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自主学习任务单(时间:5分钟)
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难点)
01
民主的足音
话说民主: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结果。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人民能享有全过程的民主权利。在中国文化中,“民主”是“以民为主”、“为民做主”、“由民做主”,即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那么,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民主呢?
知识
拓展
探究一:怎样正确认识民主:
①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译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
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
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译文:政令的实施要合乎民意。
政得其民
——《孟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政得其民
——《孟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探究一:怎样正确认识民主:
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②民主价值要求:
易错:民主要求所有人当家作主。( )
×
③民主价值的实现:
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每年9月15日
提高公众对民主的认识
探究一:怎样正确认识民主:
2024年3月20日,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外与会嘉宾围绕“民主与治理现代化”等议题,探寻合作之道。当下,人类到底需要怎样的民主?如何定义民主”成为嘉宾们热议的一个焦点。不少嘉宾指出,民主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单一标准。五大洲23国受访者对于“各国应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与现代化模式”的观点,平均认可度高达95.7%。中方认为:真正的民主就是尊重各国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道路。
④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1.怎样正确认识民主?
①思想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②价值要求:民主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③价值实现依靠: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④民主道路取决: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知识
归纳
探究二:⑤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程:
探究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程:
维新派人物
梁启超认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 私而已矣;民主者何 公而已矣。”
近代改良主义
郑观应指出:“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认为:“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民主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的。
近代先贤的民主思想
①进步意义:体现了“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开启民智、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②历史局限性:对中国的国情认识不清,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理论; 最终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
探究三 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民主探索:社会主义民主
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
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⑤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主义民主真正确立
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我们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来之不易, 我们应珍惜并为之奋斗!
“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局面”。
---二十大报告
思考:为什么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宪法)的保障?
走进“相关链接”回顾:宪法知识
探究三 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探究三 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02
新型的民主
“新”在哪儿?
探究四:2.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什么是新型民主?
①本质属性
②本质特征
③民主特点
④根本保证
⑤人民民主的真谛
⑥民主形式
⑦制度保障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①本质属性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②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从宪法规定中可以看出,谁是国家的主人呢?
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③民主特点:
2024年全国两会,近5000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建言献策,奏响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华彩乐章。这些代表委员有广泛的代表性。
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民族,有科学家、医生,也有工人、农民。人口最少的民族也至少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有效保障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最广泛地反映民意。
今年的“@国务院 我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建言献策活动,截至3月4日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60万条,比2023年增长八成。留言网民,最大的82岁,最小的12岁。
最广泛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每年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提出有关经济发展、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各种建议、提案,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数据显示,2023年国务院各部门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近4700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基本覆盖人民最关心的话题:
最管用
③民主特点: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两会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解决的问题带到两会,通过协商民主,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中画出最大同心圆,让“百姓关心的话题”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高度契合。这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反映民声,确保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充分表达,人大代表真实反映,相关部门及时响应。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都是经过民主酝酿、科学决策而产生的。
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智治过程,也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践过程。
最真实
④根本保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③民主特点:
最广泛:
①民主主体广泛:每个人都能参加民主生活
②民主权利广泛:各种权利都能得到保障
最真实:
①真体现:真实反映人民的意愿,而不是资本家
②真保障:有各种制度保障民主权利
最管用:
①途径畅通:上通下达,上下一心,政令畅通
②合理高效:不内耗、不推诿、疫情防控效果好
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⑤人民民主的真谛:
视频的三个一让你领悟到什么?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⑥民主的形式:
一张选票——
一场会议
一份议案
发展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发展选举民主
探究四:如何正确认识新型民主?
⑦: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需要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
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新型的民主
知识回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
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连线:每种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2.怎样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②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④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⑤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⑥民主形式:我国实行人民民主要发展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⑦制度保障:一个根本,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知识
归纳
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难点)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P33:
②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更为扎实,基层民主活力增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人民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P36:
小结本节课
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难点)
新闻链接:全过程人民民主
●首次提出:2019年11月2日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明确提出: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系统阐述:2021年10月14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党中央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为集中、最为权威的科学阐释。
●两会热词:2022年3月两会,“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两会热词。
考点解读: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课本定位:九上第三课★
①“全体人民”的民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完整的“制度体系”:人大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③“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④五项民主参与实践:
民主选举—如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组成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民主协商—决策前的协商,也包括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协商
民主决策—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等
民主管理—①农村村民自治 ②城市居民自治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⑤五项民主权利:选举权、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
1、下列有关“民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B.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所确立的经济制度
C.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多数人当家作主,任何国家的民主都是人民当家作主
D.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A
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从民主听证会到人大代表进社区,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中国人民在火热的基层生活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民主形式。这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的真谛是( )
A.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B.人民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C.人民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圆满的实现
D.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集体责任感
A
与题意无关
间接
太绝对
3、习近平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尊重和保障人权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与题意无关
属于宪法的基本原则,与题意无关
属于宪法的基本原则,与题意无关
4、以下是某社区新创的“居 说事”制度的主要流程。这一制度体现了( )
A.人民当家作主的最佳形式
B.人民通过民主监督参与民主生活
C.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D.政治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政治权利
C
与题意无关
民主协商、民主管理
太绝对
1、复习并掌握3.1重点知识。
2、完成本课配套的练习作业。
3、预习3.2《参与民主生活》。
4、查找生活中参与民主生活的资料
或图片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