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8课 蝴蝶的家(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 第8课 蝴蝶的家(教案+课件+备课素材)

资源简介

《蝴蝶的家》说课稿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生字,掌握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若小动物的关爱之情是教学重点;
2.感受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课前播放凯丽金的名曲《回家》,配以一家人在家中其乐融融的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倾听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由人的家引向了其它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
学生朗读“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地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引发想象,升华关爱之情
文章最后以苦寻无果作结,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暴雨中的蝴蝶到底哪儿去了?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随着答案一个个地被否定,暴雨中的蝴蝶已经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谜。怜爱之心、关爱之情随着孩子们的忧虑与着急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生命的内涵在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反馈中得到了提升。
名言导行,培养探索之情
本节课除了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外,还在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情怀,培养探索精神。课程已临近结束,可蝴蝶的家在哪儿我们仍然不知道。此时我抓住时机,通过名言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有疑问才会有探索、才会有进步。当学生们再次听到音乐《回家》时,他们都带着深深的疑问、浓浓的兴趣走出教室,去寻找新的答案。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纵观本节课,教师以文为依据,以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象、感悟”使孩子们在品读感悟中、在师生的互动反馈中、在对蝴蝶无限的关切中充分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的同时,尽情地享受探索知识的快乐。8.*蝴蝶的家
预习目标一: 掌握字词 音 给下列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躲避(bì pì ) 震撼(gǎn hàn) 喧闹(xuān xüān) 屋檐(yán yuán) 孔雀(què qiǎo) 家雀儿(què qiǎo)
形 比一比,再组词。 感( ) 避( ) 吹( ) 雀( ) 撼( ) 壁( ) 炊( ) 鸟( )
义 词语理解。 喧嚷:____________ 轻盈:_____________ 斑斓:_____________
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拓展资料 查资料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
日积月累 7.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说明作用。
蝴蝶的家在哪里?
蝴蝶的家
作者进行了几种猜想,
分别是什么?你觉得
在哪里?请在下面的
框里填出来。8* 蝴蝶的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积累多音字“雀”。
2.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语文要素】
3.能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语文要素】
4.能体会到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进一步感受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提问,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同学们,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先来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蝴蝶图片)。这些蝴蝶真美啊,同学们,你对蝴蝶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今天这篇课文,就是与蝴蝶的家有关,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学习。(出示课题)
二、运用方法,提出问题
1.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教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注意生字和新词,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
①出示会认字,通过组词来加强学生对会认字的熟悉。
②出示多音字“雀”。辨析“家雀儿”和“麻雀”:在本课“麻雀”中读què,另外它还有个读音,qiǎo“家雀儿”。放到课文中的语境中读。
2.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蝴蝶的家”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担忧蝴蝶(第1、2自然段);寻找蝴蝶的家(第3-5自然段);最终无果(第6自然段)。
2.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1)引导回顾:在本单元的前三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提问方法?
预设:
学会了提问的角度:局部、整体、内容、写法、启示,知道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2)教师过渡:认真读课文,试着用前几课学过的提问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吧。
学生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及时肯定并启发其他学生。
学生1:我想问,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
学生2:我想问,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好奇蝴蝶的家在哪里?
学生3:我想问,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蝴蝶的家所在的地方呢?
(3)小组合作,梳理问题。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选出小组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个人问题清单
序号 组内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提问角度
1
2
3
(4)全班交流,筛选问题。
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本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说明推荐理由。全班共同讨论,筛选出至少三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形成《全班问题清单》。
全班问题清单
1.
2.
3.
三、尝试解决,深度理解
1.集体研讨问题。
过渡:大家选出了三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课文,寻找答案。
(1)集体研讨问题1: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
出示课文,自读3/4两个自然段。
预设: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不断否定自己对蝴蝶的家的位置的猜测,体现了作者着急想知道蝴蝶家在哪里,表现了对蝴蝶的担心。
(2)集体研讨问题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①阅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直接写“我”为蝴蝶着急的句子。
预设:“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我真为蝴蝶着急了。”“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文中是怎么描写作者着急的?我们一起来看。
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怎么样?(躲避)
蝴蝶怎么办呢?这句话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天气是怎样的?(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词语,总结:天低沉、雷雨交加、风怒吼、雨密集)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感受到雨非常的大,天气非常的恶劣。
这样恶劣的天气,蝴蝶是怎样的呢?出示语段: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指导:“是那样……是那样……是那样……”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是反问句,都突出表现了蝴蝶的弱小,怎能不让人着急呢?
③小结:作者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表达出了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让每个读者感同身受,也都为蝴蝶着急。
(3)集体研讨问题3: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
①阅读第6自然段我们可以知道,文中的“我”最终也未找到蝴蝶的家,同学们,你知道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自己在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②资料链接。
总结:这节课,我们运用了提问的阅读策略一起学习了《蝴蝶的家》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有了很多的收获,希望同学们在课下查阅资料,一起讨论,找到其他问题的答案。也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使用这种方法,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
结构梳理。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中已经教授了一定方法的基础上的运用与实践。教材除了在课题下给出提示外,没有更多的指引,因此,我将此文的执教关键词设定为“开放”,开放文本提问的空间、时间、角度,开放交流问题的渠道,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体验提问的乐趣,巩固提问策略学习的结果。
此外,我还加强了单元课文之间的延伸迁移,联系上一节课的课后练习,继续巩固问题清单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同时,对清单进行批注、筛选、甄别,让学生罗列清单过程的思维变得清晰可见,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类文阅读-8* 蝴蝶的家
蝴蝶花儿(节选)
冯 喆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开了。辛勤的小蜜蜂和美丽的蝴蝶们,扇动着翅膀飞过来了。它们唱着,跳着,在这朵花上停一停,在那朵花上落一落,将花儿的生命一年年地传下去。
我仿佛听见了蝴蝶妈妈的声音:“孩子,我们的生命很短暂,我希望你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让没有花的地方变成花园。”小蝴蝶们齐声回答:“妈妈,您放心吧,我们会做到的。”
第一天,大女儿彩蝶来到花园里,( )着说:“你们愿意跟我去别的地方生活吗 ”小草高兴地说:“我愿意去。”彩蝶( )地说:“你只是棵小草,又不是花儿。”花儿们听到这话,心想:你也太看不起人了。便说:“我们都不去了。”彩蝶非常失望地走了……
第二天,二女儿凤蝶来到花园里,用很( )的口气命令花儿和小草:“你们立刻跟随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生活。”小草和花儿谁也不理它,凤蝶非常生气地走了……
第三天,小女儿粉蝶来到花园里,用触角轻轻地摸着小草的叶子和花儿的花瓣儿,( )地说:“花儿、 小草,我想请你们帮助我把光秃秃的地方变成美丽的花园,你们愿意吗 ”花儿和小草都非常高兴地说:“我们愿意,我们愿意!”粉蝶很( )地说:“太好啦,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春风吹来了,小草摇起来,花儿动起来,引得小蜜蜂和蝴蝶们来回飞……它们飞到哪儿,哪儿就有歌声。它们落到哪儿,哪儿就有花朵。就连小草都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花。
蝴蝶花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傲慢 感激 微笑 不情愿 诚心诚意
2.花儿们为什么对蝴蝶妈妈的大女儿彩蝶说:“我们都不去了”?
3.小草和花儿都不理蝴蝶妈妈的二女儿凤蝶,是因为( )
A.她并不是真心邀请小草和花儿的。 B.她用的是傲慢的命令的语气。
C.她太爱生气,不能和小草、花儿做朋友。
4.蝴蝶妈妈的小女儿粉蝶为什么能得到小草和花儿的帮助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5.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参考答案
1.微笑 不情愿 傲慢 诚心诚意 感激
2.因为彩蝶觉得小草不是花儿,不想邀请他,花儿们觉得她“太看不起人了”。
3.C
4.因为粉蝶是诚心诚意去邀请小草和花儿的,而且很有礼貌,得到支持后首先道谢。
5.示例:我明白了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对人要有礼貌,让人心里舒服才能更好地合作。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qián)诚的修女。
螳螂( )很美丽,( )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但是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 。
3.文中画“ ”句子是一个 句,作用是 。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虽然……但……
2.比喻 强壮有力
3.过渡句 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共24张PPT)
8.*蝴蝶的家
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hàn
xuān
qiǎo
yán
会认字
躲避
震撼
喧闹
家雀儿
屋檐
多音字
家雀儿
麻雀
qiǎo
què
我常想,下大雨的时候,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怎么办呢?
放在课文的语境中读一读吧。
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不像家雀儿似的,一下雨就飞到人们的屋檐下避雨。
整体感知
课文围绕“蝴蝶的家”讲了哪些内容?
担忧蝴蝶
寻找蝴蝶的家
寻找无果
互动课堂
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本单元前三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提问方法?
课文局部、整体
内容、写法、启示
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6.《夜间飞行的秘密》
7.《呼风唤雨的世纪》
用前几课学过的提问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
根据不同的角度,给问题分类。
筛选出三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我想问,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
我想问,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好奇蝴蝶的家在哪里?
我想问,究竟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蝴蝶的家所在的地方呢?
小组合作
小组成员轮流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选出小组最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填写《小组问题清单》。
序号 组内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提问角度
1
2
3
小组问题清单
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本组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说明推荐理由。全班共同讨论,筛选出至少三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形成《全班问题清单》。
全班问题清单
1.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
2.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3.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
问题1
第3、4自然段为什么要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写?
1
2
3
4
5
6
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不断否定自己对蝴蝶的家的位置的猜测,体现了作者着急想知道蝴蝶家在哪里,表现了对蝴蝶的担心。
问题2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我”为蝴蝶着急?
在文中勾画出直接写“我”为蝴蝶着急的句子。
下大雨的时候
躲避
文中是怎么描写作者着急的?
怎么办呢?
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天低沉
雷电交加
风怒吼
雨密集
雨大,环境恶劣
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斑斓,一点儿水都不能沾;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排比
反问
弱小
作者反复写“我真为蝴蝶着急”,表达出了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让读者感同身受,也都为蝴蝶着急。
问题3
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
文中的“我”最终也未找到蝴蝶的家,同学们,你知道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自己在课后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资料链接
蝴蝶其实没有固定的家,也可以说是“四海为家”。下雨的时候,它们或许会躲在树叶、花瓣之下,或许会藏在草叶、菌菇之中,还可能在屋檐底下。总之,它们会选择一处隐秘安全的地方,倚靠外物的遮挡来御寒、避风和挡雨。就算碰到暴雨,也不用担心,它们不仅能预知天气及时躲避,翅膀的细小鳞片还是遮挡雨水的利器。8*《蝴蝶的家》导学案
课题 蝴蝶的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避、撼”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然后尝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字卡、词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 1.屏幕出示蝴蝶飞舞的画面,相机提出问题。同学们,阳光下的花丛中, 美丽的蝴蝶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可是蝴蝶怎么办呢?此刻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看图欣赏画面,认真听老师描述画面内容。 2.齐读课题:蝴蝶的家。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有声有色的动画,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提问,自学生字(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听读课文,思考自己想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 几遍。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认真聆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自己想要提出哪些问题。 2.(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生字词。 (2)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躲避 震撼 喧嚷 家雀儿 屋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雀”在本课读qiǎo,不读què。) 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将字、词、句与课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解决识字的重点。
三、提出问题,尝试解决(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引导学生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3.引导学生尝试解决: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 (2)如果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4.引导学生讨论: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它们的家在哪里呢?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 5.引导学生拓展交流: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它的家会在哪里呢?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大胆交流吧! 1.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生1:蝴蝶美丽而弱小,在大雨来临之时,它们能躲在哪里呢? 生2:我也在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 生3: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生4: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 生5: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桥下面或树叶底下呢?生6:如果蝴蝶没有及时躲过猛烈的风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2.小组交流,分类整理问题。3.在老师的引领下解决问题。(1)小组交流,圈画相关语句,再读一读,读出作者的感受。(2)回答老师的问题,朗读相关语句,读出着急的语气。 (3)齐读勾画的语句,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4.小组讨论文中的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 5.畅所欲言。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每提出一个问题,都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然后要引导学生自己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适当进行朗读指导,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真正做到语文的“读”,并给学生带来朗读的快乐。3.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4.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想象的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内心的感悟。
四、朗读感悟,拓展资料(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交流: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2.课件出示拓展资料: 乌云密布天色晦暗时,蝴蝶便 会在栖息地寻找躲雨的地方:对于骤雨,蝴蝶会就近选择一些地方,如花间、树叶下,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既防雨又防风。另外,如果蝴蝶真的被雨水淋到也不必担心,因为蝴蝶的翅膀是由几百片细小的鳞片组成的,和鱼身上的鳞片相似。下雨时还能遮挡雨水,使蝴蝶不会被真的淋湿。 1.交流汇报: (1)小女孩确信不疑,蝴蝶有躲避风雨的家。她认为蝴蝶一定藏在一个秘密的家里,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2.阅读屏幕中的拓展资料。 1.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这是对文本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文章主题的自然渗透。 2.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拓展资料,丰富知识的积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延伸,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用漂亮的纸卡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作业。制作漂亮的纸卡,写上自己想说的话。 1.小蝴蝶呀,我也为你着急,下雨的时候,你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哪! 2.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假使我再遇见雨天,我要在花丛、小树旁边准备一些小木房子,让蝴蝶有家可回。 教师可利用课文特点,结合课文内容,要注重课后这种开放式的练习,让学生有话可写,也让学生品尝创作的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