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新知导入同学们,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是描写哪里的美景呢?对,西湖。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不仅流传着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动人的、优美的诗篇。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美丽景色的《钱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 “诗魔”。白居易简介作者简介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杜甫之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著有《白氏长庆集》。作者简介代表作品:《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暮江吟》《忆江南》《问刘十九》等。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一山:孤山。二塔:保俶塔、雷峰塔。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堤:白堤(断桥)、苏堤、杨公堤。五湖: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苏堤春晓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双峰插云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初: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暖树:向阳的树。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译文: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乱花:纷繁的花。才:刚,仅。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没(mò):遮没,盖没。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西湖的白堤。行不足:观赏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阴:同“荫”,指树荫。比一比,看谁找得快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即游 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早春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初春湖水,垂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杨柳 白沙堤早春景象的意思首联是如何紧扣标题来写的 即首联中的哪些词语能够与标题中的词语对应 孤山寺、贾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紧扣“钱塘湖”;水面初平和云脚低, 紧扣“春”;从“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边走边看,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边,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踪,紧扣“行”。“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写出了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的景象。脚,有下垂义。首联中“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争”运用拟人,“啄”富有动态美,生动地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活跃、燕子忙碌的热闹景象,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赏析】颈联中作者抓住了形容词“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春的妩媚动人;又以副词“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变化,突出了春的生机勃勃。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考链接常见的题型有:某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诗歌某一联写得好,好在哪里?考点:赏析古诗词名句答题技巧:1.写作手法角度。比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抒发了(揭示了)......情感(哲理)2.炼字角度。比如:动词、形容词、叠词、副词等等。【答题格式】一个“X”字,突出了......(立足于该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立足于情感表达)。3.描绘画面角度。一般采用意译法理解诗句,用具体的语言展开联想或想象,明确含义,描绘诗意。4.情感哲理角度。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以及注释等,点出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抒发了怎样的志向,或者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全文总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1.背诵全诗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写景小短文,题目自拟。1.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C.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解析:B项,“春草深密”说法有误。“没马蹄”写出了初春时节西子湖畔春草还是“浅草”,才刚刚没过马蹄的景象。故选B。B当堂检测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当堂检测水面初平云脚低最爱湖东行不足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