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秋天的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5.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教学重点】1.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能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秋天的雨带给大自然的变化。【教学策略】识字板块可借助形声字的规律来帮助认读。写字板块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学生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两天的绵绵细雨让我们感觉到了丝丝秋的凉意,你会说和秋天有关的成语吗?预设:一叶知秋、秋风落叶、春华秋实、落叶知秋、春去秋来、秋月春花、秋风习习、橙黄橘绿、一日三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跟随秋雨的脚步,去感受秋天的美好。3.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6秋天的雨)(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认识生字词。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过关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1)指名读词语。(2)指名轻声词。品一品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小雨滴上的词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3)仿写词语。同学们,读读词语,你能进行仿写吗?生进行词语积累练习。(4)同学们,词语宝宝摇身一变,成了字宝宝,你还认识他们吗?看到哪个字,就大声地读出来。教师强调:一定要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例如“缤、频”是前鼻音,“争”“丰”是后鼻音。(5)说说识字方法。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说说你的识字方法吧!预设1:生可能说加一加,换一换。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预设2:“缤”就是形声字,左边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右边“宾”是声旁,表示读音。教师引导:我们还可以通过字理识字来深入理解字义。(6)学习多音字。同学们,在识字条中,有一个多音字,你发现了吗?在本课中,还有两个多音字,你能给他们组词吗?(设计意图:借助形声字规律、字理识字等方式,加深对字的理解,提高识字效果。)3.学写生字。(1)出示生字表,正确认读并观察结构特点。(2)对易错处进行指导。(3)学生进行书写练习。(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三、品读秋雨,感受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1)字词掌握得不错!课文呢?谁想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2)从第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引导:这是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预设:这是个比喻句,把秋天比作了钥匙。(板书:钥匙)教师追问:为什么比作钥匙呢?钥匙可以干什么的?预设:钥匙可以开门。小结: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但文中说的不是一般的门。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他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比喻非常准确,而且生动形象。(3)指导有感情朗读。教师引导:你还知道了什么?秋天的雨有什么特点?预设:清凉、温柔(板书:清凉温柔)教师引导:那么,读这句的时候要读得轻轻的、柔柔的。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女生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初步感受秋雨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导朗读,为第二课时的自主交流品析奠定了方法基础。)四、总结提升。教师小结:秋天的雨,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一转,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接下来,我们会看到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秋雨的清凉和温柔,打开秋天的大门,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教师引导:大家可以找一找关键句子。预设:生可能会找到2—4自然段的第一句。教师引导:大家找到了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整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把它写具体的,这样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总起句。教师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每个自然段讲的意思吗?预设:颜色、气味、声音。(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句子入手,发现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总结出秋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2.课文从颜色、气味、声音这三个方面描写了秋天。你是想看看秋的颜色,闻闻秋的气味,还是想听听秋的声音呢?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二、集体交流,品读感悟。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汇报相机组织学习相应段落。1.学习第二自然段。(1)交流分享感受到的银杏树特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预设:我喜欢银杏叶,因为它像小扇子。教师引导:瞧,这就是银杏叶,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导朗读:作者运用的比喻准确生动形象。谁想美美地读读这句话?用引读形式品读句子:一片银杏叶就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老树上的银杏叶子都黄了,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师小结:黄叶摇曳中,夏天走远了。谁还想跟大家分享其他句子。(2)交流分享感受到的枫叶特点。生读,谈谈喜欢的理由。教师引导:如果把“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加上“飘哇飘哇”好在哪里?生品读体味语言。师小结:树叶飘下来的速度很慢。还把树叶写活了,好像真的在我们眼前飘舞。多美的画面啊!谁想读一读!指名生有感情朗读。师小结:秋风瑟瑟,红叶翩飞,怪不得大诗人杜牧也会流连驻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咱们一起边想象边读。(3)交流分享感受到的田野的特点。生读,谈谈喜欢的理由。师小结:一阵秋风起,稻海翻金浪,好一派丰收的景象!(4)交流分享感受到的果树特点。教师引导:你能从修辞方法上来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吗?指导朗读:多么令人喜悦的大丰收啊!真开心!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师小结:读得真好!这正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5)交流分享感受到的菊花的特点。生读,说理由。教师引导:大家要学会关注细节,注意感受一下修辞的作用。另外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指导有感情读:小朋友想作美丽的菊花仙子,读读这句话。(6)梳理颜色,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语境深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同学们,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咱们来梳理一下,都有什么色?生梳理颜色。书中用了一个成语形容,我们还可以说什么?预设:五彩斑斓、色彩缤纷、五颜六色等。小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换用近义词,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理解“色彩缤纷”这个词语。齐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7)积累运用,练习仿写。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先来说一说,再来写一写吧!生交流。小结:五彩缤纷,真是美丽的秋天。(板书:美丽)让我们再尽情地读一读吧!(8)积累背诵。能背过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背。2.学习第三自然段。秋雨呀,不仅有五彩缤纷的颜色(板书:颜色),还藏着好闻的气味呢(板书:气味)!谁想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生读,谈理由。看着这香甜可口的果子,你最想干什么?难怪小朋友的脚被勾住了,我看呀!他还勾住了你们的眼睛和鼻子呢!我们赶紧来读一读,感受果子的香甜吧!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秋天带给了我们丰收(板书:丰收)的喜悦。3.学习第四自然段。一路走来,我们赏着秋色,闻着果香,听,小喇叭吹起来了(板书:小喇叭)。谁来读读第四段中你喜欢的句子。生读句子,谈体会。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吧!森林里一片忙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呢,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秋天。(板书:快乐)(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画面,学生品句子谈体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最后通过朗读外化学生的理解。)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这节课我们跟随秋雨的脚步,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呢?预设:美丽、丰收、快乐。最后就让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一起来赞美秋天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四、梳理全文,写法指导。同学们,这篇课文名为秋雨,实际写的是什么?课文是如何表现秋天特点的呢?预设:实际写的是秋天。小结: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秋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丰收、快乐的秋天。这篇文章结构非常整齐,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秋天,在每一方面都是先总括,再具体描写。而且在描写中充分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得非常生动优美。咱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五、课堂作业设计秋雨绵绵,飘飘洒洒。同学们,让我们写一写秋雨带来的丰收和欢乐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