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 2.2.1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分层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新教材 2.2.1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分层作业)

资源简介

2.2.1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
A.1100米 B.1500米 C.2000米 D.29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100米 C.2900米 D.2000米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长城一般修筑在山脊上。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可知,乙地位于甲地( )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4.若图中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最有可能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 )
A.490米 B.500米 C.690米 D.700米
“深圳八景”是指:大鹏所城、莲山春早、侨城锦绣、深南溢彩、梧桐烟云梅沙踏浪、一街两制和羊台叠翠,其中梧桐烟云是指深圳最高山梧桐山,主峰海拔约944米,羊台叠翠是指羊台山,主峰海拔约580米,完成下面小题。
6.梧桐山和羊台山的相对高度为( )
A.1522米 B.364米 C.-366米 D.-1522米
7.假设要在梧桐山开发溯溪(沿河游玩)景区,需要在以下哪种地形类型开发相对比较合适( )
A. B.
C. D.
下图为某科考队考察过程中绘制的“世界某地地形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8.①地位于②地东( )
A.正东 B.正北 C.东南 D.东北
9.古村落相对于甲山峰的高度,最可能是( )
A.659m B.859m C.959m D.1059m
10.科考队拍摄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适地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解答题
11.【研学旅行】为了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态文明,西安市某中学组织开展以“走进美丽山村,探寻未来发展”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读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研学前——看地图识地形
(1)图中C处山体部位是 ,若甲、乙两村图上距离是7厘米,不考虑地面起伏,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研学中——赏美景悟文化
(2)沿①、②两条线路登上A山峰,可以俯瞰寂静村落,潺潺流水。请你从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一条相对轻松的线路,并结合等高线特点说明理由。
(3)同学们登上A山峰后,发现甲村的炊烟向丁村方向飘,请判断此时的风向是 。
(4)甲村为图示区域最大聚落,分析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研学后——提建议谋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积极开发旅游业,助力乡村发展。
(5)请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甲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
2.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3.图中两山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两山峰的实地距离为( )
A.1.5千米 B.2千米 C.3千米 D.4 千米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得640珠峰最新海拔为8848.86米。下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①山峰的海拔大致为( )
A.6800米 B.7000米 C.7200米 D.7400米
5.图示攀登线路中,坡度相对较缓的是( )
A.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 B.一号营地至二号营地
C.二号营地至三号营地 D.三号营地至珠峰
近年来,户外骑行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间,天气晴朗,几位骑行爱好者前往龙虎山地区骑行,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图示意龙虎山地区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骑行者做计划时发现( )
A.该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B.凉水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C.龙山的海拔高于虎山 D.索道两端相对高度不足百米
7.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 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 D.先上坡,再下坡
8.骑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 B.丙村 C.A地 D.B地
“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期,某校组织学生到成都西岭雪山进行研学实践。读“成都西岭雪山局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多积雪。此次研学实践,同学们最有可能发现“千秋雪”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根据调研分析,当地公路多呈“之”字形修建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视觉上的美观 C.减少遇河修桥 D.连接更多村庄
二、解答题
11.为了解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3年“五一”期间对我国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及玻璃栈道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玻璃栈道景观出现在 处(填字母)
(2)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 处,判断依据是 。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
(3)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大坝,有利条件是 。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村庄是 。2.2.1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
A.1100米 B.1500米 C.2000米 D.2900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00米 B.1100米 C.2900米 D.2000米
【答案】1.C 2.B
【解析】1.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由图及海拔的定义可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由上题分析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0﹣900米=110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长城一般修筑在山脊上。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图中可知,乙地位于甲地( )
A.西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4.若图中所示地区有古长城经过,最有可能的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 )
A.490米 B.500米 C.690米 D.700米
【答案】3.B 4.B 5.C
【解析】3.由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中有指向标,所以要依据指向标来判读方向,从指向标可知,该图的右侧表示正北方,所以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由题目可知,修筑长城是选择较险要的山脊处,以上四条虚线中,①是沿等高线修建、地表平坦;②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符合山脊的特征,等高线密集、地势险要;③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④处山脊特征不明显,所以古长城最有可能位于图中②处。故选B。
5.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海拔最高处海拔为900-1000米;海拔最低处为300-400米。图中海拔最大高差在500-700米之间,故图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690米,C正确,排除ABD。故选C。
“深圳八景”是指:大鹏所城、莲山春早、侨城锦绣、深南溢彩、梧桐烟云梅沙踏浪、一街两制和羊台叠翠,其中梧桐烟云是指深圳最高山梧桐山,主峰海拔约944米,羊台叠翠是指羊台山,主峰海拔约580米,完成下面小题。
6.梧桐山和羊台山的相对高度为( )
A.1522米 B.364米 C.-366米 D.-1522米
7.假设要在梧桐山开发溯溪(沿河游玩)景区,需要在以下哪种地形类型开发相对比较合适( )
A. B.
C. D.
【答案】6.B 7.B
【解析】6.读题干可知,梧桐山海拔约为944米,羊台山主峰海拔约580米,两山相对高度为944米-580米=364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读题干可知,如果要在梧桐山开发溯溪(沿河游玩)景区,山谷处易形成河流,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B正确;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峰,A为山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C为山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D为盆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科考队考察过程中绘制的“世界某地地形示意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8.①地位于②地东( )
A.正东 B.正北 C.东南 D.东北
9.古村落相对于甲山峰的高度,最可能是( )
A.659m B.859m C.959m D.1059m
10.科考队拍摄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适地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D 9.B 10.D
【解析】8.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读图可知,图示有指向标。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可判定,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向。ABC错误,D正确。故选D。
9.读图可知,图示等高距为100m,古村落海拔位于100-200m之间,甲山峰海拔位于900-1000m之间,因此,古村落和甲山峰的相对高度位于700-900m之间,最可能是859m。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读图可知,科考队拍摄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适地位于④处,原因在于④位于山脊处,海拔高于古村落,且二者之间无阻挡,D正确;①和古村落海拔相近,不能拍到古村落的全貌,A错误;②和古村落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拍到古村落全貌,B错误;③和古村落之间有山峰阻挡,不能拍到古村落的全貌,C错误。故选D。
二、解答题
11.【研学旅行】为了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态文明,西安市某中学组织开展以“走进美丽山村,探寻未来发展”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读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研学前——看地图识地形
(1)图中C处山体部位是 ,若甲、乙两村图上距离是7厘米,不考虑地面起伏,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研学中——赏美景悟文化
(2)沿①、②两条线路登上A山峰,可以俯瞰寂静村落,潺潺流水。请你从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一条相对轻松的线路,并结合等高线特点说明理由。
(3)同学们登上A山峰后,发现甲村的炊烟向丁村方向飘,请判断此时的风向是 。
(4)甲村为图示区域最大聚落,分析该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研学后——提建议谋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积极开发旅游业,助力乡村发展。
(5)请你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 山脊 21
(2)选择路线①,原因: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难度小,比较省力,
(3)东南风
(4)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5)开发特色旅游业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对景区的宣传推广等。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图中的等高距为1:300000,若甲、乙两村图上距离是7厘米,不考虑地面起伏,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7厘米x300000=21千米。
(2)沿①、②两条路线登上A山峰,如果是我,我将选择①路线登山;因为①路线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容易攀登。
(3)图中用指向标指示方向,登上山峰后,发现甲村的炊烟向丁村方向飘,判断此时为东南风。
(4)甲村为图示区域最大的聚落,该聚落处等高线稀疏,海拔低于50米,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位于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为聚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5)针对该地交通闭塞、知名度不高的问题,当地可以考虑引进资金,修建道路,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开发特色旅游业产品;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同时也可以利用媒体扩大宣传,提高知名度,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甲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山谷 C.陡崖 D.山峰
2.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3.图中两山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两山峰的实地距离为( )
A.1.5千米 B.2千米 C.3千米 D.4 千米
【答案】1.C 2.B 3.B
【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重合,为陡崖,C正确。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为山峰,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乙地海拔为500米,丙地海拔为300米,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米,故选B。
3.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图中两山峰的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两山峰的实地距离为2千米,故选B。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测得640珠峰最新海拔为8848.86米。下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①山峰的海拔大致为( )
A.6800米 B.7000米 C.7200米 D.7400米
5.图示攀登线路中,坡度相对较缓的是( )
A.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 B.一号营地至二号营地
C.二号营地至三号营地 D.三号营地至珠峰
【答案】4.D 5.A
【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400米。首先可以读出①山峰相邻的等高线海拔为7200米,所以①山峰海拔大于7200米,小于7600米,D正确。故选D。
5. 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等高线密集的地区坡度陡。由图可知前进营地至一号营地等高线最为稀疏,坡度最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近年来,户外骑行成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间,天气晴朗,几位骑行爱好者前往龙虎山地区骑行,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图示意龙虎山地区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骑行者做计划时发现( )
A.该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B.凉水河自东北流向西南
C.龙山的海拔高于虎山 D.索道两端相对高度不足百米
7.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 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 D.先上坡,再下坡
8.骑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 B.丙村 C.A地 D.B地
【答案】6.D 7.A 8.D
【解析】6.读图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本区的山地海拔较高,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山地的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A错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并受到地势影响,再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凉水河沿山谷自东向西流,B错误;根据两山的等高线分布特点,龙山的海拔低于虎山,C错误;根据相对高度的定义,图中所示A地到B地之间的索道相对高度不足百米,D正确;故选D。
7.读图和材料可知,骑行者此次的骑行路线是“甲村—乙村—丙村”,根据图中所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此次骑行过程大致是先沿着平坦的地形骑行,然后再上坡,最后再下坡;A正确,排除BCD;故选A。
8.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地形特点,骑行者站在甲村望向乙村、丙村、A地、B地时,中间视线没有遮挡受阻的是B地,其余三地之间的视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窗含西冷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期,某校组织学生到成都西岭雪山进行研学实践。读“成都西岭雪山局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低,多积雪。此次研学实践,同学们最有可能发现“千秋雪”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根据调研分析,当地公路多呈“之”字形修建是为了( )
A.降低线路坡度 B.视觉上的美观 C.减少遇河修桥 D.连接更多村庄
【答案】9.B 10.A
【解析】9.“千秋雪”指的是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①地海拔高度为15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3100~3200米,③地海拔高度为2400~2500米,④地海拔高度为1900~2000米,②地海拔最高,最可能处于雪线之上,存在“千秋雪”,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0.读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道路呈“之”字形修建,可减缓道路的坡度,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A项正确;与视觉上的美观、减少遇河修桥及连接更多村庄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11.为了解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3年“五一”期间对我国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地形及玻璃栈道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玻璃栈道景观出现在 处(填字母)
(2)警示标志“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此标志有可能设立在E、F两地的 处,判断依据是 。大家发现山下的槐花已经盛开,但是山上的槐花却含苞待放,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
(3)计划在C处建设水库大坝,有利条件是 。大坝建成后,需搬迁的村庄是 。
【答案】(1) 150 D
(2) E E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可能形成河流发生山洪。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山上槐花的盛开时间迟。
(3) ①C处位于峡谷的最窄处;②工程量小、③投资成本少、④建设时间短 乙
【详解】(1)读左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A海拔为550米,B海拔为400米,相对高度为150米;读右图可知,玻璃栈道位于陡崖处,结合左图,只有D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故途经悬空刺激的玻璃栈道应在D处。
(2)读左图可知,图中E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F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谷会形成河流,山脊是分水岭。“雨季有山洪,途经须谨慎”标志应设置在E山谷处,避免遭受洪水危害;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是因为山上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较差,山上槐花开放时间较晚。
(3)结合已学可知,水库的选择要求在峡谷处,而在峡谷上游地区要有口袋形洼地,能够蓄水。读左图可知,C处位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位置,此处筑坝工程量小,便于施工,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和建设时间,故应该选在C处。大坝建成后,上游的口袋形洼地成为水库库区,乙位于口袋形洼地内,有大量农田、村庄会被淹没,故乙村需要搬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