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2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考点基础练一、单选题某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这种地图叫( )A.等高线地形图 B.经纬网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2.在该地形图上,绿颜色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答案】1.D 2.C【解析】1.在不同的的等高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等颜色,以表现地面高低起伏的状况,使得地表形态清晰可见,鲜明的表示地面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D正确;等高线地形图、经纬网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均不需要着色,ABC错误。故选D。2. 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平原,C正确;高原一般用黄色表示,山地用褐色表示,盆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取决该盆地的平均海拔高度,ABD错误。故选C。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比丙地坡度缓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C.山峰的海拔高度约为760米 D.丁地所处的位置为山脊4.图示区域若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表示,深绿色表示的地形为(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答案】3.B 4.D【解析】3.读图可知,甲地等高线密集,丙地等高线稀疏,因此甲地坡度陡,A错误;根据等高线数值,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海拔为500米,乙海拔为100米,相对高度为400米,B正确;山峰海拔在600-700米,C错误;丁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突出,为山谷,D错误。故选B。4.在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图示区域若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表示,深绿色表示的地形为平原,D正确,排除ABC。故选D。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地形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图示意五种陆地地形剖面简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海拔和地表起伏特征,可以推断地形D是( )A.盆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6.从图中可见,A、B地形类型的共同点是( )A.地表起伏小 B.地表崎岖不平C.海拔都很高 D.海拔都很低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地形E的颜色一般是(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蓝色【答案】5.D 6.B 7.A【解析】5.读图可知,D处海拔500米以上,边缘地区较陡,内部地面较平坦,是高原地形。D正确,ABC错误,故选D。6.读图可知,A地海拔在600左右海拔较高,B的海拔在200-300m左右海拔较低,所以AB的海拔不一样,且A的地表起伏很大,B的地表起伏较大,故AB两处的地表都是起伏较大,地表崎岖不平。B正确,ACD错误,故选B。7.读图可知,E地区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是平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或山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地形E的颜色一般是绿色,A正确,BCD错误,故选A。读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大洲颜色大部分是( )A.蓝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答案】8.B 9.D【解析】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为了区别,人们根据高度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200m以下,地形平坦;丘陵:海拔200m----500m,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山地:海拔500m以上,地形陡峭;盆地:四周高,中部低;高原:海拔500m以上,高原面上相对平坦。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海拔200m以下是平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结合所学,读某地区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可知,该地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形占比超过一半以上,说明该地主要的地形是平原,平原面积广大。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通用的颜色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因此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区域颜色大部分是绿色。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小淘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0.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②舍弃最小切片③任意摆放各切片④保持中心点和方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关于第四步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高 B.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低C.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 D.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低【答案】10.D 11.C【解析】10.由题可知,本次实验总共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一块土豆;第二步:将土豆切为厚度相同的片状,且依次摆放;第三步:固定中心点和方向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第四步: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每层填上相应的颜色。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和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关于第四步操作的说法,保持中心点和方向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是画出等高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相等,C正确;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低,A错误;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高,B错误;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高,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12.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 、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 、白色表示 。(3)图二,丁点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甲点所处陡崖的海拔范围为 ,陡崖的垂直高度为 。(4)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若在缺口处建一大坝,形成水库,则水库最高高度为 。【答案】(1)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2) 绿色 雪山、冰川(3) 平原 250-300 100-200(4)250【解析】(1)读图可知,①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较小,为高原地形;②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崎岖,为山地地形;③处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缓,为丘陵地形;④处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用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越深则深度越大;绿色表示平原,绿色越深则地势越低;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3)读图可知,丁处海拔在1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属于平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由于甲处位于陡崖顶部,故甲点所处陡崖的海拔范围为250-3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读图可知,甲点所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50米。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计算得到陡崖的海拔范围为100-200米。故陡崖的垂直高度为100-200米。(4)由于阴影部分位于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这意味着地形相对封闭,且有一个缺口处可以建坝。在这种情况下,水库的最高水位将受到盆地边缘的高度的限制。读图可知,盆地南部最低处高度范围为200-250米,故水库最高高度为250米。提升综合练一、单选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属于五种基本地形中的(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2.小明与家人想要体验漂流项目,他们漂流的方向应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3.某旅游开发商想从①处开始修建观光索道,为游览该地全貌,应修建的路线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⑥【答案】1.C 2.A 3.D【解析】1.读图可知,据图中等高线海拔高度和分布看,该地区大部分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形崎岖;图中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为山地地形。故高原海拔500以上,地面平坦,丘陵海拔都在500米以下,盆地周围高,中间低,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确定方向,并且漂流的方向是从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的河流中进行,由此判断他们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自西向东。故选:A。3.读图可知,图中⑥处位于两山顶之间,位于鞍部;在⑥处能看到⑤、⑦两山顶且能游览该地全貌,故D正确,其他路线海拔较低,不能看到该地全貌,ABC错误。故选:D。2023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广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我国某地区乡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王村的海拔约为( )A.169米 B.400米 C.558米 D.876米5.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开发攀岩项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4.C 5.C 6.C【解析】4.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王村海拔范围为400米以上、600米以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5.山地、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但山地地势起伏大,坡度大,符合图中地形地势特征,高原是地势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故该研学实践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山地,所以C正确,B错误。丘陵海拔低于500米,D错误;平原海拔低于200米,且地面平坦,A错误。故选C。6.丙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地形部位是陡崖,适宜开展攀岩运动。C正确,ABD错误。故选C。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A.200米 B.800米 C.1000米 D.1200米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 )A.海洋 B.冰川 C.平原 D.山地9.小明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础是( )A.某地区行政区划图 B.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C.某地区人口密度图 D.某地区城市交通图10.下列关于地形剖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B.立体感强,方便学生更好理解地形C.在水利工程、交通建设中应用广泛D.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显示地势的起伏状况11.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答案】7.B 8.C 9.B 10.D 11.D【解析】7.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A点海拔是1000米,B点海拔是200米,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800米,B正确,故选B。8.人们在绘有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着上深浅不同的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这种地图叫作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平原,C正确,故选C。9.行政区划图是反映某地区的范围、行政区划及行政中心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地图,不是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础,A错误;地形剖面图是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的起伏情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B正确;人口密度图以反映人口密度为主,C错误;交通图又称“交通运输图”,是反映交通运输布局状况的专业性地图,D错误;故选B。10.地形剖面图以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在水利工程交通建设中应用广泛;立体感强,方便学生更好理解地形,ABC正确;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显示地势的起伏状况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不是地形剖面图,D错误;故选D。11.甲地海拔小于200米,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乙地海拔高于500米,内部平缓四周陡峭,为高原地形;丙地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地形;丁地海拔大于500米,且地势陡峭,为山地地形,D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1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李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2)②河段的流向大致为 。②、③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3)公路沿线A、B两地更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4)夏季该区域暴雨频发,李村、王村、刘村三个村子中最易遭受洪水灾害的是 ,为缓解当地洪涝灾害,拟在甲地新建大坝,大坝建成后对下游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是 (答一点)。【答案】(1) 鞍部 盆地(2) 自西南向东北 ②(3) B B地为山脊,山脊两侧看不到(4) 李村 下游河段河流的水位(水量)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解析】(1)鞍部是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图中①所在的地形部位就是鞍部。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类型是盆地,李村周围海拔高,其所在低海拔低,故李村位于是盆地。(2)图中没有指向标,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风向,②河段的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②、③两河段中,②河段流经地区等高线比③河段密集,故②河段流速较快。(3)凸面镜一般安装在路线较弯曲,看不到对向来车的地方。公路沿线B地为山脊,山脊两侧看不到,需要安装凸面镜。(4)夏季该区域暴雨频发,李村、王村、刘村三个村子中最易遭受洪水灾害的是李村,李村在多条交汇处,水量丰富,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甲地新建大坝,可以对下游河段的水位起调蓄作用,这样下游河段河流的水位(水量)季节变化变小,还可以减少河流含沙量。2.2.2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考点基础练一、单选题某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这种地图叫( )A.等高线地形图 B.经纬网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分层设色地形图2.在该地形图上,绿颜色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坡度比丙地坡度缓 B.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C.山峰的海拔高度约为760米 D.丁地所处的位置为山脊4.图示区域若用分层设色地形图来表示,深绿色表示的地形为( )A.盆地 B.高原 C.山地 D.平原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陆地地形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图示意五种陆地地形剖面简图,完成下面小题。5.根据海拔和地表起伏特征,可以推断地形D是( )A.盆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6.从图中可见,A、B地形类型的共同点是( )A.地表起伏小 B.地表崎岖不平C.海拔都很高 D.海拔都很低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地形E的颜色一般是(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蓝色读某大洲不同海拔陆地面积所占比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该大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9.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该大洲颜色大部分是( )A.蓝色 B.黄色 C.褐色 D.绿色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可认识某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小淘在老师指导下尝试用土豆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活动步骤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10.第二、第三步正确操作要点,分别是(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摆放②舍弃最小切片③任意摆放各切片④保持中心点和方不变,按切片大小依次画底边轮廓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关于第四步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外围的等高线海拔最高 B.中心的等高线海拔最低C.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相等 D.颜色越深对应海拔越低二、解答题12.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 、 、 、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平原的颜色是 、白色表示 。(3)图二,丁点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甲点所处陡崖的海拔范围为 ,陡崖的垂直高度为 。(4)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若在缺口处建一大坝,形成水库,则水库最高高度为 。提升综合练一、单选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属于五种基本地形中的(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2.小明与家人想要体验漂流项目,他们漂流的方向应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南向西北3.某旅游开发商想从①处开始修建观光索道,为游览该地全貌,应修建的路线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⑥2023年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广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我国某地区乡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4.王村的海拔约为( )A.169米 B.400米 C.558米 D.876米5.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6.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适宜开发攀岩项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识图绘图能力,下图是小明根据地理课上讲解的知识绘制的某地区地形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 )A.200米 B.800米 C.1000米 D.1200米8.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代表( )A.海洋 B.冰川 C.平原 D.山地9.小明绘制地形剖面图的基础是( )A.某地区行政区划图 B.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C.某地区人口密度图 D.某地区城市交通图10.下列关于地形剖面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直观地显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B.立体感强,方便学生更好理解地形C.在水利工程、交通建设中应用广泛D.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显示地势的起伏状况11.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 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二、解答题1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①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李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 。(2)②河段的流向大致为 。②、③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 。(3)公路沿线A、B两地更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 。(4)夏季该区域暴雨频发,李村、王村、刘村三个村子中最易遭受洪水灾害的是 ,为缓解当地洪涝灾害,拟在甲地新建大坝,大坝建成后对下游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是 (答一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原卷版).docx 2.2.2 地形图的判读(第2课时)(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