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三峡郦道元新课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说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三峡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三峡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魏书》中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作者简介约466—527 郦道元生于仕宦家庭,是青州刺史郦范之子,曾任尚书郎、颍川太守等职。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随北魏孝文帝巡视北方各地,因官职之便,得以游历黄淮地区,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作者介绍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还有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作品介绍 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水经》全书1万余字,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有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70余种,金石碑刻达350余种,另有大量未指明来源的地图、方志、歌谣、谚语等。他所引用的文献、碑刻等大部分已遗失,由于他的引用才保存至今。郦道元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便“访读搜集”,观察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全书许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作品介绍三峡之首瞿塘峡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最宽处不超过150米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幽深秀丽的巫峡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擅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滩多水急的西陵峡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东起宜昌南津关,西至秭归香溪河口全长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峡谷内,两岸怪石嶙峋,险崖峭立,猿猴难攀。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quēzhàngxīxiāngsùbēntuānyǎnshùzhuǎnzhǔ阙略无处重岩叠嶂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素湍绿潭绝飞漱久绝哀转引凄异属预习检测自由朗读,读准节奏。自非 / 亭午 / 夜分,不见 / 曦月。至于 / 夏水 / 襄陵,沿 / 溯 / 阻绝。或 / 王命急宣,有时 / 朝发 / 白帝,暮到 / 江陵。其间 / 千二百里,虽 /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 / 荣 / 峻 / 茂,良多 / 趣味。本文多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是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于,在完全没有同“缺”,空隙、缺口。如果不是正午半夜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住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至于 夏水襄陵,沿 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到了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倘若早晨即使指飞奔的马没有这么快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游和下游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在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在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那么快。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急流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很有趣味。山献回旋的清波极高的山峰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甚,很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文言现象梳理通假字沿溯阻绝( )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断绝,不通极,非常消失绝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实词: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虽乘奔御风 乘:动词,骑。御:动词,驾。回清倒影 回:回旋。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属引凄异 属:连接。引:延长。属引:接连不断。故渔者歌曰 渔:动词,打鱼。哀转久绝 绝:消失。整体感知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介词,从,在。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连词,说到那。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表假设。则素湍绿潭 则:连词,表转折,却。飞漱其间 其:代词,它们。良多趣味 良:副词,甚,很。故渔者歌曰 故:连词,所以。整体感知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整体感知1.至于夏水襄陵 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每至晴初霜旦 至:到。2.沿溯阻绝 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 绝:极,非常。哀转久绝 绝:停止。3.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介词,在,从自非亭午夜分 自:表假设,多与否定词“非”“不”连用。整体感知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 今义:介词,表示另外提起的。整体感知字词句式特殊句式:互文句①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②隐天蔽日(即“隐蔽天日”)③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倒装句飞漱其间【状语后置 应为“(于)其间飞漱”】有时朝发白帝【状语后置“有时朝(于)白帝发”】字词句式特殊句式:省略句清荣峻茂 省略主语“水、树、山、草”成语积累重岩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隐天蔽日:把天遮住,把太阳也挡住了。形容覆盖的面积广大。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品析:此句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山“高”这一特点。山隐匿于天空,遮蔽住太阳,与前文相比是从另一角度写出山的高。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山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以见到日月。局部探究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品析:这句话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以写出船行之快。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以具体印象。“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用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且深刻了。局部探究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品析:写春冬时三峡景致——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局部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作者从“山”“水”两方面来描写三峡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写作特色1.语言凝练生动。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三峡的清幽秀丽、雄奇险拔的景色。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2. 气势恢宏,特征鲜明。 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采用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写法,按照季节,层次分明而各具特色。 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事物,着墨不多而境界全出。 描写的各个部分相互衬托,各有侧重而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的特色。写作特色(1)总结全文,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2)侧面描写。渲染三峡秋水悲凉萧瑟凄清的气氛;(3)引用的修辞,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赞同,文章开头描绘了高而连绵的山,结尾的渔歌再次点出了三峡的连绵。有人说,这篇文章是首尾呼应的,你赞同吗?从文章内容看,三峡既壮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天水涨时“沿溯阻绝”;有秀美,“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还有一点凄美,“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认为三峡秀美,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夏——凶险迅疾春冬——清幽雅致秋——凄清哀婉三 峡山势——连绵不断、遮天蔽日景奇“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括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的,同学们一定要热爱我们美丽祖国的河山,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时小结课时作业1.尝试抓住景物特征写一个小片段,300字左右。总结拓展 作为地理学家和散文家的郦道元使人钦佩。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阅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匠心独运、慧眼独具。 《三峡》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竟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列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 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