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知识点1】公式的直接应用——给角求值/化简 2【知识点2】给值求值——已知部分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目标角的三角函数值 3【知识点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4【知识点4】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三角函数性质、解三角形、向量等) 5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1)公式C(α-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2)公式C(α+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3)公式S(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4)公式S(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5)公式T(α-β):tan(α-β)=;(6)公式T(α+β):tan(α+β)=.2.辅助角公式asin α+bcos α=sin(α+φ),其中sin φ=,cos φ=.常用结论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的常用变形:(1)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2)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3)tan α±tan β=tan(α±β)(1 tan αtan β).(4)tan αtan β=1-=-1..【知识点1】公式的直接应用——给角求值/化简步骤1:分析所求角是否可表示为已知特殊角的和或差.步骤2:选择对应公式展开,注意符号对应(余弦公式符号与正弦公式符号不同).步骤3: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化简结果.注意事项: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避免符号错误.角的组合可能需逆向思考,如,例1:【例1】(2024秋 福建期末) A. B. C. D.【例2】(2025春 盐城月考) A.1 B. C. D.2【例3】(2025 琼海模拟) A. B. C. D.【例4】(2024秋 海伦市期末) A. B.0 C. D.【例5】(2025春 仓山区月考)的值等于 A. B. C. D.1【知识点2】给值求值——已知部分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目标角的三角函数值1.确定目标角与已知角的关系:将目标角表示为已知角的和或差(如求,若已知等).2.计算所需中间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未知三角函数值,注意角的范围对符号的影响(如时,为负).3.代入和差公式计算:严格遵循公式结构,避免展开时符号混淆【例6】(2025 十堰模拟)已知,,则 A.1 B.2 C. D.【例7】(2025 瑶海区模拟)已知,为锐角,,则的值为 A. B. C. D.【例8】(2025 鼓楼区模拟)已知,,则 A. B. C. D.【例9】(2025 河北模拟)若,则 A. B. C. D.【例10】(2025 江苏模拟)已知,则 A.5 B. C. D.【知识点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从左边到右边(或反之):利用和差公式展开左边,通过化简、合并同类项推导至右边.例:证明,直接由正切和角公式正向推导.2.两边向中间靠拢:若左右两边结构差异较大,分别化简两边至相同形式(如都化为正弦和余弦的表达式).3.“1”的灵活替换:如,用于构造正切和差公式(如).注意事项:证明时避免跳步,每一步变形需有公式支撑,尤其注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如正切公式中)例1:【例11】(2024秋 西湖区期末)已知,为锐角,.(1)求证:;(2)的值.【例12】(2025春 青羊区月考)(1)证明:.(2)化简并求值.【例13】(2023春 松江区期中)(1)已知,求的值;(2)证明恒等式:.【例14】(2024秋 荣县期中)已知.(1)求证:;(2)若,求.【例15】(2024春 烟台期末)(1)化简:;(2)证明:.【知识点4】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三角函数性质、解三角形、向量等)1.与三角函数性质结合:求的周期或最值时,先利用和差公式化简为单一三角函数,再分析性质.2.与解三角形结合:在中,利用,将角转化为和差关系(如),再用和差公式展开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与向量结合:若向量,,则,利用数量积公式结合和差公式求解夹角.例1:【例16】(2025 会宁县三模)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分别为 A. B. C. D.【例17】(2025 江苏一模)若函数在上只有一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例18】(2025 雨花区模拟)已知向量,,,,,.(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和对称中心;(2)在锐角△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A),求的取值范围.【例19】(2025春 船山区期中)已知向量.(1)若,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例20】(2025 江西模拟)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若,,求;(2)若,△的面积为,求角的大小.第20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知识点1】公式的直接应用——给角求值/化简 2【知识点2】给值求值——已知部分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目标角的三角函数值 4【知识点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7【知识点4】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三角函数性质、解三角形、向量等) 1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1)公式C(α-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2)公式C(α+β):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3)公式S(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4)公式S(α+β):sin(α+β)=sin αcos β+cos αsin β;(5)公式T(α-β):tan(α-β)=;(6)公式T(α+β):tan(α+β)=.2.辅助角公式asin α+bcos α=sin(α+φ),其中sin φ=,cos φ=.常用结论两角和与差的公式的常用变形:(1)sin αsin β+cos(α+β)=cos αcos β.(2)cos αsin β+sin(α-β)=sin αcos β.(3)tan α±tan β=tan(α±β)(1 tan αtan β).(4)tan αtan β=1-=-1..【知识点1】公式的直接应用——给角求值/化简步骤1:分析所求角是否可表示为已知特殊角的和或差.步骤2:选择对应公式展开,注意符号对应(余弦公式符号与正弦公式符号不同).步骤3:代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化简结果.注意事项: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避免符号错误.角的组合可能需逆向思考,如,例1:【例1】(2024秋 福建期末) A. B. C. D.【答案】【分析】由诱导公式有,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故选:.【例2】(2025春 盐城月考) A.1 B. C. D.2【答案】【分析】由已知结合和差角公式及诱导公式进行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故选:.【例3】(2025 琼海模拟)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诱导公式及和角的正弦求解.【解答】解:原式.故选:.【例4】(2024秋 海伦市期末) A. B.0 C. D.【答案】【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及和角的余弦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因为,,所以.故选:.【例5】(2025春 仓山区月考)的值等于 A. B. C. D.1【答案】【分析】利用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解.【解答】解:.故选:.【知识点2】给值求值——已知部分角的三角函数值,求目标角的三角函数值1.确定目标角与已知角的关系:将目标角表示为已知角的和或差(如求,若已知等).2.计算所需中间量: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未知三角函数值,注意角的范围对符号的影响(如时,为负).3.代入和差公式计算:严格遵循公式结构,避免展开时符号混淆【例6】(2025 十堰模拟)已知,,则 A.1 B.2 C. D.【答案】【分析】由已知结合二倍角公式及诱导公式进行化简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又,所以,则,故,,即,,所以.故选:.【例7】(2025 瑶海区模拟)已知,为锐角,,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分析】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结合角的范围求出,,再由角的变换及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因为为锐角,,所以,因为,为锐角,且,又,可得,,可得.故选:.【例8】(2025 鼓楼区模拟)已知,,则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加以计算,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所以,两式消去,可得.故选:.【例9】(2025 河北模拟)若,则 A. B. C. D.【答案】【分析】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化简得到与的关系,再根据正切函数定义求出的值,从而确定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可得,所以.故选:.【例10】(2025 江苏模拟)已知,则 A.5 B. C. D.【答案】【分析】由已知结合和差角公式进行化简,然后结合同角基本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因为,所以,即,所以,则.故选:.【知识点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从左边到右边(或反之):利用和差公式展开左边,通过化简、合并同类项推导至右边.例:证明,直接由正切和角公式正向推导.2.两边向中间靠拢:若左右两边结构差异较大,分别化简两边至相同形式(如都化为正弦和余弦的表达式).3.“1”的灵活替换:如,用于构造正切和差公式(如).注意事项:证明时避免跳步,每一步变形需有公式支撑,尤其注意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如正切公式中)例1:【例11】(2024秋 西湖区期末)已知,为锐角,.(1)求证:;(2)的值.【分析】(1)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展开求解出,然后证明即可;(2)由(1)求出的值,然后利用平方和关系结合角的范围求解即可.【解答】解:(1)证明:因为,为锐角,且,又,所以,所以,即,即(证毕);(2)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所以.【例12】(2025春 青羊区月考)(1)证明:.(2)化简并求值.【答案】(1)证明见析;(2).【分析】(1)将等式右边按两角和(差公式展开,再由商数关系化简即可;(2)由商数关系可得,再代入,根据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特殊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解答】解:(1)证明:左右;(2)因为.【例13】(2023春 松江区期中)(1)已知,求的值;(2)证明恒等式:.【答案】(1);(2)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1)直接把已知等式两边平方求解的值;(2)把等式左边分子展开两角和的正弦,即可证明结论.【解答】解:(1)由,两边平方得,;证明:(2).【例14】(2024秋 荣县期中)已知.(1)求证:;(2)若,求.【答案】(1)证明见解析;(2).【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联立方程,即可求解;(2)因为,根据题意求得,由(1)和两角差的正切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因为,,联立方程组,可得,所以.(2)解:因为,可得,又因为,可得,因为,所以,所以,即,解得.【例15】(2024春 烟台期末)(1)化简:;(2)证明:.【分析】(1)原式,化简即可得出.配角:,将左边分式的分子展开后通分合并,结合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整理即得原不等式成立.【解答】解:(1)原式.(2),原等式成立.【知识点4】与其他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三角函数性质、解三角形、向量等)1.与三角函数性质结合:求的周期或最值时,先利用和差公式化简为单一三角函数,再分析性质.2.与解三角形结合:在中,利用,将角转化为和差关系(如),再用和差公式展开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题.3.与向量结合:若向量,,则,利用数量积公式结合和差公式求解夹角.例1:【例16】(2025 会宁县三模)函数的最小值和最小正周期分别为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化简得,进而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根据余弦函数的性质,可知的最小正周期,当时,即时,取最小值.故选:.【例17】(2025 江苏一模)若函数在上只有一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答案】【分析】根据题意,利用二倍角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式,可得,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建立关于的不等式,解之即可得到本题的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求得,由,结合上只有一个零点,可得.故选:.【例18】(2025 雨花区模拟)已知向量,,,,,.(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和对称中心;(2)在锐角△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A),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递增区间是;对称中心为.(2).【分析】(1)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法则,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得,然后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性与对称性列式,进而算出的递增区间和对称中心;(2)由(A),结合为锐角算出,然后根据正弦定理与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得到关于的表达式,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的取值范围算出的取值范围,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题意得,令,,解得,可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设,,可得,,所以函数图象的对称中心为.(2)由(1)得,即,结合,可得,故,解得,所以,在锐角△中,,则,解得,,所以,可得,所以.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是.【例19】(2025春 船山区期中)已知向量.(1)若,求的值;(2)已知,求的值.【答案】(1),;(2).【分析】(1)由向量共线的坐标运算列式求解值;(2)由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求得,再由已知可得,,,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弦求得,进一步得答案.【解答】解:(1)因为,又,则,所以,即,所以,;(2)依题意有,因为,即,且,所以,则,因为,即,且,所以,则.所以,所以.所以.【例20】(2025 江西模拟)记△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1)若,,求;(2)若,△的面积为,求角的大小.【答案】(1);(2).【分析】(1)根据题意,设,,运用勾股定理列式解出,进而根据余弦定理列式算出的值;(2)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与余弦定理,求出,进而算出,结合求出角的大小.【解答】解:(1)根据,设,,由勾股定理得,即,解得,所以,,,根据,可知为中点,所以,可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2)根据,解得,因为,且,所以,代入,化简得,所以,即,,结合,可得,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0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基础梳理(原卷版).docx 第20讲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02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基础梳理(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