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课件(共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散步》课件(共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散步
----第二单元第6课
脚步里的秘密——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一、教学目标
01
1.积累文中的重要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02
03
04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等方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亲情与责任。
3.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赏析能力,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珍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 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集》。“散步”是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本文叙事的线索。标题语言凝练,感情意蕴丰富,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并且暗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写作背景
作者写此文前,确实有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2、写作背景
1985年,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在美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我们的传统美德被外国人如此看重。于是,作者开始重新审视这份看起来很普通的浓浓亲情体现出的价值。
二、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3、文体知识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神不散”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霎时(shà) 嫩芽(nèn) 拆散(chāi) 委屈(wěi)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熬(áo)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2、内容概览
(1)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写散步时的环境情趣,表现亲情,化解分歧,体现“我”的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合理解决分歧,散步愉快进行。
a、 散步的时间?(初春)
b、散步的地点?(田野)
c、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
(我 妻子 母亲 儿子; 我 )
d、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散步 产生 分歧 解决分歧
二、教学过程
(三)【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上面的内容
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散步中产生分歧,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1、品析语言,积累学习
这篇文章感染力强,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
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1、品析语言,积累学习
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
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与疼爱。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1)写景的句子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1)写景的句子
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与疼爱,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2)对称的句式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2)对称的句式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作用: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3)总结语言特点
读完这些句子,大家总结一下,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①语言朴素亲切,多用短句,如话家常;②用写景烘托渲染;③使用对称句与回环句增强语言的诗意美。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小结: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2、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
齐读下面课件出示的最后一段的几句话,说说对“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和母亲,妻子和儿子,两对母子三代人,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婴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2、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2)理解“大词小用”
不少名家评论这篇散文时都提到两个词:“大词小用”和“小题大做”。请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四)【文本探究】
文中“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是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是把自己的话说成是“决定”,一处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表现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作者是在借散步这件事强调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对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责任担当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1.活动背景
《散步》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字里行间藏着家庭里的爱与责任:母亲的包容、父亲的担当、孩子的天真,都藏在田野散步的短短路程里。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1.活动背景
对于刚升入初一的你们来说,家庭是最熟悉的港湾,但或许从未细细品味过日常相处中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情感。这次活动就像一次 “文字探秘”,让我们跟着文中一家人的脚步,在朗读、讨论、探究中,发现平凡生活里的温暖密码,读懂亲情里的付出与成全。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2.任务要求
选取文中不同对话段落(如 “我” 劝母亲散步、一家人讨论走大路还是小路等),分别扮演 “我”、母亲、妻子、儿子,用合适的语气和语速朗读。
要求:朗读时注意人物的情感(比如母亲的温和、儿子的雀跃、“我” 的犹豫),可以加入简单的动作或表情,让文字 “活” 起来。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①课文内容: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活动内容:全班齐读这句话后,试着圈出句中的人物并按顺序说说他们的关系,你发现作者这样排列的妙处了吗?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散步的场景,人物排列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我” 处于首位,既点明了叙述视角,又暗示了 “我” 在家庭中的核心协调作用;母亲、妻子、儿子的顺序,体现了家庭中代际的延续性。齐读时能感受到句子的节奏感,而梳理人物关系则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家庭结构中蕴含的亲情纽带。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②课文内容: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活动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我” 和母亲的对话,读完后说说母亲为什么会 “信服地点点头”,这体现了母子间怎样的相处模式?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这段对话展现了母子间的相互理解。母亲的 “不愿出来” 是出于身体的衰老,而 “我” 的劝说既考虑到母亲的健康,又带着温柔的坚持。母亲的 “信服” 不仅是对儿子建议的认可,更源于多年来形成的信任。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对话中的情感温度,体会晚辈对长辈的关怀与长辈对晚辈的信赖,这正是家庭中敬老传统的细微体现。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③课文内容: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活动内容:男生读描写母亲想法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儿子想法的部分,读完后小组讨论:“分歧” 的产生仅仅是因为路线选择不同吗?它背后藏着哪些家庭中的常见矛盾?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分歧” 表面是路线之争,实则反映了家庭中不同代际需求的差异。母亲偏爱平顺的大路,体现了老年人对安稳的追求;儿子喜欢有趣的小路,展现了孩童对新奇事物的向往。男女生分读能凸显这种差异,而讨论则能引导学生发现,家庭中的矛盾往往源于不同的生命阶段特征,理解这些差异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④课文内容: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活动内容:自由朗读这句话,然后想一想:“我” 做这个决定时内心可能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从 “委屈” 一词能看出 “我” 对儿子有着怎样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我” 的决定体现了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伴同时日” 的对比,直白地道出了对母亲的珍惜和对儿子的歉疚。“委屈” 一词并非忽视儿子,而是在两难选择中做出的权衡,暗含着对儿子的疼爱与未来的期许。自由朗读能让学生更易代入 “我” 的心境,体会其中复杂的情感,理解中年一代在家庭中兼顾上下的不易。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⑤课文内容: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活动内容:全班齐读这句话后,用一个词形容母亲此时的心情,并说说母亲改变主意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母亲的改变源于对孙儿的疼爱,一个 “摸” 字尽显温柔。她虽然年迈,却能为了孙辈放弃自己的想法,展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包容与奉献。齐读时能感受到这句话中蕴含的温情,而对母亲性格的分析,则能让学生体会到家庭中爱是相互成全的。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⑥课文内容: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活动内容:小组合读这句话,然后讨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几个词有什么深层含义?为什么说 “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这几个词不仅描绘了走路的状态,更象征着中年夫妇对家庭责任的郑重态度。“整个世界” 的比喻,将家庭的重量提升到了生命传承的高度 ——“我” 背上的母亲代表着过去,妻子背上的儿子代表着未来,而 “我” 和妻子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小组合读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到生命一代传一代的责任感,以及家庭在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3.学习内容
⑥课文内容: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活动内容:男生女生交替朗读这句话,读完后说说这句话妙在哪里,为什么能让 “一家人都笑了”?
二、教学过程
(五)【语文实践活动】 脚步里的秘密 —— 解锁《散步》的温情密码
明确:这句话看似简单,却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趣味。它以朴素的语言点出了家庭结构的对称性,体现了生命的循环往复。“笑了” 包含着对这种巧妙发现的认同,也暗含着家庭成员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交替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句子的韵律美,而对 “笑” 的解读则能引导学生体会家庭生活中平凡的快乐与温暖。
三、作业布置
1.情境作文: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必做)
2.课后阅读莫怀戚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选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