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去外婆家【教学内容】课本P30~31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外婆家的有趣和亲情的温暖。【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能说出外婆家带给“我”的乐趣。【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感受亲情的温暖。2.能说说自己和文中的“我”类似的有趣经历。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关于乡村生活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去过在乡村的亲戚家?那里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出课题《去外婆家》。(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细化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2.分类识记生字。(举例。)(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婆、舅、喂、逃、曲、服、扑、鼻。(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候、趣、留、份(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或、者。3.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读句子中的生字,读句子。(2)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3)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4. 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要写的生字的卡片,开火车认读。(2)指导书写田字格里的生字。重点指导:宝:下面的“玉”不要漏写一点;“诉”的右边是“斥”,不要写成“斤”;曲的笔顺是: ;名:第三笔是“点”,不要写成“捺”。(3)同桌间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三、认知贯通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出“我”愉悦的心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朗读,指导读好长句子,如“会看到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间欢快地蹦来跳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3.边读边思考问题。(1)读第 1 自然段,找出文中的“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指名回答。明确:“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是去外婆家。(2)朗读全文,思考外婆家带给“我”的乐趣有哪些?在文中圈画出来。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去外婆家》,谁能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告诉老师课文中“我”儿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评。)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继续去探讨外婆家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课题。)二、巩固提升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下面我们来深入学习后面的几个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1)学生集体朗读,在读中思考第2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第2自然段讲了外婆家的位置,以及外婆家的宝贝多。(2)同学们,文中说明外婆家宝贝多,用了一个特殊的句式,你们能找出来吗?(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后出示句子:山上山下宝贝多,有吃的,有玩的,还有看的。)(3)指导同学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3.学习第3自然段。(1)学生集体朗读,思考第3自然段提到了哪两个人,他们做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第3自然段提到了“我”的舅舅和外婆,舅舅从山上带回来山楂等好吃的,外婆会给我留一份。(2)指导学生体会外婆和舅舅对“我”的关爱。(3)同桌间交流家人做过哪些关爱自己的事,引导学生体会家人带给自己的温暖。4.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想象“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间欢快地蹦来跳去”的画面,思考:为什么小山雀是“我”最喜欢的宝贝?小山雀给“我”带来了什么乐趣?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因为小山雀十分活泼可爱,还会唱小曲给人听。5.学习第5自然段集体朗读第5自然段,出示大自然的照片,引导学生想象书中姹紫嫣红的杜鹃花和许许多多的野花的画面,以及舅妈把野花戴在头上或别在衣服上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和人们的生活情趣。6.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对外婆家有这么深的感情?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讲述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板书设计】去外婆家好吃的 山楂、柿子或毛栗子好玩的 活泼的、会唱小曲的小山雀好看的 杜鹃花和野花【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围绕课文《去外婆家》展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在教学中,以文中描写的美食、小动物、野花等内容为切入点,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展 现外婆家的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教师结合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讲述自己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有助于促进情感共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外婆家真有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