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同步练习(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草原同步练习(有答案)

资源简介

1.草原
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盛会,让我们共聚草原,同庆佳节。
基础巩固
—、【开幕式新闻稿】开幕式现场宾客云集,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睹这场文化盛宴。
阳历七、八月,内蒙(méng měng mēng)古草原绿草如茵,苍翠如濯,那达慕大会如期举办。开幕式上,农牧民抬着标有“同心共筑中国梦”字样的大型奶dòu fu( )入场,勾勒(lè nè)出祖国发展的美好愿景。lǜ tǎn( )般的草地成了“战场”,选手们穿着cǎi hóng( )般的衣裳(shang cháng),扬鞭疾驰、弯弓搭箭, mǎ tí( )疾驰声奏乐,蓄力拼搏声和鸣。姑娘们shāo( )显羞涩(shè sè)地露出了微笑,游客们眼瞳如bō li( )珠般明亮,目不转睛。万人相聚,渲(xuàn xuān)染出一幅美不胜收的草原风情图。
1.根据拼音写字词,将语段补充完整。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3.下列词语中的“微”与新闻稿中“微笑”的“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微言轻 B.谨小慎微 C.面色微红 D.日渐衰微
4.读画“﹏”的词语,你联想到了类似的词语,如: 、 等。
二、【草原风景小记】大会的举办地风景如画,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草原的小丘上久立四望,朝霞将云朵染成粉紫色,远处的羊群如流动的珍珠带。
B.骏马疾驰,骑手身穿五彩服饰,襟飘带舞地奔向远方。
C.连绵的草浪被夕阳染成金黄色,往天边望去,这一碧千里的景色令人沉醉不已。
D.站在草原的中央,四周绿意盎然,天空湛蓝如洗,我忍不住高歌一曲。
三、【民族交流展示】远道而来的游客们与草原人民欢聚一堂。读句子,体会蒙汉情深。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1.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句子中主客相聚的场景,我会选择 ( )
A.其乐融融 B.热火朝天 C.杯盘狼藉 D.酒过三巡
2.老舍在《内蒙东部纪游·陈旗草原二首(其二)》中写道“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由此你能想象草原人民敬酒时会说些什么吗 写一写。
四、为更好地描绘草原美景,记录大会盛况,同学们决定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
草 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B.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画面元素】美丽的草原景色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根据选段内容,把下图补充完整。
2.【想象丰富】老舍善用丰富的想象展现景物之美,请将乔乔和木木的对话补充完整。
乔乔: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把羊群比作 ,把草原比作 ,结合生活经验,我还能想到羊群像 。
木木:“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中,“茫茫”的意思是( )(填序号)。读到此处时,我联想到了《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 ”,这里,“茫茫”的意思是( )(填序号)。
A.广阔无边 B.烟雾弥漫 C.昏暗阴沉 D.苍凉凄清 E.边际模糊
3.【情景交融】选段画“ ”的部分,描写草原景色的是 句(填序号),表达作者感受的是 句(填序号),这样安排在情感表达上的好处是 。
阅读提优
五、参加那达慕大会时,同学们注意到了草原上的草垛,读一读,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草垛上藏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①草垛如同干草的房子,但里面不住人,也不住动物。这座草的房子没有厅室,没有门,也没有窗户。我在拜兴塔拉乡住的时候,把一扇没人要的旧门摆在牧民额博家的草垛上,远看草垛像一个蒙古包。额博哈哈大笑,说你是一个热爱家的人啊。
②那些日子,我没事就绕着草垛散步,他们说,狐狸才这样围着草垛转,假如有一只老母鸡在草垛里抱窝的话。我从草垛上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的草不躺着,它们站立在宽厚的泥土上,头顶飘过白云。早上,曦光从山顶射过来,草尖的露水闪烁光芒,好像手执刀剑。六月末,大地花朵盛开,像从山坡上跑下来,挥动红的、黄的和蓝的头巾。城里人习惯用花盆栽花,花在家具之间孤零零地开。草原上,大片的花像没融化的彩色的雪。花朵恣意盛开,才叫怒放。开花,只是草在一年中几天里所做的事而已。
③野花夹杂在草里,和草一同嬉戏。花朵如一群小女孩,甩掉鞋子跑到了草叶身后捉迷藏。明明没有风,却看见草叶的袖子摆动。草浪起伏的节律,让人想到歌王哈扎布唱蒙古长调的气息。歌者把腹中所有的气吐尽,吸气时喉间颤动,气息沿上颚抵达颅顶,进入高音区并轻松地进入假声。这种演唱方法如草浪在风里俯仰,深缓广大,无止息。
④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草是草原上最广大的种族,祖祖辈辈长于此地。白云堆在天上,如一个集市。如果地上没有草,剩下的只有死寂。草把沟壑填满,风里飘过一群群鸟的黑影。草的香味钻进人的衣服里,草的汁液浸泡马蹄。
⑤草们如今成了干草垛,它们一根挨一根躺在一起,回忆星光和露水。我心里想,这些草在草原能占多大的面积,十亩,还是五亩 算不出。只好说,它们是很大一片草。如今它们变成草垛。我像狐狸一样围着草垛转,嗅干草的香味。干草的甜味久远,仿佛可以慢慢酿成酒。
1.本文作者善于从所见之景想开去,请你根据文章填空并选一个作者所见景物也试着想开去。
作者所见 作者联想 我的联想
六月末的野花 ① 由 ,我联想到 。
没融化的彩色的雪
风吹草浪的起伏 ②
思考:作者将草原的花与城里的花进行对比,突出了草原的花
的特点。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 ”句子,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

3.作者在文中说:“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那么草对于草原意味着什么呢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草是草原的主体和基础。 B.草是草原生命力与活力的源泉。
C.草滋养着草原上的其他生命。 D.草是草原的点缀和附属物。
4.最后一段,作者将自己比作“狐狸”围着草垛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梳理探究
六、那达慕大会结束后,同学们与新认识的蒙古朋友依依惜别,想起了几首诉离情的诗。请你从诗歌中概括出古人的送别方式。
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示例:离歌告别
②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参考答案:
一、1.豆腐 绿毯 彩虹 马蹄 稍 玻璃
2. měng lè shang sè xuàn
3. C解析:本题考查字义。“微笑”的“微”是副词,略微、稍的意思;“人微言轻”的“微”是微贱的意思;“谨小慎微”的“微”是小、细小的意思;“面色微红”的“微”是略微、稍的意思,与“微笑”的“微”意思相同;“日渐衰微”的“微”是衰落的意思。故选C。
4.示例:碧空如洗 翠色欲流
二、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C项“一碧千里”指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根据词意可以得知与句子“连绵的草浪被夕阳染成金黄色”是不相符的,故选C。
三、1. 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知道四字词语的意思,再结合对句意的概括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其乐融融”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杯盘狼藉”的意思是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酒过三巡”是指酒已经喝了有一段时间,喝了不少了。句子中描写主客相聚,互相敬酒的场景,能感受到快乐和谐的氛围,故选 A。
2.示例:我亲爱的朋友,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请一起干了这杯饱含情谊的美酒吧!祝愿我们的友谊长长久久!
四、1.草原风光 明朗 移动的羊群 静立的骏马和大牛
2.白色的大花 无边的绿毯 示例:白云 E风吹草低见牛羊 A
3. AB 把作者初见到草原时的惊喜、感叹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五、1.①各色的头巾 ②歌王唱蒙古长调的气息示例:六月末的野花 点缀在绿毯上的滴滴水彩 肆意自由、生命力旺盛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晨光照耀下草尖露水折射光芒的样子
3. D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D项“点缀”和“附属物”的说法错误。“点缀”的意思是加以衬托或装饰,“附属物”指附属于某一事物的东西,它在该事物中处于次要、辅助地位。由“草对于草原,不是衣服,更不是装饰”“草是草原上最广大的种族”可知,草既不是草原的点缀,也不是草原的附属物。
4.作者将自己比作狐狸,既是对前文村民玩笑话的一种呼应,也体现了作者对草原、对草垛(即草的另一种形态)的喜爱和亲近。
六、折柳赠别 把酒饯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