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6.2共筑生命家园第六课 建设 美丽中国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1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自然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P81自然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P81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P81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干旱高温极端天气洪灾山火2025开年之初,暴雨洪水与干旱干裂便同时上演,这绝非偶然。看似孤立的极端天气背后,实则暗藏联系,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紧急警钟,预示着2025年气候异常或许将贯穿全年,一场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危机,已然拉开帷幕。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过度开采煤矿煤矿坍塌事故草原退化过度放牧以上图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P82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P81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 P81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P81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P82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开发和利用自然,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长时间高压控制下,形成了无风的环境,使污染物很难扩散。靠牺牲健康换来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的进步。不能走西方式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究与分享P82:伦敦烟雾事件杀人雾一个牧场,牧民有两种做法:一是适当的控制自己的牲畜头数,尽量与牧场的承载力相适应;二是尽可能多的增加自己的牲畜头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假如你是牧民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P83我国为什么要推出垃圾分类?有何意义?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P84-1★★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P84-1★★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P83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P84-1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P84-1坚持绿色发展道路02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P84-2②新时代,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P87-2我们具体该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呢?让我们走进浙江安吉余村看看它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看视频,总结说明余村走过的两条致富道路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这两条道路?★★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与思考P84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1第一次富起来第二次富起来VS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调研余村,当即肯定了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又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P85-1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余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并进阶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2025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突破500万元,百姓的腰包更鼓了。安吉县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入手,围绕“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弱有众扶”七个方面,大力推进强村富民,做实全民就业增收,优化民生服务供给,提高全面保障水平,带动全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为什么安吉县政府重视民生问题?这对实现绿色发展有何作用?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P85-2全国生态日是为了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而设立的纪念日。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各地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画卷。作为公民,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P86-2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材料一: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印发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全国耕地保护任务目标为18.65亿亩。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材料二: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修订30余部生态环境法律法规。2025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并向民众征集意见。这将是继民法典后,中国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材料三:2025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59万件,罚没款数额总计46.12亿元。持续推进“清废行动”等专项执法。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机制体制。P87-1★★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P85-1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P85-2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P86-2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P87-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景图①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补充】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行动?1、近年来,赣州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生态经济插上一对腾飞的翅膀。如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形成了以会昌“指尖农业”,上犹“互联网+私人订制茶园”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新模式。这表明赣州( )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②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③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④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2024年4月26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成都世园会主会场设在自然起伏的山丘间,绛溪河从中蜿蜒而过,月亮桥、鱼凫桥等景观桥依次排开。曾被污染的绛溪河,经过当地政府持续的河湖治理重回清澈。不仅是绛染溪河的变迁,各个中国展园都展现着千姿百态的生态文明之美。这反映了( )①我国已完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 ②我国以高品质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③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开发优先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始筑于1978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历经40多个寒来暑往,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风沙屏障,护卫着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大区域人民的家园。这表明( )①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人类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③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④我国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DD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