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评价(十三)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评价(十三)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法(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专题评价(十三)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法
一、选择题
1.《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2.公元前204年《秦奇亚法》规定,禁止服务对象支付给律师任何酬金。公元47年克劳狄皇帝通过“元老院决议”,规定允许支付给律师的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塔西佗在《对话录》中写道:“演讲者们哀叹,丰富多彩的演讲被私人法庭的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这表明罗马(  )
A.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 D.皇权不受法律束缚
3.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
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4.(2023·辽宁高考)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5.近代以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成文法影响深远 B.英美法律留存原始残余
C.临海国家法统的共性 D.其范围与殖民扩张有关
6.近代西方某国的法律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不仅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还要允许代表不同观点的利益集团以各种合法方式影响政府的运作。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政治多元主义 B.权力分治
C.个人信仰自由 D.法律至上
7.十六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8.14世纪,英格兰人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威克里夫进行的改革运动(  )
A.推动了因信称义理念的传播 B.摆脱了天主教对英国的影响
C.传播了自由平等的启蒙观念 D.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9.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
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C.民族认同观念的强化 D.欧洲语言的书面化
10.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  )
A.强化文化认同 B.维护国家利益
C.促进民族交融 D.发起宗教改革
11.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表明(  )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 B.近代外交制度得以建立
C.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D.“大国一致”原则确立
12.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13.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  )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
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
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8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局面下,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战争在毁灭人类财富的同时,迟滞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如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安全部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无法估计,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就惨遭轰炸。同时,大量难民涌向周边国家。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设立6个机构,安理会被授权“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订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2)认识:1945年,联合国成立。它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处理重大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联合国在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方面,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
(3)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联合国权威;完善国际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法律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使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英美法系”逐渐形成,它以判例法为主要特点,主要影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先后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颁布《法国民法典》;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制定了宪法和民法典。“大陆法系”逐渐形成,它以成文法为主,主要影响了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专题评价(十三)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民族国家与国际法
一、选择题
1.《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C.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解析:选B 要求原告为疾病或年老的被告提供交通工具,对于为贫民当事人提供担保者不作财力限制等,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B项正确。
2.公元前204年《秦奇亚法》规定,禁止服务对象支付给律师任何酬金。公元47年克劳狄皇帝通过“元老院决议”,规定允许支付给律师的酬金最高不得超过1万塞斯退斯。塔西佗在《对话录》中写道:“演讲者们哀叹,丰富多彩的演讲被私人法庭的专业法律人士所取代。”这表明罗马(  )
A.律师道德沦丧现象严重 B.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法律诉讼程序逐渐完善 D.皇权不受法律束缚
解析:选B 据材料“律师从没有酬金到有酬金再到更多的专业法律人士”并结合所学,律师的脑力劳动从不是商品到成为商品再到越来越多的成为商品,这表明罗马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项正确。
3.恩格斯在《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恩格斯意在说明基督教(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的需要
B.是封建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
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D.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解析:选A 依据材料“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宗教”分析可知,A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4.(2023·辽宁高考)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解析:选D 据材料“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商人……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可知,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商人选出仲裁人参与审判,逐渐形成市民法庭,反映出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故D项正确。
5.近代以来,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作出新的解释。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成文法影响深远 B.英美法律留存原始残余
C.临海国家法统的共性 D.其范围与殖民扩张有关
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法系产生于英国,后扩大到曾经是英国殖民地、附属国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巴基斯坦等,即其范围与殖民扩张有关,D项正确。
6.近代西方某国的法律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不仅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还要允许代表不同观点的利益集团以各种合法方式影响政府的运作。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  )
A.政治多元主义 B.权力分治
C.个人信仰自由 D.法律至上
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律在某种程度上承认:不同思想与信仰都有一定的合法性,政府不但不能以任何方式去影响它们,而且必须允许它们自由地影响政府。可见,材料是对政治多元主义的认可,信仰自由只涉及本条款的一个方面,A项正确,排除C项;“权力分治”“法律至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D两项。
7.十六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十七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C项符合题意。
8.14世纪,英格兰人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依《圣经》之言,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威克里夫进行的改革运动(  )
A.推动了因信称义理念的传播 B.摆脱了天主教对英国的影响
C.传播了自由平等的启蒙观念 D.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解析:选D 由材料中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可知,这一改革促进了本民族语言的发展,由材料中“英格兰王国是一个整体,而教士、贵族、公众都是它的成员”可知是呼吁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这都促进了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
9.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
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C.民族认同观念的强化 D.欧洲语言的书面化
解析:选C 依据题干可知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民族语言的地位明显上升,这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广泛使用,从而强化民族认同观念,C项正确。
10.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  )
A.强化文化认同 B.维护国家利益
C.促进民族交融 D.发起宗教改革
解析:选B 根据材料“国家……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可知,法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B项正确;文化认同、民族交融与材料无关,排除A、C两项;宗教改革不是法国发起的,排除D项。
11.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表明(  )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 B.近代外交制度得以建立
C.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D.“大国一致”原则确立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欧洲各个国家的主权和平等,表明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C项正确。
12.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解析:选C 与国联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不同,联合国用“大国一致”原则制裁侵略的效率更高,且可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增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能力,C项正确。
13.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  )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
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
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解析:选D 当今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8月,《非战公约》签字仪式在法国举行。作为《非战公约》发起人之一的凯洛格承认公约“只有教育和道德的价值”。除了麻痹资产阶级和平运动者之外,《非战公约》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也无力阻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冷战结束后一超独大的局面下,西方国家凭自己的意志发动或者介入局部战争的频率增加。战争在毁灭人类财富的同时,迟滞了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如阿富汗战争期间,阿富汗安全部队和平民的死亡人数无法估计,有些人仅仅是因为出现在了错误的地方,就惨遭轰炸。同时,大量难民涌向周边国家。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依据之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各成员国主权平等”“应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联合国设立6个机构,安理会被授权“解决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1945年10月,联合国宣告成立。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订的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联合国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1)历史作用:顺应了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时代潮流;并未真正得到实行,无力阻止二战爆发;为《联合国宪章》完善集体安全体制提供了教训。
(2)认识:1945年,联合国成立。它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联合国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处理重大问题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联合国在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方面,也受到一些不利因素影响。
(3)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联合国权威;完善国际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法律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解析: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对两大法系的概念进行分析,并对国家进行归类。“英美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法律制度,表格中英国和美国属于这一法系;“大陆法系”指欧洲大陆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表格中法国、德国属于这一法系。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各国法律文件对相关法律建立和完善的作用角度进行解释说明即可。
答案:西方法律主要分为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和以法德为代表的“大陆法系”。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使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英美法系”逐渐形成,它以判例法为主要特点,主要影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先后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颁布《法国民法典》;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制定了宪法和民法典。“大陆法系”逐渐形成,它以成文法为主,主要影响了意大利、日本等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