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提升
重点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 年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攻入北京,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严重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者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1.(黔东南州模拟)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与三元里人民抗英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新考法·以诗配图】(六盘水期中)八年级(2)班同学以“变局的开端”为主题开展讨论会。小乐同学在讨论会上展示了下图所示战役绘画,与该战役相符的诗句是( D )
A.保家卫国靖海疆,一十二载荡倭寇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七旬老将守吴淞,秉旗促战殉国难
D.将军阵前抗英夷,血染炮台浴忠魂
解题思路——以诗配图类选择题
①熟知事件:牢记重点事件的关键要素,依时间轴梳理,形成框架,定位历史时期。
②剖析诗句: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倭寇、荷夷、吴淞、英夷等),明确创作背景与对象。
  ③观察图片:留意场景(陆地、炮台等)、装备、人物服饰动作等,综合判断匹配。
3.(贵阳南明区月考)据下图可以判断( A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导致下图中文物流失出现第②次高峰的罪魁祸首是( B )
A.英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5.1858年,美、英公使声称:“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下列选项中实现美、英这种意图的是( B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更多通商口岸 D.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6.(河南中考)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A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 .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7.【新考法·大单元主题】某同学在学习完历史课程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他学习的历史课程主题最有可能是( C )
A.繁荣开放的时期 B .早期现代化探索
C.内忧外患的时代 D.和平共处的环境
8.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逐步变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的1843—1844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分)
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2分)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1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842—1949)》
(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变化: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增加;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答出两点2分)原因:列强获得协议关税等特权;开放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2分)
材料三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件有关?(1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件不能实现的原因。(2分)
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分)原因:主张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分)
影响: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2分)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提升
重点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 年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侵略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攻入北京,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严重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者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战败原因 根本原因都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1.(黔东南州模拟)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与三元里人民抗英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新考法·以诗配图】(六盘水期中)八年级(2)班同学以“变局的开端”为主题开展讨论会。小乐同学在讨论会上展示了下图所示战役绘画,与该战役相符的诗句是(   )
A.保家卫国靖海疆,一十二载荡倭寇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七旬老将守吴淞,秉旗促战殉国难
D.将军阵前抗英夷,血染炮台浴忠魂
解题思路——以诗配图类选择题
①熟知事件:牢记重点事件的关键要素,依时间轴梳理,形成框架,定位历史时期。
②剖析诗句: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倭寇、荷夷、吴淞、英夷等),明确创作背景与对象。
  ③观察图片:留意场景(陆地、炮台等)、装备、人物服饰动作等,综合判断匹配。
3.(贵阳南明区月考)据下图可以判断(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西方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D.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4.导致下图中文物流失出现第②次高峰的罪魁祸首是(   )
A.英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日本军队 D.八国联军
5.1858年,美、英公使声称:“从遥远的地方无法驾驭中国政府,到了它的身边,它就会变得驯服多了。”下列选项中实现美、英这种意图的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增开更多通商口岸 D.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6.(河南中考)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 .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7.【新考法·大单元主题】某同学在学习完历史课程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他学习的历史课程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繁荣开放的时期 B .早期现代化探索
C.内忧外患的时代 D.和平共处的环境
8.列强的侵略既具有破坏性,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和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逐步变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摘编自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的1843—1844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署了哪些“不平等条约”。(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842—1949)》
(2)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
材料三 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跟哪一文件有关?(1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文件不能实现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