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校联考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校联考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摸底考试
初 二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第1-7题,共29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娴熟( ) 吞噬( ) 幼稚( ) 缥缈( )
旷野( ) 寂寞( ) 宽慰( ) 剥削(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qí( )祷 甜 nì( ) 清cuì( ) fěi( )翠
róu( )搓 yú( )乐 严jùn( ) 丑è( )
3、解释词语;根据解释写出词语。(2分)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务的发展方向。
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个星期天》作者史铁生。《腊八粥》作者是沈从文。
B、《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现代作家李星华创作的一篇文章,写了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以及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C、《匆匆》是一篇记叙文,作者朱自清,他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春》和《背影》,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D、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汤姆索亚历险记》。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以死明志。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生活幸福。
赵孟頫是元代的著名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十五夜望月》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6、走进名著。(4分)
(1)《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_______,小说中鲁滨逊救下____________ 。
(2)《 》的作者是瑞典的作家赛格玛·拉格格芙,小说讲述了叫 ___________ 的小男孩的故事。
7、诗文默写。(11分)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西出阳关无故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露无声湿桂花。
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山识鸟音。
(8)《竹石》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不随波逐流的情操的句子: , 。
(9)“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请写出连续两句有关“孝敬”的名言警句
名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得分 评卷人
语文与生活(8—11题,共8分)
班级召开一次读书活动。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推荐给同学,同时写上
一段你读这本书的体会。(2分)
书名:《 》
体会:
需要练字(2
9、小明想制作成长纪念册,记录一年来的学习生活,按照请你帮他完成栏目名称。(2分)
发展足迹 课堂剪影
10、学校作文比赛你获得了一等奖,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2分)
11、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班级开展“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将你写出对抗战英雄的敬仰与传承革命精神的决心。(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6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
【乙】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2、乙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的孔子是________ 时期的思想家。(2分)
13、填写文中的空白。(2分)
甲: 乙:
1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及其日中如探汤: 使弈秋诲二人弈 :
15、翻译句子。(2分)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译文: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译文:
16、甲文通过 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儿童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乙文则告诫我们 。(3分)
(二)阅读《北京的春节》下面选段,回答17-21题。(共11分)
①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那期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可湿透了。寒冬不休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和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质的粥是祭祖寄神的,可是细想他倒是农业社会中自傲的表现,这种中使用各种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果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连小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②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③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佳佳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他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轻易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出各样的冰灯还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才能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随时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7、文中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从“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中可以看出元宵节灯的________ 多,从“有的图案各式各样”中可以看出元宵节灯的________ 多。 (2分)
18、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请你找出文中的关键词。
(2分)
19、中国人历来重视节日,比如清明节,重阳节。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与它有关的一个习俗和连续的两句诗。(3分)
①节日_______ ②习俗____________ ③诗句 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春节是有很多习俗,现在这些习俗逐渐淡化。有人认为应保留这些传统习俗,也有人主张与时俱进简化形式,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2-26题(共11分)
老海棠树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望着老海棠树发呆。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22、指出下列词语的词性。(2分)
花瓣 _______ 粗壮 _______
23、文章写了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2分)
24、品味第⑧段中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25、文章多次写到老海棠树,这棵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从文中奶奶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加以说明。(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表达(第27题,共50分)
27、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以“珍藏在心底的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以“心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出真情实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3、字数在500字左右。
500字
60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摸底考试
初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共29分
1、xián shì zhì piǎo kuàng mò wèi xuē(每字0.5分)
2、祈 腻 脆 翡 揉 娱 峻 恶(每字0.5分)
3、比喻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意思接近即可)。 见微知著(每空1分)
4、C
5、D
6、(每空1分)(1)笛福 (丹尼尔·笛福) 星期五
(2)《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
7、(每空1分)(1)寒食东风御柳斜(2)劝君更尽一杯酒 (3)中庭地白树栖鸦 (4)润物细无声(5)天街小雨润如酥 (6)一枝红杏出墙来(7)近水知鱼性(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示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二、共8分
8、(2分)体会(2分);
9、(2分)例:多彩生活 班级之最 才华集萃
10、(2分)称呼明确,言之有理,语句简洁连贯、表意明确。
11、(2分)称呼明确,言之有理,语句简洁连贯、表意明确。
三、共33分
(一)(11分)
12、(2分)(每空1分)《孟子·告子上 》 春秋
13、(2分)(每空1分)甲、孰为汝多知乎 乙、思援弓缴而射之
14、(2分)(每空1分)热水 教导
15、(2分)(通顺即可) (1) 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大得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子一样小。
(2) 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一类的鸟飞来。
16、(每空1分,共3分)语言描写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二)共11分
17、(2分) 数量多 种类多
18、(2分) 时间顺序 春节 除夕 元宵节 (各0.5分)
19、(3分) 习俗(1分) 诗句(2分)
20、(2分) 比喻 把粥比作小型展览会,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了粥材料的丰富,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幸福感。
21、(2分) 观点合理即可
(三)共11分
22、(2分) 名词 形容词
(2分) 春天糊纸袋 夏天补花洗菜 秋天扫院子 冬天灯下学习
(2分)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赋予人的“敲打”“摩擦”动作 。(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冬夜中老海棠树枝条在风中的动态,渲染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奶奶在学习时不被理解的孤独心境,为下文奶奶因“我”的不耐烦而惭愧的情节做铺垫 。(1分)
(3分)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使文章结构清晰,将奶奶糊纸袋、补花、扫院子、学习等多个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展现奶奶的一生 。(1分) 老海棠树是奶奶生活的背景和见证者,它承载着“我”对奶奶的回忆与思念,借物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1分) 同时也赋予老海棠树象征意义,象征着奶奶坚韧、勤劳、渴望进步的精神品质 。(1分)
26、(2分,答出2点即可) 奶奶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在海棠树下“补花”“洗菜”,腰弯得几乎与地平行,年老体衰仍坚持劳作。 奶奶又是一个关心孙子的人。喊我回家吃饭。在树下盯着我等。奶奶又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让我教她认字、写字。
四、共50分
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参考,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降低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