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汽化和液化 讲义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汽化和液化 讲义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新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学期4.2 汽化和液化(三阶高效学习方案)
一阶 概念夯基础
核心知识梳理
一、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两种方式: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时会吸热。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 水的沸腾实验:
现象: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至水面快速破裂。
温度变化: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几乎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二、液化
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可使部分气体液化,如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由气态变成液体的。
3. 吸放热:气体液化放热,与液体汽化吸热相反。
高效学习方案
一、预习阶段
1. 通读教材,标记出“汽化”“液化”“蒸发”“沸腾”等核心概念,尝试结合生活中洒水降温(蒸发)、烧水时水沸腾等现象理解。
2. 思考“汽化需要什么条件”“液化有哪些方法”等问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二、课堂学习阶段
1. 认真观察蒸发和沸腾的实验演示,注意实验中现象的差异(如蒸发的缓慢、沸腾的剧烈),以及温度的变化情况,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对汽化、液化现象的生活认知,结合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及液化的方法。
3. 对于水的沸腾实验,重点关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明确沸点的概念和水沸腾的条件。
三、课后巩固阶段
1. 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记录和思考问题,通过复盘实验过程,强化对汽化、液化相关知识的记忆。
2. 列举生活中更多汽化、液化的例子,如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出汗”(液化)、湿衣服晾干(蒸发)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做一些关于汽化、液化的基础练习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二阶 习题针对练
1.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露珠的形成
C.钢铁化成“水” D.湿衣服变干
2.关于水的沸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
B.水的沸点就是100℃
C.加热时间越长,水的沸点越高
D.加热水的炉子温度越高,水的沸点也越高
3.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4.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采用了水浴法对冰加热。若探究表格中物质沸腾的特点,能采用水浴加热的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以上都可以
5.如图所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C.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D.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6.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把水加热至沸腾,并能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水沸腾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就是水沸腾的准确温度
C.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是由于水的汽化形成的
D.实验过程中,壶里的水不断汽化
7.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液体的沸点也会     。
8.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同学们要适当进行锻炼。人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汗,体表汗液蒸发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可以达到调节体温的效果;蒸发属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9.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10.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11.如图所示,用密封盖封住容器,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加热容器中的水,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选填“容器”或“试管”)内的水先沸腾,你判断的依据是     。
1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时,说明水正在沸腾。为验证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
13.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浩不断给水加热,并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浩在第7分钟时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涌出水面后破裂。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9
(1)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14.生活中,人们常把水盆浸在大锅里的水中(盆与锅底不接触),再用灶火对大锅的锅底加热,来烹制盆里的食物,如图所示。加热后发现:大锅里的水能沸腾,而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请你解释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
三阶 拓展思维练
15.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大烧杯中盛水,将温度计浸没在水中,如图甲,并将烧杯置于火上慢慢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
(1)图乙读出水的沸点是94℃,而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2)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撤去酒精灯水就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3)小组一同学第一次描绘的曲线是a,后来又用较多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做这个实验,图像应该是     (选填“b”或“c”或“d”)。
2025-2026学年新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学期4.2 汽化和液化(三阶高效学习方案)
一阶 概念夯基础
核心知识梳理
一、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 两种方式: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时会吸热。
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 水的沸腾实验:
现象: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至水面快速破裂。
温度变化: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温几乎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
二、液化
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压缩体积:可使部分气体液化,如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由气态变成液体的。
3. 吸放热:气体液化放热,与液体汽化吸热相反。
高效学习方案
一、预习阶段
1. 通读教材,标记出“汽化”“液化”“蒸发”“沸腾”等核心概念,尝试结合生活中洒水降温(蒸发)、烧水时水沸腾等现象理解。
2. 思考“汽化需要什么条件”“液化有哪些方法”等问题,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二、课堂学习阶段
1. 认真观察蒸发和沸腾的实验演示,注意实验中现象的差异(如蒸发的缓慢、沸腾的剧烈),以及温度的变化情况,理解蒸发和沸腾的特点。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对汽化、液化现象的生活认知,结合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及液化的方法。
3. 对于水的沸腾实验,重点关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明确沸点的概念和水沸腾的条件。
三、课后巩固阶段
1. 完成教材中的实验记录和思考问题,通过复盘实验过程,强化对汽化、液化相关知识的记忆。
2. 列举生活中更多汽化、液化的例子,如夏天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出汗”(液化)、湿衣服晾干(蒸发)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做一些关于汽化、液化的基础练习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及时查漏补缺。
二阶 习题针对练
1.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露珠的形成
C.钢铁化成“水” D.湿衣服变干
【答案】D
【解答】解:A、湖水结冰,液态水变为固态冰,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钢铁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关于水的沸点,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不一定是100℃
B.水的沸点就是100℃
C.加热时间越长,水的沸点越高
D.加热水的炉子温度越高,水的沸点也越高
【答案】A
【解答】解:AB、在不同的气压下,水的沸点可能不是100℃,故A正确,B错误;
CD、液体的沸点与炉子温度的高低和加热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D错误。
故选:A。
3.重庆有很多网红的美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
B.煮好的醪糟汤圆冒出“白气”是水蒸气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节约加热时间
【答案】B
【解答】解:
A、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煮麻辣小面时,锅中已经沸腾的水温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煮汤圆时冒的“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
C、油能把糍粑炸得金黄是因为油的沸点高,故C正确;
D、煮汤圆时盖上盖子,可以减少蒸发,减少热量的散失,缩短加热的时间,故D正确。
故选:B。
4.如图所示,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时,采用了水浴法对冰加热。若探究表格中物质沸腾的特点,能采用水浴加热的是(  )
物质 沸点/℃
酒精 78
水 100
煤油 150
A.酒精 B.水
C.煤油 D.以上都可以
【答案】A
【解答】解: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热传递是有方向性的,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所以,①若试管中装的是水,烧杯中的水即使沸腾,温度最高也是100℃,试管中的水能够达到100℃,但达到100℃后就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不会沸腾;
②若试管中装的是煤油,因为煤油的沸点是150℃,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最高也是100℃,达不到煤油的沸点,不会沸腾;
③若试管中装的是酒精,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低于水的沸点,会从水中不断吸热,会沸腾,因此装的是酒精。
故选:A。
5.如图所示“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水正在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温度升高
B.保持水沸腾需要继续加热
C.水中的气泡内只有空气
D.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由大变小
【答案】B
【解答】解:AB、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水沸腾过程中,水汽化为水蒸气形成气泡,即气泡内为水蒸气,故C错误;
D、水中上升的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同时由于水不断汽化,气泡内的水蒸气增多,所以体积由小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6.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把水加热至沸腾,并能保持水的沸腾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水沸腾时,图中温度计的示数就是水沸腾的准确温度
C.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是由于水的汽化形成的
D.实验过程中,壶里的水不断汽化
【答案】D
【解答】解:A、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成分是水汽化后产生的水蒸气,故A错误;
B、温度计使用时,下方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实验中温度计放置如图,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这样使测量温度比水沸腾温度偏高,故B错误;
C、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水的沸腾过程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整个过程中壶内水不断汽化,故D正确。
故选:D。
7.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液体的沸点也会  降低  。
【答案】降低
【解答】解: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减小而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
8.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同学们要适当进行锻炼。人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汗,体表汗液蒸发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可以达到调节体温的效果;蒸发属于  汽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答案】吸收;汽化。
【解答】解:人在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汗,靠汗液的蒸发吸热,达到调节体温的效果,蒸发属于汽化。
故答案为:吸收;汽化。
9.水沸腾后可以产生大量气泡,其情形是图中的  甲  (选填“甲”或“乙”)烧杯;小琪同学把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时,会发现水温  升高  (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
【答案】甲;升高。
【解答】解:甲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乙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温度计放入另一个正在加热的烧杯中,水温升高。
故答案为:甲;升高。
10.物理课上,老师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同学们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  (选填“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小,后不变”或“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不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答案】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不变。
【解答】解:(1)老师将温度的玻璃泡从酒精中取出时,玻璃泡上的酒精汽化吸热,温度下降,示数变小;因为温度计温度比室内的温度低,会发生热传递,故示数会变大,等温度计和室内温度相同时,不再发生热传递时,温度不再变。
(2)等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老师又用扇子对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时,不会影响室温,所以温度计示数不变。
故答案为: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不变。
11.如图所示,用密封盖封住容器,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加热容器中的水,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试管  (选填“容器”或“试管”)内的水先沸腾,你判断的依据是  容器密封,内部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
【答案】试管;容器密封,内部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解答】解:由图知容器是密封的,加热过程中水不断汽化为水蒸气,导致容器内部气压升高,容器中水的沸点升高,即试管中水的沸点较低,且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还能继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先沸腾,容器中的水后沸腾。
故答案为:试管;容器密封,内部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
12.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96  ℃。当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时,说明水正在沸腾。为验证水沸腾时是否需要吸热,接下来的操作是  撤去酒精灯,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
【答案】96;撤掉酒精灯,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解答】解:(1)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在零刻度上方,被测温度是零上温度,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为96℃;
(2)要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撤掉酒精灯,观察水是否仍然沸腾。
故答案为:96;撤掉酒精灯,观察烧杯内的水能否继续沸腾。
13.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浩不断给水加热,并记录加热时间和水的温度,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浩在第7分钟时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涌出水面后破裂。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的温度/℃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99 99 99
(1)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9  ℃。
(2)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
【答案】(1)99;(2)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水达到99℃,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
(2)根据数据,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99;(2)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14.生活中,人们常把水盆浸在大锅里的水中(盆与锅底不接触),再用灶火对大锅的锅底加热,来烹制盆里的食物,如图所示。加热后发现:大锅里的水能沸腾,而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请你解释小盆里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答:大锅里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小盆中的水从大锅中吸收热量,温度也升高到沸点;当盆里和锅里的水温相同时,盆里的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小盆中的水不会沸腾。
三阶 拓展思维练
15.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大烧杯中盛水,将温度计浸没在水中,如图甲,并将烧杯置于火上慢慢加热,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计的读数,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
(1)图乙读出水的沸点是94℃,而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  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写出一个即可);
(2)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温度不变  ,撤去酒精灯水就  不沸腾  (选填“沸腾”或“不沸腾”);
(3)小组一同学第一次描绘的曲线是a,后来又用较多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做这个实验,图像应该是  c  (选填“b”或“c”或“d”)。
【答案】(1)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2)温度不变;不沸腾;(3)c。
【解答】解:(1)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此时水的沸点是94℃,可能是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2)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温度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不能再吸收热量,水就不沸腾;
(3)水的质量增加,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的热量增加,加热时间增加,但沸点不变,故图像应该是c。
故答案为:(1)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2)温度不变;不沸腾;(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