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课前准备坐姿端正,精神饱满准备好:语文书 学习单 红笔 黑笔 组牌坐姿端正,课桌椅整齐,个人桌面保持整洁眼到手到脑瓜到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夫君子之行( ) 淫慢( )遂成枯落( ) 悲守穷庐( )lì( )精 险zào( )年与时chí( )fúyínsuìlú励躁驰“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杜甫笔下写的是古代哪位精英吗?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作者简介三国时蜀汉丞相,他是后人眼中的“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那蕴含着“慈父情,谆谆教子意”的《诫子书》,领悟名人的教育风范,品味先贤的修身之道。《诫子书》诸葛亮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 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 感受本文所体现的古代文化传统,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古代的“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诫子书》;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知识链接《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中寄托着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可是年仅8岁的诸葛瞻究竟能不能读懂父亲信中的深意呢?今天就让我们与8岁的诸葛瞻一起来解读这封信。整体感知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fúyín1.我们为诸葛瞻朗读了信件,还要向他解释这封信的内容,现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面两个任务。小组合作,梳理文意【任务一】挑选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加以注释。【任务二】向诸葛瞻介绍这封信的内容。(结合“任务一”中查找到的重要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出这封书信的内容。)小组上台展示,要求:1、小组内轮流一人一句口头翻译2、翻译时先读要翻译的句子,然后翻译重点字词,最后翻译整句。个人思考梳理四分钟,小组讨论两分钟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修养培养品行、行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宁静专一(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内心恬淡达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必须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必须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放纵懈怠就振奋浮躁轻薄修养(否则)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陋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年纪随同,伴随意志岁月最终,终于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古今异义1.险躁则不能治性 2.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 今义:环境安静轻薄无常;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懈怠;形容速度不快。危险。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探究二(1)非学无以广才(2)非宁静无以致远增长,形作动远大的目标,形作名(三)一词多义非学无以广才(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学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遂成枯落(成了,变成)成(二)词类活用1.解释下列红色字。(1)静以修身( )(2)淡泊( )(3)无以 ( )(4)致远( )课堂检测单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致,达到(5)淫慢( )(6)险躁( )(7)治性( )(8)年与时驰( )(9)枯落( )放纵懈怠轻薄浮躁修养疾行,指迅速逝去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色衰,没有用处2.根据理解默写出原文语句。诸葛亮在书信中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是:《诫子书》中,诸葛亮用 哪一句论述了学习、成才、立志三者的关系。静以修身 , 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文中劝勉人们珍惜时光,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句子是: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宁静无以致远本节课我们帮助诸葛瞻疏通了文意,但是,其中的道理你真正明白了吗?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探究这封信。课堂小结《诫子书》诸葛亮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信件的内容,这节课我们要站在诸葛亮的角度,读出父亲的语气,感受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新课导入“诫子书“的“诫”是劝解、告诫的意思,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全文,读出父亲对八岁孩子劝诫的语气。朗读要点小贴士!①发语词后进行停顿。②朗读否定词和表示品格的实词时使用重音。③读出反问句的语调。点击播放朗读音频任务一:读出味道以“诫”为引,读顺文章之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男生男生女生女生建兴十二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任务二:读懂深情探究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封家书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读懂深情小组代表原位展示句式:从“ ”一句中,我看出了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 的人。读懂深情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之情,以及对儿子的不舍和关心疼爱之情。探究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封家书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读懂深情君子探究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封家书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1.八岁的诸葛瞻虽然知道了信的内容,但对信中提到的“静”“学”“志”“淫慢”“险躁”的关系还不是很理解,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上述词语制作一份关系图。合作探究任务三:读明道理要求:个人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2分钟,组内分工一起上台展示静可以促进志向达成。(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可以促进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合作探究静(成)学淫慢、险躁相反(成)枯落促进关系图示例(明)志正面反面我选择的句子:我的理由:通过学习本篇文言文,我们让诸葛瞻感受到了父亲的情感,也理解了其中的内容与关系。接下来请你从信中挑选一句话,把它写在一张书签上,勉励自己或送给你身边的朋友们,并阐述你的理由。合作探究精选箴言,阐述理由任务四:读出启示例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句强调“静”的重要性,体现出学习过程中要有定力,排除杂念干扰,安静专一。合作探究精选箴言,阐述理由例2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此句强调“学”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志向对一个人的巨大影响。例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此句是对孩子的期盼和告诫,时光疾速逝去,若丧失了静、学、志等美德,人就无法成才。《诫外甥书》——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使庶几②之志,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⑤,广咨问,除嫌吝⑥,虽有淹留⑦,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⑧?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⑨,不免于下流矣。【注释】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高举的样子。④侧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实现。⑨窜伏:逃避,藏匿。拓展提升单1. 解释下列加点字。夫志当存高远( )广咨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多,广泛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3.读完本文后,你得到哪些启示?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且矢志不渝地为之拼搏、奋斗,最终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虚度年华,荒废一生。今天我们通过朗读、注解、品析的方式为诸葛瞻解释了这篇文章,古人说熟读成诵,让我们再次朗读这篇文章,让父亲的这份殷切期待与真切道理,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搜集各类“诫子书”。如西汉孔臧《与子琳书》、东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等,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读懂文章,收集古人“诫子”的名言警句,制作一本古人“诫子”警句册,体会古人智慧。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