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现代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两首现代诗简短,文字优美,容易理解。诗歌描绘的场景,平常可见 却富有生机和色彩,简单却绚烂有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 3.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三、说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是教学重点;2.体会诗的语言,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画面之美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画面,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上。你会怎么描绘这样的画面呢? 归纳学生发言,秋天的江面上,夕阳的余晖洒满江面,归巢的鸟儿从江面飞过,岸边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这样的图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刘大白先生的小诗《秋晚的江上》。 初读诗歌。 1.了解作者。(课件展示)刘大白(1880——1932)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 (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1)边读边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斜阳、芦苇)这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2)诗歌中有哪些词让你印象深刻?(驮着、一翻、头白、妆成、一瞬)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也可以试着模仿其中的动词,仔细品读,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驮着”运载货物,倦鸟将斜阳当货物一般背负着回去,似乎并不轻松;“一翻”,翻的这个动作利索突然,顿时觉得鸟儿轻松了;“头白”指白色的芦花,“妆成”化妆装扮,“一瞬”时间的短暂迅速,白色的芦花在那一瞬间将自己装扮成灿烂的红色,过程跳跃突然,蕴含着惊喜的变化,将一瞬之景定格,意犹未尽。) (3)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夕阳西下,鸟儿归巢,掠过江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要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被照得通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课件展示)拟人手法的使用,使诗歌具有灵动的画面感。将秋日夕阳西下的江边美景渲染的美丽无比。夕阳下,归巢的鸟儿,顽皮的驮着它,让平常的景色出现了灵动,充满了情趣,画面动静结合,色彩艳丽,充满遐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将诗歌中描绘的画面与同学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组比赛读诗歌。《秋江的晚上》无疑是一首非常绚丽的图画,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与之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诗了,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张图片,说说你们会想到什么?(图片展示) 天清气朗,一只花牛在草地上或坐或卧,或走或眠,这该是多么悠闲啊!这一幕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诗人徐志摩的《花牛歌》。 (二)初读诗歌。 1.作者介绍(课件展示)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有些喜欢读现代诗的同学可能对他有所了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就是徐志摩的诗句。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极富浪漫,在他的笔下,花牛与草地这样极朴实的画面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读准字音。(课件展示)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学生齐读,小组互读,指名读,读准字音,感受诗歌内涵。(三)赏析诗歌。 1.思考感悟:(课件展示)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花牛、草地、剪秋罗、白云、太阳、山峰)(2)诗歌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坐、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放入诗中,反复品读想象,和小伙伴一起交流自己的感受。(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自由发言) 总结:花牛在草地里坐着,压倒了一穗剪秋罗;花牛在草地上睡了,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花牛在草地上悠闲地走着,自得的甩着尾巴;花牛在草地里睡着了,太阳悄悄跑到了西山的山峰上。 诗歌解析:(课件展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给你什么感受?(自由发言) 这首是分为四个小节,分别描述了四个画面,“压扁了”“霸占了”“滴溜溜”“偷渡了”四个拟人化的词使诗歌充满了口语化和孩童般的意趣,作者奇妙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将花牛、白云、太阳都刻画的可爱顽皮,使全诗的画面活泼灵动。 (四)拓展总结。 1.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魅力。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读出来,评一评谁读的更好。小组读,齐读。 2.欣赏郭风的现代诗《落叶树》。(课件展示) 3.总结。(课件展示) 现代诗形式自由,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意涵丰富,相较于古诗的内敛更强调自由开放和坦率陈述。这两首现代诗简单意趣,描绘的内容富有生机和色彩。这也是文字的魅力,几句话,几个字,便能构建出灿烂绚丽情绪丰富的世界。读现代诗,我们要发挥想象,探索诗歌构建的画面,才能更好领悟诗歌。 课后作业。 1.预习新课。 2.和爸爸妈妈一起选择写景物的现代诗读一读。 类文阅读-3* 现代诗二首林中小景金 波阳光透过枝叶,染上嫩绿的颜色。风,打着唿哨,在叶面上轻轻滑过。流进树林里的空气,也变得又甜、又柔和。因此,在每棵树上,都挂着小鸟的歌。1.写出部首相同的词语。例如:唿哨2.写出形容小鸟声音的词语。例如:啾啾3.在这片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什么声音?4.你觉得这片树林中还有什么景物?参考答案1.示例:你们 江河 仿佛2.示例:喳喳 咕咕 布谷3.在树林中,我看到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照射进林中,听到了风声和小鸟的叫声。4.树林中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遍地绿色的小草,小刺猬在地上滚来滚去,狗熊从地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云之歌(节选)鲁 藜我是云我轻轻地飘我爱漫游忽而东去忽而西来早晨我披着玫瑰紫的围巾飞向原野去迎接日出黄昏我穿着灿烂的金衣伫立湖畔去欢送落日1.写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来——( ) 西——( ) 落——( )迎接——( ) 灿烂——( ) 早晨——( )2.诗歌中的云都有什么颜色?3.“伫立”的意思是: 。用“伫立”一词造句: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写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参考答案1.去 东 起 欢送 暗淡 黄昏 2.玫瑰紫色和金色。3.长时间地站着。 示例:他正伫立在窗前,凝神思考。4.示例:天上的白云有的像正在奔跑的骏马,有的像温顺的小绵羊,还有的像自在游动的鱼儿。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重点)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秋晚的江上》一、 谈话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这样美的景色,你会怎么来描述呢。我们的现代诗人刘大白又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秋晚的秋晚的江上全诗)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简介作者刘大白的生平。4.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互相交流。(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1节。2.思考问题:(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3.配图齐读。(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交流后汇报。4.思考问题:(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1.整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交流。学习《花牛歌》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下面我们再来学习本课的另一首诗,徐志摩的花牛歌。(课件出示全诗,简介诗人生平)一、整体感知。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花牛、草地、白云、天、太阳、青峰;一只花牛在草地里或坐或走,或眠或做梦,每一节诗都是一幅画)二、自主学习。你最喜欢哪一小节,脑海中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一起来交流分享吧。预设一:第一小节中我抓住了“坐”“压”来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头花牛,它走着走着,突然身子一歪,舒服的坐在了柔软的草地上,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剪秋罗,其中一岁穗被画面压在了胖胖的身体下,这是一头多么俏皮可爱的花牛啊。(师:抓住描写花牛动作的词语想象的画面额外生动有趣)预设二:读第二小节时,“眠”和“霸占”这两个词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花牛在草地上打起滚儿来,天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铺满了半天的天空,在蓝天白云下睡大觉的花牛一定很安逸吧。(师:抓住景物特点想象的画面十分具体形象,蓝天、白云、绿色的草地,这么美丽的地方呼呼大睡,花牛的生活多么的闲适啊)预设三:第三小节我觉得“小尾巴甩的滴溜溜”写的特别有意思。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的散步,一会闻闻花香,一会吃几口青草,那小尾巴有节奏的甩过来甩过去,十分悠然自在。(师:细心的同学们应该已经发现了,他描绘的画面不仅富有动感,还十分富有情趣,悠然自在的花牛实在是太可爱了)预设四:第四小节中诗人写“花牛做梦”,“太阳偷渡”特别有画面感,趁花牛睡着的时候,太阳悄悄落山了,天色越来越暗,花牛睡的更香了,它肯定做起了美梦,说不定它正梦着自己躺在柔软的白云上面呢。(师:这位同学结合了生活体验,走进了花牛的梦里,他描绘的画面多么和谐美好啊,是不是也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刚才几位同学的想象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诗中的情感吧。(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三、领悟写法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描写坐、走是动景、眠、做梦是静景,动静结合;)3.师小结:(是啊,四幅画面虽然各有不同,但花牛总是那样无拘无束,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论做什么都是那样的快乐。)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板书设计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共28张PPT)3.*现代诗二首也叫“白话诗”,是诗歌的一种,但形式自由、不拘格式和韵律。归巢(cháo)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wěi),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秋晚的江上刘大白生平简介: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文学成就: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代表作品:诗集《旧梦》《邮吻》,著作《旧诗新话》《白屋说诗》《白屋文话》《中国文学史》及旧体诗集《白屋遗诗》等。归巢(cháo)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wěi),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秋晚的江上刘大白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思考: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2.“驮”字突出了什么?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倦驮一个“倦”字让我联想到自己疲惫时的状态,而一个“驮”字就让我想到了人背着东西的样子。再想象疲倦的鸟儿是怎样在空中飞翔的,以及鸟儿驮着斜阳的姿态。倦游的鸟儿想回巢去,这时天色已晚,斜阳的余晖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读诗歌的第二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翻掉飞鸟一翻翅膀,把斜阳掉在了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色的了。“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随着飞鸟双翅的一翻,夕阳好像是从鸟的翅膀上掉下来一样。这是夸张的修辞;体现了鸟儿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拟人。“头白的芦苇”呈现“红颜”是夕阳的余晖映照的结果。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红白两种对比鲜明的颜色相衬,更突出江面上的风景之美。整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飞鸟斜阳江面芦苇秋天的傍晚,太阳快落山了。鸟儿也该回家了。几只鸟儿缓缓地从江面飞过,斜阳的余晖洒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鸟儿越飞越慢,太阳越来越低,似乎落在了鸟儿的背上,鸟儿这是要把斜阳驮回巢去吗?只见鸟儿的双翅飞快地翻动,身子一侧,斜阳好像被它从背上抖落下来。看,江面上倒映出美丽的斜阳,波光粼粼地江水被染红了,岸边开着白花的芦苇也被斜阳染红了,一瞬间,随风摇曳的芦苇仿佛变成了美丽的姑娘。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秋天黄昏时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无比欣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luó)。花牛在草地里眠(mián),白云霸(bà)占(zhàn)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花牛歌生平简介:徐志摩(1897—1932),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文学成就: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散文也自成一格,成就不亚于诗歌。代表作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小说集《轮盘》;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luó)。花牛在草地里眠(mián),白云霸(bà)占(zhàn)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坐做梦眠走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第一小节中我抓住了“坐”“压”来想象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头花牛,它走着走着,突然身子一歪,舒服地坐在了柔软地草地上,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剪秋罗,其中一穗被花牛压在了胖胖的身体下,这是一头多么俏皮可爱的花牛啊。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眠”和“霸占”这两个词让我想到了这样的画面:花牛在草地上打起滚儿来,天上飘着大朵大朵的白云,铺满了半天的天空,在蓝天白云下睡大觉的花牛一定很安逸吧。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写的特别有意思。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散步,一会儿闻闻花香,一会儿吃几口青草,那小尾巴有节奏地甩过来甩过去,十分悠然自在。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花牛做梦”,“太阳偷渡”特别有画面感,趁花牛睡着的时候,太阳悄悄落山了,天色越来越暗,花牛睡得更香了,它肯定做起了美梦,说不定它正梦着自己躺在柔软的白云上面呢。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luó)。花牛在草地里眠(mián),白云霸(bà)占(zhàn)了半个天。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动静动静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请把这两首现代诗读给同学或家人听,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课后作业3.*现代诗二首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1.会认会读本课7个生字。 2.结合图片知道什么是“芦苇”“剪秋罗”。 3.查资料了解“一瞬”“红妆”的意思。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边读诗歌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我还有不懂的问题。拓展资料 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体会诗中的情感。日积月累 我收集的好句段 课文描绘秋晚江上夕阳映照着芦苇的诗句。 我的积累: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课题 现代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能正确认读“巢、苇”等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掌握诗歌阅读的一般策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教学重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的意境。课前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揭示课题,明确任务(用时:3分钟)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指名朗读导读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 1.齐读课题。 2.朗读导读要求,了解本课学习任务及学习策略。(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导读要求中明确诗歌阅读的一般策略。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0分钟) 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 准生字,读通诗歌。 小组内相互读读,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1)指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诗歌,相机正音。 (2)指名交流对生字的识记。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诗歌: (1)自主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 字,读通诗句。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在小组内相互朗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更正确、更通顺。 (3)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 (1)朗读诗歌,做到正确、流利。(2)交流生字识记情况。“巢”上半部分代表鸟窝,下半部分代表树形,整个字的意思是树上的鸟窝。其他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诗歌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重视学生的吟哦诵读。本环节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读通顺,并在此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用时:25分钟) 1.出示自读要求,引导自主学习。 (1)再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2.组织学生交流。 (1)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①引导学生抓住“鸟儿”想象其“驮着斜阳”“归巢”的动态场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双翅一翻”“掉在江上”想象夕阳映照在江面上的画面。 ③引导学生抓住“头白的芦苇”“妆成红颜”想象江岸边芦苇的画面。 (2)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 ①引导学生抓住“坐”“压扁”想象其坐在草地里的情景。 ②引导学生抓住“眠”“霸占了半个天”想象其睡觉的样子。 ③引导学生抓住“走”“甩得滴溜溜”想象其行走时的可爱姿态。 ④引导学生抓住“梦”“太阳偷渡”想象太阳下山的画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1.根据自读要求,开展自主学习。 (1)朗读诗歌,画出诗歌中描写 的景物,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争取做到语言流畅。 2.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交流。 (1)交流谈《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 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2)交流读《花牛歌》想象到的画面:一头可爱的肥肥的花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它一屁股坐在草地里,重重的身体把一穗美丽的剪秋罗压扁了。花牛吃饱了,挺着圆鼓鼓的肚子,它打了个哈欠,躺在草地里睡大觉,它那雪白的大肚子占领了半个草地,就像天上的白云占领了半个天空。花牛睡醒了,便在草地里慢悠悠地行走,那小尾巴有节奏地晃悠着,左一下,右一下,真有趣。傍晚时分,花牛睡在草地里做起了美梦,这时太阳已经悄悄地从西山滑落下去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动脑、动口、动手,促进学生阅 读能力的发展。 2.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如,“夕阳映照下的归鸟是怎样的?”“飞鸟是怎样归巢 的?”“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江面是怎样的?”“晚霞映照下的芦苇又是怎样的?”等,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通顺连贯的话,提高语言能力。 3.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要不断地鼓励和肯定,强化学生交流的自信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四、布置作业,拓展积累(用时:2分钟) 1.诗配画: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给它配一幅画。2.选择其他的现代诗歌读一读。 1.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展 示自己给诗歌配的画。 2.搜集现代诗,如,金波的《林中小景》。 可以进行诗配画的展览,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3.《现代诗二首》.pptx (配套教案)3.《现代诗二首》.docx (预习卡) 3.《现代诗二首》.docx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doc 《现代诗二首》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3 现代诗二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