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峡》自主学习单一、基础性练习作者介绍:【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郦道元以父荫入仕,袭封永宁伯。迁都洛阳后,出任尚书郎、太傅掾,升任治书侍御史。受到尚书仆射李冲所弹劾,遭到免职。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执法严峻,颇有威名 ,招致一些宗室怨恨。作品介绍:《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 “四大名注”。写作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以《水经》为纲,写就《水经注》。三峡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一)根据拼音写汉字重岩叠zhàng( ) 不见xī( )月 沿sù( )阻绝 素tuān( ) 飞shù( )其间 zhǔ( )引凄异泪沾cháng(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2)不见曦月 曦:(3)至于夏水襄陵 襄:(4)沿溯阻绝 溯:(5)则素湍绿潭 湍:(6)属引凄异 属:(7)略无阙处 略无:(8)隐天蔽日 蔽:(9)沿溯阻绝 沿:(10)清荣峻茂 荣:(三)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二、拓展性练习(一)文章写三峡四季之景,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而是先写夏水,请简析这样安排的理由。(二)古代游记作品常引用歌谣来增加意趣,请说说文章结尾处引用的作用。(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三峡之水的什么特点?这使我们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哪两句诗?(四)文章结尾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三、挑战性练习(一)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阅“引”和“时”的意思,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吧!学习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1)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表3-1《三峡》结构梳理文章结构 段落 段落 景物特点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季节分说 ① 第2段 ②春、冬 第3段 ③④ 第4段 ⑤(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思考原点:《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们对写作顺序的思考要围绕写作对象,也就是“水”这个字来展开。 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 结构。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基础性练习(一) 嶂 曦 溯 湍 漱 属 裳(二)正午 日光,文中指太阳 冲上、漫上 逆流而上 急流 连接 完全没有 遮蔽 顺流而下 茂盛(三)(1)如果不是正午,是看不到太阳的;如果不是半夜,是看不到月亮的。(2)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3)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宣谕,这时候只要清早从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江陵。(4)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两岸各种景物的影子。(5)悬挂着的泉水和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6)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肃杀。二、拓展性练习(一)因为夏水最盛,最能体现三峡水流的湍急和水势的壮观。(二)渲染了三峡秋季凄婉、哀伤的气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三)这八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三峡之水“急”的特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四)突出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渲染三峡秋天凄清、肃杀的氛围。三、挑战性练习(1)①夏②水势浩大,水流湍急③充满趣味,富有生机④秋⑤寒秋肃杀,凄婉幽美(2) 总分 写三峡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