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新课导入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新课导入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新课导入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初任朝官,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苏轼,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作者介绍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他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背景简介
课文诵读
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想要
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高兴的样子
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 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于是
考虑,想到
睡觉
共同,一起
院子里
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横斜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形容水的澄澈
大概是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析其美在何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明净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
②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句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③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衬托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
这句话描写月色却未着一个“月”字,你能感受到它如诗如画的意境吗?发挥想象,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画面。
皓月当空,月光流泻,在院落洒下一片清辉;
庭院盈盈,明澈如水,似有微波荡漾;竹枝摇曳,柏树依稀,影影绰绰,宛若水中藻荇交织,缠绵动人。
找出文中能看出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细细体味。
孤独寂寞(解衣欲睡)——欣喜(欣然起行)——有点遗憾(无与为乐者)——急切(遂寻)——喜悦、心有灵犀(亦未寝)——平静、闲适(步于中庭、赏月)——慨叹(但少闲人)。
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二字?
闲情雅致之人
官赋闲职之人
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的二字?
(1)“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有职无权,官赋闲职,内心悲凉无可诉说;
(2)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月夜处处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3)既含有自嘲、自我安慰之意——不能参与政事,只能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体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知识小结,巩固升华
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