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牛郎织女(一)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给下面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诚恳(kěn kě) 酿酒(niàng liàng) 好歹(dǎi dài) 落枕(là lào luō) 落井下石(là lào luō) 大大落落(là lào luō)形 换部首,再组词。义 我能将句子读正确,并体会画横线词语的意思及表达效果。 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2)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4.文中_______至________自然段写的是“牛郎和老牛相处”的情节, ______至________自然段写的是“牛郎和织女相识”的情节。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语。再与同伴交流一下: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牛郎和织女是怎么相识的 (例如:照看周到、嫩嫩的青草、干净的水、商量..... 翻过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拿起....)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5.在《牛郎织女一》文中,你认为最不可思议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 发挥想象,丰富此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目标四: 补充资料 《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在西周末年就产生了。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了。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人们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经过大众千百年一代又一代智慧的打磨,这个故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与达到的艺术水准,都堪称民间故事的经典,成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千百年来,流传不绝。类文阅读-10牛郎织女(一)孟姜女哭长城(节选)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zàng cáng)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采 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sǎn sàn)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跋 拔)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听到这个噩耗(è hào),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或读音。2.《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请写出其他三个: 、和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4.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分别 相遇 生死相离 成亲正确的排序是: —— —— ——5.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参考答案1.划去:zàng 采 sǎn 拔2.《白蛇传》 《牛郎织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3.与其……不如…… 造句示例: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4.相遇 成亲 分别 生死相离5.示例: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秦朝官兵的凶狠,以及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六和填江(节选)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每天趁涨潮的时候去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了,六和娘也被浪头卷进漩涡(xuán wō)里去啦。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他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水晶宫砸了许多窟窿。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啦。龙王无奈,只好去向六和讲和。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龙王问是哪两件。六和说:“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龙王都答应下来,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六和见了娘,多么快活啊!娘儿俩兴高采烈地回家啦。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为了感谢六和治伏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 )(2)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 )2.用“ ”画出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的原因。3.用“ ”画出六和填江后钱塘江水的变化。4.在这个故事中,六和为什么能让龙王畏惧呢?请写出你的理解。5.请你想象六和填江的情景,写一段话吧。参考答案1.(1)兴高采烈 (2)提心吊胆2.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3.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4.示例:因为六和不畏强势,勇敢而又有毅力,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就持续不断地去做,所以才能让龙王畏惧。5.示例:六和日夜不停地搬着石头,石头太重了,他就慢慢推;累了,擦擦汗,渴了,喝口水;脚上磨出了血泡,疼得厉害,可六和一想起被潮水卷走的娘,脚下又增添了力气。(共30张PPT)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新课导入10.牛郎织女(一)初读课文运用上一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默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第一课时哥嫂赶走牛郎老牛报恩喜结良缘成长经历试着找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词句,制作人物关系图。老牛牛郎织女哥嫂相依为命眼中钉同情、爱惜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把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写具体的。复述牛郎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讲清了牛郎对老牛吃的、喝的、住的方面,以及冬天、夏天时的精心照顾;讲清了老牛能听懂牛郎哼的曲儿、说的心里话、讲的见闻等事例;讲出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亲密与默契。讲述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的情节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牛郎翻山过林来到湖边见到仙女牛郎拿走纱衣留下织女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他们回到牛郎的草屋嫂 恳 筛 歹 罕 梭sǎo嫂子诚恳监 狱 酿 瞌 落 婚kěnshāidǎihǎnsuōjiānyùniànɡkēlàhūn筛选好歹罕见梭子监视监狱酿酒瞌睡落下结婚会认字稀罕hɑn本义指死人残骨,有“歹”的字一般与死有关,如“死、殁”,现引申为“不好、坏”,如“残”。多音字luòlà落làoluō落下 丢三落四落井下石落枕 落汗大大落落嫂郎爹辆歹罕纱妻托shāqī趟婚辈挨溜lánɡdiēsǎoliànɡdǎihǎnbèiāitànɡtuōliūhūn会写字郎爹嫂左部是良字的变形,避让右耳刀旁。写右部的耳刀旁时,位置稍微靠下,最后一笔竖稍长。上部的父字头要写扁一些,宽一些,撇捺要舒展。注意下部的“多”上边的“夕”比较窄小,下边的“夕”比较宽大。左部女字旁第一笔是撇点,撇长,点短;第二笔撇与第一笔中的撇平行,与点相交;第三笔横变提。右部的“叟”左右对称,关键一笔是上面的竖,从右上,正中穿过,下面出头。书写指导歹妻第一笔橫要长;第二笔短撇,从横的中间位置起笔;第三笔横撇,横短撇长;第四笔点的位置很关键,从撇尖的末端起笔比较美观。上部横画之间等距,下边“女”字末笔横要写长。嫂子 剩饭 床铺 亲密 笑嘻嘻好歹 稀罕 妻子 晚霞 一辈子结婚 相依为命 成家立业词语认读ABB式:笑哈哈兴冲冲乐滋滋zihɑnzizi第二课时爹娘周到笑嘻嘻怪有意思好歹稀罕安了家一五一十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像说话聊天。复习导入大家对这个故事都比较熟悉了,谁能简单地讲一讲这个故事?提示: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我们可以把情节讲得更生动,把细节描述得更细致。讲故事课文中哪些情节适合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 创造性复述故事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的房产。他们俩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他们会说些什么?商量哪些事呢?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的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他们俩都说了些什么?织女下凡的消息,老牛是怎么知道的。关于老牛的身份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随堂练习这天牛郎在哪里放牛?联系前文,最近牛郎又受到哥嫂的哪些虐待?牛郎会和老牛商量什么事?对故事情节想得更多、更细。示例:有一次,牛郎去山上砍柴,在一棵树下看见了一个掉下来的鸟窝,他就爬到树上,把鸟窝放了上去。晚上回来后,牛郎就告诉了老牛,老牛听了笑眯眯的……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织女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时,大家会有怎样的反应?仙女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会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大家都会说些什么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当时的情景。唉!天天有织不完的布,像关在监狱里一样,实在难受。是呀,要是能出去玩玩,该多好呀!要是被王母娘娘发现了,我们一定没有好日子过。今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些千年酿的葡萄酒,现在正靠在宝座上打瞌睡,看样子不会马上醒,不如我们一齐飞到人间去玩玩如何?人间那么美,再重的处罚也值得。姑娘穿上纱衣,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看到牛郎拿着自己的衣裳,织女可能会感到吃惊,她会说什么?牛郎如何把自己的情形说清楚?把描述变成对话,适当加入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表现人物的特点。你能自己从文中找一个情节进行创编吗?提示:大胆想象,可以增加人物对话,可以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还可以适当增加合理的情节。合作探究你觉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情节呢?老牛突然会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王母娘娘用织女织的彩锦装饰天空,想想就觉得很神奇很美丽。民间故事的特点:有浪漫的幻想充满神奇情节富有悬念……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结构梳理细心照看老牛与织女相识与老牛相依为命牛郎织女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课下搜集一些民间故事,自己读读,然后将故事情节讲给同桌听。2.牛郎织女结婚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预习《牛郎织女》(二),了解故事内容。课后作业10《牛郎织女》(一)导学案 课题 牛郎织女(一)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3.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4.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传奇色彩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2.能够发挥想象,把课文中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七夕节的来历,搜集牵牛星、织女星的相关资料。(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节日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1.指名介绍七夕节的时间和习俗。 2.出示牛郎织女的人物图片,导入新课。 1.交流七夕的相关资料。 2.齐读课题。 教师只要点拨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是在农历的七月七日即可。二、默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13分钟) 组织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牛郎和织女的哪些事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强调“嫂、梭”是平舌音,“筛”是翘舌音,“酿”的声母是n,“落”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là。 3.组织学生做摘生字苹果的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形近字比较的练习。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小组里读一读这些生字,口头给生字组两个词。组内考一考这些生字。 3.通过游戏认读生字,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4.比一比,口头组词。 在认读生字的检测中,引导学生读准易错字的音。三、交流归纳,梳理事件(用时:12分钟) 1.指名逐段读文。 2.引导学生交流发现课文写了牛郎和织女的哪些事。 1.逐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课文 的主要事件:牛郎孤苦伶仃的身世;牛郎精心照看老牛;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遇到织女。 概括课文的主要事件时,如果学生遇到困难,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如,抓住主要人物进行概括;将每一自然段的内容串联在一起等。四、指导示范,练习书写(用时:12分钟) 1.指名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2.指导学生独立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3.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方法。重点指导“郎、妻、趟、嫂、辈”的笔顺。 4.依据实际情况示范指导。 5.组织练习与评议。 1.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口头组词。 2.观察生字的结构以及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3.说一说生字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4.观察教师的示范,把握书写要点。 5.先独立书写,再互相评价。 在交流生字的书写方法时,可以了解学生认为哪个字写起来有困难,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回顾旧知,过渡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人物。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牛郎和织女的哪些事。 1.说一说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 (牛郎、织女、老牛)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质疑探究,交流感悟(用时:10分钟) 1.组织学生读文,提出问题。 2.帮助学生梳理出重要问题,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讨论:牛郎小时的生活是怎样的 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 织女在天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牛郎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1.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2.在小组里交流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与全班同学交流。 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小组合作中,了解学情。提示学生,将合作学习中的有价值的所思所想,通过圈画、批注等方式记录下来。三、全班交流,点拨重点(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牛郎的童年生活,感悟牛郎的特点。 (1)感受牛郎童年生活的穷苦。 (2)感受牛郎与老牛的亲密。 2.引导学生交流长大后牛郎又是怎样生活的。 (1)想象牛郎离开家之后会受哪些苦。 (2)体会牛郎的勤劳。 3.引导学生交流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 (1)引导学生从老牛的帮助中感受到老牛的知恩图报。 (2)了解织女下凡的原因。从“一会儿也不许休息”“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织女对自由的渴望。4.总结牛郎、织女和老牛的形象特点。 1.找到描写牛郎童年生活的句子,快速默读。 (1)从第1自然段中“哥哥嫂子待他 很不好……他就睡在干草上”体会 到牛郎童年生活的穷苦。 (2)重点阅读第3、4自然段。找到 牛郎和老牛相处的句子“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体会牛郎精心地照顾老牛。 2.(1)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说一说牛郎会遇到哪些困难。 (2)结合“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这就算安了家”体会牛郎的勤劳,懂得只有用辛勤劳动才会换来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3.(1)自由读第12自然段,弄懂老牛的话。 (2)默读第18自然段,了解织女对自由的渴望。 4.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总结:牛郎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勇敢追求自由,老牛勤恳、知恩图报。 1.在感悟人物特点时,答素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个性解读。 2.可以通过朗读第3、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感受牛郎对老牛的精心照看,体会牛郎与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3.在体会织女在天上的生活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也可以引导学生以织女的身份表达内心的想法。四、想象拓展,多样表达(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相关情节,请学生发挥想象把情节说具体。 (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2)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2.指名说一说想到了哪些有意思的情节。 3.小组汇报表演。 4.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独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然后选择一个情节,小组同学合作演一演。 2.汇报、交流。 3.选择一个小组成员喜欢的情节,小组合作演一演。 4.用自己的话生动地讲故事。 在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把情节说具体。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在评价中鼓励,在评价中指导,让学生说得更精彩。10牛郎织女(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语文要素】4.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了解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重难点]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把情节讲具体。[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同学们都知道牛郎织女星吗,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故事的,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描写牛郎织女的,比如《乞巧》《秋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故事去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运用上一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默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点拨:本文是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大家可以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2.学生交流,梳理故事脉络。(哥嫂赶走牛郎—老牛报恩—喜结良缘)3.我们知道文中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故事的主体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那么人物有哪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人物关系图:三、以课文为例,学习把情节讲具体课文中牛郎细心照看老牛、与织女相识等情节写得详细、生动,下面大家来练习讲述这些情节,学习如何把简单的情节说具体。练习讲述牛郎细心照看老牛的情节。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把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写具体的。小组练习复述这个情节。学生汇报、交流、评价。预设:有的小组发现,这一部分讲清了牛郎对老牛吃的、喝的、住的方面,以及冬天、夏天时的精心照顾;讲清了老牛能听懂牛郎哼的曲儿、说的心里话、讲的见闻等事例;讲出了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的亲密与默契。教师过渡: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丰富的细节才能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练习讲述牛郎织女相见相识的情节。点拨: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牛郎翻山过林来到湖边见到仙女—牛郎拿走纱衣遇见织女—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他们回到牛郎的草屋。(1)分小组,采用故事接龙的方式讲故事。(2)组内每个学生讲述一部分,感受生动感人的细节。(3)讲述时不仅要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要把当时看到什么、说了什么、怎么做的讲具体。小结: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主要情节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了。生词新词学习会认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会认字,学生自主认识生字,教师相机指导。(1)罕:本音是hǎn,在词语“稀罕”中要读成轻声。(2)学习形声字。①嫂、婚:形声字,女字旁。②筛:形声字,“筛”是一种可以把细东西漏下去、粗东西留下的有孔器具,组词“筛子、筛选”。古代的筛子是竹子编的,所以“筛”是竹字头。③梭:形声字,本义是织机的构件“梭子”,两头尖中间粗,像枣核形,是木质的,所以是木字旁;“梭”还比喻不断地来往,如“穿梭”。④瞌:形声字,可以组词“打瞌睡”,是困倦思睡、眼睛睁不开的意思,所以“瞌”是目字旁。⑤歹:形声字,本义指死人残骨,有“歹”的字一般与死有关,如“死、殁”,现引申为“不好、坏”,如“残”。(3)学习多音字“落”。2.学习写字。引导学生按照字形结构分类识记,重点指导“郎、爹、嫂、歹、妻”的书写。3.词语认读。出示本课需要认读的13个词语,指名学生读。注意读轻声的几个词语,拓展“笑嘻嘻”这类ABB式的词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把简单的情节说具体,还学习了生字词。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时[课时目标]1.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语文要素】2.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了解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词语认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口语化的表达特点。你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具有口语化特点,像说话聊天。)二、回顾主要情节,练习创造性复述1.引导学生简要复述:大家对这个故事比较熟悉了,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给大家听一听?引导:要想把故事讲得更精彩,我们可以把情节讲得更生动,把细节描述得更细致。2.课文中哪些情节适合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出课文中适合展开想象,把内容讲具体、讲生动的情节。预设1: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的房产。——他们俩会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预设2: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他们会说些什么?商量哪些事呢?预设3: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预设4: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的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他们俩都说了些什么?预设5:织女下凡的消息,老牛是怎么知道的。——关于老牛的身份有一段怎样的故事呢?3.教师引导:怎样合理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具体呢?(1)对故事情节想得更多、更细。讲述“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教师追问:这天牛郎在哪里放牛?联系前文,最近牛郎又受到哥嫂的哪些虐待?牛郎会和老牛商量什么事?示例:有一次,牛郎去山上砍柴,在一棵树下看见了一个掉下来的鸟窝,他就爬到树上,把鸟窝放了上去。晚上回来后,牛郎就告诉了老牛,老牛听了笑眯眯的……(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当时的情景。讲“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这部分时,引导学生调动类似的生活经历。想象织女提出这个大胆的想法时,大家可能的反应,想象当时众仙女的神情、动作。也可能会有胆小的仙女提出反对意见,她会说什么?其他仙女又怎么回应?最后又会怎样?引导学生复述时,把情节的起伏、事情的波折表现出来。示例:织女:唉!天天有织不完的布,像关在监狱里一样,实在难受。仙女甲:是呀,要是能出去玩玩,该多好呀!织女:今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些千年酿的葡萄酒,现在正靠在宝座上打瞌睡,看样子不会马上醒,不如我们一齐飞到人间去玩玩如何?仙女乙:要是被王母娘娘发现了,我们一定没有好日子过。织女:人间那么美,再重的处罚也值得。(3)把描述变成对话,适当加入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表现人物的特点。讲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形时,引导学生思考:看到牛郎拿着自己的衣裳,织女可能会感到吃惊,她会说什么?牛郎会如何诚恳地说明情况?织女听后可能又惊又喜,她会说什么?牛郎如何把自己的情形说清楚?整个过程可以用对话展开,适当加入人物神态、动作的提示语,表现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复述,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肯的插图或相关连环画,或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启发学生打开创编故事的思路。三、交流不可思议的情节,体会民间文学想象奇特的特点你觉得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情节呢?预设1:老牛突然会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预设2:王母娘娘用织女织的彩锦装饰天空,想想就觉得很神奇很美丽。教师引导:这些不可思议的地方让你感受到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呢?预设:充满神奇、有浪漫的幻想、情节富有悬念。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我国的民间故事有很多,其中牛郎织女又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合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其他民间故事,发现其中不可思议的情节,和同学交流。四、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结构梳理。2.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合理创编故事,还体会到了民间文学想象奇特的特点。3.布置课后作业。[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学生学习本课之前通过种种渠道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快速入题,以人物带动情节,让学生知道正是因为牛郎的勤劳善良,才得老牛相助,才会有织女的倾心相许。而织女也因有了对天宫缺少人性、没有自由的生活的厌烦心理,才有了到人间这一举动。学生学完后,不仅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而且还了解了民间故事的特色写法和精神内涵,懂得了人们崇尚自由、追求幸福的愿望是永远不会变的。《牛郎织女》(一)说课稿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它讲的是勤劳善良的牛郎和织女为了追求自由和幸福而不惜与天庭作对,但最终却“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本课是这个民间故事的前一部分。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个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2.知道牛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使学生受到这样的教育。3.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4.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三、说教学重难点:1.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情境表达。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四、说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谈对人物喜欢与否,角度开放,学生也敢于发言。同时,进行将想法转换成文字的训练,设置问题,讨论人物形象代表的意义,用情境表达延伸想象空间。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最大限度的解决生字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畅谈感受和情境表达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记录的书写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 《七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1.学生朗读,交流诗中提到了一个什么民间故事。 教师提示:诗意: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2.介绍作者 叶圣陶(1894年—1988年),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牛郎织女》是叶圣陶先生写的吗?(再次关注“整理”,了解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时代久远,流传下来的,一般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爹妈 嫂子 床铺 一辆车 稀罕 习惯 妻子托着 勤勤恳恳 上游 筛土 好歹 纱衣 监狱 酿酒 一辈子 来一趟 挨挨 无拘无束 瞌睡 (重点指导生字“恳、罕”为前鼻音音,“酿”为后鼻音;“筛”为翘舌音,“嫂”为平舌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看(kān kàn)。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用上个单元我们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默读课文,说说故事里的人物关系,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快速阅读 ②指名学生列出故事中的人物。 ③学生自由说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名回答。 ④试着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2)梳理课文思路。 (四)品读释疑1.牛郎与老牛相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引导学生关注“周到”) 从哪些地方,大家感受到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挑最好的草;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就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在山坡上晒太阳;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拾得清清爽爽。从吃、住到干活都照顾到了,这就叫周到。老牛对牛郎呢?(学生交流)①你感受到什么?(联系牛郎的身世,感受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 ②请同桌两人演一演。这段话中,有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增加内容。(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牛与牛老之间相依为命,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以及牛郎的勤劳善良) ③你还从哪里看出了老牛对牛郎的好?2.牛郎与织女 牛郎照老牛跟他所的话做了,我们知道最后牛郎成功将织女娶为妻子,一起 生活。你们认为牛郎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交流)①大家觉得他们会聊多久,聊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织女的神态,感受他们聊得很投机,聊出了感情。为下一步“演一演”深入理解,做铺垫) ②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可以把自己根据上下文想到的内容加进去。③学生两人一组表演、评议。(在表演与评议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对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复述课文 1.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请大家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 2.方法指导: 复述,顾名思义,就是重复的叙述一遍。我们语文课本里课后作业就很多题目是复述课文的。就是让你用自己的话,或者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说一遍。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是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复述的方法是提取主要信息,角度有: ①提取记叙要素来复述。比如《猎人海力布》,要复述课文的情节,可以抓住它的记叙要素来复述,如时间.地点.人物,重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抓出情节线索来复述。比如《牛郎织女》,抓住它的情节线索来复述,就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它的情节线索是”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 ③根据问题,分部分复述法。如《牛郎织女》课后“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就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复述。 3.继续指名复述,评价强化。(六)学习写作方法 故事“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用了设问句,给人留下 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故事中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七)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用创造性的表演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了解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感受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八)课后作业(选做) 1.推荐阅读《西门豹》《孟姜女》,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 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10.《牛郎织女(一)》.pptx (配套教案)10.《牛郎织女(一)》.docx (预习卡) 10.《牛郎织女(一)》.docx 《牛郎织女(一)》导学案.doc 《牛郎织女(一)》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10 牛郎织女(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