵盖资源枯竭城市、独立工矿区、老工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城市。淄博的产业结构中,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比达七成,其中重化工产业又占比约七成。换言之,重化工在淄博的产业结构中占比近半。
目前全国有41个工业大类,淄博实现了其中39个大类的规模化发展,工业产品超3万种。2011年,淄博工业经济总量就突破万亿元,成为全国第16个工业总量破万亿的城市。
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淄博工业面临产业结构重、发展层次低、环境质量差等问题。转型升级成为这座工业重镇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淄博为何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3.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应对?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2.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的十年。十年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98.0%,供水普及率99.4%,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7平方米。
从国际经验看,城镇化增长符合S型曲线,其发展一般会经历初始、加速、减速和饱和四个阶段。其中,城镇化率达到20%之前属于初始阶段,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分别是城镇化率从20%快速增加至50%、从50%减速增加至70%的情形,城镇化率进入70%后缓慢发展的情形属于饱和阶段。欧美国家的城镇化率基本稳定在80%左右(见图1)。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仅相当于美国1930年和日本1965年的水平,日本在1975年已经基本结束城镇化进程,现在的城镇化率稳定在90%左右。相比而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化率距离80%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
阅读材料,思考上述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国城镇化水平不高
4.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如何应对?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说一说你身边农村的变化?
2.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如何应对?
一、改革进行时
一、改革进行时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4.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走向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
笔记区
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1.党团结带领人民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2.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用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1.历史经验: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思考:为什么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共享发展应该是人人享有,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先富要带后富。
“人心齐,泰山移。”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
共享发展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
共享发展就是要共同享有国家发展的所有成果。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的主体:全民共享
共享的途径:共建共享
共享的内容:全面共享
共享的过程:渐进共享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中,“人民”二字以86次高频响彻中华大地,久久不息地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思考:为什么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教育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幼有所育
财政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并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创造就业岗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病有所医
国家卫生计生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困难家庭、慢性病家庭、老人家庭要重点覆盖,解决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各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级诊疗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老有所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制度体系建设,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从城镇扩大到乡村,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老年人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养老服务政府资金投入持续增加。
住有所居
国家利用各种手段控制房价上升速度过快,比如,计划供应土地、控制银行房屋贷款、规范住房销售制度等等。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住房问题、保证“住有所居”。
弱有所扶
民政部: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开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统筹城乡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制度,推进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全面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所有县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领导协调机制。除了保障面扩大,保障标准也大幅提升。
分享: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你和家人从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这句话的?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笔记区
如何共享发展成果?
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