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类文阅读-2 走月亮夜石林(节选)吴然游人散尽了,夕阳的风吹(拂 佛)石林。此刻,一切都安静了,安静了。石头们呼吸着晚霞里(闪动 闪烁)的星光的气息,沉默如石雕的哲学家。月亮出来的时候,它们扬起的脸庞光(茫 芒)四射。据说月亮上有许多永远冰冷的石头。是月亮上的石头向地上的石头问好吗?月光冷凉,落在一柱一柱的石头上,弹跳一下,碎了,溅成满地银花。石林浸在月光里。悠然想起一个小姑娘,想起小姑娘这样问妈妈:“夜里,石林睡觉吗?夜里,石林好玩吗?”石林忍不住笑了,可爱的小姑娘哟!这时候,虫儿们出来了。母蛐蛐叫,公蛐蛐叫。蜘蛛在月光下织网,蛛网一闪一晃地亮。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又一条蜈蚣从石缝里爬出来,石头们痒酥酥地,想笑,月光颤颤如花瓣。鳞甲绿亮的秤杆蛇游过来了。青蛙、癞蛤蟆、田鼠、竹鼠和松鼠,还有穿山甲、蛤蚧,还有一只灰兔跑了过去。噪鹃鸣叫起来,山斑鸠拍着翅膀。打屁虫、大刀螂、蝎蛉、金龟子们复眼(闪动 闪烁),彼此用触须、长足和气味互致晚安。跳舞的跳舞,弹唱的弹唱,每一块石头,每一茎草叶,都是虫儿们的婚床和乐池。月光的瀑布(泻 泄)在石壁上。石头们身披新装,满怀(欢喜 喜悦)地让(浸透 渗透)月光的木香花、紫藤、皂(夹 荚)树、白蜡条、金竹、野玫瑰和洋槐的清香,从自己的缝隙和皱褶(zhě)里流过。呵,小姑娘!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你说,夜里,石林好玩吗?1.选出括号中正确的字词,打“√”。2.仿写词语。痒酥酥(ABB):月光颤颤(ABCC):3.文章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4.你说,夜里,石林睡觉吗?石林好玩吗?你是从哪里感觉到的?参考答案1.拂 闪烁 芒 闪动 泻 喜悦 浸透 荚2.示例:金灿灿 亮晶晶 绿油油 喜气洋洋 白发苍苍 千里迢迢3.作者多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夜里的石林,使夜石林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文章充满美感。4.夜里的石林不睡觉,夜里的石林非常好玩。我从第七自然段的描写中感受到的,夜里的石林,虫儿们、小动物们都出来了,唱着歌、跳着舞,非常热闹,非常好玩。月 迹(节选)贾平凹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去找它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xiān)刃儿上找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院门。院门外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向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 )你愿意,它( )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jū)着沙儿,瞧那光辉……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粗糙——( ) 柔和——( ) 光辉——( )2.仿写词语。大呼小叫3.“无边无际”形容 ,仿写这样ABAC结构的词语 、 、 。4.给文中画线的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如果……就…… C.只有……才……5.选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示例:光滑 僵硬 暗淡2.示例:前赴后继 东张西望 左邻右舍3.范围极为广阔 示例:无依无靠 无法无天 自言自语4.A5.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共36张PPT)看到月亮,你会想到什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2.走月亮什么是“走月亮”?吴然,云南人,在老家宣威及昆明、大理度过童年、少年时代。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走月亮》《天使的花房》《学校旁边一条河》《吴然经典美文》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儿童文学奖”。了解作者第一课时点苍山洱海生字新词suì稻穗sú风俗鹅卵石éluǎn镀亮跃出田埂闪闪烁烁shuòɡěnɡyuèdù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河床鹅卵石理解词义多音字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zài载zǎi三年五载,刊载。(表示“年”或者“记录、刊登”。)会写字鹅卵坑洼淘牵填庄táoqiānéluǎnkēnɡwātiánzhuānɡ俗跃葡萄稼稻熟jiàsúyuèpútáodàoshú淘米牵手天鹅卵石土坑水洼填补农庄庄稼民俗跳跃葡萄葡萄水稻成熟稻中间是两横,不能写成连笔。卵不要漏掉“丶”书写指导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什么是“走月亮”?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第3自然段从这里我知道了走月亮就是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事。在读了这篇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课文后, 你有什么感受呢。我觉得课文写得很美。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画面。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这句话,“我”和阿妈是在哪里走月亮呢?我发现“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第3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小路上走月亮。第5自然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7自然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9自然段:“我”和阿妈在很多地方走月亮。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月亮升起图灰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一轮明月从洱海边徐徐上升,它柔和的月光也洒满了大地,此时不仅天上有一轮明月,洱海里也倒映着一轮明月。交流分享“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两个“那样”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还有四个“照亮了”构成了一个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像诗一样。月亮升起,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还有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作者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结合课文插图读这句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阿妈面带着微笑,牵着我的小手,我开心地和阿妈聊着天,我们幸福地走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第二课时月下溪边图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两个“流着”让我想到溪水在流动,青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在溪水上空,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深吸一口气,仿佛我也能闻到山草和野花的清香。月下溪边图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啊,我和阿妈走月亮……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作者不仅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还看到了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水塘抱着月亮,就像妈妈抱着宝宝。这幅画面中不仅有我的所见所闻,还有我白天的故事呢。“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月下溪边图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我和阿妈还会在溪边做什么呢?“哦,阿妈,白天你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月下溪边图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读出浓浓的亲情小溪边田埂上走过很多地方看到听到闻到想到溪水鹅卵石小水塘溪水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洗衣服做小船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月下田园图读这句话时,我仿佛听到了秋虫的鸣唱,夜鸟扑闪着翅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鱼儿在溪水中吐着泡泡,发出“咕噜”的声音。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月下田园图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雪梨,红艳艳的火把梨,还有紫水晶似的葡萄。仿佛闻到了这些果子的味道。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月下田园图拟人比喻丰收在望小溪边田埂上走过很多地方看到听到闻到想到溪水鹅卵石小水塘溪水流动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洗衣服做小船修补过的村道果子挂满枝头稻田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汩汩果子的香甜油菜花开兔草吹蒲公英收菜栽稻月亮牵星图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阿妈就像月亮,我就像那小星星,多么温馨、甜蜜啊!排比。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2.仿照第六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场景。课后练习2.走月亮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读准多音字——载。形 正确书写“卵”“稻”“萄”等易错字。义 结合图片理解什么是“鹅卵石”。 查资料了解什么是“走月亮”。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共出现了几次。 2.“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我还有不懂的问题。拓展资料 我查找的资料——走月亮是南方的传统民俗之一。日积月累 我收集的好句段 课文描绘的四幅月夜图画相关的句子。 我的积累:2《走月亮》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3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印象深刻的画面交流阅读感受。 在读中感受月下美好的意境,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5.仿照课文,写一个描写月下情景的片段。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感受并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3.查找有关月亮的诗句。(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展示秋夜月景图,让学生交流感受。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3.引导学生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1.欣赏秋夜月景图,欣赏后交流各自的感受。 2.齐读课题。 3.说说对题目“走月亮”的理解。 欣赏秋夜月景图,可以配上音乐,营造浓郁的氛围,为学习课文定好情感基调。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自主轻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识记词语。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理清层次,并以此作为依据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小组内自由交流读文后的整体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1)课件出示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齐读等,掌握生字、词语的读音。 (2)指名学生交流田字格中生字书写注意点并练习书写。 指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指导学生交流“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话出现的次数,并以此为线索划分段落,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阿妈月光下的足迹。 (5)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阅读感受,并组织全班交流。 1.围绕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 (1)自主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识记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3)默读课文,圈画句子,并以此作为依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4)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在小组内自由交流。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中的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做到正确、熟练。交流生字书写的注意点并进行书写练习,掌握书写要点。如,“牵”上面的“大”要写得小一点;“鹅”左右基本同宽,“我”的斜钩适当收一点,“鸟”的竖折折钩中的横折不要写得太大;“卵”的笔顺是“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 展示自我朗读课文情况,做到通顺、流畅。 交流“我”和阿妈的足迹,整体把握课文结构。“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一句话出现了四次。交流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3段):写月明之夜,洱海边景色美丽,阿妈带“我”出来走月亮;第二部分(4、5段):“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第三部分(6、7段):“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第四部分(8、9段):写走月亮带给“我”的感受。 (5)自由交流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生动,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练流畅,训练语感。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句思考:“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来到了哪些地方?把“我”和阿妈到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以此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 3.要重视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的感受交流,并适当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三、品读月夜,感受美好(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秋夜的月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1)出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体会“那样”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体会月光的皎洁。 (3)理解“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一句的意思。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意境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体会作者笔下秋夜月亮的特点。 2.结合相关句子汇报自己的体会。 (1)抓住“那样明亮”“那样柔和”体会秋夜月亮“明亮、柔和”的特点,重点读好两个“那样”,体会“那样”更好地表现了月亮的特点。 (2)抓住四个“照亮了”交流体会,想象月光下的美景,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对“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一句的理解。 3.欣赏课件画面,领悟意境,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 1.课文描写的意境较为优美,在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时,可以用课件营造一定的画面,并配 上音乐,逐步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2.学生读不好时可以进行示范,并渗透对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四、布置作业,拓展积累(用时:5分钟) 1.课后朗读课文。 2.抄写田字格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搜集、摘录描写月亮的诗句或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摘录的诗句或句子。 要重视小组内交流摘录的诗句或句子,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积累。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一、复习导入,营造意境(用时:5分钟) 1.听写词语,复习巩固。2.指名再次朗读第一部分,并说说读后的感受。3.呈现课件,描述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课文。 1.听写词语,同桌之间相互批改、订正。2.有感情地朗读第1~3自然段。 3.倾听教师对意境的描述,想象课文画面,走进课文意境之中。 听写词语后,可以用实物投影反馈学生的听写情况,在多次复现中夯实基础。二、精读品悟,走入意境(用时:25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想的句子,谈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交流在小溪边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 ①课件出示句子“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引导学生谈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交流对“流”字的理解。 ②课件出示句子“灰白色的鹅卵石……都抱着一个月亮!”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感受,并引导学生说说“抱”字的表达效果。出示课件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课件出示句子“哦,阿妈……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引导学生谈体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交流在村道旁的所见、所闻、所想。①课件出示句子“秋虫唱着……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引导学生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并交流“唱着”的修辞方法。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课件出示句子“从果园那边……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这段话仿佛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课件出示句子“春天,我们种的油菜……收了油菜,栽上水稻”,引导学生说说感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④课件出示句子“看,稻谷就要成熟了……镀亮的银毯”,引导学生交流这句话的修辞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整体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 (4)指导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1.根据自读要求,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并在适当的地方批注阅读感受。 2.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在小溪边的所见、所闻, 以及所想。 ①交流对“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一句话的感受,体会月夜的美好。抓住“流”字体会香味的飘逸和月光 映照下溪水的荡漾流动。 ②交流对“灰白色的鹅卵石……都抱着一个月亮!”一句的体会。交流“抱”字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亮倒映在池塘里的温馨美好的画面。领悟画面意境并有感情地朗读。 ③交流对“哦,阿妈……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这句话的体会,感受“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体会。 (2)交流在村道旁的所见、所闻、所想。 ①交流“秋虫唱着……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句话,并说说读后脑海中产生的画面。体会“唱着”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使句子更加生动,又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边读边想象画面。 ②交流“从果园那边……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这段话,并说说读后脑海中产生的画面,以及自己读后的感觉。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交流对“春天,我们种的油菜……收了油菜,栽上水稻”这句话的感受,体会“我”和阿妈在种田时的温馨快乐。有感情地朗读。 ④交流“看,稻谷就要成熟了……镀亮的银毯”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体会拟人的句子写出了稻穗的丰收,比喻的句子写出了月光下稻田的美丽。边读边想象画面。 整体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本的整体意境。 (4)熟读课文第4自然段,尝试背诵。 1.引导学生交流“我”和阿妈在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想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不必拘泥于课文的顺序,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2.课文营造了丰富的意境画面,教学中切忌在繁琐分析中割裂了文本的整体意境,而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从而使文本描绘的人、事、景物活生生地“站立”在学生思维的“屏幕”上,突出散文教学的味道。3.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所见、所闻、所想的语句,并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走月亮时的喜悦之情。 4.指导学生背诵第4自然段,可以通过课件出示课文所描绘的画面,在画面的启发下进行背诵。三、体会感情,感受美好(用时:5分钟) 1.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说说从第8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走过庄稼地和菜地”交流体会感受。 (2)引导学生说说对“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8、9自然段。 1.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交流阅读感受。 (1)交流“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这一句的体会,感受“我”和阿妈走 月亮时的美好、温馨的画面,以及亲密的情感。 (2)交流对“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这句话的理解,月亮喻指母亲,星星喻指“我”,月亮牵 着小星星喻指阿妈牵着“我”,为我们营造了两幅非常美妙的画面。 3.观察课文插图,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走月亮的美妙。 这一段是作者略写的内容,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的美好温馨,可以引导学生适度想象,如,阿妈会为“我”讲什么样的传说?月光闪闪的溪岸是怎样的?石拱桥又是怎样的?通 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可以进一步领会走月亮时的美妙,从而领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四、布置作业,读写结合(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月下的某个印象深刻的情景。 2.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 1.回忆、交流。 2.练笔,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月下情景,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指导, 如:在月下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看到的、想到的来写。《走月亮》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走月亮》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果园和菜地……山之高,村之静,水之香,塘之趣,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5.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2.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1)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向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2)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的理解仍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开始,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的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以及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小作者发现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定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了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 (二)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要我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布置学生自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小组交流。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孩子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争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语言美,蕴涵的真挚的亲情。 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流着”一词两次使用,朗读时要强调。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快、幸福的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多少可爱”引导学生读出喜悦的心情。“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个“抱”字:形象地写出了 小水塘的形状以及倒影在水中的月景,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②“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月光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小作者和妈妈伴着月光走过许多的地方,除了从重叠用“走过”这个词感受到,还可以从文中的“……”看出来。引导学生想象:“我”和妈妈还去了那些地方。月光照在那儿又是什么样?(孩子会有很多奇异和美丽的想象。这样的交流也是一种美的陶醉。) ③学习反复句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三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拓展延伸.说月夜。 语文教学重在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是不能缺少的。我们教给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学会他们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学生深情地读:“多美的夜晚啊!”读了课文,孩子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乡村月夜这是一种自然,宁静的美丽。孩子们写几句广告语向朋友介绍乡村的月夜,有时间去欣赏月景。走月亮【教学目标】1. 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3.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重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2.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课件出示“月亮”词条,询问学生对“月亮”的联想。(预设:由月亮想到嫦娥玉兔、宇航员登月、与月亮有关的古诗……)2.课件出示课题:师: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走月亮,这是什么意思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疑问。学完了这篇课文以后,你就能知道答案了。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3.了解作者。(预设学生介绍)作者是云南人,所有在他的作品里总少不了云南的风土人情,优美风光。有的同学在预习时就发现了这秀美的云南踪迹。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介绍吧。(课件出示图片,预设学生介绍云南的“点苍山、洱海”)师:这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啊。了解了作者,再让我们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引导学生不看拼音也能准确拼读)2.理解字义。(预设学生不理解“鹅卵石”)师:有的同学说鹅卵石是什么呀,他没见过。那我们先来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句子(课件出示:“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老师结合图片解释什么是河床,进而引出在河床上能看到很多鹅卵石。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多音字学习。师:读准了字音,理解了字义,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下面这个句子,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课件出示:“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学生读,引导读准多音字“载”。)指导书写。(课件出示会写字)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读课文,思考:什么是走月亮。看看你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预设: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从这里我知道了走月亮就是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就是我和阿妈在月光下散步的事。师:同学们,你有和这位同学一样的收获吗。带着思考,走进课文,找到答案,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啊。其实月亮是我国南方的传统民俗之一。中秋夜妇女结伴在月下游玩,或互相走访,或举行文艺活动。件出示走月亮的释义)2.在读了这篇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课文后, 你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3.理清课文结构。师:是啊,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和阿妈走月亮,就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我和阿妈走月亮”)现在课文中出现过几次,每一次出现这句话,我和阿妈是在哪里走月亮呢。预设:我发现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4次。(第3/5/7/9自然段)师:同学们,随着我和阿妈走月亮的脚步,一幅月夜画卷向我们展开。如果说我和阿妈在不同的地方走月亮都是一幅画的话,你能够仔细读一读这些句子,展开想象,试着给每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预设:月亮升起图;月下溪边图;月下田园图;月亮牵星图。课文研读1.引读想象画面,交流感受。(学习月亮升起图)师: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展开你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方法。2.自读想象画面,交流感受。重点句一:“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学生体会“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的方法。重点句二:“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学生体会“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小结:在同学们的想象下, 这月亮升起图更加饱满了。一边读文章一边想象画面,让我们仿佛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加深了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就让我们带着理解,想象画面,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月亮升起图吧。在这月夜画卷中还有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呢?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来学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与伙伴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走月亮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通过读文章,还概括出了课文的4幅画面,我们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的方法,重点体会了月亮升起图,那么在剩下的几个画面中,哪些给你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和作者、阿妈一起走月亮。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第4-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填写下面表格。2.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看到 听到 闻到 想到小溪边田埂上走过很多地方师:大家都读完了吗。那就让我们跟小伙伴一起交流一下吧。(出示第4自然段)交流汇报(一)月下溪边图预设一:“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两个“流着”让我想到溪水在流动,青草和野花的香味飘荡在溪水上空,月光洒在溪水里,溪水流动,月光也跟着动。深吸一口气,仿佛我也能闻到山草和野花的清香。师 :这位同学根据文章的描写不仅想象出了画面,还闻到了味道。预设二:作者不仅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还看到了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师 :这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边想象一边来做动作(演示“抱”的动作)预设三:这幅画面中不仅有我的所见所闻,还有我白天的故事呢。“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师:抓住省略号展开想象:我和阿妈还会在溪边做什么呢?句子仿说练习:“哦,阿妈,白天你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溪边承载着我和阿妈这么多美好的回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对阿妈说“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再回看一下这月下溪边图,在这幅图中,我和阿妈走过了清澈的溪水,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清香,看到了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中间无数的月亮,此时我想到了白天的时候阿妈在溪边洗衣服,而我在溪边玩耍的开心画面。幸福甜蜜涌上心头。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肯定也有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自己试着来说一说吧。引导学生交流分享。此时的作者和同学们一样,回想着和阿妈的温馨时光,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温暖,就请同学们感受着文字里的温暖与幸福,试着来背一背这一部分的内容吧。(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月下溪边让我们流连忘返,有的同学还对其他的画面印象深刻,让我们来听听大家的交流吧。(二)月下田园图重点语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预设:读这句话时,我仿佛听到了秋虫的鸣唱,夜鸟扑闪着翅膀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鱼儿在溪水中吐着泡泡,发出“咕噜”的声音。师:读文想象,体会不仅可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出声音。“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预设: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雪梨,红艳艳的火把梨,还有紫水晶似的葡萄。仿佛闻到了这些果子的味道。师:读文章时,结合着自己的感官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读着文字,仿佛看到了作者描写的画面,听到了作者描绘的声音,闻到了作者笔下的味道。这样的阅读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体验和感受。3. “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预设:种菜栽稻,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在望的美景。这样的画面勾起了我对家人的思念,于是我对阿妈说:“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4.师:(完善表格)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就是抓住了自己的感官,用眼看、耳听、鼻闻写出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然后再写出自己的所想,每一幅画面都体验了我和阿妈在一起的幸福和温暖。那么同学们,你还记得月下的某个场景吗。仿照课文来写一写。写出月下的所见所想。预设:那次我和哥哥在月下捉萤火虫的场景让我记忆犹新。那天夜里,凉风习习,月光皎洁,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银纱。我和哥哥在月光下追逐着彼此的影子,忽然看见一闪一闪的微光在空中移动。啊,是一只萤火虫!我们惊喜极了,赶紧追了过去。萤火虫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飞着,似乎在跟我们玩游戏。我们紧追不舍,跟着萤火虫跑着、笑着……虽然最后没有捉住萤火虫,但那夜宁静的月色、闪闪的萤光、开心的追逐场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三)月亮牵星图重点语句:“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师:排比。对走过的地点总结,为后面的情感升华做铺垫。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2.仿照第六自然段,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场景。【教学反思】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悠长、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从孩子的心灵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秋天月夜下的动静结合的优美画面,充满了童真气息和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我十分注意景与情的融合,既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又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美。1.以读为本,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美情浓。课文中许多句子描写生动,勾画出了一幅幅诗意、灵动的画卷。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语言的美,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想象“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月下牵星”这些图景,把语言文字还原成鲜活的画面,和同学交流想象的画面,并给每幅画面起名,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受月夜的宁静、祥和,丰收在望的喜悦以及浓浓的亲情。2.以读促写,边读边积累,培养表达能力。课文中很多句子优美生动,还有很多语句后用省略号,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这些语句,抓重点语句进行赏析,发现语句的特色,再填补省略号的空白,进行语言训练。比如:描述月亮升起的画面,四个“照亮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写景物,引导学生说月光还照亮了哪些景物。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学课件)2.《走月亮》.pptx (配套教案)2.《走月亮》.docx (预习卡) 2.《走月亮》.docx 《走月亮》导学案.doc 《走月亮》说课稿.doc 类文阅读-2 走月亮.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