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数星星的孩子 教案

资源简介

6.数星星的孩子
【教学内容】
课本P32~34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爷爷教张衡观察星星时的情景以及张衡勤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引题。
(璀璨的星空图。)晴朗的夏夜,繁星点点,就像一个个小精灵顽皮地眨着眼,
淘气地注视着我们。你们喜欢星星吗?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吗?古代有一个小
孩和我们一样喜爱星星,他曾经认真地数过天上的星星,你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区别多音字 “数”的两个读音,并分别组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介绍人物。
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吗?(介绍张衡:张衡,公元78 年~139
年,河南南阳人,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
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
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学习,解决生字词问题。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导多音字“转”。
4.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运用这些字的。
5.认读生字。
6.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再给生字组词。
7.学生观察会写字中的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写,写完后教师巡视指导,如
“很”“汉”的字形都是左窄右宽。
三、认知贯通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1)思考孩子在做什么?(在院子里数星星。)
(2)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用了什
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星星”比作“珍珠”,“夜空”比作
“碧玉盘”。)
(3)引导学生体会夜空的美丽和张衡对天文知识的浓厚兴趣。
3.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她认为星星有
什么特点?(星星多且闪烁不定。)
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张衡的回答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观察仔细、
有耐心、善于思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张衡数星星,奶奶和他的对话。)
2.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观察仔细、善于思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爷爷教了张衡什么知识,张衡又是怎么做的。
二、巩固提升
1.学习第4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爷爷告诉了张衡哪些知识?张衡听了以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1)出示句子: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提问:这句话说明了星星的什么特点?(星星的相对位置不变。指导读好长句,请距离教师近和远的同学分别读“距离”一词,在读中理解“距离”的意思。)
(2)出示句子: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提问: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有什么关系?(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动。)指导学生弄清楚多音字“斗”。
(3)拓展:利用展示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动的情景。
(4)出示句子: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是绕着北极星转动的。提问:张衡为什么要几次起来看星星?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他要验证爷爷说的话是不是对的,体现了他认真、执着、善于实践的品质。)
2.学习第5自然段。
(1)集体朗读第5自然段,结合前文说说张衡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天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思考和观察、刻苦钻研天文。)
(2)集体交流:从张衡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布置作业
1.学习观察。选一个天空晴朗但没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一找北斗七星、北极星。
2.收集资料。课外收集一些关于宇宙、星空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在班上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喜欢数星星 不怕困难
与奶奶谈话  有自己的发现
爷爷讲解天文知识 半信半疑去求证
揭示身份 著名天文学家张衡
【教学反思】
在《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引题、生字教学、文本解析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张衡并体会其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北斗七星与北极星的关系。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字词,通过提问、讨论激发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与探究能力。但仍存在不足,如生字教学互动形式稍显单一,部分学生对多音字运用不够熟练;课堂时间把控上,文本分析环节节奏偏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深层内涵理解不深。后续教学将优化互动设计,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指导,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善于观察、思考
刻苦钻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