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阅读4.彩虹【教学内容】课本P28~29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能说出文中的“我”围绕彩虹产生的三个愿望,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我”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能说出文中的“我”围绕彩虹产生的三个愿望,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我”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1.体会“我”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2.学会向家人表达自己的爱。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激趣导入:出示:雨过天晴挂天上,身材细弯像座桥,让我仔细数一数,七种颜色真漂亮。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彩虹。)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彩虹。(板书课题。)3.(出示漂亮的彩虹。)大家想和彩虹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让学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长长的、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指名学生分段朗读第2、3、4自然段,检查自读效果。师生评议、正音。3.指导生字。(1)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教师正音,提醒“虹”和“镜”是后鼻音,“系”是多音字,在文中读“jì”。(2)指导书写。指导“丽”“提”“哥”等字的书写,“哥”字最后一笔是竖钩。教师示范书写,关键笔画描成红色,再让学生练习书写,同桌相互评价。4.练读句子。出示第2自然段,让学生齐读。(1)出示一个问句:爸爸,您浇花用的那把水壶呢?逐层引导读短语:那把水壶——浇花用的那把水壶——您浇花用的那把水壶,让学生明白“我”想要的是爸爸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并读出问句的语气。(2)出示一个长句子: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每一部分“我”在干什么,并圈出“我”的动作。反馈交流,教师指出这是三个连续的动作,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句子。三、认知贯通1.(出示插图:文中的小姑娘。)让学生思考“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面冒出了哪些奇妙的想法?2.让学生再次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我”的奇妙想法,以及“我”把这些想法都和谁说了。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二、巩固提升1. 找出文中的“我”围绕彩虹产生的三个愿望,感受“我”丰富的想象力。(1)出示第2自然段。请学生集体朗读,思考“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动词“提、 走、洒”想象“我”提着水壶在彩虹上洒水的情景,让学生做一做这些连续的动作,再请同学回答。教师相机点拨:“我”看到彩虹后,想提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从彩虹桥上洒下来,帮爸爸浇田。(2)出示第3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引导学生根据动词“拿、走”想象“我”拿着镜子在彩虹上当作月亮的情景,让学生做一做这些连续的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在第3自然段中,“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我”想用的镜子到彩虹上去照着妈妈梳头。(3)出示第4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引导学生根据动词“挂、坐、荡”想象“我”在彩虹上荡秋千的场景,让学生做一做这些连续的动作。指名学生回答:在第3自然段中,“我”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我”想把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荡来荡去,让哥哥高兴。再让同学们根据“荡来荡去”写几个“×来×去”式的词语,指名回答。2.体会“我”对家人的爱,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家人,表达爱。(1)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文中“我”对家人的关心和爱。师生共同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2)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家人吗?你们会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呢?让学生相互讨论,引导学生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例如: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帮爷爷奶奶做家务等。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彩虹》这篇课文,感受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家人的爱。2.布置作业:把《彩虹》这篇课文读给家人听。画一幅彩虹的画,并写上你想对家人说的话。【板书设计】浇花用的水壶 帮爸爸浇田让哥哥看见高兴【教学反思】《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孩子的奇思妙想,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加强字词和长句子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同时,本次教学也存在不足,课堂应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分享独特想法,鼓励其大胆想象,引导学生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教师应致力于将课堂变为学生展现自我、提升语文素养的舞台。洒水当月亮梳头用的那面镜子 照着妈妈梳头彩虹荡来荡去门前树上的秋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