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评价(十五) 古代西欧的文化一、选择题1.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 )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他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C.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3.古希腊语有效担当了表述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民族特性和城邦政治等的载体或介质。古希腊语的发展由始至终都构成整个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甚至希腊语自身的魅力也会成为引发某一文化运动的历史引擎。材料主要说明古希腊语( )A.与古希腊文化具有同源性B.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C.在古希腊文化中地位突出D.有效加强了城邦的凝聚力4.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康德认为“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A.贯穿西方历史发展始终B.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C.一直坚持反对神的束缚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5.古罗马时期,西塞罗通过《论法律》《论责任》等著作赞颂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民众,奥古斯都兴建了神庙(供奉战神、凯撒大帝等)、罗马广场及凯旋门等纪念场所。这些做法(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国家立法的完备C.增强了罗马民族凝聚力 D.完善了帝国的公共设施6.《希腊罗马名人传》评价古代罗马哲学家加图:“他的文章中往往以希腊的情感和史实适当地加以润饰,而他的谚语和格言有很多也是从希腊文直译过来的。”由此可见( )A.罗马语言导致文化落后B.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借鉴C.希腊文化不断丰富完善D.东西方的经贸往来频繁7.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 )A.形成的原因 B.领先于世界C.形成与发展 D.多元化发展8.塔西佗在《罗马编年史》中说:“我认为历史的最高职能就在于收集包含着惹人注目的善事和恶事”,就在于“为了不使德行淹没而不彰,并使恶行受到后世唾骂而作为一种惩诫”。塔西佗意在强调历史学( )A.注重研究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关系B.必须通过史料来还原历史的真相C.具备政治借鉴和道德教育的功用D.兼有劝善惩恶及塑造人格的职能9.1323年,阿奎那被教皇封为“圣徒”。在天主教会与欧洲世俗诸侯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阿奎那借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将希腊自然法改造为体系精致的神学自然法体系,为教廷主张普世教权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持。据此可知,神学自然法体系( )A.有利于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基督教信仰在西欧的发展C.确立了王权和教权的二元政治格局D.为东正教的产生奠定了必要基础10.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这些现象反映了( )A.西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中世纪货币地租的发展C.农村的自然经济的瓦解 D.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11.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C.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 D.渗透了东方专制文化12.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评论道,拜占庭艺术“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辉煌灿烂取代了率真和文雅”。据此可知,拜占庭艺术( )A.展现了英国人文主义者艺术追求B.显示出希腊化时代艺术的生命力C.是结合了东西方艺术传统的创造D.推动了亚非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13.公元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社会出现了古罗斯国家,罗斯人逐渐接受了东派基督教,形成了统一的字母文字系统,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由此可见,古罗斯( )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华C.发展为东正教文明中心 D.盛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二、非选择题14.历史著作中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家 所著史籍的内容提要希罗多德(古希腊,约前480—前425年) 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被神话传说所笼罩。而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同仇敌忾,终于击败波斯帝国,揭示出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该书涉及的范围主要从地中海到波斯地区奥托(德意志,1114—1158年) 著《双城编年史》,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他认为“世界分三部分:亚洲、非洲和欧洲”,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域,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伏尔泰(法国,1694—1778年) 著《风俗论》,从远古中国讲起,涉及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但缺乏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深入分析。作者力图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偏见、迷信和奴役,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分别指出材料中三部欧洲历史著作内容所涉及的地理范围;结合作品撰写的时代背景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评价:希波战争以古希腊的胜利告终,战争带给人民灾难;但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古希腊文明得以扩展;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促进古希腊哲学与史学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范围:《双城编年史》记述了欧亚非各洲。评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断了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中世纪欧洲形成了教权和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史学沦为神学的附庸。范围:《风俗论》记述了欧亚非美各洲。评价: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们发现了新世界;欧洲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近代史学得以发展。综上,欧洲历史著作中地理范围从局部逐渐扩展到整个世界,从神的历史走向了人的历史,反映了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以及理性主义的发展。1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概括古代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体上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思想来说明其丰富内涵。因为“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要素。古代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可以说,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中地体现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古希腊哲学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发祥地。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过:“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和科学,是希腊人的发明。……这些杰作为西方文明树下了楷模。”他还说过,严格地说,全部西方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代欧洲哲学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高扬理性、关注心灵、热衷政治、崇尚思辨。——摘编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提取材料中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分别予以说明。古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注重儒家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协调和身心和谐,强调对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人际间的仁爱而不是个体自由。说明: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优越,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农业发达,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战乱和国家分裂使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注重集体和国家利益。古代西方核心价值观强调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价值传统,注重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说明:古希腊自然环境多山多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农业发展滞后;民主制的繁荣使公民具有积极的参政意识;思想文化繁荣,人文精神的推动作用。专题评价(十五) 古代西欧的文化一、选择题1.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 )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解析:选B 据题意可知,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公主“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体现,彰显人性,“请宙斯裁断”则体现对神明的崇拜,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神话折射现实,在奴隶制社会,“尊重女性,婚姻自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追求浪漫,崇尚爱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民主政治是指更多的人参与政治事务,通过请宙斯裁断,可见神的地位高于人,排除D项。2.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人的各种疾病皆是生理失调和外界影响所致,他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这些主张( )A.说明当时宗教神学被摒弃B.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C.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D.证明理性主义占主导解析:选C 材料“排斥宗教迷信,强调明确病因、按人用药”体现的是希波克拉底反对宗教迷信,重视人的生命,一定程度上蕴含人文精神,C项正确。3.古希腊语有效担当了表述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科学、民族特性和城邦政治等的载体或介质。古希腊语的发展由始至终都构成整个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时甚至希腊语自身的魅力也会成为引发某一文化运动的历史引擎。材料主要说明古希腊语( )A.与古希腊文化具有同源性B.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C.在古希腊文化中地位突出D.有效加强了城邦的凝聚力解析:选C 由“有效担当了表述古希腊文化的某些成分”“载体或介质”“构成整个古希腊文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可知,古希腊语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强大的魅力,这表明古希腊语在希腊文化中地位突出,C项正确。4.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康德认为“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A.贯穿西方历史发展始终B.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C.一直坚持反对神的束缚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解析:选B 普罗塔戈拉体现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追求真理与个性,彼特拉克体现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反对神性,马丁·路德体现宗教改革时期反对基督教会的权威,康德体现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因此,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故选B项。5.古罗马时期,西塞罗通过《论法律》《论责任》等著作赞颂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民众,奥古斯都兴建了神庙(供奉战神、凯撒大帝等)、罗马广场及凯旋门等纪念场所。这些做法(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促进了国家立法的完备C.增强了罗马民族凝聚力 D.完善了帝国的公共设施解析:选C 古罗马时期,法学家带头歌颂为国捐躯的英雄和民众,皇帝组织兴建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促进了公民教育,增强了罗马民族凝聚力,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6.《希腊罗马名人传》评价古代罗马哲学家加图:“他的文章中往往以希腊的情感和史实适当地加以润饰,而他的谚语和格言有很多也是从希腊文直译过来的。”由此可见( )A.罗马语言导致文化落后B.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借鉴C.希腊文化不断丰富完善D.东西方的经贸往来频繁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古罗马哲学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文明之间存在交流借鉴,故选B项;罗马语言并不会导致文化落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不是其内容丰富完善,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7.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时代是欧洲的中原;中古以后的欧洲是欧洲的西方;近古是大西洋的西方;近代是世界的西方。”这意在说明,欧洲文化( )A.形成的原因 B.领先于世界C.形成与发展 D.多元化发展解析:选C 按照欧洲历史的分期,在上古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化的起源;中古时期,即欧洲的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世界是欧洲文化的形成时期;近古时期,即新航路开辟之后,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把欧洲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是欧洲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到近代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的逐渐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文化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渗透。据此可知,题干中学者的表述意在说明欧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故选C项。8.塔西佗在《罗马编年史》中说:“我认为历史的最高职能就在于收集包含着惹人注目的善事和恶事”,就在于“为了不使德行淹没而不彰,并使恶行受到后世唾骂而作为一种惩诫”。塔西佗意在强调历史学( )A.注重研究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关系B.必须通过史料来还原历史的真相C.具备政治借鉴和道德教育的功用D.兼有劝善惩恶及塑造人格的职能解析:选C 根据材料“收集包含着惹人注目的善事和恶事”“为了不使德行淹没而不彰,并使恶行受到后世唾骂而作为一种惩诫”可知,塔西佗认为历史学的价值在于弘扬善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对统治者的国家治理形成借鉴作用,体现了政治借鉴和道德教化的双重作用,故选C项。9.1323年,阿奎那被教皇封为“圣徒”。在天主教会与欧洲世俗诸侯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中,阿奎那借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将希腊自然法改造为体系精致的神学自然法体系,为教廷主张普世教权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持。据此可知,神学自然法体系( )A.有利于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基督教信仰在西欧的发展C.确立了王权和教权的二元政治格局D.为东正教的产生奠定了必要基础解析:选B 据材料可知这有利于天主教会与欧洲世俗诸侯争夺控制权,促进了基督教信仰在西欧的发展,故选B项。10.从13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这些现象反映了( )A.西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中世纪货币地租的发展C.农村的自然经济的瓦解 D.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形成解析:选A 根据材料“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庄园开始解体,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有利于城市发展,A项正确。11.在地中海世界漫长的中古时期,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C.深受俄罗斯文化因素的影响 D.渗透了东方专制文化解析:选B 根据材料“拜占庭文化以特殊的方式对古希腊罗马文化进行保护,为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披上基督教的外衣,并将其中诸多内容融合到拜占庭生活方式中”可知,拜占庭文化继承了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又吸纳了基督教文化,并融入生活方式中,说明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故选B项。12.英国史学家赫·乔·韦尔斯评论道,拜占庭艺术“在11世纪达到了新的高峰”,“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辉煌灿烂取代了率真和文雅”。据此可知,拜占庭艺术( )A.展现了英国人文主义者艺术追求B.显示出希腊化时代艺术的生命力C.是结合了东西方艺术传统的创造D.推动了亚非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埃及和波斯文化分别属于东西方文化,材料“埃及和波斯的倾向被强加于古典传统之上。辉煌灿烂取代了率真和文雅”体现了东西方艺术传统对拜占庭艺术的影响,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13.公元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社会出现了古罗斯国家,罗斯人逐渐接受了东派基督教,形成了统一的字母文字系统,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由此可见,古罗斯( )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华C.发展为东正教文明中心 D.盛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解析:选A 东派基督教即东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材料中“接受了东派基督教”“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等信息表明,古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缺乏“东西方文化”信息,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转移到俄罗斯,排除C项;哥特式是西欧中古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4.历史著作中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学家 所著史籍的内容提要希罗多德(古希腊,约前480—前425年) 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被神话传说所笼罩。而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同仇敌忾,终于击败波斯帝国,揭示出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该书涉及的范围主要从地中海到波斯地区奥托(德意志,1114—1158年) 著《双城编年史》,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他认为“世界分三部分:亚洲、非洲和欧洲”,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域,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伏尔泰(法国,1694—1778年) 著《风俗论》,从远古中国讲起,涉及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但缺乏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深入分析。作者力图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偏见、迷信和奴役,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分别指出材料中三部欧洲历史著作内容所涉及的地理范围;结合作品撰写的时代背景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可得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了地中海到波斯地区的历史;《双城编年史》记述了欧亚非各洲的历史;《风俗论》记述了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第二小问,据材料“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并结合古希腊民主制、欧洲文化的形成等知识可以分析出希波战争以古希腊的胜利告终,战争带给人民灾难,但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古希腊文明得以扩展,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促进古希腊哲学与史学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据材料“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城,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并结合中古时期的欧洲等内容可分析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断了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中世纪欧洲形成了教权和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史学沦为神学的附庸;据材料“从远古中国讲起……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并结合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和新航路开辟等知识分析。最后,加以总体评价即可。答案:范围: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述了地中海到波斯地区的历史。评价:希波战争以古希腊的胜利告终,战争带给人民灾难;但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古希腊文明得以扩展;古希腊雅典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促进古希腊哲学与史学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范围:《双城编年史》记述了欧亚非各洲。评价: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断了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中世纪欧洲形成了教权和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基督教会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史学沦为神学的附庸。范围:《风俗论》记述了欧亚非美各洲。评价: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们发现了新世界;欧洲先后经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近代史学得以发展。综上,欧洲历史著作中地理范围从局部逐渐扩展到整个世界,从神的历史走向了人的历史,反映了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以及理性主义的发展。1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灿烂绚丽的中华文化,概括古代中华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决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大体上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核心价值思想来说明其丰富内涵。因为“仁义礼智信”始终是我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精神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是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中最主要的内容。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要素。古代欧洲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可以说,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集中地体现在古希腊哲学之中,古希腊哲学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发祥地。伯特兰·罗素在其《西方的智慧》一书中说过:“现在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和科学,是希腊人的发明。……这些杰作为西方文明树下了楷模。”他还说过,严格地说,全部西方哲学就是希腊哲学。以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古代欧洲哲学所包含的核心价值可以概括为:高扬理性、关注心灵、热衷政治、崇尚思辨。——摘编自季明《古代中华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古代欧洲哲学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提取材料中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并分别予以说明。解析:本题要求学生提取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相关信息,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对古代东西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概述,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从材料来看,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西方的思想核心价值观是人本和理性,抓住这两个主要内容来回答即可。答案:示例古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注重儒家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人际协调和身心和谐,强调对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人际间的仁爱而不是个体自由。说明:古代中国自然环境优越,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农业发达,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战乱和国家分裂使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注重集体和国家利益。古代西方核心价值观强调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价值传统,注重公民意识和参与政治。说明:古希腊自然环境多山多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文明;工商业、航海业发达,农业发展滞后;民主制的繁荣使公民具有积极的参政意识;思想文化繁荣,人文精神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评价(十五) 古代西欧的文化(原卷版).docx 专题评价(十五) 古代西欧的文化(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